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三经》▪P2

  ..续本文上一页集会禅思,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推算,计其寿命长远劫数,不能穷尽。住于净土的声闻、菩萨、天人的寿命亦如阿弥陀佛的无量,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之。

   □圣众庄严

  极乐世界的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阿弥陀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能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只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其数。

   □宝树庄严

  极乐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有金树、银树、琉璃树、颇梨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精为条,珊瑚为叶,玛瑙为华,砗磲为实。宝树行行相值,茎、枝、叶、华、实等,均配置得宜,荣色光耀,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树围有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耀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出好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不遭苦患。凡极乐世界的人天见此道场树者,得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等三忍。这一切庄严都是因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满足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故。

   □伎乐庄严

  极乐国土的宝树迎风摇曳,奏出微妙动听的音乐,世间帝王的百千音乐,乃至从转轮圣王至第六天上的万种伎乐音声,都比不上无量寿国七宝树一种音声。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是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种种庄严

  □宫殿庄严:净土中的讲堂、精舍、宫殿、楼观都是七宝庄严,并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交露(以宝珠交错造幔,其形如垂露)覆盖其上。

  □宝池庄严:极乐净土的宫殿楼阁内外左右设有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浴池由七宝所成,池底敷沙,也是七宝合成,或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和成。池岸上有栴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罗华、□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极乐世界的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池水高低,随心所欲,调和冷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池流不疾不徐,水波演奏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衣食庄严:往生极乐国土的大众,具足清净色身,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如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金、银、琉璃等七宝应器随意而至,百味饭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正报庄严

  极乐国中的声闻、缘觉、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极乐国土人民的相好庄严犹如贫穷乞人之与国王;国王之与转轮圣王;乃至天帝之与第六天王的类比;极乐国土的菩萨、声闻容颜胜过天帝百千万亿倍,非诸天所能比拟。

   □依报殊胜

  无量寿佛国天人的衣服、饮食、华香、璎珞、宫殿楼阁,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宝衣布地,无量宝网弥覆其上,气候调和,微风吹动,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疾不徐,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奏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悦乐。

  又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其叶光明,无量种色,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

   四.往生行业

   □三辈往生

  至心愿生弥陀净土的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可分为上辈、中辈、下辈三类众生。

  □上辈往生: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中辈往生: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

  □下辈往生: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

  三辈往生,行虽有别,辨其正因,必须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圣号、修诸福善、回向愿生等四行,方得往生。

   □胎生、化生

  往生极乐净土的人,有化生、胎生二种。

  胎生: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

  化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又他方佛国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圣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化生者,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智慧胜。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皆无智慧。

   五、五恶、五痛、五烧、五善

  本经广宣五恶、五痛、五烧的剧苦,令修行者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得福德度世长寿涅槃的乐果。

  五恶是五种恶行:

  一恶:谓诸众生,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

  二恶: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婬骄纵,各欲快意,任心自恣,心口各异,言念无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贤谤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践度能行,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欺,妄损忠良,不当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各怀贪欲,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

  世间人民,心愚少智,见善憎谤,不思慕及,但欲为恶,妄作非法,常怀盗心,希望他利,消散磨尽,而复求索。

  三恶:世间人民,中有不善之人,常怀邪恶,但念婬佚,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自妻厌憎,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交结聚会,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不道。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系成事,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

  四恶: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不孝二亲,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

  五恶:世间人民徘徊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见人有善,憎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难。自用识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

  由此五恶,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于未来世三途受报,无量苦恼,世世累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称为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善。

  本经的主要意义有三:

  □欲显净土之所因:佛陀广说阿弥陀佛宿世四十八大愿,以显示成就极乐世界之因。

  □欲辨本誓之不虚:佛陀广说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功德严净,以显示弥陀宿愿必有所辨,使增行者往生的意念。

  □欲示秽土之苦恼:《观经》中虽说未来一切众生为烦恼贼所苦害,而众生不闻痛恼相,即不能生起欣厌的意念,往生的行业也不能成就。

  本经的汉译本极多,古来即有五存七缺十二种译本的说法,现存的异译本如下: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四卷  东汉.支娄迦谶译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二卷  吴.支谦译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二卷  唐.菩提流志译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三卷  宋.法贤译

  本经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六册、《碛砂藏》第六册、《龙藏》第十九册、《卍正藏》第九册、《大正藏》第十二册。由于本经为净土教的根本圣典,因此,其注疏赞述…

《《净土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