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五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五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现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么动乱,我们人类的前途在那里,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人人都希望居住的环境清净,物质富裕,所遇到的每个人都善良、慈悲。然而要得到这么美好的结果,我们首先必须种下善因,也就是我们要提倡《观无量寿佛经》的净业三福十一句,和印光大师的四句教训。所以在这一集,我们还要继续前集的讨论。前一集我们讨论到印光大师的第三句教训—深信因果。请问老法师,深信因果这一句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了解“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呢?

  师父:他这一句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当然也包括这一个意思在内,然而它不单单是这个意思。因为老法师讲的深信因果,跟《观经》三福里面讲的深信因果,在字面上是完全相同,可是在意思广狭是大有区别。因为老法师提倡这个深信因果,你看他用《了凡四训》,用《安士全书》,用《感应篇》,来极力的推广,挽救世道人心。由此可知,他是著重在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著重在这个,他才能挽救世道人心。

  那么《观经》三福里面,说的深信因果,它是摆在第三福,它没有摆在第一。如果摆在第一,跟老法师这个意思就相同。它摆在第三,第三是菩萨所修的,难道菩萨不知道种善因得善果吗?那一个菩萨不知道呢?所以这个深信因果,决定不是这个浅显的意思。对菩萨来讲,确实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种因果的确许许多多菩萨疏忽了。所以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登地了,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才讲到念佛这个因果。从初地到等觉十一地,他们知道。由此可知,十一地之前,十住、十行、十回向,虽然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他们也念佛,也希望求生极乐世界,还谈不上深信。深信必须是地上菩萨才能做得到,可见得它这个意思,跟老法师讲的这个意思不一样。老法师这个意思广,三乘、五乘都具足。不像这个三福,三福末后这个深信因果,专门对菩萨讲的。

  问:是的!所以这两句,在这一句深信因果,在两个地方开示是有广狭的不同。我们接著再请教老法师,第四句老实念佛。那么这个老实念佛,它的意思是不是要贯彻《观经》的净业三福十一句,又精进念佛,这样才算老实?或者是说,只是专心的念佛也叫老实?

  师父:老实的标准,有绝对的、有相对的。绝对的老实是要讲相应,与自性相应,这是决定的老实。与阿弥陀佛信愿解行相应,这是相对的老实。也可以说,唯有不怀疑、不分别、不间断,这就是老实。

  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跟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可以说是老实的标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刹那不停的往外面宾士,这是凡夫。佛菩萨教给我们,要把六根从外面境界收回来,都摄六根,收回来。佛家是这个说法,儒家也是这个讲法。孟子就说过,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是把放心,放在外面的收回来,这就是学问。跟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一个意思。孟子讲:“求其放心而已”,意思一样。但是大势至菩萨讲的这个言语简单,又非常的圆满,比孟子讲得圆满,又说得简单,四个字—都摄六根。下面讲“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可以说是绝对的标准,这个深信了。净念相继,这个净念里头有浅深不同,这个就是有相对的标准。我们常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净念。如果有怀疑,你心不清净;有夹杂,你心不清净;有间断,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不能叫净念。所以大势至菩萨,夏莲居老居士称赞他是净宗初祖,很有道理。他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简单扼要,八个字。八个字里面含义深广无尽,我们依靠这个开示,你念佛的功夫可以成片,可以到事一心不乱,可以到理一心不乱,这是真实不虚。至于祖师大德们,对于这一句话的说明,太多太多了。散在这些著书、论说之中,像《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要以印祖这个标准,把他这四句话做到,这就是老实念佛。四句当中欠缺一句,都不老实。

  问:老法师这一段开示,使我们对老实念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请教老法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好像是不劝人出家,反而劝人在家老实念佛,这是什么道理呢?

  师父:这一桩事情,是古时候出家环境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这些道场,都是祖师大德们主持的,而且在中国,这一些祖师大德几乎都是再来人。过去李炳老曾经跟我们谈过,至少都证到三果以上,不是凡夫,示现凡夫身。所以道场办得很如法,你真正在里面能够用功办道,你能成就。可是佛法到现在,大家都晓得,衰微到了极处,现在有场没有道。那一个道场二十四小时念佛的呢?那一个道场二十四小时参禅的?那一个道场是天天讲经的呢?这不是很明显吗?就像办学校一样,从前办学校,学校有好老师,天天上课一堂不缺,你上学当然可以学到东西。现在这个学校,学校在,里头也没有老师,也没有人上课,你去报名求学,你求个什么?这太明显了!所以如其发心出家修行,倒不如在家修行。你看看近代,你在《往生传》里面去看,这个净土宗特别明显。念佛往生的人,有预知时至,无疾而终,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看在家人有多少?出家人有几个?证明老法师这个说法是大慈大悲,真实的说法。

  问:是的,因为时代的不同,所以老法师有这样子的提倡。那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也说过一句话,说吃肉等于是杀生。而现在在电视上,有法师公然的宣称说,吃肉的人不可以读诵大乘经典,不晓得这个观念是正确不正确?

  师父: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一切众生犯极重的罪业,佛菩萨只有怜悯,没有责备。倒是什么呢?护法神是凡夫,护法神会惩罚他,会责备他;佛菩萨不会,佛菩萨慈悲,从来不会怪罪一个人。那么你读诵大乘,你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那里会有过失呢?何况佛法讲到最高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吃肉不能够读诵大乘,不就有障碍了吗?那《华严经》教义怎么能讲得通呢?那么造作一点罪业的人,永远就没救了,佛菩萨的慈悲又何在呢?所以说,于情、于理、于法都讲不通。这个佛经里头也没有,也没有这个说法。

  当然吃肉确确实实是间接杀害众生。中国古时候,现在没有了,现在人不相信因果了。从前杀生的人还相信因果报应,为了生活不能不干这个行业。干这个行业也是胆颤心惊。我们小时候住在农村里面,生活很清苦。农村里面,半个月才杀一次猪,杀一头猪,在那个树上挂一个幌子,附近其他村庄看到,今天有肉卖了。不可能是天天吃肉的,半个月才有一次,量也很少。可是杀猪的那个屠户,他杀猪的时候,给猪念咒。在杀的时候,他说:“猪啊!猪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讨债。”你看看他都相信因果报应,希望那个猪不要跟他算帐,跟吃肉的人算帐。所以吃肉的人是间接的杀。你不吃,真的,他当然就不宰了。他为什么要宰?因为你们要吃!所以吃肉跟杀生真的有断不了的关系。

  真正发大慈悲心,应当选择素食。那么佛门为什么没有选择素食?这是慈悲,怎么说慈悲呢?世尊当年在世,所有的出家人,这个生活都是托钵。托钵的时候,人家吃什么给你什么,这就方便了。如果你一定要吃素,这一些供养出家人,天天要做素食来供众,岂不是给人家添麻烦?佛是以这个原因,不要增加大家的麻烦。他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切都随缘,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无染的,没有丝毫染污,他心清净。那么佛法传到中国之后,托钵的这个制度,就不能再继续了。中国人对于老师非常恭敬,给他建最好居住的场所,三餐饮食供养,他就不必出去托钵了。这个是生活环境不相同。佛法教学,实在讲,它重视本土化与现代化,所以它没有定法。

  中国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现在全世界的佛教,唯有中国吃素。实在讲,梁武帝这个功德是不小,他读《楞伽经》,佛说过,佛是说,但是没有要求,让你们自动自发。佛在《楞伽经》上讲,菩萨不忍心吃众生肉。跟我们儒家所讲的,“闻其声,不忍噬其肉。”所以佛家吃的这个肉是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个叫三净肉。如果是为我而杀的,这个肉就不能吃了,伤慈悲心,所以不吃一切众生肉是培养慈悲心。心地慈悲才能得清净,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其次如果说,跟众生结冤仇,这个讨债、还债也是事实,但是那还是其次,培养大慈大悲心这是主。

  问:是的,吃肉,它是对大慈悲心比较上不相应,所以我们学佛如果环境各方面许可,还是能够以素食为主比较好。我们再请教老法师,有人批评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好像是小乘、自了汉,这个是天大的误解。请教老法师,我们怎么样来解释?

  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办的一所佛学院。阿弥陀佛是这个佛学院的院长,观音、势至、诸大菩萨是这个学院的教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是去求学,不是去享受。当然学校的校舍比你家好的太多了。你到学校去念书,你是为求学去的?还是为享受去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情吗?如果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消极,那么你们所有到学校念书的人都是消极。同样一个道理,你要积极为社会做事,不要上学也不要念书,你没有学问,没有智慧,没有技能,你能办好什么事?西方极乐世界校舍确实是庄严,是没有话说的,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那么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切诸佛菩萨刹土里面第一呢?佛讲了,不是。比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超过千倍、百倍、亿倍,不知道有多少?可见得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最庄严的。像这个学校,学校的校舍建 得再好,比起皇宫来说,那差很多!比起官府、大的机关,那也比…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