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拉蔔愣寺六大學院修習體製源考(華銳、東智)

  拉蔔愣寺六大學院修習體製源考

  華銳、東智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自拉蔔愣寺(以下稱拉寺)創建(公元1709年)以來,在曆世嘉木樣大師、四大賽赤!以及其他諸位高僧活佛經200多年的齊心努力,學者濟濟,人才輩出,蜚聲于蒙藏廣大地區,跻身于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列,成爲甘、青、川、康交界地區藏傳佛教的著名學府、文化教育園地、佛教文化藝術中心,它包羅了藏傳文化藝術的全部學科。本寺之所以修習體製健全、內容完整、治學嚴謹,猶如一所綜合性大學,是因爲它們的建立和發展與藏傳佛教發源地西藏的各大寺院有著密切的法緣關系,本文試圖對其進行較全面的探討。

  修習體製述略

  拉寺的組織機構,在磋欽會議之下設有六大學院:聞思學院建于1711年,續部下學院建于1716年,時輪學院建于1763年,醫藥學院建于1784年,喜金剛學院建于1879年,續部上學院建于1929年。這六大學院分別研習顯密佛學、天文曆算、藏醫學、詩學、修辭學、書法、文法、音樂、繪畫、雕塑、舞蹈和壇城繪製等等。以下就拉寺六大學院的修習體製先作一簡介。

  聞思學院。本寺重點學院,居六大學院之首,藏語稱“帖散琅”,意即“殊勝聞思洲”;因系全寺集會誦經之場所,故又稱之爲“磋欽德康”。本學院通過辯論,然後修持,主要研習叁藏、叁學、四大教義,通過師授、背誦、辯論的形式,達到通曉五部大論。本學院學製分爲13班級,需要15年以上的學習時間。其中:

  因明部:分五級,學程五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爲《釋量正論》、《因明論》、《因明大疏》等,每年農曆11月19日按級遞升,程度不夠者,可以請求降級。

   般若部:分四級,學程四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爲《現觀莊嚴本頌》、《現觀莊嚴廣論》、《現觀莊嚴名義釋廣解》等。

   中觀部:分兩級,學程二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爲《中觀本頌》、《中觀明句論》、《中觀佛護釋》、《中觀廣論攝義》等。

   俱舍部:分一級,學程四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爲《俱舍頌》、《俱舍自解》、《俱舍論》和《俱舍大疏》等。律學部:分一級,學程無限;學習的主要著作爲《戒律本有》、《菩薩戒釋》、《比丘戒釋》、《律部大疏》等。

  律學部:分一級,學程無限;學習的主要著作爲《戒律本有》、《菩薩戒釋》、《比丘戒釋》、《律部大疏》等。

  本學院學習方法主要以背誦和辯論相結合,每年農曆4月19日至24日和7月舉行辯論大會;設有叁種學位:然江巴、尕仁巴、多仁巴。凡般若部畢業或六至十二級的學僧都有資格參加考取“然江巴”;凡俱舍部學完四年功課者,全部稱爲“尕仁巴”;“多仁巴”爲本院最高學位,考僧必須是俱舍部畢業者,考取此學位的機會每人只有一次。主要法會有:正月初叁開始至十七日結束,曆時15天的正月“祈願大法會”,正月初八的“放生”節、13日的“曬佛節”、14日的跳“法舞”、15日晚的“酥油花燈會”、16日的“轉香巴”;另還有“七月法會”、“燃燈節”和“二月法會”等。

  續部下學院。系本寺密宗學院,藏語稱“居麥巴紮倉”,該學院是六大學院中創建最早,修習體製最完整的學院之一,設初、中、高叁級。僧人必須按照《密宗道次第廣論》所示方向,結合修規,以求證驗,經過發誓保證,方可轉入本院學習。學習的主要著作爲《怖畏九首金剛經》、《大自在自入經》等;到高級可參加每年農曆2月17日至21日的密宗教義辯論考試,取得“俄然巴”學位,每年只取一人。主要法會有:農曆3月18日至24日的“大自在自入法會”、6月4日至6日的“開光儀軌”、9月18至24日的“集密自入法會”和9月28日的“怖畏九首金剛自入法會”等。

  時輪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丁科紮倉”,分初、中、高叁級,年限無限。主要以《時輪派曆算精要》爲基本教材,對時輪曆法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和研究。主要法會有:農曆3月6日的“奠基法舞”3月14至21日的“時輪自入法會”。另還參加正月“祈願法會”、七月法會、娘乃節、燃燈節等等。

  醫藥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曼巴紮倉”,分爲初、中、高叁級。僧人除學習規定的佛學經論外主要學藏醫名著《四部醫典》、《晶珠本草》和《月王藥診》等著作。主要教學活動是由高級班優秀學僧向初、中級班傳授各種醫治、醫學知識。主要法會有:農曆3月17日至24日的“藥師佛的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等。畢業後可取“曼仁巴”學位。

  喜金剛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吉多紮倉”分初、中、高叁級,年限無定。主要研習喜金剛的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兼修天文、曆算、文法、書法、音樂、舞蹈、彩砂繪製壇城等。學的主要著作有《無上供養經》、《大威德經》和《喜金剛生起和圓滿次第經》等。主要法會有:農曆3月的“虛空瑜伽師自入法會”、“大施食法會”、“金剛手自入法會”等;每年農曆2月17日至21日,考取“俄然巴”1名。

  續部上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居多巴紮倉”,分初、中、高叁級,年限不定。學習的著作有《妙吉祥名號經》、《怖畏九首金剛經》、《續部經》和《生起與圓滿次第》等;主要研習用彩砂繪製壇城的技術和八種佛塔!的繪圖及土地金剛線的畫法。主要法會有“集密自入法會”、“滿足護法心願法會”、“大自在自入法會”和“大威德金剛自入法會”等。畢業後可通過辯論考取“俄然巴”學位。

   曆史上拉寺曾經一貫實行地方性政教合一製,以組織嚴密、教育體系健全、顯密精深和有衆多實權派支持而著稱。其發展之快,繁榮之盛,實爲罕見,這種良好局面有賴于寺主嘉木樣等高僧大德的崇高信譽和感召力,同時也有賴于西藏各大寺院及其衆多活佛高僧的支持和扶助。自公元1709年至解放初,拉寺經過200多年的建造和擴建,研究顯密教義的六大學院逐步建成並形成規模,學院學製、儀規、法會也日趨完善,其內所積澱豐富多彩的藏傳佛教文化,更使拉寺學者輩出,譽滿全藏。

   修習體製之源淵考述

   通過以上敘述,我們對拉寺六大學院現行的修習體製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其修習體製不但組織嚴密、製度健全,而且治學嚴謹、學風丕振;從始建到現在曆時290年,各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曆史久遠的禅定寺、塔爾寺等。它之所以能夠成爲安多藏區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宗教文化中心,是因爲本寺六大學院從初建到建成期間,就修習體製方面曆世嘉木樣大師都親赴西藏各大著名寺院進行了考察、學習和鑒借,從中吸取了營養,爲我所用,從而補充了自己的不足。爲論述合理和敘述方便,首先就其淵源問題從客觀上進行闡述,然而以第一世嘉木樣大師至第五世主持寺務爲時間線索,將拉寺六大學院的修習體製之淵源作一較細致和全面的探討。

  首先,我們認爲,藏傳佛教在西藏的産生、發展乃至完善和各大著名寺院的建立爲拉寺的創建、修習體製的確立提供了可仿效和供參考利用的主要對象和依據。

  衆所周知,早在公元633年,松贊幹布建立了強盛的吐蕃王朝時,就廣納賢才,發展本民族文化,引佛抑苯改革民族宗教習俗。到公元978年藏傳佛教在西藏基本形成,從11世紀開始到15世紀初葉,這叁百多年的曆史發展中形成了藏傳佛教的五大教派從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拉薩以東達孜縣境內破土奠基興修甘丹寺,即爲格魯派創立之始。他很快得到明王朝的確認與支持,發展迅速,蔚爲正統,成爲全西藏的宗教勢力,進而向川康、甘青等藏區傳播。格魯派在政治上從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紮希貝丹(1379—1449)在拉薩西部的更培烏孜山下建該派第二大寺——哲蚌寺開始,實行了政教合一製度,確立了寺院農奴製經濟形態。公元1419年格魯派第叁大寺院色拉寺的建成,使寺院成爲藏區的文化中心,在它裏面包容了藏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甘丹、哲蚌、色拉叁大寺院的建立,使西藏成爲包括甘、青、川等藏區在內的宗教文化中心和人人都向往的佛國境地,衆多佛家弟子都爭先恐後地去西藏求法深造,並視其爲榮。在這一社會曆史背景下,後來成爲拉寺寺主的嘉木樣一世俄昂宗哲21歲時(1668年9月)爲追求規範的佛家生活和取得學業上的長進赴西藏留學,先後在哲蚌寺郭莽學院、下密院、格丕寺叁處勤奮修習叁十余年,叁十年的刻苦研修使他成爲一代名師,深厚的佛學知識爲拉寺的創建、學院體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就是說拉寺的創建、學院體製的建立一方面功歸于俄昂宗哲,另一方面也功歸于藏傳佛教文化中心西藏各大寺院對他的栽培。爲充分說明這一關系,在此很有必要提及當時扶持大師建寺的即後來成爲拉寺“四大賽赤”之一的德哇倉·羅桑東珠(第一世)。

  羅桑東珠于1673年出生在今青海貴德所屬的蘭覺地方,16歲時前往學者濟濟的哲蚌寺郭莽學院修習,依次拜第一世貢唐倉·更登彭措、嘉賽欽波·東智嘉措、更噶奧賽爾等高僧系統修習了五部大論。25歲時在拉薩祈願大法會期間,與叁大寺學者巡回辯論,其辯才博得了僧衆的廣泛贊譽,隨之聲名遠揚。他在政教事業上深謀遠慮、治教有方,爲此深得藏王拉藏汗的敬重,同時也得到了第巴·桑吉嘉措的歡喜,並旨意他做第六世達賴喇嘛的侍候和郭莽學院的“德哇”(意即負責政務的僧職),由此,後來將其轉世系統稱“德哇”。28歲時就任郭莽學院的相佐(掌管財經的一種僧職);歲時任本學院格貴(執法司),公元1709年隨師嘉木樣回安多創建拉寺。“羅桑東珠跟隨嘉木樣數十年,成爲嘉木樣政教事業的得力助手,是一位在拉蔔楞寺曆史上功績突出、影…

《拉蔔愣寺六大學院修習體製源考(華銳、東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