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它沈在水里头、河里面也行,或者你把它火化也可以,这是对它恭敬的处理。如果嫌麻烦,你把它洗干净折叠起来,把它包扎起来,做为垃圾处理也行,只要你的心恭敬、虔诚就可以了,不必在这些形式上,这个懂得就好。
另外一个问题,他说:“师父寄来的通讯太多了,现在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
这个可能是你学佛时间久了,跑的寺庙太多了,道场多了,认识的法师多了,所以每个寺庙常常寄宣导的东西,像法会通知,一定是很多。尤其现在一般寺庙,也有很多自己的报刊、刊物,这是宣传的东西,经常不断的寄给你。你看看!如果是真正有价值,你可以传给你的亲戚朋友,这是正法,我们自己晓得了,也应该传给别人。如果觉得不是正法,这些通知就可以当作一般垃圾正常处理就好,这个没有什么顾忌的。
这位同修问的问题,他说经上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他问:“那去了还是没去?”
这个问题有疑,一定要搞清楚,断疑生信。如果这个疑问存在,纵然愿心很切、念佛很诚,将来往生,经上讲的,你生在边地疑城。由此可知,这个疑虑不能不搞清楚。往生决定往生,为什么说去则实不去?这个必须把十法界的真相搞清楚,如果你不了解真相,你当然听到这一句话,你会生疑惑。可是这个真相也真的不好懂。法界是什么?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法界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法界”,真如就是本性,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真心。由此可知,法界是什么?法界是自己的真心。这个话诸位听起来,可能是越听越不懂,法界怎么是我们的真心呢?经上不是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个太虚空,我们叫它做法界,法界是在心里面,不在心外,所以佛在经上又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真心。既然娑婆世界是真心所变的,极乐世界也是真心所变的,就能变的这个心来讲,这才说“去则实不去”,你往那里去?可是“生则决定生”,娑婆是自性变现,极乐也是自性变现,能变是一,所变是两个不同的境界,确确实实从娑婆世界转变成极乐世界,这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如果诸位对这个讲法,还是迷惑、还是不清楚,那么我们再做一个比喻来说。现在电视很普遍,几乎家家都有。电视的萤幕是一个,频道有很多,我们这个频道是娑婆世界的频道,另外一个频道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频道,这个大家好懂。譬如我们看电视,这个电视里面的频道,我们打开台湾的频道,我们看到台湾的这些情况。我们另外拨一个频道,这个频道是香港的频道,立刻就转变,看到香港的景观,这两个决定不同的频道,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观、画面,这就好比“生则决定生”,换个频道。“去则实不去”,还是这个萤幕,萤幕没有改变,台湾的景观是这个萤幕显现出来的,香港的景观也是这个显示出来的,也是这个小萤光幕显示出来。所以从萤光幕来讲,“去则实不去”,那里有去来?这个问题,希望你从这个比喻上细细的去观察,可以破除你这个疑惑。而实实在在讲,法界就好比是萤幕,好比是电视的萤幕;十法界好比是十个频道,一真法界是另外一个频道。由此可知,一切有情众生试问有没有生死呢?没有!佛法讲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真的不是假的。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变换频道而已,那有生死!
这个变换频道,我们希望越变越殊胜,越变越好,这是我们的期望,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期望。频道里面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美好是佛法界,成佛、成菩萨,这是最美好的。频道里面境界最差的、最凄惨的,是地狱法界。频道能够选择吗?能。用什么方法选择呢?善恶就是那个频道的标准。你要想选好的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你一定要断恶修善,要离一切染污修清净心,你这个频道就越换越殊胜。如果你要是继续不断还在那里妄想、执著,还在那里为非作歹,增长贪 痴慢,那你的频道就越换越差,这就是六道轮回的现象,我们不能不知道。
下面问题是印光大师说:“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念佛”,如我现在每日读诵《无量寿经》,念佛时间少了,有无影响往生的资粮?”
印光大师的话说得很对!你做的也没有错,读经的时间多,念佛的时间少,还是一样往生。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那么试问,我们念《无量寿经》是不是念佛?当然是念佛。这就是说明,读经跟持名没有两样。读经是忆佛,读经是随文作观。展开经本,看到经文,我们心里面充满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属于忆佛;忆是心里头想,心上有,所以那就是念佛。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念净土五经一论,都算是念佛,所以念经跟持名是一不是二。祖师说得对,你做得也没错,不要疑惑就好。
问:“一向专念,除了净土五经及佛号,不杂其他拜忏、法会、经典,如助念随喜、念《地藏经》也算夹杂吗?”
这的确是要辨别清楚,一向专念是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教我们念佛往生重要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就决定得生净土。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就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念佛的要领,他老人家讲的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用现在最简单,大家很好懂的话来说,就是不怀疑、不夹杂,那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必定是“都摄六根”,所以我们只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行了,念佛的功夫就很纯了。
的确拜忏、做法会是夹杂,乃至于净土五经之外的经典,也算是夹杂,这个不可以不知道的。那么我们在去年,曾经讲过《金刚经》,算不算夹杂?是夹杂。夹杂为什么要做呢?不得已而做。是因为看到这些年来,同修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那里?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我们将《金刚经》详细讲一遍,目的是帮助大家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后,还是归到老实念佛,用意在此地。并不是叫大家依《金刚经》的方法去修学,是用这个方法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看破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世、出世间法从此以后,不要再挂在心上,这一句佛号才有力量,这一句佛号才能够相应,这个道理在此地。
助念,同参道友在临命终时助念,这个不是夹杂,这是自他两利,因为你助念的时候,也是一句佛号,你念得更恳切、念得更真诚,想帮助病人往生,这不是夹杂。可是念《地藏经》,的确那也是夹杂,这个我们要懂。为什么对亡人的时候,我们还要念《地藏经》?是唯恐他没有往生,他要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是堕在恶道里面,念《地藏经》对他好处很大。由此可知,念《地藏经》,做这些超度的法事,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我们做这个事情,舍己为人,舍自己一天、二天的时间,去帮助别人,这也是好事。所以一定要辨别清楚,然后自己就有判断力,我该不该去做。偶而做个一次,并不是经常做,对自己没有什么妨害,而对别人也有利,这也算是好事情。
这里面是有十几位同修,大家提出这个问题,我想这些同修,这几天都参加我们的法会,非常的难得。他的问题,我在此地念一遍,“弟子连日来,听闻法师慈悲开示,谢谢你教导,有如当头一棒,打醒了弟子们多年所谓的修行。修行观念上有了错误。弟子们业障深重、福慧浅薄,还有一些身为家庭主妇未能前来闻法的佛弟子们,他们非常需要听闻法师如此切身关系的法要灌顶,愿法师慈悲常住。同修们发心,可否将师父此次《清净平等觉》的精华录音带,流转住世,令我等时刻警剔自己,务将佛法溶入于日常生活中。”
这是一个建议,很好!可以这么做。其实这个录音带好像已经做成了。我到深圳的时候,悟弘师好像就带了两套,我们一套带到深圳,好像另外一套带到北京。可惜的是时间太短,我离开香港,没有想到这一转眼就是七年的时间。七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为什么离开那么久?我也跟诸位说得很清楚,香港的法缘过去是雷太太跟我联系的;雷太太往生之后,就没有人再跟我做联系。佛法、世法都在一个缘字,缘聚就成熟了,缘散了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学佛人,不能不重视这个缘字。自己纵然有很好的善根福德,有很强烈的愿望,但是没有缘,都不能成就,古今中外无不如是。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在家的时候,有一批在家的同参好友,出家的时候,也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参,那么到今天,我还在讲台上,算是有一点小成就。过去这些朋友,同参道友,都退转了、都没有了,原因在那里呢?在缘。我如果没有遇到韩倓老居士,我也一样退转,也一样没有了,所以护法的缘太重要太重要了。她明了,她有心帮助我,让我有机会在讲台上学习讲经,几十年不中断,每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二、三次,这是最少的。时间不长,大多数的时间,差不多一个星期总是五次到六次,累积四十多年,才有这一点成就。这个机会一定需要人帮助,弘法也是如此。你看香港过去是雷太太一个人出钱出力,邀请我去讲经,她没有了,再就没有了。你看新加坡,新加坡李木源居士一个人,如果不是他,新加坡道场很多、法师很多、居士很多,那一个发心来请我呢?发心请,不是一句话、二句话,“我邀请法师”,那有那么简单!你需不需要道场,道场要租借;你要找那些同修来听。你请法师,至少法师往返的飞机票;到这个地方的生活起居要照顾,不是容易的事情,不是说一句话就行了。
有一个真正带头、真正负责的人,有李木源居士,我们在新加坡才有十年弘法的机会。所以才晓得往往佛法的兴衰,在乎护持的一、二个人。这个护持的功德,跟法师弘法讲经的功德没有两样,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得力的护持,佛法不能弘扬,法师再好也无能为力。你有心护持、有力量护持,没有法师来讲也不行,一定要这两个配得恰恰好,弘法利生的工作,才能做得圆满。
这一次香港,我回来看了一看,香港的同修们,其他道场我不知道,我所接触的你们的图书馆跟青年协会,特别是青年协会护生会,这些都是我的老听众,是我们的老同参、老朋友。这些年来没有进步,无论在道业上、在修持上、在佛教事业发展上,都没有进步,这是很遗憾的。我看了,我也发心,虽然年岁大了,我也愿意帮助大家,但是现在香港的房地产实在是太高了,我这一次去大约问了一下,雷居士他住的家,公寓房子,二千四百尺,我问一问房价大概要多少?现在这个价值差不多要美金五百万,把我吓一跳!新加坡的房地产已经算很高了,我们买了一栋大楼,美金才七百五十万,香港二千四百尺就要五百万,我们没有这个力量!所以希望同修们自己提供道场,我会抽出时间到这个地方来跟大家聚会,帮助大家来修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希望这个带子,同修们能够看到。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六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