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因果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

  西方好,随念即超群。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人世自纷纷。凝望处,决定去栖神。金地经行光里步,玉楼宴坐定中身。方好任天真。

  西方好,我佛大慈悲。但具三心圆十念,即登九品越三祇。神力不思议。临报尽,接引定无疑。普愿众生同系念,金台天乐共迎时。弹指到莲池。

  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愍我们这些烦恼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无量苦,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欲使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威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

  至圆顿至简易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如同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一、超世弘愿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有一世曾经做国王,当时有佛出世,叫“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非常高兴,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生存境界。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漫长时劫的思惟,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其中五愿:正定必至涅槃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与勤修我皆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也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他方诸佛所放舍的、无力修行的罪恶生死凡夫为救度对象。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任何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真信切愿,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二、依正庄严

  法藏菩萨在佛前超发弘愿之后,用了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时间来修行,一向专志,勇猛精进,一一梵行皆回向十方众生,令所有众生功德成就。

  十劫之前,法藏菩萨达成了志愿,建立了庄严的极乐世界。经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里的“西方”寓为回归,因为在我们看来,西方是太阳和月亮沉没的方位,以此比喻极乐世界是我们生命的归宿。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所显现的世界,是没有生灭的无为界。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对极乐世界有详细的描述:

  极乐世界广大庄严,地势平坦,大地由柔软的黄金合成,又被无数宝物所装饰,香洁光明,微妙奇丽。

  极乐世界气候温和,没有四季寒暑,清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极乐世界随处可见宫殿、楼观、讲堂、精舍,或在地上,或在空中,全由众宝自然而成,又由各色宝珠和宝铃交络覆盖,富丽堂皇,穷微极妙。

  极乐世界处处分布着美丽的七宝池,大如湖泊,池底铺着金沙,池边是宝物所庄严的阶道,池中盈满味如甘露的八功德水。水面上开着各色大如车轮的莲花,光艳夺目,微妙香洁。他方世界若有一人念佛,七宝池中就会长出一朵莲花,其人往生极乐后,就会在此莲花中化生。

  阶道四周,有行行香气芬馥的宝树,树上弥覆着众宝罗网。人们所欲了解的十方佛国景象,都能在宝树间映现,就像照镜子一样清晰。微风吹来,宝树及众宝罗网发出微妙之音,如百千天乐同时演奏,令人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林间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儿,色彩斑斓,奇妙可爱,昼夜聚集在一起,用各自的声音宣讲人们心中所欲了解的佛法,令人生起欢喜踊跃的念佛之心。

  极乐世界时常天乐鸣空,音曲和雅,人们听到这美妙的声音,一切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并生起无上的菩提之心。

  天空中徐徐飘下奇异的花朵,日夜不停,这些花朵色彩艳丽,香气扑鼻,使人增长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每天清晨,人们用衣襟兜着美丽的花瓣,顷刻间飞到他方无量世界,供养那里的佛陀。

  极乐世界是一个远离黑暗的世界,大地、楼阁、众生、莲花……一切万物皆放光明,无需日月照耀;极乐世界还是一个远离污秽的世界,万物皆由无量宝香合成,散发着芬芳的气息,香气普熏十方世界。

  极乐世界处处可见巨大的宝莲花,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端坐其上,为人们宣说微妙的佛法。人们为能够亲闻佛法而欢喜。

  极乐众生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真金色身,金刚不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通达,辩才无碍,六通具足,“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随意闻法,随意观察他方世界,随意到他方世界弘法度众。

  衣服、饮食、用具应念即至,想要穿衣,则“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想要吃饭,则“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一切美景虽然令人身心适悦,却不生起贪著之心。

  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事,连恶名都听不到。人们与菩萨、圣人时常聚会,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三、名号功德

  阿弥陀佛以名号作佛事,亦以光明作佛事,名号光明,相资并用。阿弥陀佛光明中内具无尽的功德,在《观经》中,五逆十恶的坏人一生造恶,没有丝毫善根,直到临终才遇见善知识说法,教他念佛。那人被痛苦所逼,无暇思惟,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声,因为念佛的缘故,能够乘坐金莲花,于一念顷往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的因缘。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议之音声,至简约至玄妙之胜法。六字洪名该摄诸佛如来无尽的奥藏秘髓,具足度尽一切众生的威德力用。其殊功妙德,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心所能揣测的。著疏楷定古今的善导大师解释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说: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归命:信顺释迦、弥陀二尊之敕命,愿生安乐净土。(信、愿)

  即是其行:十方众生的往生因行已由阿弥陀佛修行成就。(行)

  可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阿弥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议的悲智,将五劫思惟及兆载永劫的修行功德作为十方众生的往生之因,收摄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中,至心回向给十方众生。因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阿弥陀佛悲愿的载体,也是阿弥陀佛智慧和功德的全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即可获得阿弥陀佛所回施的无上功德。

  譬如乘船过海,但能上船,即是“归命”;启航之后,船的速度即是乘客的速度,所谓“即是其行”。念佛人但能尽形寿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乘上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大愿船,则能安安稳稳到达彼岸,《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

  若有人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而信此教法,称念此名号,阿弥陀佛就会常住其顶,时时守护;十方诸佛也会不请自来,日夜相随,护念行者,直至成佛。

  若有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可除去无尽的迷惑世界之罪。即使因为宿世的怨业,今生聋盲、愚痴,甚或生为狂恶之徒,他若能随顺善知识开示而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则于一声声中除去无量无边生死之罪,于名号光明中蒙受解脱。

  若有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毕命为期,往生信心不动摇,在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许多圣众就会显现在他面前,他的心就不会颠倒慌乱,从而于一刹那间往生极乐世界。在此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比念佛能带给人更大的利益。无论什么人,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发起信乐欲生之心,声声称名,他已获得无上大利。即使有人在寿命即将结束之时,听闻弥陀名号,发心往生,则虽一声一念,也决定往生。

  念佛利益不可称计,念佛之人:身有佛光,心多欢喜,转恶成善,至德具足,知恩报恩,常行大悲,入正定聚,诸佛称赞,菩萨围绕,善神守护,众生敬畏,灭罪消业,重障转轻,化解冤业,离诸灾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辅助医药,增福延寿,益智开慧,子孙贤达,身心如意,现世安稳,临终往生。

  一句佛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福乐!因此,凡求子嗣、延寿命、愈疾病、解灾难、取功名、安家宅、谋职业、益资财、度怨亲、荐亡灵,皆可以念佛为之,不需夹杂其他行法。

  印光大师说: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

《认识因果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