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七讲)▪P2

  ..续本文上一页个星期。这是讲什么?得定。是不是开悟?不是的。得定的是真有,开悟的, 老说他一个都没有见到过。不但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诸位才晓得开悟难!得定跟开悟相差太远太远。诸位要晓得,得定是什么?伏烦恼。跟我们念佛里面讲功夫成片,伏烦恼。开悟是断烦恼,你烦恼不断,你怎么能开悟?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详细。什么叫开悟?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分,这叫开悟,大澈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开悟了,那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不但六道凡夫里没有开悟的人,有得定的。有得定,他能够生到色界天,能够生到无色界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

  这些人这么多层次,就是他定功的浅深,都是得定。定功越深,他的位次就越高。再高的出了三界。阿罗汉得九次第定,比非想非非想定还要高一层,出了三界。辟支佛的定功,比阿罗汉更高,没开悟!阿罗汉、辟支佛没开悟!这大乘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他们只得到少分的解脱。三德密藏是讲的法身、般若、解脱,阿罗汉、辟支佛只得到少分的解脱,法身他没有,没有证得,般若他没有。经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若不能够领会、不能够体会,这个经真的叫白念了。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才晓得,自己认真反省反省,不可能!不要说开悟不可能,我们今天得定都不可能。得定是小道,小功夫我们都做不到;开悟是大道,我们怎么可以得到?

  今天我们发心弘法利生凭什么?李老师过去教我,凭真诚心,他老人家教给我诀窍—“至诚感通”,因为你要弘法,你就一定要通达佛法,通达世间法,世、出世间法你都要通达。通达,你本身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你怎么个通法?你不是上根利智;换句话说,你修学在这一生当中,开不了悟,那就没法子通了。中下根人学教,学教要学到那一天你才能学通?我们的寿命有限、时光有限,也办不到。唯一的方法就要靠三宝加持,要依靠佛菩萨的感应,叫感通,这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做得到,说老实话,这并不是上根利智,也不是中根拼命在那里求学,我们唯一的方法—感应!

  三宝的加持,怎么样才能得到感应?诚!真诚,真诚到极处,就得佛菩萨帮助,就得佛菩萨加持。我这一生讲经说法,就是得李老师教导的,一生当中决定不自欺、不欺人。如何能做到真诚?一定要舍弃自私的念头,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念众生。我能够这样做,也是早年得力于章嘉大师的教诲,大师教给我:“真诚为佛法、为众生,自然有佛菩萨护念,有佛菩萨照顾。”他说:“你一生为自己都不要操一点心。”我听大师这个话,很受用!我知道我一生的际遇,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都是佛菩萨妥善替我安排的,决定是有利益的。逆境也有利益,所以我在境缘当中,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一切都随顺,什么都好,决定没有计较,一切事顺其自然,我过的是这个日子。这样的心情才能得到佛菩萨感应。

  所以我在香港讲经,你们有些同修听到、也看到,有一位法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法师,你讲经为什么没有预备、没有讲稿?”我听到他这一问,我也笑笑,“我讲经从来不用讲稿,从来没有去准备。”我在李老师会下学习的时候,就没有讲稿。但是我要求学生们,你们一定要写讲稿,你们不写讲稿,你学不出来。我不写讲稿,我有我的条件,我这个条件你们没有。第一个,我的心态跟你们不一样,我没有为自己,你们起心动念还有我、还为自己,你这一点比不上我。第二个,你们的秉赋不如我,我看了之后、听了之后,我能够记得住,所以我不需要用文字帮助。我听李老师讲经,他教给我们是用复讲小座这个方法来训练。我今天在新加坡教学生,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从那里来的呢?过去有同学问我,这个方法是从阿难尊者传授下来的。当年集结经藏,就是复讲,等于我们今天讲复小座。

  所以佛教里面教导讲经的方法,是阿难尊者传下来的,祖祖相传。我听李老师讲经,我听他一个小时,我到第二天、第三天再去复讲,我至少可以讲到五十五分钟,跟他的距离非常接近,我有这个记忆力,有这个能力。你要有这个能力,你也可以不要写讲稿,你要没有这个能力,你就一定要好好的去写讲稿。所以在同学当中,过去我跟李老师学讲经,我们同班同学当中,我学得很轻松。我们同学,每一个同学都学得很苦,这就是各人具备的条件不一样。我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你得不到!不是佛菩萨特别照顾我、特别欢喜我,没有这个道理,佛心清净、平等。得到加持唯一的方法,是你的心清净,你的心真诚、清净,你就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如果再加上慈悲,加持的力量就更显著。这个事情不能作假。世法作

  假都不能成就,何况佛法?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真干!不能作假,丝毫之假都掺不得;换句话说,一念之私都掺不得。掺一念之私,你的真诚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你的感通也没有了。这是现代真正想发心走弘法利生这一条道路,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的。你晓得之后,你就要认真努力修学。

  对于个人的生活,不要再去多想,生活再艰难、再苦,也不怕。如果希望自己生活优裕一点、过得好一点,这个念头就错了。世尊在入灭之前,教导弟子“以戒为师”,这个大家知道的。还有一句话,你晓不晓得?“以苦为师”,你怕吃苦,那怎么行?我在早年修学期间,我过过十五年的苦日子。有些出家我们同参道友看到我那个样子都摇头,他们吃不了的苦,我能吃,我吃得很自在,我没有感觉到苦。别人在旁边看到我很苦,我自己没有感觉到苦。孔老夫子赞叹颜回,“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孔夫子说,人家过这种生活不堪其忧,可是“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自己没有感觉到苦,很快乐!见到人都欢欢喜喜的!

  身体在这个世间,吃饱、穿暖就够了,有一个小房子能遮避风雨,不就足了,还要什么?还要的是天天能读经、天天能闻法、天天有这些同参道友在一块研究讨论,这个多快乐!我过的是这个日子。你们现在这边同修,有很多到慈光图书馆参观过,我过去在慈光图书馆住在大殿后面的楼上,我住的地方多大?两个榻榻米,我住的地方。生活非常简单,换洗衣服只有两套,薄薄的一个被盖,脏了都是自己洗,那时候还用蚊帐,生活非常简单、非常快乐。

  今天社会也富裕了,这样的苦日子,不但你们见不到,你们听也听不到;换句话说,你想过这个日子,没有了。可是富裕里面这个生活学道,真的是难!为什么?容易增长贪 痴慢,这个麻烦大了。眼前样样都具足、样样都完备,你那个心不容易放下。不像我们那个时候,我们手上的经书只有几本,行李就是一个背包,手提几本书,背个背包就走了,家产就这么多,什么都没有,所以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真正放得下,为什么放得下?没有东西好放。你们现在放下,难!太难太难!这是真正发心讲经的同学们,应当深深反省的。你要不突破二障,不舍弃二执,永远坚固的障碍你,你要想成就,非常非常困难。你的愿是善愿,你的心是好心,可是你要是不排除这些障碍,你的善愿、好心都不能够圆满,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换句话说,你是不是真做,真正舍己为人,突破二障、放下二执,还是可以做得到的。那么你的心愿依旧可以圆满,你可以与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有把握。

  这是在此地,我借这一点时间,奉劝诸位发心弘法利生的同修们,无论你是在家或者是出家,这个没有关系。在家发心像李炳南老居士,过去泰国高相如老居士,自古至今在家居士,发心弘法利生的人很多很多,这些人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的成就,实在讲就是李老师他这种心得传给我们,“至诚感通”。我们要不靠“至诚感通”,没有第二个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佛法能够常住世间。今天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七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