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对佛教有贡献的,我都很赞叹,只要有流通处,我都赞叹,不管他赚多少钱,他钱赚得越多,就代表佛教愈兴盛,听懂了吗?这是很简单得道理嘛!听到流通处赚钱,我就最高兴了,赚钱就代表佛教兴盛嘛,没赚钱就很凄惨,代表佛教就要衰微了。最好是赚一亿,你想想看。一亿的录音带有多少卷?对不对?还有念珠啦、其它的,客人买念珠就表示他要念佛啊,所有我常常赞叹流通处,就是这样,我不会嫉妒,我也没有抽佣金,我没有抽这些钱,没有在抽佣金,完全没有,我没有这样做,真的!我对金钱都是随缘。【善知识!己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为忏?云何为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的错误,前愆就是以前的过失。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完全忏悔尽了,【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所以简单来说,忏就是改过,就是说忏悔包括改过。【悔者,悔其后过。】以后不再造作。【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就是说以后不再造作,【以不悔故,】因为他不改过以后的过失,就是说从今以后不犯,【前愆不灭,】因为继续造作嘛,【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不改过,怎么叫做忏悔呢?【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自己的自心,这个众生就是指无量无边的烦恼,叫做众生。一直生起来很多:很多的烦恼生起来叫做众生。是不是很不一样?第一次听到这种定义。我们自己的心中,无量无边的烦恼一直生起来,度,要把它化消,超越它,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愿度是第一个过程,断就是证悟了哦。【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我们的本性有无量的智慧,我们的本性就是无量的法门。【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我们的本性就能成就无上的佛道,【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凭么道,】怎么说?【且不是惠能度。】凭么道就是说:怎么说呢?且:并不是我惠能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邪迷心就是知见错误啦,【诳妄心,】诳妄就是自己没有能力,死要面子,讲虚妄的话啦,【不善心,】恶业,【嫉妒心,恶毒心,】恶毒心也就是污浊心,【如是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悟则能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要注意听,正法有两种,第一、世俗的正法,就是文字三藏。第二、胜义正法,就是无漏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个叫做正法。再说一遍,常行正法,正法有两种,第一、就是世俗正法,世俗的正法就是文字、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个叫做正法,是因为透过文字,透过文字的正法。第二、胜义正法,就是用无漏的智慧,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在理上来讲,这时胜义正法。所以正法有两种,世俗正法、胜义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下心就是说,把自己压得很低。【行于真正,离迷离觉,】离开这个迷,离开这个觉,就是没有一个觉,因为加上一个觉,就变成妄觉了,本性自有觉性,【常生般若,】常常生这个般若得智慧,【除真除妄,即见佛性,】真也要除,佛性里面没有真没有妄,加一个真就变成妄的东西了,这样就见到我们本来的本性。【即言下佛道成,】当下佛道就成。 【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常常说修行这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归依、三归依。【善知识!现在要说真正的三归依,这一断要注意听!我们常说三归依,或是问:你归依了吗?我归依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我们本性的觉性,向我们的觉性归依。【归依正,】正,正法,正就是发啦,就是所谓的真理啦。归依正法的真理,你只要悟到正法,【离欲尊。】你就能离开一切欲望的困扰,因为欲望对你没有作用了。【归依净,】为什么我们说归依僧呢?因为净就是僧,所谓僧的定义,大众僧是六和合,是清净嘛,所以归依净,你归依你自己清净的心,这就称为【众中尊。】大众当中,所有人当中最为尊贵的。而我们现在所归依的都是归依外在,外相三宝,事相的三宝,六祖所说的归依,是归依我们本性的三宝。所以在此的三宝,六祖所说的是自性三宝,一般世间人所说的,是说有一个外在的佛、佛像;有经典,三藏十二部经典;有出家人、僧,这叫做事相三宝,【从今日去,】从今以后,【称觉为师,】我们的觉悟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觉性就是我们的老师。你有没有觉?你若是没有觉,你就是没有老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为什么不能归依邪魔外道呢?没有正知正见啊!【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常常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再来,【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性归依觉,】你若是有觉、觉悟,你邪知邪见、无明;迷就是无明,就能去除,【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你就能离开财和女色的诱拐,【名二足尊。】【自性归依正,念念悟邪见。以无邪见故,】当然就没有我们人我的斗争,人我就是斗争。无邪见就会如何呢?没有这个贪爱、没有这个执著,【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完全没有,【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众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这才是真正的自归依。所以我们大家每天在唱诵:自……每天三归依时都会念:自啊归啊依……台湾调都会多一个【啊】字,其实这个【自】一般都解释为:自从归依佛,自从归依法,自从归依僧,这是不对的,是指要自性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你的自性就是有大道,对不对?再来,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深入我们自性的经藏。自归依僧,统领大众,一切无碍,我们能统领大众,就是指我们我们内心所发出来无量无边恶烦恼,你都能够将它摆平,自性三宝。下面六祖就要来说凡夫的情形了,【凡夫不会,】不了解,凡夫不了解,【从日至夜,受三归戒。】每天都在拜佛,【若言归依佛,】六祖问你,【佛在何处?】佛在哪里啊?啊?在哪里?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你根本没见到佛,你归依什么人呢?归依佛,佛在哪里?没有啊!对不对?凭何所归?归什么?归到哪里呢?【言却成妄。】那就表示你这样是错误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就算你念阿弥陀佛,虽然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要接引我们,将来你也是要开发自己本性的佛,也是一样,你也是要完成佛道,你现在虽然藉着阿弥陀佛的愿力,你将来也是要三归依,自佛不归依,你无所归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对内调伏我们的心性,调伏平直。【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性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一体三身,自性就是佛,就是说我们自性的佛,法身、报身、应身同时,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随我这样说:【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我们这个色身,即是清净法身、千百亿化身、圆满报身。下面说:【善知识!色身是舍宅,】就像我们所住的房子,【不可言归,】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我们暂时居住的房子,有一天也是会毁坏,不能说是可以归依,因为归依这个色身,是无常法的东西。【向者三身再自性中。】三身是在我们本性当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向外求法身、报身、应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注意听,【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从本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万法由本性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只是因为被乌云遮蔽,【为浮云盖覆】就是被乌云遮蔽,【上明下暗。】太阳同样的普照,上层一片光明,下层因为被乌云遮蔽,所以就显得昏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光线就透得出来了,【万象皆现。】万象皆能显现。【世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向,我们人就是这样,早上说好,明天说不好;今天说好,明天又说不好;前一分钟说要怎样怎样,后一分钟不要了,世间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如彼天云。】天上的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要记得,日是普照白天,月是普照夜晚,若是有日、月的日子,表示说路面都能看得很清楚,表示智慧随时充斥在我们任何一个生命当中,我们就不会走错路。【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内外都很清楚,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心归依我们的本性,这叫做归依真佛我们的心若是归依我们的自性,这才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骄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一切除去,【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完全除去,因为这个在这个前面都解释过了,这段文字很简单,就不再重复解释。【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六祖光是在这本《六祖坛经》上,说到你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见自己的过失,就重复说了将近有十次,教你二十四小时当中,都要见自己的过失,不要见他人过失,这就已经说了将近十次。【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低下,低声下气,【即是见性通达,】这样就无障无碍,【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你若是不思,【万法性本空。】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若是想作佛,很简单!你从现在开始出了这个门,一踏出去,你一切万法皆空,无所罣碍,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都是我们心的作用,意思都是指我们的心。【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非常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就是转一念善,【智慧即生。】我们若是转过来,就在一念之间而已,【次名自性化身佛。】你看!意思都是教我们要转念头,转我们这个念头,自性即化身佛,千变万化,只要将念头转过来,你就是化身佛了。【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念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不要向过去,【已经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要明心见性,【自见本性。】【善恶随殊,】善恶虽然不同,【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就是不二。善性跟恶性虽然是不同,善恶的差别当然很大,但是本性无二,善是空性的、恶也是空性的,善的究竟处也是觉、菩提,恶的究竟处也是觉,只是说因为业障的深、浅,迷、悟的差别而已,本性不二,本性不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在我们本性当中不污染善恶,这就称为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会灭除万劫之善,【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之间,不失本念,名为报身。善知识!从法身思量,】思量是从智慧心思量,而不是凡夫心的思量,在这里很重要!从法身思量,既见:既然见到法身,法身是无相的,当然法身的思量是透过智慧的思量。意思就是说,法身的思量,意思就是说从智慧心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色身是暂时借我们居住的,【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散身,】法身、报身、应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迷惑的人只想修福,布施金钱而已,不修道,为什么?不见性嘛,当然没有道可谈,道指解脱嘛,你没有见性,当然就不能解脱,哪有道可谈?只有福啊,只有福而已,你只是布施外在的钱财,这只是福而已。【只言修福便是道,】你若说福就是道,这样就错误了!【只言】就是误认为,一般人是误认为,修福就是修道,只言就是一般人认为,认为修福就变成修道,是错误的意思。【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布施虽然是福无边,但是你心中的贪、嗔、痴未除。【拟将修福欲灭罪,】拟就是预备,如果拟拿这个修福要来灭这个罪,这样就错误了!【后世得福罪还在,】你的贪嗔痴并没有除,后世得福,罪仍然存在,所以说:【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心中真忏悔。】你要从你的心中除罪,贪嗔痴一切,就像刚才所说的:骄慢心、诳妄心、还有轻视心、我慢心、嫉妒心,同时都放下,但向心中除罪,把这些完全放下,各自心中真忏悔,这才是真正的忏悔。
《六祖坛经(7)》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