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代物理学和佛学的关系(刘洪斌)

  现代物理学和佛学的关系

  刘洪斌

  

   绪论

   孙中山先生指出,佛教是现代科学之母。信矣。

  佛学,是一部大百科全书,记载着历代先贤在各方面的不懈探索,达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因此,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

  本文着重谈谈现代物理学和佛学的关系。

  物理学作为形而下学,地位虽然不高,但可以很好地诠释佛学,使得研究佛学的人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现代物理学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从而缔造一个大统一物理学理论,进而解释自然界。为此,爱因斯坦付出了下半生的宝贵时间,可惜未获成功。

  窃以为,解决大统一难题的方法就是引进佛学,为什么呢?因为物理学的发展有二条腿,一条是宗教,一条是哲学。最著名的,就是佛教的“一乘道”理论。

   那么,什么是“一乘道”呢?

   一、一乘道

   “一乘道”理论是用来解释大自然的,现实情况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太阳光照在绿草上,草生长,牛羊吃草,人喝牛奶吃牛羊肉,拉出来的粪便可以种蘑菇,最后的残渣回归草地,又可以促进绿草的生长。大自然就是这样循环。

  这就是“一乘道”。

  在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真理,就是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

  有人问洞山良介禅师,如何是佛?禅师答“麻三斤”,其实说的也是这个现象。

  太阳光照在麻草上,麻草生长,人们收获了麻草,晒干后可以织成麻布,做成麻衣、麻袋,进行使用,日久以后,东西破旧了,可以烧成灰,撒到大田里,又可以促进麻草的生长。

  二者的不同之处:一个是吃,一个是用。

  物理学家为了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目光专注在引力场、电磁场、弱场、强场等四种场的统一上,遭到了失败,我分析原因是:场是能量的天然存储器,而不是能量本身。

  联系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大统一物理学理论,只能是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整个物理学是以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开始,也以这个定律结束。当今最高深的M理论,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

   二、因果论

  佛学的三大基石就是一乘道、因果论、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理论。

  《金刚经》就是以否定一切的思辨方式来论述的,其中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又有否定。

  本文要说的佛学最根本的基础––因果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释迦牟尼佛放弃苦行,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最后睹明星而悟道,他悟到了什么?

  台湾佛学家南怀瑾先生在《怎样印证佛法》开篇中认为,释尊悟到的是缘起性空,所谓缘聚则有、缘尽则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古人的因缘说,现在叫因果理论。

  近代物理学,为佛学做了科学的证明。我们知道,客观世界由原子构成,原子有一个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外面有电子围着原子核快速转动。质子、中子、电子作为基本粒子,又是怎么来得呢?共振态粒子的发现,揭开了基本粒子的奥秘。形成基本粒子的外因是物质波的交汇,交汇处形成一个波包;内因是交汇处发生了共振。这样产生了一个基本粒子。

  在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既是物理学,又是哲学。

  物理学上叫共振,哲学上称因果。

  现代宇宙学说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以前宇宙是啥样?爆炸的中心在哪?一次大爆炸能产生那么多能量(E="mc2)

  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宇宙无所谓起点,它就是一种存在。宇宙的最小组成成分----基本粒子,决定了它的性质,宇宙起源于共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悟到的缘起性空,也就是悟到了世界产生的第一因,即因果理论。

  曾经有人去老和尚那里请教佛法真谛,老和尚说挑水去、扫地去,奥妙在哪儿呢?答案就是因果理论,扫是因,地上干净是果;挑水是因,有水喝是果。按照知行如一的观点,生活中我们就要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果。

  印光大师说,通宗通教之后,也是从因果起修。

   如果我们多行善事,不为恶业,未来还会不美好吗?

   三、量子力学与人类社会

   量子物理学虽然是解释微观粒子运动情况的理论,但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

  如果我们把银河系看成是一碗米,那么太阳就似一粒米,围绕它转的地球就像灰尘一样小,地球上的人不就像基本粒子一样大小吗?

  爱因斯坦在反对哥本哈根学派时说,上帝不掷骰子。其实是他疏忽了,大自然确实是随机的,因为物质波是几率波。

  在量子力学中,最著名的,要数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即我们不能同时测得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

  佛学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有一个外道梵志,手里握着一只小鸟去见佛祖,他问佛,我手心里的小鸟是死是活?很显然,如果世尊答活,他将暗暗用力将鸟捏死;如果世尊答死,他将放飞小鸟。

  世尊反应很快,他跨到门槛上,一只脚踏在门里,另一只脚在门外,反问道,我是出门还是进门?

  我们每个人,就像是踏在善恶之门上,为善还是为恶,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来的善报或恶果就不问自知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扔一枚硬币至空中,落地后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答案当然是不确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扔得次数足够多,正反面朝上的几率都是50%。硬币在空中飞行时,相当于波特性;硬币落地后不动,相当于粒子特性,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表现为波,或表现为粒子,当然是测不准。

  我们每个人一生所为善恶参半,若能加以自觉控制,将能止于至善。

  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发更大,唯物主义就像是粒子理论,而唯心主义就是波动理论。虽然二者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而这个迷点,就是世界的本源。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根本是能量。粒子中储存有能量,波传递着能量。现在看来,基本粒子是物质场中的一个奇异点,并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场,而场是能量的天然存储器;物质波,对应着波能,也能计算。一切的核心,都指向了能量。

   四、认识论

  大家知道,哲学由三部分组成,即形而上学、伦理学和认识论。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天台宗祖师智顗认为,应该做内省的功夫,即所谓向内心做自我复归,很显然,他的观点在认识论上属于唯心论的先验论。

  然而,佛教所持的方法是包括二个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唯物论的反映论。

  《五灯会元》绪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二个猎人打到一头野猪,释尊想去瞧一瞧是什么样子,一徒弟说您是知道一切的圣人,还用得着亲自去看吗?释迦牟尼佛答道,也要看过。

  很显然,世尊所持的观点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因此,必须通过二种认识论,且不断比较使用,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

   五、认识物理学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在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既是物理学,又是哲学。在科学上,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在哲学上,又要回答一个什么问题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国道教二祖庄子有一天和他最要好的朋友---惠子,一起去郊外踏青,路过一个池塘时,见一条鱼突然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然后落入水中,自在地摆动尾巴,欢快地游走了。庄子见状道:“此鱼从容也。”

  惠施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从容不迫呢?”

  庄子言:“你又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知道呢?”

  以上这个故事,划分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也就是人类所有学问都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宇宙、对于我们自身,究竟是怎样的?这些历来是仁人志士所推究的目标。

  毛泽东同志认为:世界上的学问有二门,一门是自然科学,一门是社会科学,哲学是对二者的概括和总结。

  在哲学上,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大阵营。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那么,什么是物质呢?列宁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客观实在。”很显然,列宁所说的物质就是能量。可惜的是,唯物主义到此为止了。

  只有佛教,对能量做过研究。一、认为能量是不生不灭的,佛学上称为“无生法忍”;二、认为能量是完全遵循一乘道原则的,佛教称为“禅境”。

  本人对能量总结出七大特点:

  1、多样性,有电能、机械能、势能、质能、热能、磁能等等。

  2、不生不灭性。

  3、严格遵循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

  4、客观实在性。

  5、物极必反特性。

  6、有量变到质变的特性。

  7、矛盾性,是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对立统一。

   物质、心所指的都是能量,大自然就是由能量变现的,天主教称其为上帝,佛教徒称其为佛,物理学家称其为能量,唯物主义者称其为物质,其实指得是同一样东西---能量。

   六、世界观和方法论

  有这样一个画面:有一个人见到地上有一个阿拉伯数字6,在他对面的人却说是9,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立场上的差别,所谓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而所指的都是这个数学符号,标的物是一致的。

  这个要说明的东西就是大自然,就是物质,就是能量。唯物主义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唯心主义说世界是心理作用,所谓三界唯心,由于物质是不生不灭的,还没生呢,不是心理是什么?

  物质、心所指的都是能量,大自然是由能量变现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有差别的,毛泽东同志认为,有差异就有矛盾。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是有矛盾的,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统一于物…

《现代物理学和佛学的关系(刘洪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