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说唐密(卢燊贤)

  略说唐密

  卢燊贤

  1987年陕西省法门寺从地宫中挖掘出密藏珍宝,其中发现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立即引起世界性的轰动。7年之后,1994年8月3日,新华社通讯社又向全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今年3月以来,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佛教协会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吴立民、丁明夷、韩伟、许力工等,五次聚会法门寺,对法门寺唐代地宫文化系列及内涵进行了多学科专门研究。在深入发掘法门寺佛教历史文化基础上,破译了唐王朝最后一次迎奉佛骨在法门寺地宫举行的礼佛阵容的文化程序,使唐密世界在失传千年之后终于打开了它神密的大门。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的揭秘,是继地宫珍宝发现之后,中国考古史和世界佛教史上又一重大发现。”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题词作了鼓励,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说:“这是与佛骨舍利面世有同样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

  唐密曼荼罗,大多数人不知所以,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它的发现有同佛骨舍利有同等意义

  这就得对唐密的历史和内容进行研究了。

  唐密的缘起

  在佛教界,提到八部论主龙猛(龙树)菩萨无人不晓。当年,法身如来大毗卢遮那佛现身色界顶,大自在天法心殿说法开示,演说《大日经》、《金刚顶经》,金刚萨捶(又称普贤菩萨)承大日如来之命,将二经记于贝多罗树叶·,存于南天铁塔。龙树菩萨持大日如来真言,以7粒白芥子打开了铁塔,但被护法神阻止。他虔诚忏悔,发大誓愿弘扬大法,始获进入。入内得金刚萨捶灌顶,传出《金刚界金刚顶经》和《胎藏界大日经》两部大法,又撰《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又称菩提心论),建立真言宗或称密宗(通称正纯密宗以别杂密和左道密),后传龙智菩萨。龙智弟子颇多,公元8世纪初,龙智得法弟子善无畏与金刚智,先后来中国传法。时值大唐开元年,公历716年,善无畏携梵文经籍至长安译经弘法。719年,金刚智与徒不空携经籍广州入洛阳与善无畏会合,传扬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普门大法。不空三藏尽得二师之传后,再回印度广求诸经本,再学法子龙智,然后再回中国广为宏扬。由此,一个体系完整的正纯密宗在大唐建立起来,被称为唐密,而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称为开元三大士。唐朝的皇帝、朝官、百姓纷纷向三大士及其弟子学法,不空三藏的地位更是“礼遏三朝,位列三公”,可见,当时唐密佛法之隆盛。唐密因受中国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而在印度,龙智菩萨在世之时,传承一门之尊法和空宗入密者众多。然对二部大法在印度有否传承,无论在中国或印度,都无明确资料记载以作判断,亦未发现有修持者。因此可以说唐密是印度正纯密宗的唯一传承。

  由于开元三大士的弘扬及其弟子的阐发,唐密在不断发展和完备。时至今日,三大士所译的许多经典还在广为流传。如《大悲心陀罗尼》等更是今天显密二宗佛教徒广为修习之要典。

  那么,唐密曼荼罗是什么呢

  在唐密,所谓曼荼罗,译为坛场,意即圆轮具足,是唐密汇集诸佛菩萨以实现修法“即身成佛”之道场。从另一角度说,曼荼罗是诸佛菩萨功德的表现。

  与此同时,唐密在对外的影响亦极大,日本、朝鲜、印尼、爪哇、西域等国人纷纷入唐学习。其中,日僧空海、最澄入唐学习,学成后传入日本成为东密和台密。

  然而,唐密之传承要求极高,非普门传灯阿阁黎(法师)不能收徒传法。教内约束极严,授法必须建立曼荼罗,否则犯三昧耶戒。因此,传承不易,更易受社会变乱之影响。而在中国武宗毁佛之后,唐密受到一定冲击,后又经五代长期变乱,战祸频生,唐密在中原地区生存困难,唐密传承日渐衰微,而四川地理特殊,唐密在蜀故能延续。

  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因禁白莲教,连同唐密一并禁制。唐密在汉地遂告绝响,而东、台二密在日本却不断隆成至今。

  二、唐密之复兴

  在本世纪初,中华有佛教复兴运动,禅宗、净土、唯识诸宗俱兴。广东潮州有王弘愿居士,译出东密传法院流丰山系管长权田雷斧大阿闍黎所著《密教纲要》,由太虚法师推介发行,于是国人得知密宗之事及雷斧其人。赴日求法者渐多,学成而归者有大勇、持松、显荫诸比丘;居士界则有王宏愿、顾净缘、程宅安等(黎乙真居士学成之后在香港居士林传密教)。诸人学成之后回国,即于各处大行弘法之道。由此,失传数百年之密宗又在中华复兴,国人又得尝法味。据《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载:“中国留学僧大勇、持松、显荫谈玄,在高野山研究密教后带回中国。特别是真言宗丰山大学校长权田雷斧受王宏愿邀请,亲自访华,向中国密教学人授法灌顶,时为民国十三年(1924)之事。据此,日本密教回传中国。”

  但是,由于随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等社会动荡因素,时至今日,在我国境内,回传的唐密只有王宏愿一系法脉承传下来。

  三、唐密在广东

  1.王宏愿复兴密教

  王宏愿,广东潮州人,生于1876年。早年丧父,家贫然好学,文史哲无不涉猎,日文造诣颇深,犹好佛学。在潮州中学执教,后获日本东密大阿阁黎权田雷斧所著《密教纲要》一书,甚为喜好,乃译为中文行世,国人因此得知东密教理,并有多人赴日求学。雷斧由是察知中华密教有重兴之机,受王宏愿邀请,于1924年5月27日以研究密教名义率其徒众小林正盛等人来华。6月至潮州,即在潮州开元寺设坛灌顶,王宏愿和沙门数人得以参加,授得金、胎两部大法。雷斧阿阁黎回国后,复向日本政府于中国庚子赔款中申请一千元以作王宏愿学资之资。1926年,王居士在日获传法灌顶,密号遍照金刚,以上历代祖师经验秘传皆得全部,位得密宗普门传灯大阿阁黎第四十九代祖。王居士回国后,即在潮州自住所,设立“震旦密教重兴会”,开坛灌顶传扬密宗。同时,创设潮安刻经处,刊行密教重要经典、秘传宝籍、修仪持轨。另外在广州设解行学社,建立解行精舍(现广州六榕寺解行精舍)。1936年夏传法于冯达庵,汪彦平,王福慧、王学智四大弟子,是年12月24日示寂。

  2.冯达庵重振唐密

  冯宝英,法号达庵,原籍广东惠州,1887年出生。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数学系,利根聪敏。36岁学佛,中文佛典几乎阅遍,初期作品《佛法要论》出版后,净土宗印光法师见之,赞誉得未曾有,定为净土宗必读之书。诸多作品,道古德之未发,见地甚深。他先学净士,再而习禅,后而学密。1 927年于香港黎乙真法师胎藏界学法灌顶时,当座即得月轮观成就。1929年参加王宏愿在广州开设金刚界灌顶时,即见三摩地菩提心。其后胎藏界加行即入传法灌顶,入大菩萨位;金刚界加行,即入大普贤位。1 936年,得王宏愿大阿闍黎传法灌顶,一旦万法皆通,绍密宗第五十代遍照金刚普门传灯大阿闍黎位,历代祖师经验,无不践履。从此瑞应叠著,誉传遐尔,创造不少,平生要举,则在重振唐密。

  四、唐密简要

  唐密以六大缘起作为缘起观,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缘起宇宙万有,六大为宇宙之本体,为佛与众生所依(故而众生与佛平等)。六大无碍常瑜伽,每一大中含另五大。

  唐密依《大日经》、《金刚顶经》为据,在行持方面有以下几方面:

  1.依据宗趣,修持有序。

  唐密主要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而立,《大日经》属胎藏界,乃他受用身法,依般若性而行,摄十地菩萨入大菩萨位(如地藏观音等),及其成就可成诸佛理法身,大菩萨本地身或诸菩萨等流法身,为因地即身成佛。金刚顶经属金刚界自受用身法,乃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与其眷属四佛、四波罗密菩萨、十六大菩萨互相摄受,共享法乐之境界,行者依萨埵性而行,经历十六大菩萨位,由金刚初心至金刚后心,五智四曼荼罗皆已完成,自性法身开发尽致,自受用身庄严具是,乃果地即身成佛,属智法身。其中行法皆以三密(身密手印,口密真言,意密观想)为用,而萨捶性必以般若性为基,所以密宗“正机”者,必以见性为前提,若未见性而修密者,则为“旁机”,因三密未能发挥妙用,必以大精进心行之,以促成般若而符“正机”要求,是以依宗趣,唐密进修历程分为四级:

  ①行者虽能入静,未破分别我法二执,只依信心而行,是为初级修法,名为作密。

  ②已破分别二执,未破俱生我执,可依理解而行,为中级修法,名为修密。

  ③已破俱生我执,未破俱生法执,可依般若性而行,是高级修法,名瑜伽密。

  ①已破俱生二执,能与诸佛菩萨相应,依萨埵性而行,是最高级修法,名最上瑜伽密。

  大日经相当于高级教法,其果可达大瑜伽;金刚顶经相当于最高教法,其果可达最上瑜伽(或称无上瑜如)。而两经教主同为大日如来,亦属受用身(报身)法,虽有修因果之不同,而皆统一于报身成佛修法的历程中,既可以从因向果,亦可由果求因。

  所以当年专授金刚界大法的金刚智和专授胎藏界法的善无畏两大士,相互灌顶,互授两部大法。由此可见,唐密对两部大法,并不倚重,主张金、胎两部不二(《苏悉地略说唐密 139经》)。因为金刚界法是诸佛自受用部份,胎藏界是诸佛他受用之大悲行。均由一体开出,是一体多面的表现。

  在实践方面,唐密行法,以《大日经·住心品》中“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作为指导。龙树菩萨所造《菩提心》论云:“菩提心有三门分别”,“诸佛菩萨昔在因地,发是心已,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忘”。所以唐密认为,不但须发菩提心,而且必受菩提心戒。而密教之菩捉心戒与显教诸戒,有本质上的不同。显教诸戒,在戒除“赖耶缘起”,便有机会显菩提心体,是属治标辅…

《略说唐密(卢燊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