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相应:叙说三学并三学次第成就的各种果位。
□不坏净相应:说明成就四不坏净,不堕三恶道,得须陀洹,或生天道。
□大迦叶相应:叙说大迦叶诸事。
□聚落主相应:叙说诸聚落主向佛陀请益,或向佛陀问难,佛陀为其记答。
□马相应:叙说佛陀以调马法、良马、恶马等譬喻教化弟子。
□释氏相应:叙说佛陀为摩诃男及诸释氏说各种法。
□无始相应:叙说众生无始生死以来,长夜轮转,所依父母无量,受苦乐亦无量,当求出离生死。
□婆蹉种出家相应:叙说婆蹉种出家向佛陀请益,乃至出家,证阿罗汉。
□外道出家相应:叙说佛陀及其弟子为各类外道及外道出家者说法。
□杂相应:记叙佛陀说忆念三宝可以除去恐怖心;说十八爱行能起生死轮回;说爱恚互生,若具足诸禅,则可断爱恚;说惭愧二法可以净化世间。
□譬喻相应:记叙佛陀以诸种譬喻说示佛法。
□病相应:叙说佛陀为病比丘、长者、童子说法。
□业报相应:佛陀说自行、教人、赞叹、随喜行善、恶业的果报。
五、八众诵(佛光版卷三十八|卷五十)
□比丘相应:叙说教团中有善说法比丘、一住比丘、持戒净香满诸方比丘、起利养比丘、成就三不善法比丘、外道入佛门证果者,乃至杀人无数的央瞿利摩罗,受佛教化,放下屠刀,证得阿罗汉果。
□魔相应:叙说魔王及其眷属常化作年少、大身、大龙等,来娆乱佛陀及其弟子。
□帝释相应:叙说帝释七德,帝释为自在王,恭敬三宝,常行忍辱、精进方便,贤善质直。
□刹利相应:叙说佛陀为波斯匿王等,说示修福、治国、观人、减肥的方法。
□婆罗门相应:叙说婆罗门瞋骂呵责佛陀,竟于听闻佛陀说法后悔悟;佛陀为婆罗门说布施功德、清净道、供养父母的福德、得现世后世安乐的方法、耕耘心田的方法。并有婆罗门共佛论议后,出家修行。
□梵天相应:叙说梵天赞叹佛陀所说法,梵天供养佛陀,乃至佛陀为梵天说无常法。
□比丘尼相应:叙说比丘尼不受魔波旬诱惑、恐怖、娆乱等诸事。
□婆耆舍相应:叙说婆耆舍比丘以偈赞叹佛陀、憍陈如、舍利弗、目揵连及众比丘。婆耆舍亦作厌离偈以安住自心,清净自心,乃至临终时以偈赞佛。
□诸天相应:叙说诸天子请佛开示诸法,佛陀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令诸天子闻法而生欢喜。
□夜叉相应:叙说夜叉所行善恶诸事。
□林相应:叙说诸比丘在林中修行,林中天神见有放逸者,则说偈诫之。又有出入林中者作偈,林住比丘以偈和之。
本经的重要性
《杂阿含》所集录的诸经,大都极为简短,内容具体,教法具教诫性,是佛教教理、经说的母体;是现存四阿含中最早出的经典;是研究佛学的基础。
本经的特色
□本经概括了佛陀成道至涅槃间的一代时教。
□佛陀的讲说方法,毫无夸张虚饰,有时为了考查弟子们是否充分理解其教法,屡屡以问答方式垂询弟子。因此,本经大致保存了人间佛陀的教学原貌。
□本经记录人间佛陀往来各地,解答教内、教外日常生活乃至宗教生活的各种问题,可以做为现代人的正确“人生观”。
□从本经可以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
□由本经可以把握佛陀的教、理、行、果的本义。教,是一切事相应教、五蕴、六处、无量界、现世安乐法、后世安乐法、涅槃法等。理是法印、缘起、四谛等。行是四预流支、三学、三十七道品等。果是随信行、随法行、四向、四果、辟支佛、菩萨、佛陀等。
本经现存本由于内容不完整,且次第紊乱、脱落,加以经文生涩难懂,近代学者遂重新整理本经。目前有佛光出版社的《杂阿含经》,及印顺导师的《杂阿含经论会编》两种新本。佛光版《杂阿含》采用新式标点,段落分明,着重巴利本、汉译异译本的对照,重新勘定卷数的次序,于每小经皆列有经意解说,经文难懂不明处也列有巴利文或译成中文。此外,校勘严谨、注解详备、索引齐全,都是该版的特色。印顺导师的《杂阿含经论会编》则以《杂阿含经》与《瑜伽师地论》相对照为最大特色,另又采取印度旧例,以内容分类,而舍除汉译经分卷的传统,共成七诵五十一相应。
此外,现存《杂阿含经》中的卷二十三、卷二十五两卷中的《阿育王因缘经》、《法灭尽相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等三经,应为《无忧王经》,自经义内容而言,实不宜编入《杂阿含经》中。因此我国两种新编之《杂阿含经》皆将此三经自《杂阿含经》中删除,惟佛光版仍将之编列为附录,以供读者参考。本经所载首尾具足的小经经数,约一千三百经。日本《大正藏》将各经一一编列经号后,所得的一三六二小经即是包含上述的卷二十三、卷二十五两卷。佛光版《杂阿含经》删除《阿育王因缘经》等三经,实得一三五九经,并依部帙的重整而新编经号。
本经的异译本有二种,即《别译杂阿含经》十六卷及《杂阿含经》一卷,另有别生经多种。
此外,以巴利文书写的南传相应部原文,陆续有英译、德译、日译等译本译出。另相应部中有五世纪锡兰佛教大论师佛音(巴 Buddhaghosa)的注释Saratthapakas=ini ,于一九二四年由毘亚提沙( W.Piyattisa)出版。
近时于我国新疆地方发现的梵文残卷中,有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的断片。日本学者渡边海旭、冈教邃等,皆曾就此梵文残简加以研究,而发表诸多论文。另于西藏大藏经中,收有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的单经。
本经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十八册、《碛砂藏》第十八册、《龙藏》第四十八|五十册、《卍正藏》第二十三、二十四册、《大正藏》第二册、《佛光大藏经.阿含藏》。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为北传四阿含之一。师罽宾国人,俗姓瞿昙,故又称瞿昙僧伽提婆。为有部毘昙学大家,亦是东晋时来我国广译有部论典的名僧。学通三藏,尤擅长《阿毘昙心论》,常诵《三法度论》。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前秦建元年中(365|384),远来长安。高僧道安主持译出的《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即请师与僧伽跋澄、昙摩难提共宣梵文。后昙摩难提曾译出《中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文义颇多差谬,而当时僧界硕彦道安亦已示寂,又值关中大乱,故欲修正而未果。后数年,关东清平,师与法和暨门徒,东游洛阳,四、五年间,研讲阿含等经,遂通晓华语,更译出《阿毘昙心》及《鞞婆沙》等论,并改定先出之众经。未久,姚兴立于关中,法事甚盛,法和遂入关中,提婆应慧远之请,渡江登庐山。东晋太元年中(376|396)于般若台译出《阿毘昙心论》四卷及《三法度论》二卷。隆安元年( 397)游建业,颇受晋室王公及风雅名士崇信。时琅琊王司马珣素来荷持正法,曾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既来,王即延请,乃于精舍宣讲《阿毘昙》,名僧毕集,众皆悦悟。是年冬,王招集京都义学沙门慧持等四十余人,更请提婆重译《中阿含经》。计其所译经典约百余万言,道化声誉颇高,自东汉安世高以来,无出其右者,后不知所终。
据《分别功德论》卷一载,中者,是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事处中适之义。因此,所谓《中阿含》就是篇幅中等的圣教集。
据《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载,《中阿含》是佛陀为利根众生说示诸种深义,为学问者所习。全经共有五诵,十八品,二二二经。内容以叙述佛陀及诸弟子所说的教法为主,其间亦含有佛陀对弟子、异学、王者、居士等的教诫。兹将五诵十八品内容分述如下:
□七法品:收录以“七”为数的诸经,如善法经、城喻经、水喻经、七日经等十经。
□业相应品: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指出外道对业报的种种邪见。有盐喻经、罗云经、思经、尼干经等十经。
□舍梨子相应品:叙说智慧第一的舍梨子说法教化的事迹。有师子吼经、水喻经、教化病经等十一经。
□未曾有法品:赞述三宝希有功德,使闻者得净信。有未曾有法经、侍者经、郁伽长者经等十经。
□习相应品:叙说诸法的因缘(习)。有惭愧经、戒经、恭敬经、食经等十六经。
□王相应品:叙说佛陀的本生及佛世时佛陀为大国王说法等事。有三十二相经、牛粪喻经、频鞞娑罗王迎佛经、大善见王经等十四经。
□长寿王品:本品以第一经为品名,集录有关忍、戒、定、慧、解脱、灭睡眠等修学法门。有长寿王本起经、八念经、梵天请佛经、长者上尊睡眠经等十五经。
□秽品:叙说种种障碍涅槃清净的污秽法及转净法。有秽品经、求法经、知法经、黑比丘经等十经。
□因品:分别诸种果报的因缘。有大因经、苦阴经、增上心经、愿经等十经。
□林品:叙说佛陀于各林间为弟子所说法,有林经、自观心经、蜜丸喻经等十经。
□大品:叙说佛陀各种说法。如佛陀为大龙喻,阿罗汉为世上最尊最胜,佛陀为无上医王,佛陀为二十亿比丘说修行法等。有柔软经、龙象经、二十亿经、福田经、善生经等二十五经。
□梵志品:叙说佛陀为梵志说四姓平等、四姓清净、五种梵志等法。有雨势经、闻德经、鹦鹉经、头那经等二十经。
□根本分别品:本品广为分别佛法,如分别说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分别说业报;分别说根、境、识等。有分别六界经、分别观法经、分别大业经等十经。
□心品:本品集录不同内容的经典,而以第一经为名。有心经、浮弥经、受法经、猎师经、多界经等十经。
□双品:本品所收诸经是经名两两相同者,故以双品立名。有马邑经、牛角娑罗林经、求解经、小空经、大空经等十经。
□后大品:叙述佛陀为诸弟子说修习慈、悲、喜、舍等行不放逸…
《《阿含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