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P2

  ..续本文上一页的门又很狭窄,孩子们幼稚,缺乏见识,不知道处境的危险,仍然恋着嬉戏的地方,可能会困在火宅之内,被火烧伤,我当告诉他们处境的危险可怕,应当赶快出去,免遭大火伤害。”想到这里,立即告诉孩子们赶快离开。虽然父亲善巧诱导,而孩子们却只顾耽着于嬉戏,不肯相信父亲的话,没有惊惶畏惧的形色,更没有出离火宅的意思,也不知道甚么叫做火,甚么叫做屋舍,什么叫做损失,仍相互东西追逐,嬉戏笑闹。

  这时长者心想,这舍宅已起火燃烧,我和孩子们如果不即时逃出,必定会被火烧死。于是对孩子们说:“你们所喜好的玩具,世间少有,很不容易得到,你们如果不马上去拿,将来一定要后悔的。这些难得的东西如羊车、鹿车、牛车等,现正放在门外,可以任你们游戏,你们赶快从火宅出去,依你们各人所喜欢的,我都给你们。”

  孩子们听父亲说有羊车、鹿车、牛车等好玩的东西,正是他们希望得到的,于是迫不及待的向外奔跑,你推我挤,惟恐落后,争着冲出火宅。这时长者见孩子们已经安然脱离火宅,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席地而坐,再也没有任何障碍,于是心里泰然,不胜欢喜。这时孩子们各自对父亲索求说:“父亲先前答应给我们的东西,羊车、鹿车、牛车等物,希望现在就赐给我们。”

  这时长者满心欢喜,各赐他们一辆同样的大车,每车都高大宽广,并以各种珍宝装饰。拉车的是肥壮的白牛,颜色洁白光亮,形体姝好,筋强力大,行时脚步平稳,且快如疾风。又有众多的奴仆随从侍候、卫护。

  本则譬喻中,火宅比喻三界,三界为五浊、八苦等苦恼所聚,无法安住;诸子比喻众生,谓众生贪着三界,耽于享乐的生活,不知处境的危险;长者比喻佛陀,羊车比喻声闻乘,鹿车比喻缘觉乘,牛车比喻菩萨乘,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意思是说佛陀见众生遭烦恼之火所逼迫而不知苦,于是以种种智慧、方便,为三界众生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如彼长者以三车诱引诸子。待众生出三界苦,再以佛乘开示众生。即法唯一乘,本无二三,但因众生根机不同,于一佛乘,方便说三。

   □穷子喻(卷二.《信解品》)

  有一人,在他幼年的时候,就背弃他的父亲离家出走,流浪外国,直至五十岁,年龄既大,气力日衰,也就更加穷困,于是四方奔走,以谋求衣食,渐渐游行,不知不觉走向本国。

  先是,长者四处寻子不着,只好在一城中住下。家中财富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珠宝等,难以计数。僮仆、臣佐、吏民众多,象、马、牛羊、车辆等无数,金钱出入,遍及各国,商估贾客,往来亦多。

  此时这贫穷的儿子到处流浪,游走于各村落,历经大城小镇,不经意的来到他父亲居住的城中。父亲与子离别已经五十多年,虽常思念,但从不曾向人提及。自念已经老朽,住世的日子不长,这么多的财物,金银珍宝,满仓满库,可是没有子息,一旦命终,无人继承守护,所以每日更加殷切的想念出走的儿子。又想,我如果找回儿子,将财产交给他,就能坦然快乐,再也没有什么可忧愁挂虑的了。

  这时流浪的儿子因为贫穷困苦,无依无靠,展转受人雇佣,来到了父亲的门侧,远远望见父亲坐在狮子床座上,足踏宝几,身上佩戴着价值百千万的真珠璎珞,许多的婆罗门、刹利王族、居士等皆恭敬的围绕着他。有吏民、僮仆手执白拂,左右侍立,床座覆以宝帐,帐沿垂挂着花幡,并以香水洒地,散布各种名贵鲜花,罗列各种宝物,出纳取与,威德巍严,显得特别尊贵。

  穷子眼见父亲有这样大的势力,心中感到恐惧,后悔不该来到这样的人家。心里揣测,这可能是位国王,或是与国王相当的大人物,不是我佣工谋食的地方,不如转往较贫贱的地方,有较多出卖劳力的机会,容易获得衣食所需。如果在这里停留太久,可能受到逼迫,强令我工作。这样一想,急忙拔腿就跑。

  当时大富长者在狮子座上,一眼就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心里非常欢喜,立即想到:“我的财物库藏,现在有所付托了。我常思念的儿子,今天忽然回来,这岂不是天从人愿么?”于是立刻派人急追,将他带回来。

  当时使者奉令,立即追赶捉拿,穷子惊恐愕然,不禁大喊冤枉,使者穷追不舍,还是将他押了回来。穷子心想,我既没有犯什么罪,却要被囚禁,必定难以活命了。因此更感到惊惶恐怖,竟吓得昏倒在地。

  他父亲远远的看到这种情形,心生怜悯,告诉使者说:“我不须要这个人,不必强迫他回来了。不要再和他说什么,让他走吧!”

  使者等他清醒之后,告诉他说:“你不要怕,我现在放你去,你愿到那里就去那里,不会再有人捉拿了。”

  穷子听了非常欢喜,忙从地上爬起,逃往贫穷里巷而去,以求衣食。

  长者眼见儿子离去,不得不另想办法诱引他回来,于是秘密派遣两位形容憔悴,无有威仪德望的人,吩咐他们说:“你二人到那穷子那儿去,慢慢的接近他,说这里有工资比别处高出一倍的工作可做。穷子如果愿意来工作,你们就带他来,若是问你是什么样的工作,就说是雇他清除粪便,你们也和他一起工作。”

  二人即时出发寻找穷子,并依照长者的话,一一说给他听。穷子果然同意来做清除粪便的工作,而且先取得应得的工资,然后才为主人除粪。

  父亲见儿子乐于粗秽的工作,心生怜悯,也怪儿子为何这样狭劣。数月之后,于窗户中,远看儿子身体瘦弱,形容憔悴,满身是粪土灰尘,肮脏不堪,心中甚是不忍,立刻脱去身上佩戴的璎珞、细软的衣服及珍贵的饰物,换上破旧的粗布衣服,灰尘着身,右手拿着清除粪便的器具,来到穷子工作的地方,并对工作的大众说:“你们要勤奋工作,不得偷懒怠惰。”以这样的方便,才得以接近自己的儿子。之后,又对他的儿子说:“你以后就常在这里工作好了,不要再到别处去,我会加你的工资。生活上各项所需物品若有匮乏,只管向我说,我会给你,你安心的在这里工作,我就像你的父亲一样,你不必再有忧虑。我已年老,而你正是少壮,你平时工作很勤劳,没有欺瞒怠惰的行为,也不见你有瞋恨怨言,不像其他的工人有任何过恶。从现在起,你就如同我亲生的儿子一般。”当时长者更为他取名为儿。

  这时穷子虽然感到欣喜,但是仍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暂时受雇的微贱工人,因为这个缘故,二十年来都做除粪的工作。二十年后,心逐渐开通,相貌改变,体力增强,自信心也增加了,对金银财宝的管理出纳,也没有困难,然而他仍住于简陋的工寮。

  那时长者已患有疾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对穷子说:“我现有各仓库都堆满了金银财宝,其中多少数目,所应该收入或付出的,你都很清楚,我这样的用心,你当体会我的意思。我现在将所有一切,付与你掌管,我的就是你的一样,应尽心管理,不要让这些财物耗散了。”

  穷子依长者的教诲和咐嘱,领管众多的财物,以及金银珍宝等库藏,而没有希求取得一餐的意志,他休歇的地方,依然是在粗陋的工寮,自卑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消失。又经过了一段时日,父亲知道穷子的心意已渐渐通达而安泰,成就了大志,并鄙视自己先前的心量。因此在临终之前,特命其子通知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等皆来家中聚会,当着亲族等大众宣告说:“这人就是我亲生的儿子,从前在某城,舍离我而出走,孤苦零丁,在外辛苦了五十多年,他本来的名字叫某某,我就是某甲,从前来到本城,怀着忧急的心情,探寻我儿的下落,数十年来,找不到他的□迹,现在忽然在这里相会,失而复得,他确实是我的儿子。现在我所有的一切财物,都由我儿继承。”

  这时,穷子听了父亲这样的宣告,实在太欢喜了,心里想:我本无心,也不敢希求这样庞大的财富,现在这样多的宝藏,竟自然而得。

  本则所喻大富长者就是佛陀,二乘人(声闻)无有大乘法财庄严,犹如贫穷之子缺乏衣食,以资活命,佛陀施设种种方便,令除烦恼粪,净五蕴舍,增上其心,然后教以大智,即以佛道化度声闻,令回小向大。

   □药草喻(卷三.《药草喻品》)

  又作云雨喻、三草二木譬。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上生长有各色各类的花卉树木、森林以及药草等。由于浓云密布,笼罩三千大千世界,一时普降甘霖,遍洒大地一切花卉树木、森林及诸药草,不论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大小树木,随上中下三等,都能各自吸收适量的水份。一云所雨,各种植物随其种性而获滋润,皆得生长,枝叶茂盛,各自开花结果。虽是一地所生,一雨所得,一雨所润,但花卉树木,各有差别。

  佛陀说法,如同云雨普润众生,然因众生的根性不同,受益亦有差别。以小药草喻人天乘,中药草为二乘,上药草为菩萨乘。又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者为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百千亿众生的菩萨为大树。佛陀平等说法,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同草木受雨有异。

   □化城喻(卷二.《化城喻品》)

  譬如有一条五百由旬远的险恶道,沿途尽是荒山旷野,绝无人迹,充满恐怖;适有众多的人,欲通过这条险恶道路,前往富藏珍宝的地方,这时有位导师,智慧高超,事理通达,经验丰富,对于沿途通衢艰险情况,非常清楚,将引导大众越过这段险恶的里程。

  走到半途,大众起了懈怠后退的念头,因而向导师要求说:“我们现在已经疲惫不堪,又加上恐怖,实在很难再向前行,况且路途还很遥远,如今只想退回。”

  导师知道了他们有退回去的意思,心想:“他们太可怜了,为什么要舍弃获得大珍宝的机会,中途退回呢?”想到这里,于是施设方便,在险道上,过三百由旬的地方,化了一座城市,告诉众人说:“你们不要恐惧,也不要退还,现在前面有座大城,我们可以到城中休息,进入…

《《妙法莲华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