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是我闻专题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功德“现量”现前。就是这个“如是我闻”我看你“闻不闻”,所以讲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法宝秘诀。

  我们对它的妙用,从佛的经典里提起,让我们坚定不移。在《妙法莲华经》里讲到“花开莲现”啊,荷花在开花的同时,莲子即已现前。那“华”是不是就是“是”?是不是就是“相”啊?”“莲子”是不是就是“如”?是不是就是“性”啊?那莲子当下就现前,叫“开权显实”。就是表我们明白“如来藏”这个道理我们当下成佛。在《法华经---方便品》佛讲了一个“开示悟入”这四个字,讲了一个《妙法莲华教菩萨法》所有上等根基之人蒙佛受记。“开”开的什么?“开”是不是由“事” 由“相”来“开”啊?没有语言文字能不能“开”?“开”下来了专门给你,什么也看不到,那个“如” 是不是真的?所以“开示”什么也不能“示”,但是我们心能看到。心能看到当下是不是“悟”到了?当下“悟”到,我们的“妄心”就“往生”到“真心”,叫“入”。所以“开示悟入”的“入” 就是“ 往生 ”。即“开”即“是”、即“悟”即“入”。就这么快。佛给舍利弗授记,那么天龙八部马上就用佛的标准答案,自己给自己授记。佛有没有讲:“不行,你们不能给自己授记啊?”有没有讲啊?没有。佛就认可。

  第四、对照法诠释“如是我闻”

  下面我们帮助大家,把“如是我闻”与我们在过去、在种种经教,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来把它贯通,帮助我们理解佛法。

  《妙法莲华经》的经题,就是以莲华这个主题命名。莲华在我们此方叫荷花,所以你看看莲花之根,此方叫藕。莲花之根切开之后,里面中间一个孔,周边还有八个孔。孔就表“如”,藕肉就表“是”。

  你若把这个藕看懂了叫“如是我闻”。在藕外面看到藕肉,看不到里面的孔。不管你看到看不到,他在不在?在。如果没有那个孔,这个藕肉叫不叫藕?也许叫山芋、叫萝卜、叫山药蛋。所以藕是特定表法的,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

  我们再与《楞严经》来对照。文殊菩萨在《楞严经》偈颂里讲“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如是”藏在如来藏里。“如”是“如来藏”的“如”,“是”就是“如来藏”的“来,那么“如来藏”它有三个“如来藏”。“如”就是“空如来藏”,“来”就是“不空如来藏”。我们由性就能见相,要是“如”表“空”的话,它空不空啊?不空。所以空如来藏当下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同样的道理,这个“来”的当下,我们由相见到性。所以这个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不空空如来藏”(即空不空如来藏)

  所以“如是”藏在“如来藏”里,当下就是三个“如来藏”即“一心三藏”。“一心”就是“如是我”的那个“我”,“我”就是“一心”。

  这个“拳头”表“空”、表“如”;“手掌”表“不空”、表“来”;“拳头”当下是不是就是“手掌”啊?是。所以它叫“真空不空”。所以“如”当下就是“来”。当下就是“空不空如来藏”。那么“手掌”呐?当下是不是“拳头”啊?是。那么这个“来”这个“手掌”当下就是“如”,当下就是“不空空如来藏”。

  对照《佛说阿弥陀经》。在佛法里“阿”就是表“无相”,表“无”。比喻我们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来面目”。“弥陀”译成汉语叫“量”。这个量是表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万法。“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我”就是“佛”。“如是我”就是“阿弥陀佛”。与《阿弥陀经》相对比。这是我们经常遇到最敏感的名相概念。

  《心经》里有句话叫“是诸法空相”。“空相”的空就是“如”。“相”就叫“是”。一切法是“诸法如是”,是“诸法阿弥陀”。是不是都牵起来了

  

  还有在《法华经》中又提到叫“一实相印”。“一”是不是就是佛?是不是就是“我”?“实相”的“实”是不是就是“如”?“相”是不是就是“是”?所以也可以叫“一如是印”“一阿弥陀印”。

  所以我们懂得了以后我们要学会变通。你随便变动一个名词术语。就可以使听经闻法的众生生起欢喜心、生起好奇心。“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是不是天天念“阿弥陀佛”啊?所以我们是不是天天念“南无如是我”啊?你怎么样都是对的。

  “圆顿大法” 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那你明白了“如是我闻”你念“如来我闻”行不行?你念“阿弥陀我闻”行不行?都是一样。那么佛法里还讲“理”和“事”。“理”就是表我们"真心本体"所以“理”就是“如”,“事”是事情的“事”,就是“如是”的“是”,所以“如是我”是不是就是“理事不二”? 就是“拳掌不二”是不是?“拳头”就是“掌”。千万不能把它理解为这是个拳头和掌(左手拳、右手掌)。你如果理解为这个拳头和掌(分为二的话)。那就是外道明白吗?是不是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了?一定是。这个“拳头”和“掌”必须是这个“拳头”和“掌”(单手即拳即掌)。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法都是一。

  我们讲的比如说刘晓庆, 演武则天、 演杨贵妃、 演潘金莲、 或者演那个珍格格是不是都是刘晓庆一个人?是不是就是珍格格一个人?刘晓庆是不是当下就是潘金莲?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我们一个念在变现你们不要感到奇怪啊,每一个人都能变现出无量的人。据网络信息美国已经成功成就了人造生命,也就是克隆人。也就是我们一个人就可以变现出无量的人来是不是?

  《楞严经》第九卷,当我们修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我们这一个人, 眼有眼人、耳有耳人、 鼻有鼻人、心肝、五脏、六腑各有一个真人。到时还可以在一起开会。比如说现在有嘴巴菩萨主持法会,鼻子菩萨、 眼睛菩萨 、牙齿菩萨、耳朵菩萨 、眼屎菩萨、鼻涕菩萨、心菩萨、肝菩萨、肠菩萨、指甲菩萨还要发表言论,还可以举行文艺晚会。《楞严经》就是这么讲的,佛法不可思议、妙不可言啊!

  所以把佛的这个说法与我们在做梦的境界,我们圆融起来观照,你当下就能看破,但放下未必。即使放不下,你能看破了将来带业往生。所以这个“如是我闻”要把它搞明白,你说简单,就简单的要死; 你说复杂,就复杂的要命。关键我们把这个心量放松放开,来随文入观随着老师的引导。你不要带着一种怀疑的心理 、逆反的心理观照,这样我们才能入道。

  所以学佛法开智慧要求我们要以很柔软的心、顺从的心、恭敬的心、虔诚的心来听闻佛法。

  所以《法华经》就是在讲“如是我闻”。要叫我来讲《法华经》的话,两个小时就完了。那么佛确实为了讲这个法,讲了许多话。都是讲《法华经》怎么怎么重要,你要恭敬《法华经》。你到了什么什么果位。倘若你怀疑《法华经》是得什么什么罪报,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搞“多元教育”是不是?无非就是在帮助我们打开心量。就如那个电视机、录音机的调节开关,你拧的越大是不是声音越大。

  所以佛反反复复的搞微调,调正调大我们的心量。仿佛说:“诶呀,这个如是我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就是一切,你明白了吗?”

  同时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境界由浅至深。浅者不落三恶道,深者直到“地上菩萨”,“等觉菩萨”。乃至像龙女那样直接成佛。只用两只耳朵听而已,不要离开讲经堂,你就成就了。这个法称“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跟其它法门不一样。其他法门明白一定的道理后,它还要“解行并重”。要修要证。是因为它那个道理不明确,似是而非。所以佛把他所讲从《华严经》《金刚经》往下,统统说为方便法、不圆满、不究竟之法。

  当然这些法比外道法要好。它属于“妄中之正”。尽管这样,佛为了让大家正信佛法,把自己讲得其它法,说成跟外道讲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要我们坚信“如是我闻”。

  《法华经》就是从正面肯定的方式来赞叹“如是我闻”。

  《楞严经》是以正面与负面、肯定与否定、由浅至深解释“如是我闻”。《楞严经》是详细的对《法华经》展开开示。

  《法华经》等于是对《楞严经》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和提炼。

  佛在《法华经》中反复强调这个怎么怎么重要,从头到尾都是讲这个法。

  如果讲“一”和“多”,我们讲一多无碍。“如”就是“一”。“是”就是“多”。“一多”就是“如是”。“如来”藏在你的迷惑颠倒之中,

  还有所谓“权实并重”、“权实不二”、“开权显实”。

  “如”就是离一切相,“是”就是即一切法。一切法当下就是“如”。打个比方,比如说孙悟空,摇身一变,变成茶杯。茶杯当下就是孙悟空,这就是“见性”。那么我们知道孙悟空就是茶杯。在性见相。这就是“明心”。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么?那个孙悟空当下就在啊,而且孙悟空当下具备三德,法身德、化身德、报身德。“孙悟空”是法身德,“茶杯”是化身德,“变化”是报身德。三因佛性:“孙悟空”是正因佛性、“茶杯”是缘因佛性。“变化”是了因佛性。。

  “陀罗尼”解释为汉语叫“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是”是“总一切法”;“如”是“持无量义”。用涅槃来对照的话,“涅”就是“是”, 有生长法种之义;槃就是“如 ”如如不动。对照“往生”,“如”是“真心”,“是”是“妄心”,妄心往生到真心就是“如是”。就看你闻不闻。

  你果真闻得明白就是如来。你现在还没有明白,你叫如来藏。因为你心还没有解脱,那个如来自在的妙用,还藏在迷失的妄想心中。自己给自己对号入座,我现在是如来,还是如来藏。

  再看《法华经---十六品》是佛讲了《如来寿量品》半个小时而已。佛是“非生示生”“非死示死”。讲我们这个自在的“我”是随缘显现不生不灭。法会大众当下相信,佛马上就授记。从罗汉一直到十地菩萨、等觉菩萨,都是在没有离开讲经道场、没有离开板凳当下成就。

  佛在《楞严经》…

《如是我闻专题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放生特别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