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华锐、东智)▪P2

  ..续本文上一页响较大的人物。”在拉萨哲蚌寺郭莽院他先后担任过三项职务,随从嘉木样来安多建成拉寺后便成了嘉木样的得力助手。建寺后大师身任相佐,负责政务、法规、财经和寺院的基本建设等,期间他与嘉木样的另一大弟子赛·俄昂扎西(任法台主持全寺教务,曾留学郭莽学院15年。学习掌握了郭莽扎仓的宗教仪轨、辩经方法、诵经声调等,并系统学习了五部大论,结合自己在西藏所学的佛学理论知识,建立学院修习体制,制定寺院内外的一整套清规法纪;筹集资金主持并完成了大经堂、嘉木样拉章宫等基建工程。闻思学院建成后“拉卜楞寺的闻思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的讲义作教材。”从中不难看出,拉寺的创建,各种制度的建立基本上是借鉴藏传佛教中心西藏各大寺院的一系列修习体制而形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嘉木样及其两大得力弟子罗桑东珠和俄昂扎西因在西藏留学深造多年(尤其在哲蚌寺)。师徒三人在成名之道上受比较正规的格鲁派寺院教育;不言而喻,在返安多建拉寺时,就将西藏较正统的本土文化即格鲁派寺院的教育、修习体制、管理模式、宗教仪轨等等移置拉寺的建立和发展之上。这就是拉寺为何得以迅速发展并跻身于藏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内的一大原因所在。以上就大环境(西藏)与小环境(拉卜楞寺)的渊源问题作了一些客观上的分析阐述,以下就渊源关系进行多方位的探讨。

     第一世嘉木样时期(1648——1721年)

  嘉木样一世华秀·俄昂宗哲于藏历第十一饶迥土鼠年,即公元1648年正月初八生在今甘南夏河县甘加乡境,13岁剃度出家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于公元1668年21岁时赴西藏郭莽院留学,25岁取得“噶举巴”学位;27岁时由第五世达赖喇嘛授”比丘戒,同年,于郭莽院般若毕业。以后到拉萨续部下院研究密宗,四年毕业。)(岁时由第六世达赖委任为哲蚌寺郭莽扎仓堪布,在此期间大师著有《五部宗教哲学辩论注释》,以后格鲁派各大寺院学经、讲学都以此为主,奉为教本,同时“他重定了该院章程,健全了般若制度,至今余风尚存。”公元1701至1709年间,青海和硕特前首旗蒙古族黄河南亲王察罕丹津先后两次派人赴西藏敦请大师回原籍建寺,弘扬佛法。大师遂于1709年6月从西藏动身,9月抵达河南亲王府,亲王献出可容纳八百人的方型毛毡账房一顶暂代经堂,并往集僧徒三百人。翌年,选定扎西旗滩为寺址,大师亲率弟子举行了隆重的建寺奠基仪式,委派大弟子赛·俄昂扎西为僧官主司全寺教务,德哇仓·罗桑东珠主司全寺政务;嘉木样曾在哲蚌寺留学时先任经院领诵师,后提任为大法会领经师,出于此因他又任命华锐·俄项贡却为领经师,“要求按一世达赖更登珠师徒二尊的例规举行法会。于是每天像正常法会一样僧侣们早晚进行经忏法事和辩经活动。”公元1710年3月,大师组建了经院并亲自任首届法台,15日法会上大师给僧众讲授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其后又讲授了《胜乐大疏》、《生起与圆满次第》以及《戒律论》、《俱舍论》、《释量论》、《中观论》、《般若论》、《摄类学》经典的教敕。!月"日闭会时“大师授旨今后经院一切制度规程均按哲蚌寺郭莽学院执行,这是拉卜楞寺历史上的第一期修学法会。”公元1710年5月的辩经法会上,大师委托从拉萨陪送而来的蒙古准噶尔高僧卷巴·智华传授教程。“并规定经堂制度按哲蚌寺执行,辩经制度按郭莽院执行。”大师亲自主持辩论,“寺院的佛事活动按哲蚌寺郭莽经院的仪轨进行。”为继续僧源,大师特遣其侄嘉样丹巴和嘉样观却赴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

  公元1711年正月初三,在他的主持下,召开祈愿大法会,自此开创了拉寺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正月祈愿大法会之列,“祈愿大法会期间所诵经文和仪轨均按宗喀巴大师零散文集之意进行了统一和完善。”同年秋季建成了八十根柱子的大经堂即闻思学院,秋季法会期间,大师亲自察看法会聚会场所,“尊者亲口道:从今日起,按哲蚌寺之例,会众时首先要诵《宗喀巴赞》………。”从此后,拉寺决定“诸如午间法会等均依郭莽经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立相应的法会制,并将八月初一作为期中假日。法会期间,晨、午、晚三时,供斋僧茶饭七次,期中假日早晚,供斋僧茶五次,均由拉章负担供施。”在冬季大法会时,“尊者吩咐道:从现在起,每年按哲蚌寺郭莽扎仓之例,举行四次月季法会,四次中期法会,一次七月法会,每年共举行九次法会,不能间断!并将《大乘密云经》和《入行论》二经定为僧会必诵经文。”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拉寺闻思学院建造之始末,其修习体制都是嘉木样一世按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的体制而建立的,这与大师在哲蚌寺郭莽扎仓任,8年堪布时期所研究的修习体制是分不开的;大师深奥的佛学造诣也是拉寺闻思学院修习体制健全的一大因素。

   据传,色居金刚持等曾对嘉木样一世有过关于兴建密宗学院的指示,对此大师牢记在心,暗中也为之奋斗。大师在卫藏的盖培地方修行时“曾令甲霍尔瓦·彭措旦增把密宗续部下的一切规章制度、读诵音调等了解掌握好,以备日后有用。”由此可见,大师早就有创建密宗学院的宏伟设想。公元1716年,一世嘉木样兴建了拉寺的续部下学院,其修习仪轨“系根据后藏喜饶桑盖法师传续而来,主奉密宗集密、怖畏九首、大自在、三大金刚、六臂和法王护法。”殿内主供从西藏请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和大藏经《甘珠尔》、金写本《贤劫经》等。续部下学院建成后,大师亲自给僧众讲授了《四注合璧》等经典,要求学院每年举行一次《四注合璧》和《注疏》的科目考试,“并且命令诵经音调及仪轨,按照续部下院(指拉萨的下密院——作者)的仪轨执行”要竭尽全能弘扬密法。至此,大师兴建密宗院的宏愿已实现,又为拉寺增添了一所学院;修建时从前、后藏等地区邀请了大批著名的木匠、石匠、画师和雕塑师等,这些艺师在闻思学院和续部下学院殿内绘制、塑造了大量的壁画、泥塑、铜制佛像;从此,拉寺的绘画、雕塑体系有了初步发展,同时,为其他学院修习体制的确立和逐次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从公元1711年到公元1717年间,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从本寺选派优秀学僧到西藏留学深造,考取学位;公元1718年在拉寺设立了学位制度。在大师短短几年的努力下,依照西藏各大寺院的状况,在拉寺建立了显密双修的教育体制,成为安多地区又一座弘扬佛法、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

   第二世嘉木样时期(1728——1791年)

   在历辈嘉木样活佛系统中,嘉木样二世对拉寺的巩固和发展并将其影响扩大到安多各地、西藏、内蒙古起过关键作用,在建立和完善拉寺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修习体制方面大师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师确立了以显密二宗授讲修习为主,以医药、天文、历算、词章、音韵、书法、声明、绘画、坛城绘制等为辅的修习体制后,全寺宗风得以大振,掀起了勤奋攻读,精研深修的热潮。

  嘉木样二世·久美昂吾于藏历第十二甲子土猴年,即公元1728年3月8日出生于青海尖扎县囊拉部落世袭土官之家,岁才进拉寺坐床。公元1752年10月,嘉木样大师入哲蚌寺郭莽学院般若部的“论新”级,在学院堪布桑吉多杰座下聆受教程,拜尊大学者勒本·罗桑达吉为经师。1753年参加了拉萨祈愿大法会的辩经活动,参与哲蚌寺及郭莽学院的一切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1757拜谒班禅六世,聆受《菩提道明灯》等许多经典教法,并随扎什伦布寺瑜珈高师象雄·益西塔伊聆受诸多密乘教法。大师在西藏的八年深造,完成了般若部、中观部课程,成绩突出,并研习了《俱舍论》《戒律论》和《释量论》经典及其印藏学者所撰注著作,全面通达了五部大论。对于密宗,大师一方面自修诸多本尊本续等经典,而且广泛聆受灌顶教敕、随许、导释、秘诀等,从而达到了高深的密法修炼境界;荣获哲蚌寺“格西”学位。大师32岁时返回拉寺,于1760年就任本寺第11届总法台;依在西藏所学的知识,对拉寺及学院的修习体系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补充,开始实施了拓展政教事业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首先在拉寺内确立了步法、歌赞等制,旨意贡唐仓·丹贝仲美编写了《至尊米拉日巴语教释·成就密意庄严》一书,结合民间歌舞和神舞艺术,构成了有唱、有说、有舞、有韵的六场剧目,在第一世嘉木样大师创建佛殿音乐的基础上,对拉寺佛殿音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进“琅赛”法会,“按照西藏的做法,它是纯由获得学衔的学者们的修习集会。原先拉卜愣寺因为具有学衔的僧侣较少,所以把法会范围扩大到般若部以上班级均被招纳参加。嘉木样二世作为治教促学的配套措施,就把“琅赛”改成为以学衔为参加资格的高层次法会。”

  公元1763年大师遵照六世班禅华丹益喜的法旨,仿照后藏扎什伦布寺的时轮学院规模款式和建筑形式建成了拉寺的时轮学院,专门培养天文历算方面的人才。时轮学院建成后大师自任首届法台,并确定念修经目、订立院规。自《时轮经》传入西藏被译成藏文后,随即在藏区产生了以此为基础的“理论派”和“作用派”两大历算流派。拉寺是以现代派的《时轮派历算精要》为基础教材,其主要依据是《日光论》和《白琉璃论》,“这两论同属于时轮派的浦巴派(亦称山洞派)。浦巴派是偏向理论派的。”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嘉木样二世兴建时轮学院时,其建筑风格、修习仪轨都采用了后藏第一寺院扎什伦布寺的修习体制。公元1777年,大师将拉寺八十根柱子的闻思学院扩建为一百四十根柱子、可容纳三千多僧人同时诵经的大经堂,“大经堂依据西藏哲蚌寺的规章…

《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华锐、东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