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见护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类神经电脑网路中,所有的计算结果由许多简单的运算元素(“神经元”)共同完成,每一神经元皆有影响,而无一可称为核心或主导者。若问此运算了知之CPU(心)在哪,实不在此,不在彼,亦非不在此,非不在彼,不即不离,乃众多因缘和合而成就。其神经元即是运算之因源,亦是其过程,亦是其结果,因即是果。

  综观“类神经电脑”之运算过程,在其未得出明确结果之前,相似于人之潜意识;得出明确结果之后,似于明确意识观念之形成。而实际上所谓明确结果,与前(未明确结果)无别,只是主观观察者付予之名相。此即是《大乘起信论》所称“执取相”、“计名字相”;依此而作判断,即是“起业相”;而其果报,即是“业系苦相”。

  8.蝴蝶效应、互摄互入、缘起甚深。上述领域皆属于“非线性”“复杂”运算,而研究发现所谓“蝴蝶效应”之特别现象(一只蝴蝶扇动双翼可能引起远方暴风雨之形成,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之理论可能性)。佛经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于一念中,能造无量罪;于一念中,能灭无量罪。此即是自然界中非线性业力作用使然。

   Fractals, Chaos之研究,对自然界之了解及工商业界之应用,皆有其可观的发展性。碎形打破了整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integral dimension)之观念限制,以碎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运算之结果,以极简单的机制,得到与大自然界极为相似的图形。又碎形与混沌理论中极重要的“奇异吸子”(strange attractor),其结构乱中有序,于任一小点中,若深入下去,能显出整体的结构,重重无尽。此与佛经“一粟米中藏世界”,及世界如梵天网重重无尽、互摄互入之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Neural networks, fractals, chaos theory皆属于非线性动力系统(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之理论范围,而此类系统之研究,复杂无比,殆今并无适当之数学语言及工具,更遑论了解。而现实世界,皆是无比复杂,时时在交互作用中之非线性系统。如佛所说,缘起甚深,纵使千万智慧如舍利弗者,亦不能了知佛智实相于万一。

   以上略举数例,虽然零星散于各领域,仍可见二十世纪许多最先进之发现,也是令人惊讶之发现,在佛法中早已了知。仔细思考之,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任何一宗教或哲学理论,恐皆难以找出如佛法中这么多与现代学术相应之处。

   叁、佛法对科学之启示

   不但是在佛法中,许多难解之观念,可由现代科学得一佐证;反之,佛法更能超越科学之局限,而对现今科学所面临之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一、基因、环境与业力

   自发现基因开始,人类个别之性格行为,究属基因或属环境之影响,一直难以厘清。而从佛法来看,基因或环境,二者皆是业力。业力理论实为更完整之解释。业力者,即是吾人之行为(action),而任何行为必有其相当之影响及后果。此行为及其因果,若纯属于物质面,则科学家能测量研究;若牵涉至心理层面之因果,则属佛法之范围。由此可知,佛法之因果说乃是具有科学基础,而比科学之范围更广泛。业力影响,遍及过去、现在、未来,包括色身、心及环境。业力有共业与别业;一家人之血缘、基因相似,乃是共业所感;一家人命运不同,则是别业所感。共业或别业,基因或环境,其影响及限制,并非不可突破,若能了知正确的因果关系,则可适当的改变命运,故佛法实是最积极的人生科学。

   二、复制基因与生命尊重

   现在最热门之基因改造工程、复制基因研究,也引起许多难解之伦理课题。以复制人来说,假使可能,从佛法来看,基因虽可复制,基因亦只个人业力之一部分,人一生之遭遇,则属于个人别业。复制人如同双胞胎,长相虽同,实是另一个个体,另一个生命,应当受到一样的人的尊重。动物之复制亦然,复制动物亦是有情之众生,亦有痛苦之感受,如同其它动物,应受到生命的尊重。基因改造,如同许多科学发明,其不良后果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方能发现,实应极为审慎,不可将生命当儿戏。

   三、医药与病源

   医药之发达,日新月异,然而一病未平,一病又起,治疗始终赶不上病菌的脚步。可能有一日将人类的病完全消除吗?佛法言,病由业生,业由心生,病乃是由心中之贪嗔痴,转为伤人伤己之行为(造恶业)而起。故虽然从前难治的疾病得到控制,人之恶业未停,则新的疾病一定会层出不穷。治身病是标,治心之三毒(贪嗔痴)方是治本。这也是为什么,行慈悲、做善事、修禅定(心平静则减少贪欲嗔恚)能对健康有所助益。

   四、心理学与唯识学

   现代心理学自弗洛依德开始,试图以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病状,之后虽有容格等一二著名学者,数十年来并无真正决定性、突破性之发展。若以佛法观之,以凡夫心来观心,谈何容易,心之研究乃是世间最复杂之学问。如科学家须以显微镜方能观细菌,心理学家须以“禅定”之显微镜方能看清人心中之微细心念。故一千年前,唯识学对意识、色、心已有相当完整、有系统之研究,迄今西洋心理学仍望尘莫及。若心理学家皆能修持禅定及研究唯识,必能在此领域有所突破。(现今陆续有一些专书探讨佛法与心理学,然仍只触及唯识之皮毛而已。)若言佛法实为心之科学,实不为过。

   五、心理与生理、禅坐与健康

  许多心理、精神、忧郁治疗研究目前仍大多局限于生理研究,由色身之不正常分泌或失衡,只求找出人之精神问题之生理症兆,进而以药物,甚而electric shock therapy(电击震撼以麻痹神经)以求暂时扼止病情。这是否有真正长足的疗效尚未可知。相反的,诸如禅修、念佛、礼佛、梵呗唱诵等,让心灵得到平静,得到安抚;行善布施,消除业障,乃至于学习放下,慈悲宽容等,方是根治之生机。

   西方已渐渐重视“自然疗法”等“另类疗法”,其中发现禅坐、礼拜、唱诵、持咒,以及positive thinking(积极思考)等,对如高血压、焦虑症、失眠等各种病情颇能有正面之影响,甚而对绝症亦可能有起死回生之效。此中实有甚深之身心不二的因果关系。时代杂志(Time)曾刊登“禅坐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editation),证实禅坐对身心确有疗效,能增加人体的抵抗力,禅坐者也较乐观快乐。著名医师如Schwartz将佛教禅修法门发展为治疗“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病人陷入一种无意义、重复不断焦虑性的想法与行为当中无法摆脱)极为有效的疗程,并在证明心志转移训练能改变脑神经线路,为学术界重要发现。美国科大神经学教授Austin之八百页钜作全面探讨禅与大脑、意识之关联并一再推崇禅修的重要。美国许多知名学府,如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皆积极从事禅坐研究,并有相当正面之成果。禅修研究已渐渐为主流学术界所重视。西洋的医院、学校、公司,甚而监狱皆逐渐开始提倡禅修。

   六、名字相之根本及心物界面问题

  哲学中一著名课题是所谓的“symbolgroundingproblem”,亦即人所藉以认知沟通之所有语言及观念,皆是一种符号或形表(symbol),如语言即是由符号所组成的表意系统。而此符号又是建立于更下层的符号上,如单字由字母组成。我们所认知的事物,如“车”,是由“车轮”、“方向盘”、“发动机”等等组成,而何谓“车轮”?此又是一复合概念,由轮、轴、车胎等组成。如此重重无尽,乃至于万物由原子构成,然而原子亦仍是复合概念,亦不是最根本的单元,如此重重无尽,万事万物之根本为何?只是无尽之符号概念,或有其根本之单元?这在西洋哲学是无解的问题,而二千年前在佛法中已有详尽讨论。

  另一争论不休之哲学问题乃是心物一元或二元论。若是一元,是物?是心?若是物,如何解释心?若是心,如何解释物?若是二元,心、物如何沟通交流(how mind and body interface/interact)?此称为“mind-bodyproblem”,亦是无解之难题。佛法对此亦有阐明,心物非一非异,如光谱之两端,X-光与无线电,是一是二?又水与冰,是一是二?《楞严经》言:“色(物质)是坚固妄想”,实为了解此一问题之根本洞见。

   概略而言,欲了解此二问题之根本,必须了解空性与缘起之道理。色空不一不异,唯心所现。不异者,空性也,但由心念分别所起,实无根本自性,故曰万法皆空,皆无实性,此就真谛而言。不一者,以因缘和合,而有种种差别相,而此种种相(所)又依观察者(能)之业力而现,依因果缘起法则而建立,此就俗谛而言。了解佛法中所谓“二谛”──真谛与俗谛,则能圆满交待symbol-grounding与mind-body问题。

   七、Non-locality

   量子力学中一至今令人困扰不解之现象是“超长距作用”。以传统物理学及相对论来说,物质彼此之作用,包括讯息传递,遵守“定域性原理”(localityprinciple),不可能超过光速,然而爱因斯坦等人却发现(称为“EPR悖论”),根据量子理论,有可能两个粒子,在宇宙之二端,能立即得知对方之改变,彼此影响。此问题在科学界至今仍无圆满之答案。以佛法来看,其根本问题在于以为粒子(物质)乃是存在于时空一点之个体(定域性),其实所谓二个粒子,…

《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见护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