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净化而得解脱。
3、六道净化法
西藏一些上师说,六道净化法是最能让死亡的修行者净化的法门。
六道净化法是在一个人活着时,运用观想净化六种主要的烦恼,因而净化了业力的根本,以及与轮回的关联,所以强而有力。如果亡者烦恼未净化,就会把亡者带入六道中轮回。在这六道净化法中,当每一道及烦恼被净化之后,行者就要观想由某种烦恼所产生的一切业力全部消除,相关的身体各部位也全部化解。因此,当为亡者修这种净化法来结束时,要全心全意地观想亡者的一切业力全都净化,亡者的身体和整个存在全部化解为零,亡者才得解脱。
4、做七
在西藏,每隔七天都要为亡者定期修法,如果遗眷经济能力负担得起的话,四十九天之内的每一天都要为亡者修法。僧侣,尤其是与遗眷有接触,并与亡者关系密切的喇嘛,都会应邀而来。
做七法会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因为中有意生身每隔七天就会重复死亡。如果亡者在世时有足够的善业功德,那么有这样的修法利益就可以帮助他们往生净土。
(二)汉传佛教的度亡济幽
汉传佛教认为,佛法僧三宝,有超度亡灵,利济幽冥的巨大法力,提倡生者依仗三宝之力为亡者超荐,同时救济地狱饿鬼众生。据《地藏经》记载,若要超度先亡眷属,应该恭敬、供养诸佛菩萨,读诵、受持诸种佛经。如果依照《盂兰盆经》所说,应该布施、供养出家僧众。综合而言,以亡者亲属的立场,用亡者遗留的财物,尽力布施、供养三宝、救济贫穷,利益社会乃至等施一切众生,使之离苦得乐。这些都是促成亡者超生离苦、往生佛国的助缘。因此,汉传佛教对亡者的超荐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圆。
1、临终助念
依据“净土法门”,人在弥留之际宜有善知识为亡者说法、诵经、念佛,称为助念。也就是帮助临终者正念念念现前。
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诸苦交集。平时念佛功夫若未纯熟,此时于生平所造之善恶业的念头相续不断地映现出来,很容易失去正念。在这时候如能帮助亡者念佛,有最为殊胜的妙用。据《地藏经》卷中云:
“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后、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①
人在临终时,最后一念若是恶心,那时候就显现地狱、饿鬼、畜生的恶境。命终时这一念心,就随着此恶境去投生恶道。最后一“念心若是善,就随着生善道;最后一念心若是念佛,愿求往生西方,与可弥陀佛在因地所生的大愿力相应,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命终这一念心,就随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的圣道。
2、诵经礼忏、修福供养、广造众善
诵经不但可以消业障、开智慧、解冤结,也可以超度亡灵,使不得善终的众生得以投生善道。礼忏,即礼拜诸佛菩萨、藉三宝的力量来消除父母眷属的罪业,也请出家僧众来礼忏,以救度亡者的超升。因此,从死亡后的七七中有期内,亲友为他诵经礼忏,有很大的效用。
做佛事必须具备虔诚、恭敬、肃穆、庄严的条件。由于悲心和念力恳切的缘故,自己的家人轮流抽空在四十九天内亲自持诵、礼诵佛经、忏仪、圣号,将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亡者,有更大的功效。必要时,礼请僧众做为导师,指导、带领佛事。坛场则不可吵杂、零乱、喧哗。依亡者家眷的虔诚、恭敬、感应佛菩萨,以佛法的力量及佛法的道理,给予亡者救济与开导。
在中有期阶段,亡者的灵性极高,做佛事召请诸亡者临坛听法,化解烦恼业力,便能转恶业的力量为善业的基础,心开意解,积习渐消,便可超生天界乃至往生净土。如果已堕三途,依亲友眷属做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减少亡者的痛苦,改善三途的环境;如果已生天界,也能增进亡者在天上所享的福乐;如果已生净土,也能使他莲品高升。如《地藏经》卷中云:
“习恶众生,纵纤毫闻,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业,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善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果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魉。何以故
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②
佛教的葬礼宜力求简单隆重,且特别不允许在丧葬期间以杀生的荤腥招待亲友,更不可以酒肉荤腥来祭祀亡者。如果亲友致送奠仪,除了由家属贫苦而留着丧葬费用及生活所需外,最后悉数移做供奉三宝、弘法利生,布施贫穷及公益慈善等用途,将此功德回向亡者,超生离苦,莲品高升。
结语
综上所述,浅略地论述了中有。通过对什么是中有及学派之间对中有实存之异议、中有的相状及特征、生有的结束与中有的产生、中有投胎受生的条件、中有的救度与解脱几个方面的阐述,使我们对生死的桥梁—一—中有,具有了初步的了解。而穆帝博士研究的濒死经验,带给我们的重要讯息更是提供了大量死后续存、轮回再生的实例证据。生命的回顾在濒死经验中反复地发生,如此清晰地显示业报不可逃,对我们的一切身口意业都具有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有着深度的转化和精神觉醒的作用,真实地反映了佛陀中有教法的观点。
佛教认为,人在一生中对于造作状态下的善业或恶业,养成一种习惯性。到临终之时,这种习惯的业力,起着决定招感来生果报的作用。因此,死亡后处于中有的阶段,我们要认清各种呈现的景象和环境都是我们业力幻化而成的,如同梦境之中的虚幻奇景事物而不实在。若能看透这种业力的作用而保持正念不失,便可证入实相而当下得解脱。顾名思义,所谓“中有得度”,就是在于促使中有身觉醒而证入实相,从业力或轮回的幻妄障蔽之中而得解脱的教法。有了这种正确观念,就能了知生死循环本是天地运作的常道。因此,生不是实有,死也不是常灭。只要我们从死亡的噩梦中清醒过来,就能摆脱人生的虚伪尘垢,挣脱生命的无常苦空,为人生建树庄严的意义,替自己的生命开创出无限的生机。我们不但要对现世的生活怀抱无限的希望,对死后的生命更要树立高昂的信心。作为佛陀的弟子,人生最究极的目的在于证入无生的境界,才能从生死轮回的痛苦中超拔出来,才是究竟常乐的清净生命。由此可知,生命的转化,是迫切而重要的。生命的本质是神圣的,必须以神圣的内涵和目的来生活。我们能否有勇气面对中有教法的意义,是否愿意以转化自己来转化周围的世界,并因而逐渐转化人类的未来——这要靠我们自己。
参考书目
1.《佛光大词典》
2.《西藏度亡经》,原名州”阴闻教得度》莲花生大士著,徐进夫译,宗教文化出版社。
3.《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台湾张老师文化公司出版
4.《佛教轮回说—一生与死》,陈兵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5.《俱舍论颂训:记》,演培法!师著,台湾天华出版社。
6.《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
7.《中阴身自救法》,张通文著。
8.《藏传佛教叫,的生死与小阴》,海佛学书局。
9.《藏密修法精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0.《藏密修法秘典》卷四,华夏出版社。
11.《来生》》Life After life/Raymond.A.Moody雷蒙·穆帝著、贾长安译、台湾方智出版社。
《生死的桥梁——中有(传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