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男或女,所以,就有了男女相。有了男女相,自然就有“男女授授不亲”之说。这就是说,男人与女人最好避嫌,敬而远之,不要多接触。男女一旦接触多了,日久生情,这个“情”字怎可了得
由情生欲,它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所以,《楞严经》说:“淫欲为生死根本。⑨”据《瑜伽师地论》中说,中阴投胎时,见有缘的父母在交溝,于是,就加入进去。对父亲生起爱欲就投胎为女孩,对母亲生起爱欲就投胎为男孩。这是众生因淫欲习气投胎轮回的说明,所以,应该断除淫根,以免轮回。要断除淫欲,就必须破除男女相。如何破除男女相呢
从《维摩经·观众生品第九》舍利弗与天女的对话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下面我们来看这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
是的,因为世间—切事物,无非因缘和合的幻现,哪里有—个实在的男相可得
哪里有一个不变的女相可取
从外相上看有男女相,而实无男女相可得。因为男女其体性空,所谓事相上有男女,般若理趣中实无有男女,是故佛在《维摩经·观众生品第七》中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这就是《维摩经》的男女性别理论。
根据一般的观念,认为“女身不劣,男身为胜。”连孔夫子这样的贤人都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可想而知,生为女人的不幸!佛对男众讲法时常说:“女人是男人垢,”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若对女众讲法,则肯定会说“男人是女人垢。”《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菩萨以千百亿化身来度化众生,哪里有男女相
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说到女人八十四态,对女态的描述简直细致人微,淋漓尽致。足以说明生为女身是何等的业重,然而《维摩经》中“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的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关于男女性别的思想,在其它大乘经中也有记载。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八岁龙女,变为男子,无垢世界成佛,这比男子优胜多了。佛又在《大般涅槃经》中谈到男女性别划分是:“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
所以者何
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⑾这是从法性即佛性上去区别男女,不是从缘起外相上去看。所以,身为女性不必自卑,只要能明白“诸法非男非女”的道理,能依佛所说去行持,弃毛病改习气除去女人八十四态,明见佛性,则是为男子,一定能成就佛道。
四、《维摩经》的佛性论
关于佛性,《维摩经·佛道品》中明确指出:“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又言:“六十二见及一烦恼皆是佛种”。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本具有成佛的种性,即佛性,不必身外求佛,心外求法。众生的佛性只因无明障蔽,故《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中说:“明与无明不二,即无明实性即是明。”《大般涅槃经》亦云“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即是佛性。”又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因为无明的实性,就是智慧的实性,都是空寂性。不但没有实在的无明可得,亦没有实在的智慧可取,只不过随缘而现,就如《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中天女说:“—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说在,因缘散失无迹可寻,说不在,因缘会遇时,又随处可现,正所渭“果报还自受。”
《维摩经》的佛性理论,如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自观身实相。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等等为后期的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胜鬘经》等厂—宣佛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维摩经》的实践意义
《维摩经》以“不二法门”著称于世,提出“以无住本,立—切法”的宗旨,“以心净国土净”为修行的标准。“无住”这个名词运用很广,特别是对禅宗的影响很大。据《六祖坛经》说: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黄梅参礼五祖,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法偈后,五祖弘忍大师为其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接了五祖衣钵。后来,六祖“以无念得智慧,以无著离烦恼,以无相证佛性”来说《六祖坛经》。可见,“无住”的思想对六祖的影响。
“以无住本,立—切法”和《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者是一个意思,不过是文字表达不同。只有无住才是究竟,若说有住,则是生死法。又《维摩经》还以“深心是道场,直心是道场”来说明如何修心进道,达无乱之境。总之,《维摩经》主张修清净心行,有了清净心就能达净佛土。
《维摩经》与其它经典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经中的许多言论完全出人意料,比如《维摩经·佛道品》普光色身菩萨问维摩洁:“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
维摩洁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这纯粹是一个大菩萨的生活写照,菩萨度众生,不是只喊口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虽行无相,而度众生,”“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这就是菩萨的行径。
六、《维摩经》的历史地位
《维摩经》从罗什法师泽出的时间到现在已一千多年,至今仍受到学佛者的推崇。经中的中心人物维摩诘示白衣身,行菩萨道,智慧辨才无碍,不愧是居土的楷模。从古至今,骚人墨客之流效仿者大有人在,如唐朝诗人王维,字摩诘,被后人称为“诗佛王摩诘”,他的诗意境很美,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⑿“细细品味,就可以知道,若不通佛理,写不出这种好诗。关于他的诗,以后拟文再论。我们从王维的字“摩洁”我们就可了知他对维摩洁的崇敬程度。可以说《维摩经》对中国佛教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对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产生过直接影响。已故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先生在《方等五经研究法》中说:《维摩经》为三论宗之根本;智者大师据此立四教、三观、四悉檀义,是故亦为天台宗之根本经。《维摩经》对禅宗的影响更是不可磨灭的。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引用《维摩经》列举如下:(一)般若品云:“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性。”(二)疑问品云:“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出于《维摩经·佛国品》(三)定慧品云:“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法呵。”出于《维摩经·弟子品》。(四)定慧品云:“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出于《维摩经·菩萨品》。(五)定慧品云:“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出于《维摩经·佛国品》。(六)行由品云:“佛法是不二之法”出于《维摩经·不二法门品》。《维摩经》的文字优美不但常被其它经典引用,而且经中“不二法门”,“净心净土”,“佛性说”等哲学理论所阐发的般若性空思想,为后期《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由此可以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维摩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注释:
①杨文圆编著(维摩诘所说经译释》前言第2页。
②龙树菩萨所著《中论·观四谛品》。
③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④肖萐父·李绵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册第四
百一十九页。
⑤僧肇所著《肇论·物不迁论》⑥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⑦⑧陕西佛协报《弘法利生》中的文章(魏魏终南寄哀思》。
⑨宣化上人讲述《楞严经注释》卷七。
⑩《四书·论语·阳货第十七》11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九,12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第三页。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坚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