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8)▪P4

  ..续本文上一页连起来一起念。你只要起心动念落入思量分别,只要用六根的见闻觉知,妄想分别,你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皆是本体”都是本体的心性所变化的,“所起妄用”“皆是自心,所现幻影”都是我们的心所现的幻影,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这个“身心”本来就空,我们也知道“无明之妄”心,“空花无性”虚空中本来就没有花,虚空的花本来就没有叫做无性。空花就是表示我们现在所讲的境界,无性就是无自性,他用虚空的花,虚空本来就没有花。是因为眼睛有毛病,我们人生宇宙本来就没有这些相都是一种执著。何以故,所有的人生宇宙所现的相统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刹那变化的东西没有实体可得。你硬是要说它是什么,那都是一种执著。空花无性,“梦幻非实”梦幻不是实在的,“应当远离”这个远离不是远离是放下的意思,应当放下,没办法远离的,佛经所讲的这个远离就是内心不要着。莫执著这个叫远离,意思就是我们应当放下,这些梦幻泡影的缘起的东西。这些境界实在是心所幻化出来的假的境界。不是实在的,不要一直刚强难化。“幻化虚妄,化有还空”虽然是缘起的有其实还是空,所以我们“溯本穷源”追溯我们的本源,穷尽我们的根源,“万法一体”其实万法是同一个心性。“同归真净”的,都是真实的性境。“依本觉体,起始觉智”依照本觉的心体,起始觉的智慧。“逆流返照 湛寂不动”所以师父一直重复的强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学佛人的开始,也是学佛人的终点。什么是非恩怨统统不能动摇你什么境界好坏也不能动摇你,你的心性自然就显露出来,“自性本体,于起灭处,一觑觑定”觑就是看破。觑就是内观,这个觑本来是偷看的意思,你把他回光返照,觑定就是你的内观就把它观照,观照看破你的心,就定在那个地方不会受影响,叫做一觑觑破。一看破了就放得下心就定起来,叫做一觑觑定。“察其起灭”观察它的起灭。“审其动静”看他的动也是空静态也是空,“一念不起,即是无生”记住,生就是无生,不是离开这个缘起的生另外有一个无生,要记住这一点,生当下不落入影相执著,就是无生。心理充满着智慧。“犹观湛水”光明的清净之水。“察波生处”觉察波的生处,“犹观虚空”就像观这个虚空,“察风动处,如猫伺鼠”就象猫在等待老鼠。伺鼠,等待老鼠,要“全副精神”全副的精神就“集中于此”“制心一处,一刹那间,亦不放松”,好好的观照,千万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千万不要落入烦恼起心动念。“第一义中”“元本清净”的心性,“问渠何来,”渠就是其他的其。问他是怎么来的“决定见个,水落石出”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个心为什么会有动念。生生灭灭,为什么会着相。原来是妄想。你发现妄想本空没有了,心性就显露出来了。

  第五十二页,“紧紧莫散,谁来斩谁”谁来斩谁就是千万不著任何的相,心中有任何的相统统放下。就是你见到阿弥陀佛也不要一直执著。随缘,你认真的修行认真的念佛是我们的功夫。见到佛相他给你一个好的信讯,但是也不能死在这里面,不能说佛菩萨化现一个善的境界变成障碍你的道那麻烦了。“任何妄念,一抓粉碎。”一抓,抓:逼迫的意思。逼到无可置留之处,一抓就粉碎,任何的妄念,为什么会有妄念?著相就会有妄念,意思就是如果你任何的著相化做一种妄念,你要告诉自己那个相是假的,一抓就粉碎了。“灭迹潜踪”迹,可寻的叫做迹,踪,追在后面的叫做踪。踪迹踪迹,是不是?灭迹潜踪,潜伏在深处的踪,灭掉这个有形的迹,统统把它粉碎。“当下冰消,前后际断。”为什么能够前后际断?没有过去了,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因为不著一物。“心行路绝”不要给心有一点点机会。“一念万年,永永觉照。”为什么讲一念万年?我们一万年前到现在都是一种观念而已。不离开这个心。一万年,一万年是什么?你说十年前,那十年前,你告诉我是什么?你的心观想十年,十年还不是一念。我可以观想一百年后,一百年后还不是一念吗?所以说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对不对呢?永永觉照。“惺惺寂寂”不但很清醒,而且内心里面又很定,充满着智慧的定。“无妄无昏”没有妄想心也不昏沉。“明明历历”清净的自性是明明历历。有心性的体,也有心性的作用。“精进不懈”再继续精,“直至无生”就是妄念全无,菩提念自然生,菩提念就是无念,直到无生就是见到一切的缘起都必须是空性,缘起性空的极至就是这个道理。“因缘成熟”了,“瓜熟蒂落”这个瓜熟蒂落的意思就是说叫我们不能急,修行是点滴功夫,一天一天这样子的持咒,拜佛念佛或者是观想,禅坐,那就是等待有一天开悟。等,慢慢来也不能急,但是也不能不急。人家说,起来用功呀,师父讲的不急,不急,不急,不急,念了一个月以后再叫他起来念,不急,不急,念了三年也不急,到快死掉了还是不急,快死掉了,对不对?所以这个瓜熟蒂落就是因缘具足,任何的东西都不能强求种种的因缘,不是我们的东西不能强求,不是自己的功夫也不能臭弹,臭弹就是吹牛,也就是夸大其词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东西,你怎么讲都不,没有开悟。“冷暖自知”只有自己体悟到心性的人,自己知道,“此即等同,返观自心”这个就跟反观自心是一样的道理,“返闻自性”,亦同禅宗的参谁是一样的,亦同参谁都是一样的道理,用这个方法就是反观你自心,返闻闻自性也跟禅宗的参,念佛的人是谁或者念我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是谁。“即是圆照,”让它妄想不生,“清净觉相,即是明辙,本来面目,真如妙性,即是偏观,万法一体。”为什么万法一体?都是同一个心性呀,平等之性,真如本体,即如如无生之理。这个要加上无生,真如的本体就是无生之理,观照妙用,即“如如”,无生“之智”,依如如理,起如如智,以如如智,照如如理,理智是一谛的是同一体的。

  

《宇宙万有本体论(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