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十二因缘生灭法。有跋陀和利经、阿湿具经、周那经等十经。
□晡利多品:本品以晡利多经为品名,集录佛陀为弟子、外道等说法的经典。有持斋经、箭毛经、法乐比丘尼经等十经。
□例品:本品以《中阿含经》的最后一经例经为品名,集录波斯匿王赞叹佛陀的因缘,佛弟子说种种法等不同内容的经典。有法庄严经、第一得经、阿那律陀经、箭喻经等十一经。
本经的特色
□本经以僧伽比丘为重。
□本经是法义的阐明。
□本经是修多罗胜义的延续。
北传《中阿含》计有汉译、日译、藏译、梵本数种。汉译《中阿含》的同本异译,有昙摩难提翻译的《中阿含》五十九卷,今已失传。西藏大藏经中,有数经相当于汉译的《中阿含》。近时于我国新疆地方发现的梵文残卷中,也有数经相当于汉译的《中阿含》。由支谦等译,别出单经计有七十余经。另外,日译的《国译一切经》亦收有本经。
本经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十七、十八册、《碛砂藏》第十七册、《龙藏》第四十六、四十七册、《卍正藏》第二十二、二十三册、《大正藏》第一册、《佛光大藏经.阿含藏》。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又作《长阿鋡经》。 二十二卷。后秦弘始十五年(43)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北传四阿含之一。
佛陀耶舍,东晋译经家。罽宾国人。十三岁出家,至十五岁,日诵经二三万言,二十七岁始受具足戒。常以读诵为务,专精不怠,博通大小乘。鸠摩罗什游学时,曾师事之。后应罗什之请,于姚秦弘始年中(399|45)至长安,协助罗什译出《十住经》,其后译出《四分僧戒本》、《四分律》,并译《长阿含经》,由竺佛念传译,道含笔受。所译经典凡四部,八十四卷。师为赤髭,又善解《毘婆沙》,故时人称“赤髭毘婆沙”,又为罗什之师,故有“大毘婆沙”之称。
竺佛念,东晋僧。凉州(甘肃武威)人。幼岁出家,志业清坚,于讽习众经外,并兼习外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僧伽跋澄与昙摩难提等来到长安,受赵正之请,跋澄翻译《婆须蜜所集论》,难提翻译《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增一阿含经》、《中阿含经》等,其时师即担任传语的职务。
据《梁高僧传》卷一载,师于姚秦弘始年间译出《菩萨璎珞经》、十住断结经》、《出曜经》、《菩萨处胎经》、《中阴经》等五部,誉为苻、姚时期的译经宗师。
本经是纂辑阿含经典中篇幅较长的经典而成。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据《四分律》卷五十四、《五分律》卷三十、《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等载,是以长经的总集,故有此名;《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载,破诸外道,是为《长阿含》;《分别功德论》卷一则谓,长者,乃说久远之事,意即历劫而不绝。
本经共四分三十经,略述各经大意如下:
第一分,以叙说佛行,称赞佛德为主。
□大本经:叙说佛陀神通威德广大,尽知过去无数劫事;记说七佛的要事及诸佛常法等。
□游行经:叙说佛陀临入涅槃前,从罗阅城起,游行各始,化导四众及异学,最后到达拘尸那竭城,于娑罗双树间入涅槃,八王分舍利等。
□典尊经:叙说帝释向忉利天众称叹佛陀八无等法,大梵王随喜说佛陀为大典尊本生的诸大威德力。
□闍尼沙经:叙说佛陀为十六国中人民命终者记别,却不为摩竭国人记别,这是欲借闍尼沙神从梵天、忉利天、毘沙门天展转得知摩竭国优婆塞因信受奉行佛法而证果生善道,使摩竭国人生大信心。
第二分,是诸行的修习及佛陀说法的纲要。
□小缘经:叙说佛陀以四法破斥婆罗门的种姓优越感。
□转轮圣王修行经:说明理想社会的实现,端赖七宝具足的转轮圣王以正法治世。并叙述社会变动的情况及其因缘。
□弊宿经:叙说迦叶童女以譬喻教化德高望重的弊宿婆罗门。
□散陀那经:叙说佛陀为尼俱陀梵志及其五百弟子说外道的苦行法不是解脱之道;能修习五戒十善、四无量心,才是第一苦行。
□众集经:叙说佛陀因患背痛,欲暂止息,令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舍利弗倡议当集如来所说正法,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
□十上经:叙说佛陀在瞻婆城命舍利弗说法,舍利弗说十上法,除众结缚,得至泥洹,尽于苦际。共有五百五十法。
□增一经:叙说佛陀依一增法为诸比丘说义味清净、梵行具足的真正微妙法。共计二百七十五法。
□三聚经:叙说佛陀以三聚法为诸比丘说义味清净、梵行具足的微妙法。总计有一百六十五法。
□大缘方便经:叙说十二因缘法难知难见。
□释提桓因问经:叙说帝释请佛陀决疑。并叙帝释成为佛弟子后,于佛处所得真喜乐。
□阿□夷经:叙说佛陀说有情世间的缘起,唯佛知之等。
□善生经:记叙佛陀为善生说示获得美满人生的六种正确人际关系。
□清净经:叙说佛弟子对句、义理不得诤讼是非,当共推求,尽共和合。为使教团和合清净,弟子当知有八解脱等法。
□自欢喜经:叙说舍利弗因净信佛、法而赞叹佛、法。
□大会经:叙述佛与五百罗汉比丘在释翅提国迦维林中,时十方天神皆来集会,以偈赞叹佛陀及比丘僧,魔王及诸鬼兵前来娆乱。佛陀教大众念无放逸于戒、定、慧,方能尽诸苦本。
第三分,收录对外道异学的论难。
□阿摩昼经:叙说佛陀为阿摩昼现三十二相,示现如来具足十号功德及说圣戒。阿摩昼回报其师,师来诣佛,供佛受教,七日后命终,证不还果。
□梵动经:叙说凡夫以佛陀持戒的小小因缘赞叹佛陀,佛陀的贤圣弟子则以佛陀具甚深微妙大光明法照破异学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等六十二见网、魔网、梵网的大因缘赞叹佛陀。
□种德经:叙说佛陀与种德婆罗门共论成就婆罗门的五法,而度化种德婆罗门。
□究罗檀头经:叙说究罗檀头婆罗门率领弟子觐见佛陀,请教三种祭祀及十六祀具法。佛陀为说本生时大祀之事,并说胜于大祀法果报的供僧不断、起建僧房堂阁、三归五戒、慈心、出家等功德。婆罗门闻后,即放舍牛、羊等畜生,于佛所受三皈五戒,并设斋供佛及弟子,直至证不还果。
□坚固经:叙说佛陀不许诸弟子为婆罗门等现神足上人法,佛陀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形梵志经:记叙佛陀为□形梵志说示,或见苦行人有身坏命终堕地狱,或见苦行人身坏命终生天善处,并非呵责一切苦行人。又佛陀为□形梵志说戒具足,见具足,胜诸苦行,微妙第一之法。
□三明经:叙说二婆罗门各认己道真正,能至梵天,互相诤论,后求决疑于佛陀。佛陀以日月、梯、河、山水暴起等譬喻,说明执着五欲者不得生梵天,行清净梵行沙门得生梵天。
□沙门果经:阿闍世王受寿命童子劝,往诣佛所求法。佛即为说诸法,阿闍世王因而深信作业得报,于佛前忏悔弑父重罪,受三归五戒。
□布吒婆楼经:叙说布吒婆楼梵志以诸梵志沙门婆罗门所提出有关“想生灭”四种相违逆论问佛,佛以是等言说皆有过咎,而说有因有缘而想生,有因有缘而想灭,如九次第定的想生、灭因缘。佛陀又回答梵志及象首舍利弗所提的种种问题。
□露遮经:叙说佛陀劝化露遮婆罗门勿生恶见。
第四分,记载世界的起源相状。
□世记经:叙述世界的形态,天地的成、住、坏、空,以及王统治世,四姓分化,地狱、天道等情况。
本经的特色在于着重社会的教化,并由破斥当时的婆罗门与外道,及摄化诸天、魔、梵之中,表彰了佛陀的超越崇高,佛法的究竟。
在南传五部中,《长部》相当于本经。汉译《长阿含》的别生经,有《七佛经》等二十余部。
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十七册、《碛砂藏》第十七册、《龙藏》第五十册、《卍正藏》第二十四册、《大正藏》第一册、《佛光大藏经.阿含藏》。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又作《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北传四阿含之一。
关于本经名称的由来,据《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所载,本经是依法数的次第,自一法顺次增至第十一法而分类辑成,故称增一。
据《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载,《增一阿含》是佛陀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总集而成。全经共分五十二品,四七二经。初设序品,叙述阿难传诵、本经结集、优多罗受法的因缘等;次则依增数法将各小经分类辑集。其内容如下:
一法
□十念品:叙说修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等十念法,可以成就神通,去诸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共有十经。
□广演品:对十念品中的十念一一分别广演。共有十经。
□弟子品:记说以阿若拘邻比丘为首的百位声闻中,诸德行第一的比丘。共有十经。
□比丘尼品:记说以大爱道比丘尼为首的五十位声闻中,诸德行第一的比丘尼。共有五经。
□清信士品:记说以三果商客为首的四十位在家弟子中,诸德行第一的优婆塞。共有四经。
□清信女品:记说以难陀难陀婆罗为首的三十位在家弟子中,诸德行第一的优婆夷。共有三经。
□阿须伦品:叙说如来出世有饶益众生、安稳众生、无明大暗灭除、三恶道减少等大利益。共有十经。
□一子品:叙说唯有一子一女的父母,恒念其子女成就大德行,若在家,如上首第一优婆塞、优婆夷;若出家,则如上座第一比丘、比丘尼。又说当发净意,降伏恶心,勿生秽行,令趣善道等。共有十经。
□护心品:叙说当学无放逸行,当守护心;不恼不害一切众生;平等心行施;为福莫厌;一心念佛等。共有十经。
□不还品:叙说降伏贪、瞋、痴等恶心,证阿那含果等。共有十经。
…
《《阿含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