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诘经》、《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三卷,十四品。姚秦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七岁从母入道,游学天竺,遍参名宿,博闻强记,誉满五天竺。后归故国,王奉为师。前秦苻坚闻其德,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兵迎师。途中,吕光闻苻坚败殁,遂于河西自立为王,罗什乃羁留凉州十六、七年。直至后秦姚兴攻破吕氏,罗什始得东至长安,时为东晋隆安五年(401)。姚兴礼为国师,居于逍遥园,与僧叡、僧肇等从事译经工作。

  自后秦弘始五年(403)四月始,罗什先后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阿弥陀经》、《维摩经》、《十诵律》等经论,有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自佛教传入,汉译佛经日多,但所译多滞文格义,不与原本相应,罗什通达多种外国语言,所译经论内容卓拔,文体简洁晓畅,流通极广。

  维摩,是人名,梵名 Vimalakirti。音译毗摩罗诘利帝。又作毗摩罗诘、维摩诘、无垢称、净名、灭垢鸣。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中印度毗耶离城的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是本经的中心人物,故称《维摩经》。又本经旨在阐说维摩诘所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故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

  本经是基于般若空的思想,以阐扬大乘菩萨的实践道,说明在家信徒应行的宗教德目。全经以在家居士维摩诘为中心人物,透过其与文殊师利等共论佛法的方式,宣扬大乘佛教真理。本经约成立于西元一世纪顷,是继《般若经》后,初期大乘经典之一,在印度即已盛行,且《大智度论》等诸论典皆常引用之;在我国更是广被传译、诵持。兹就各品大意略述如次:

  一、佛国品

  本品主要叙述毗耶离城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者子共献宝盖供养佛陀,佛陀以威神力,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如来说法,亦现于宝盖中。宝积目睹此佛国瑞相,欣叹佛德,发菩提心,并请佛陀说示如何庄严佛国净土。佛陀为说直心、深心、菩提心、六度、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等是菩萨净土。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舍利弗闻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却见此娑婆世界为五浊恶世不净之相,于是生起佛陀因地修行时,心岂有不净的疑惑。佛陀为释其疑,以盲者不见日月为喻,说不见佛陀成就庄严的净土,是众生自己罪障故,非如来过咎。并以足趾按地,示现国土清净,使在会大众共见共闻而发无上菩提之心,得法眼净,乃至漏尽意解。

  二、方便品

  方便又作善权、变谋。对真实法而言,方便是为诱引众生入于真实法而权设的法门,故称为权假方便、善巧方便。也就是佛菩萨应众生的根机,而用种种方法施予化益。

  吉藏大师《维摩经广疏》卷二载:“梵音称沤和拘舍罗,此云方便胜智。方便是善巧之名,胜智为决断之称。但权巧有三:一、身权巧,适物现形;二、口善巧,随机演教;三、意善巧,妙穷病药。”

  本品首叹维摩诘的根本德,即: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得诸总持,获无所畏,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得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故为诸佛之所叹美,人天之所恭敬。此表自利。

  次叹方便德。谓维摩诘虽已成就如此大菩萨功德,然欲度人故,以善方便住于毗耶离。其方便德如下:

  □行六度。如经云:“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

  □示有六种俗欲而常修戒、定、慧无漏之法。如经云:“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示同四种邪行,度人自守,咸轨于正。虽为一切人所恭敬供养,奉为最上,而能不生骄慢,执持正法,摄诸长幼。如经云:“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虽现身为实业家、外交家、法律家、政治家、演说家、教育家,而能随处开导,饶益救护。如经云:“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入诸婬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上述是维摩诘示居毗耶离和光同尘的方便。

  □随类现尊贵身以为主导。如经云:“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政宫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即四天王),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此中,人道有八应,天道有三应,类于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此表利他。

  次以方便现身有疾而兴教化。世间众生因不觉妄动而有病,维摩诘以大悲方便而示疾,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观身无常:说色身是无常、是苦,是众病所集,无足依怙,并以聚沫、泡、焰、芭蕉、幻、梦、影、响、浮云、电等十喻,以明人人自身无常及苦的谛理。

  □观身无我:以地、火、风、水、四大假合、当体全空、如草木瓦砾、风力所转等八喻,明身无主、身无我、身无寿、身无人、身不实、身为空、身无知、身无作的谛理。

  □观身不净及苦:以身如毒蛇,说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及说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以明诸苦患。

  □明法身所由生,并劝发菩提心。如经云:“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三、弟子品

  从破众生病次第来说,《方便品》是破凡夫病,《弟子品》是破声闻病,《菩萨品》是呵大士病。

  本品叙述佛陀派遣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须菩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波离、罗□罗、阿难等十大声闻弟子往诣维摩诘问疾,诸大弟子并五百弟子各述往昔被维摩诘呵斥的经过,而推辞不往。

  四、菩萨品

  前品佛陀派遣弟子问疾,个个辞而不往,因此,佛陀又差弥勒、光严、持世、善德等四位菩萨前往问疾,诸菩萨也各述前缘而辞赴。

  据吉藏大师《维摩经广疏》卷四载:“此品来意,有五因缘:一者命之次第,前则命小乘,今次命大士;二者破病前后,上破小迷,今呵大执;三者欲具显净名之德,小乘不堪,未足彰其道高,今大士辞让,始显其德远;四者欲彰文殊之德,声闻不堪,菩萨惮往,而文殊独能击扬者,则知位超大小,处众独尊故也;五者欲述昔法,以利今会。”

  五、文殊师利问疾品

  本品首叙佛遣文殊问疾,文殊受命率众入城问疾。次述文殊入维摩室,宾主相互问答。

  □问答疾因:文殊传佛意旨后,自问维摩三个问题,即:“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

  维摩先答文殊所问“其生久如”问题,谓“从痴有爱,则我病生。”次答“云何灭”,谓“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不病,则我病灭。”又答“何所因起”,谓“菩萨疾者,以大悲起。”

  □问答室空:文殊以维摩室空,又提出诸问,如:“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以何为空”、“空何用空”、“空可分别耶”、“空当于何求”、“六十二见当于何求”、“诸佛解脱当于何求”。

  维摩则随问随答,即:“诸佛国土亦复皆空”、“以空空”、“以无分别空故空”、“分别亦空”、“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当于诸佛解脱中求”、“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者”。

  □问答疾相:文殊接着究问维摩的疾相及与身心、四大的合离。维摩谓“我病无形不可见”、“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是病非地大,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问答如何慰喻有疾菩萨:文殊向维摩诘请问慰喻他人疾病的方法;维摩诘明示应“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问答有疾菩萨如何调其心行:前文所述他人的慰喻,只是…

《《维摩诘所说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金光明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