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與科學之印證及啓示(見護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類神經電腦網路中,所有的計算結果由許多簡單的運算元素(“神經元”)共同完成,每一神經元皆有影響,而無一可稱爲核心或主導者。若問此運算了知之CPU(心)在哪,實不在此,不在彼,亦非不在此,非不在彼,不即不離,乃衆多因緣和合而成就。其神經元即是運算之因源,亦是其過程,亦是其結果,因即是果。

  綜觀“類神經電腦”之運算過程,在其未得出明確結果之前,相似于人之潛意識;得出明確結果之後,似于明確意識觀念之形成。而實際上所謂明確結果,與前(未明確結果)無別,只是主觀觀察者付予之名相。此即是《大乘起信論》所稱“執取相”、“計名字相”;依此而作判斷,即是“起業相”;而其果報,即是“業系苦相”。

  8.蝴蝶效應、互攝互入、緣起甚深。上述領域皆屬于“非線性”“複雜”運算,而研究發現所謂“蝴蝶效應”之特別現象(一只蝴蝶扇動雙翼可能引起遠方暴風雨之形成,亦即“牽一發而動全身”之理論可能性)。佛經言:“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于一念中,能造無量罪;于一念中,能滅無量罪。此即是自然界中非線性業力作用使然。

   Fractals, Chaos之研究,對自然界之了解及工商業界之應用,皆有其可觀的發展性。碎形打破了整數一維、二維、叁維世界(integral dimension)之觀念限製,以碎形維數(fractal dimension)運算之結果,以極簡單的機製,得到與大自然界極爲相似的圖形。又碎形與混沌理論中極重要的“奇異吸子”(strange attractor),其結構亂中有序,于任一小點中,若深入下去,能顯出整體的結構,重重無盡。此與佛經“一粟米中藏世界”,及世界如梵天網重重無盡、互攝互入之描述有異曲同工之妙。

  Neural networks, fractals, chaos theory皆屬于非線性動力系統(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之理論範圍,而此類系統之研究,複雜無比,殆今並無適當之數學語言及工具,更遑論了解。而現實世界,皆是無比複雜,時時在交互作用中之非線性系統。如佛所說,緣起甚深,縱使千萬智慧如舍利弗者,亦不能了知佛智實相于萬一。

   以上略舉數例,雖然零星散于各領域,仍可見二十世紀許多最先進之發現,也是令人驚訝之發現,在佛法中早已了知。仔細思考之,不得不令人歎爲觀止。任何一宗教或哲學理論,恐皆難以找出如佛法中這麼多與現代學術相應之處。

   叁、佛法對科學之啓示

   不但是在佛法中,許多難解之觀念,可由現代科學得一佐證;反之,佛法更能超越科學之局限,而對現今科學所面臨之難題提供重要啓示。

   一、基因、環境與業力

   自發現基因開始,人類個別之性格行爲,究屬基因或屬環境之影響,一直難以厘清。而從佛法來看,基因或環境,二者皆是業力。業力理論實爲更完整之解釋。業力者,即是吾人之行爲(action),而任何行爲必有其相當之影響及後果。此行爲及其因果,若純屬于物質面,則科學家能測量研究;若牽涉至心理層面之因果,則屬佛法之範圍。由此可知,佛法之因果說乃是具有科學基礎,而比科學之範圍更廣泛。業力影響,遍及過去、現在、未來,包括色身、心及環境。業力有共業與別業;一家人之血緣、基因相似,乃是共業所感;一家人命運不同,則是別業所感。共業或別業,基因或環境,其影響及限製,並非不可突破,若能了知正確的因果關系,則可適當的改變命運,故佛法實是最積極的人生科學。

   二、複製基因與生命尊重

   現在最熱門之基因改造工程、複製基因研究,也引起許多難解之倫理課題。以複製人來說,假使可能,從佛法來看,基因雖可複製,基因亦只個人業力之一部分,人一生之遭遇,則屬于個人別業。複製人如同雙胞胎,長相雖同,實是另一個個體,另一個生命,應當受到一樣的人的尊重。動物之複製亦然,複製動物亦是有情之衆生,亦有痛苦之感受,如同其它動物,應受到生命的尊重。基因改造,如同許多科學發明,其不良後果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方能發現,實應極爲審慎,不可將生命當兒戲。

   叁、醫藥與病源

   醫藥之發達,日新月異,然而一病未平,一病又起,治療始終趕不上病菌的腳步。可能有一日將人類的病完全消除嗎?佛法言,病由業生,業由心生,病乃是由心中之貪嗔癡,轉爲傷人傷己之行爲(造惡業)而起。故雖然從前難治的疾病得到控製,人之惡業未停,則新的疾病一定會層出不窮。治身病是標,治心之叁毒(貪嗔癡)方是治本。這也是爲什麼,行慈悲、做善事、修禅定(心平靜則減少貪欲嗔恚)能對健康有所助益。

   四、心理學與唯識學

   現代心理學自弗洛依德開始,試圖以科學方法研究心理病狀,之後雖有容格等一二著名學者,數十年來並無真正決定性、突破性之發展。若以佛法觀之,以凡夫心來觀心,談何容易,心之研究乃是世間最複雜之學問。如科學家須以顯微鏡方能觀細菌,心理學家須以“禅定”之顯微鏡方能看清人心中之微細心念。故一千年前,唯識學對意識、色、心已有相當完整、有系統之研究,迄今西洋心理學仍望塵莫及。若心理學家皆能修持禅定及研究唯識,必能在此領域有所突破。(現今陸續有一些專書探討佛法與心理學,然仍只觸及唯識之皮毛而已。)若言佛法實爲心之科學,實不爲過。

   五、心理與生理、禅坐與健康

  許多心理、精神、憂郁治療研究目前仍大多局限于生理研究,由色身之不正常分泌或失衡,只求找出人之精神問題之生理症兆,進而以藥物,甚而electric shock therapy(電擊震撼以麻痹神經)以求暫時扼止病情。這是否有真正長足的療效尚未可知。相反的,諸如禅修、念佛、禮佛、梵呗唱誦等,讓心靈得到平靜,得到安撫;行善布施,消除業障,乃至于學習放下,慈悲寬容等,方是根治之生機。

   西方已漸漸重視“自然療法”等“另類療法”,其中發現禅坐、禮拜、唱誦、持咒,以及positive thinking(積極思考)等,對如高血壓、焦慮症、失眠等各種病情頗能有正面之影響,甚而對絕症亦可能有起死回生之效。此中實有甚深之身心不二的因果關系。時代雜志(Time)曾刊登“禅坐的科學”(The Science of Meditation),證實禅坐對身心確有療效,能增加人體的抵抗力,禅坐者也較樂觀快樂。著名醫師如Schwartz將佛教禅修法門發展爲治療“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病人陷入一種無意義、重複不斷焦慮性的想法與行爲當中無法擺脫)極爲有效的療程,並在證明心志轉移訓練能改變腦神經線路,爲學術界重要發現。美國科大神經學教授Austin之八百頁钜作全面探討禅與大腦、意識之關聯並一再推崇禅修的重要。美國許多知名學府,如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皆積極從事禅坐研究,並有相當正面之成果。禅修研究已漸漸爲主流學術界所重視。西洋的醫院、學校、公司,甚而監獄皆逐漸開始提倡禅修。

   六、名字相之根本及心物界面問題

  哲學中一著名課題是所謂的“symbolgroundingproblem”,亦即人所藉以認知溝通之所有語言及觀念,皆是一種符號或形表(symbol),如語言即是由符號所組成的表意系統。而此符號又是建立于更下層的符號上,如單字由字母組成。我們所認知的事物,如“車”,是由“車輪”、“方向盤”、“發動機”等等組成,而何謂“車輪”?此又是一複合概念,由輪、軸、車胎等組成。如此重重無盡,乃至于萬物由原子構成,然而原子亦仍是複合概念,亦不是最根本的單元,如此重重無盡,萬事萬物之根本爲何?只是無盡之符號概念,或有其根本之單元?這在西洋哲學是無解的問題,而二千年前在佛法中已有詳盡討論。

  另一爭論不休之哲學問題乃是心物一元或二元論。若是一元,是物?是心?若是物,如何解釋心?若是心,如何解釋物?若是二元,心、物如何溝通交流(how mind and body interface/interact)?此稱爲“mind-bodyproblem”,亦是無解之難題。佛法對此亦有闡明,心物非一非異,如光譜之兩端,X-光與無線電,是一是二?又水與冰,是一是二?《楞嚴經》言:“色(物質)是堅固妄想”,實爲了解此一問題之根本洞見。

   概略而言,欲了解此二問題之根本,必須了解空性與緣起之道理。色空不一不異,唯心所現。不異者,空性也,但由心念分別所起,實無根本自性,故曰萬法皆空,皆無實性,此就真谛而言。不一者,以因緣和合,而有種種差別相,而此種種相(所)又依觀察者(能)之業力而現,依因果緣起法則而建立,此就俗谛而言。了解佛法中所謂“二谛”──真谛與俗谛,則能圓滿交待symbol-grounding與mind-body問題。

   七、Non-locality

   量子力學中一至今令人困擾不解之現象是“超長距作用”。以傳統物理學及相對論來說,物質彼此之作用,包括訊息傳遞,遵守“定域性原理”(localityprinciple),不可能超過光速,然而愛因斯坦等人卻發現(稱爲“EPR悖論”),根據量子理論,有可能兩個粒子,在宇宙之二端,能立即得知對方之改變,彼此影響。此問題在科學界至今仍無圓滿之答案。以佛法來看,其根本問題在于以爲粒子(物質)乃是存在于時空一點之個體(定域性),其實所謂二個粒子,…

《佛法與科學之印證及啓示(見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