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
华锐、东智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自拉卜愣寺(以下称拉寺)创建(公元1709年)以来,在历世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以及其他诸位高僧活佛经200多年的齐心努力,学者济济,人才辈出,蜚声于蒙藏广大地区,跻身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列,成为甘、青、川、康交界地区藏传佛教的著名学府、文化教育园地、佛教文化艺术中心,它包罗了藏传文化艺术的全部学科。本寺之所以修习体制健全、内容完整、治学严谨,犹如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因为它们的建立和发展与藏传佛教发源地西藏的各大寺院有着密切的法缘关系,本文试图对其进行较全面的探讨。
修习体制述略
拉寺的组织机构,在磋钦会议之下设有六大学院:闻思学院建于1711年,续部下学院建于1716年,时轮学院建于1763年,医药学院建于1784年,喜金刚学院建于1879年,续部上学院建于1929年。这六大学院分别研习显密佛学、天文历算、藏医学、诗学、修辞学、书法、文法、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和坛城绘制等等。以下就拉寺六大学院的修习体制先作一简介。
闻思学院。本寺重点学院,居六大学院之首,藏语称“帖散琅”,意即“殊胜闻思洲”;因系全寺集会诵经之场所,故又称之为“磋钦德康”。本学院通过辩论,然后修持,主要研习三藏、三学、四大教义,通过师授、背诵、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五部大论。本学院学制分为13班级,需要15年以上的学习时间。其中:
因明部:分五级,学程五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释量正论》、《因明论》、《因明大疏》等,每年农历11月19日按级递升,程度不够者,可以请求降级。
般若部:分四级,学程四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现观庄严本颂》、《现观庄严广论》、《现观庄严名义释广解》等。
中观部:分两级,学程二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中观本颂》、《中观明句论》、《中观佛护释》、《中观广论摄义》等。
俱舍部:分一级,学程四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俱舍颂》、《俱舍自解》、《俱舍论》和《俱舍大疏》等。律学部:分一级,学程无限;学习的主要著作为《戒律本有》、《菩萨戒释》、《比丘戒释》、《律部大疏》等。
律学部:分一级,学程无限;学习的主要著作为《戒律本有》、《菩萨戒释》、《比丘戒释》、《律部大疏》等。
本学院学习方法主要以背诵和辩论相结合,每年农历4月19日至24日和7月举行辩论大会;设有三种学位:然江巴、尕仁巴、多仁巴。凡般若部毕业或六至十二级的学僧都有资格参加考取“然江巴”;凡俱舍部学完四年功课者,全部称为“尕仁巴”;“多仁巴”为本院最高学位,考僧必须是俱舍部毕业者,考取此学位的机会每人只有一次。主要法会有:正月初三开始至十七日结束,历时15天的正月“祈愿大法会”,正月初八的“放生”节、13日的“晒佛节”、14日的跳“法舞”、15日晚的“酥油花灯会”、16日的“转香巴”;另还有“七月法会”、“燃灯节”和“二月法会”等。
续部下学院。系本寺密宗学院,藏语称“居麦巴扎仓”,该学院是六大学院中创建最早,修习体制最完整的学院之一,设初、中、高三级。僧人必须按照《密宗道次第广论》所示方向,结合修规,以求证验,经过发誓保证,方可转入本院学习。学习的主要著作为《怖畏九首金刚经》、《大自在自入经》等;到高级可参加每年农历2月17日至21日的密宗教义辩论考试,取得“俄然巴”学位,每年只取一人。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18日至24日的“大自在自入法会”、6月4日至6日的“开光仪轨”、9月18至24日的“集密自入法会”和9月28日的“怖畏九首金刚自入法会”等。
时轮学院。系密宗学院,藏语称“丁科扎仓”,分初、中、高三级,年限无限。主要以《时轮派历算精要》为基本教材,对时轮历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6日的“奠基法舞”3月14至21日的“时轮自入法会”。另还参加正月“祈愿法会”、七月法会、娘乃节、燃灯节等等。
医药学院。系密宗学院,藏语称“曼巴扎仓”,分为初、中、高三级。僧人除学习规定的佛学经论外主要学藏医名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和《月王药诊》等著作。主要教学活动是由高级班优秀学僧向初、中级班传授各种医治、医学知识。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17日至24日的“药师佛的自入坛城和烧坛法会”等。毕业后可取“曼仁巴”学位。
喜金刚学院。系密宗学院,藏语称“吉多扎仓”分初、中、高三级,年限无定。主要研习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兼修天文、历算、文法、书法、音乐、舞蹈、彩砂绘制坛城等。学的主要著作有《无上供养经》、《大威德经》和《喜金刚生起和圆满次第经》等。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的“虚空瑜伽师自入法会”、“大施食法会”、“金刚手自入法会”等;每年农历2月17日至21日,考取“俄然巴”1名。
续部上学院。系密宗学院,藏语称“居多巴扎仓”,分初、中、高三级,年限不定。学习的著作有《妙吉祥名号经》、《怖畏九首金刚经》、《续部经》和《生起与圆满次第》等;主要研习用彩砂绘制坛城的技术和八种佛塔!的绘图及土地金刚线的画法。主要法会有“集密自入法会”、“满足护法心愿法会”、“大自在自入法会”和“大威德金刚自入法会”等。毕业后可通过辩论考取“俄然巴”学位。
历史上拉寺曾经一贯实行地方性政教合一制,以组织严密、教育体系健全、显密精深和有众多实权派支持而著称。其发展之快,繁荣之盛,实为罕见,这种良好局面有赖于寺主嘉木样等高僧大德的崇高信誉和感召力,同时也有赖于西藏各大寺院及其众多活佛高僧的支持和扶助。自公元1709年至解放初,拉寺经过200多年的建造和扩建,研究显密教义的六大学院逐步建成并形成规模,学院学制、仪规、法会也日趋完善,其内所积淀丰富多彩的藏传佛教文化,更使拉寺学者辈出,誉满全藏。
修习体制之源渊考述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对拉寺六大学院现行的修习体制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其修习体制不但组织严密、制度健全,而且治学严谨、学风丕振;从始建到现在历时290年,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历史久远的禅定寺、塔尔寺等。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安多藏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宗教文化中心,是因为本寺六大学院从初建到建成期间,就修习体制方面历世嘉木样大师都亲赴西藏各大著名寺院进行了考察、学习和鉴借,从中吸取了营养,为我所用,从而补充了自己的不足。为论述合理和叙述方便,首先就其渊源问题从客观上进行阐述,然而以第一世嘉木样大师至第五世主持寺务为时间线索,将拉寺六大学院的修习体制之渊源作一较细致和全面的探讨。
首先,我们认为,藏传佛教在西藏的产生、发展乃至完善和各大著名寺院的建立为拉寺的创建、修习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可仿效和供参考利用的主要对象和依据。
众所周知,早在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时,就广纳贤才,发展本民族文化,引佛抑苯改革民族宗教习俗。到公元978年藏传佛教在西藏基本形成,从11世纪开始到15世纪初叶,这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从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以东达孜县境内破土奠基兴修甘丹寺,即为格鲁派创立之始。他很快得到明王朝的确认与支持,发展迅速,蔚为正统,成为全西藏的宗教势力,进而向川康、甘青等藏区传播。格鲁派在政治上从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扎希贝丹(1379—1449)在拉萨西部的更培乌孜山下建该派第二大寺——哲蚌寺开始,实行了政教合一制度,确立了寺院农奴制经济形态。公元1419年格鲁派第三大寺院色拉寺的建成,使寺院成为藏区的文化中心,在它里面包容了藏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院的建立,使西藏成为包括甘、青、川等藏区在内的宗教文化中心和人人都向往的佛国境地,众多佛家弟子都争先恐后地去西藏求法深造,并视其为荣。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后来成为拉寺寺主的嘉木样一世俄昂宗哲21岁时(1668年9月)为追求规范的佛家生活和取得学业上的长进赴西藏留学,先后在哲蚌寺郭莽学院、下密院、格丕寺三处勤奋修习三十余年,三十年的刻苦研修使他成为一代名师,深厚的佛学知识为拉寺的创建、学院体制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就是说拉寺的创建、学院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功归于俄昂宗哲,另一方面也功归于藏传佛教文化中心西藏各大寺院对他的栽培。为充分说明这一关系,在此很有必要提及当时扶持大师建寺的即后来成为拉寺“四大赛赤”之一的德哇仓·罗桑东珠(第一世)。
罗桑东珠于1673年出生在今青海贵德所属的兰觉地方,16岁时前往学者济济的哲蚌寺郭莽学院修习,依次拜第一世贡唐仓·更登彭措、嘉赛钦波·东智嘉措、更噶奥赛尔等高僧系统修习了五部大论。25岁时在拉萨祈愿大法会期间,与三大寺学者巡回辩论,其辩才博得了僧众的广泛赞誉,随之声名远扬。他在政教事业上深谋远虑、治教有方,为此深得藏王拉藏汗的敬重,同时也得到了第巴·桑吉嘉措的欢喜,并旨意他做第六世达赖喇嘛的侍候和郭莽学院的“德哇”(意即负责政务的僧职),由此,后来将其转世系统称“德哇”。28岁时就任郭莽学院的相佐(掌管财经的一种僧职);岁时任本学院格贵(执法司),公元1709年随师嘉木样回安多创建拉寺。“罗桑东珠跟随嘉木样数十年,成为嘉木样政教事业的得力助手,是一位在拉卜楞寺历史上功绩突出、影…
《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华锐、东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