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四)▪P3

  ..续本文上一页为拥有大悲心使他们「不入涅槃而在轮回中度众生」,更因为拥有大智慧力的原故,因此他们即使身处轮回之中也不会受到烦恼的污染。

   「智不入有、悲不住寂」菩萨们远离「轮涅」两边的境界,这就是证悟空性的效果。这里所说的「菩萨在轮回中度众生」是指环境而言,菩萨虽身处轮回的环境,但心态上已经远离轮回的状况了。随顺众生而度众生。

   我们常听到人家说:「我下辈子再也不要回到轮回来了」「我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儿!」其实,你不想来也不一定走得开!你想去就去得了吗?所谓的「来」或「不来」不是指环境上的来来去去,它指的是心境!当你理解空性的时候,对万事万物都不会执着,到时候,你不会有「来」或「不来」的念头!

   * 现在说「我不...我要...」都不是究竟。

   * 这表示「说者」还未达到「轮涅无二」的境界,所以才会贪恋极乐世界的快乐、害怕轮回的痛苦。这不是了解空性的人!

   * 真正了解空性的人是没有分别的。当然,这很不容易做到。

   * 所谓「没有分别心」并不是像白痴一样呆呆的。

   * 白痴的「无分别心」和「了解空性的无分别心「犹如天地般地差别。

   * 白痴的「无分别心」是由于「无明」的原故。

   * 而「了解空性的无分别心」是因为他们看透世情的假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而产生的,天差地别!

   当我们轮涅无别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轮回是充满污秽烦恼的。而涅槃是寂静安祥充满快乐的。

   我常说:

   「当你还未认识心的本质时,

   你跑到天界、极乐净土也是轮回。

   而当你已经认识心的本质时,

   那么你到地狱去也是极乐世界」。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 它是指「心境」而言,我们一般人总是将「地狱」和「极乐世界」视为一种环境。

   * 当然对初学者而言,这样的概念是可以的。

   * 但大家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上面就无法进步。

   * 圣者们已经达到轮涅无二的境界,所以不管身处何地都像住在极乐世界一般地快乐,不会有任何痛苦!

   * 和我们想法不一样!

   我们都认为了解空性之后,就不会度众生。

   * 其实「了解空性和产生真正的慈悲是同时俱生的!」

   *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常常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驳斥别人。

   * 这是不对的!一般人都认为「自己的观念是好的!」「自己的见解最优!」「我最正直!」

   * 所以「我」就以自己的观点看事情,我们喜欢的人不管他怎么做都是对的,而我们不喜欢的人则明明他在做善事,我们还是会责难他、怀疑他的动机...

   真是偏见!宗教界也一样,我是专弘净土的,我就说:「净土法门有很多难以言说的好,千人修千人去(极乐世界)。而其他的法门则没有保障」,相反的,修禅宗的人就说:「禅宗的法门最殊胜!」

   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我个人是「什么宗都不是、也什么派都不是」,我唯一对佛法的精华-「空性」深信不移。当你了解空性之后,你自自然然就能够慈悲,「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就好像灯熄了、水乾了、没了、消失了,不是这样!

   「空」是充满活力的。

   * 因为它同时具有「悲」的本质。

   * 「慈悲」「空性」本来就是一体的!就好像「冰块」和「水」一般。「冰」是如此地坚硬,而「水」是这样地柔软。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 「水」遇寒成冰,「冰」遇热化水。

   * 它们是一体的两面,慈悲和空性也一样,它们是一体的,无二无别!

   * 了解空性所产生的动能,和我们工商社会所产生的动能是不一样的!

   * 都市里、马路上二十四小时车水马龙不曾停竭,这是自私的欲望!

   * 所产生的动能,而证悟者的动能则是缘于大悲心的原故,不一样!一个奔波辛苦,一个任运自在。了解空性之后才能度众生!

   为什么呢?「度」是什么意思?「度」是永恒的利益对方,它不是暂时性地利益对方。所以菩萨度众自己必须先达到轮涅无别的境界,如果他本身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他就还残存着对世俗的盼望和恐惧,他尚未了脱生死,也没有证悟!

   那么他就无法永恒地利益对方。

   「我们都是佛法的初学者!」

   也许你们听到这句话会回答说:「不!我已经学了二十几年了,怎么会是初学者呢?」没错啦!以前我们学习的只是-佛教的文化、了解佛法的皮毛而已,所以对空性不了解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心的本质是充满智慧的,因此我们要用力地磨擦它,让它越来越光亮,我们要按步就班的学习。

   因为众生都好高骛远,所以每个法门都说「我的法最殊胜!」

   * 我们讲菩提心利益时说:「这是最殊胜的!」

   * 我们讲安忍时也说:「这是最殊胜的!」

   * 不论任何法门我们都说:「这是最殊胜的!」

   这是为了要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及竞争的心态,以便慢慢地引导我们走向最究竟的法门--> 空性。现在,我毫无疑问地告诉大家:「空性是最殊胜的!」空性虽然是最殊胜的,但它对我们而言却是「最麻烦的!」

   「空,怎么修?」

   * 现在我们无法究竟地理解它,可是千万别排斥它。

   * 也不要「自抬身价」地认为自己是「修空高手」而贬弃其他的法门。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

   当我们不了解「空性」的时候,

   * 我们就要承认--> 我们的福报不具足。

   * 所以我们要常常忏悔业力、累积福德资粮、按照修行的次序学习。

   * 业力清净之后,自然就会了解空性。

   同理,学员们也切莫「不务实际」地以为:「既然「修行空性」是最殊胜的,那么我只要修空性就好了!」或者说:「大圆满是最殊胜的,我只要专心修大圆满法就好了!」

   其他的法都不修或者鄙视它,这是不了解佛法。对真正了解佛法的人而言:「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他对任何法都看得很淡,假如你注重在「法」的名相上,那就表示-->你执着力很旺盛啦!你的目的并不是在「修空性」或「大圆满法」,而是那个「法的名字」!

   在莲花生大师的年代,并未广阔地讲解佛法、也没有特别的仪轨要念诵、没有规定要修「四加行」(四加行是后代高僧为了使未来的众生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修行次序才施设的),这些都没有。因为没必要,那个时代的众生只需要一些秘诀或一些提点而已,他们只需要一个简单方式的教导就可以证悟。

   所以莲花生大师将一些法伏藏起来,等到时代需要的时候才由他的化身来取藏,所以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咒语、仪轨、论、加行来帮助我们理解佛法。

   要了解空性有两种方式

   1透过修行的方式,我们必须修满四加行中的每一个加行各十万遍。然后闭关、接受空性的理论,透过这些修行的次序慢慢地累积我们的福报。长期不间断地修行,有些人因此得到佛法的智慧。

   2其二是,透过经论探讨,终其一生努力地研究经论,不断地闻思、探讨使自己对佛法的见地产生出坚固的信心。经由这个信心,我们内心中的本--> 慈悲和智慧才能有机会破茧而出。

   所以大家不用烦恼「我不了解!怎么办?」现在我们只是学习「智慧品」的偈颂而已,当然无法明白空性的智慧,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上回讲过:「佛」的含义是什么呢?遍一切知、充满智慧,其他就没有别的含义了。阻碍我们证悟的是烦恼障,阻碍我们成就一切知的是所知障,而对治这二障的利器是空性,所以想要成佛的人,就要努力学习空性的智慧。」

   我来台湾很多年了,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向我提出:「我要修空性!请您教我修空性。」

   大部份的人都问我:「修那一个本尊比较殊胜?」「修那一个仪轨比较殊胜?」「是修观世音菩萨比较好呢?还是修金刚萨垛比较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其实,如果你真的想要修最殊胜的法门的话,现在我在这里慎重地告诉大家:修「空性」最殊胜!

   没有一个法能超越「空性」!

   大家要记住,这是重点!千真万确的!无误的!真正佛法的精华!「修」是什么意思呢?改变心态,持咒、念经、做大礼拜、布施行善、修建塔庙等等,是不是可以改变你的心态呢?很难说,所以严格说起来,修行空性才能真正地算是修!

   假如你修法是为了世间的目的,那么你可以不用修空性,可是,如果你是真心诚意地想要了解佛法的话,的的确确「空性」是最殊胜的法门!在西藏,我们称之为「修行者」的人,并不是指一般的喇嘛或者每天都在探讨佛法、念经、持咒、唱诵仪轨的人,而是指「修行空性的人」。

   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我们要如何知道这个人是修空性的人呢?一个人常常什么都不做,在树下、在陋室、空谷中、或山巅、或水涯静处独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间断,一直什么事都不做,不但身不做,心也不起任何造作,对过去、现在或未来都不起任何念头,这就是修空的行者。

   以前我说过「什么都做的修行」和「什么都不做的修行」,而什么都不做的修行是非常困难的。现在这种修行者越来越少,我们误解他们是小根器、自私的人,所以大家都往什么都做的方向努力,甚且往硬体建设的方向努力者更是摩肩接踵,大家认为「这才是修行六度四摄的典范」;我是一个两方面都做不到的人,什么都不做的修行很困难现在还办不到。而要我什么都做则没这个能力,所以我在这里可以很客观地对大家说:「其实,什么都不做的修行者才是最棒的!」

   假如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我希望自己年纪较大时能够从事这样的修行,在一静处不诵经、不持咒或念诵仪轨,只要专心安住在空性的见地上,这是我所向往的!

   我们的老上师就是这样的修行方式,年轻的时候他努力地学习各个善知识所教导的佛法,到了中年有所领悟了。他就把所得到的全部教导有缘众生,整天都在讲解佛法,不用薪水、不谈供养、不嫌厌烦、不喊疲倦,数十年如一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打坐的时间就越来越多,最近几年,除了偶尔囗传之外,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安住在打坐上,这是最棒的修行!

   因此以后要是有人问你:「什么法最殊胜?」你就告诉他:「空性最殊胜!」也许有人会说:「我可以一边做推广佛法的事业一边修空」,其实,这个可能性不大!除非你与释迦牟尼佛已经无二无别了,否则这样的能力连菩萨都办不到!为什么呢?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都还有出定、入定的差别!

   菩萨无法一边做事一边安住在定中,他必须什么都不做时,才能安住在空性上面。只有「佛」才能做什么事都无二无别的不离开智慧法身,这是很困难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为世间杂务而忙碌,却说自己在修空性,这是一个大妄语!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像我们老上师那样的修行方法是比较适合我们的。」你们不要认为什么都不做的修行很简单。一天、二天也许很舒服,但,要你长期间什么都不做你就会感觉「很无聊!」

   现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也什么都做,将来才会了解「什么都不做的修行是怎样的」,一般的法师都教导大家要怎样、怎样做,现在我慎重地告诉大家:「念仪轨、诵经、持咒、探讨佛法都只是过程而已,这是不了义的法。了义的法是--> 什么都不做的法」。

   你们仔细想想:「我们一生忙忙碌碌的,其实只是刹那般而已!」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许你们不这么认为,当然,「什么都做的修行」比不修行要好太多了,我非常地佩服和赞叹他们。可是,「什么都不做的修行者」才是我最佩服、最赞叹的!我所向往的!

   有些人认为「空,好可怕喔!修行空性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也不怕,就好像不解人事的孩童,强盗来了他一点也不怕一样,我们现在一点儿也不认为修行空性有什么可怕,但,以前小乘的行者很恐惧「空」的教法,当他们听到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就吓得把耳朵盖起来,怕极了!

   * 其实,唯一能够让我们对治轮回痛苦的教法就只有「空性」而已。

   * 我们为何要对它害怕呢?

   * 世间人就是这样地无明,应该要害怕的我们一点都不怕。

   * 而不需要害怕的反而怕得要命。

   * 我们都喜欢世间的快乐、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在乎梦兆,

   * 我们执着诸法实有而对它们紧捏着不放。

   * 因此落入轮回的痛苦。

   * 可是,当我们见到能带领大家离开轮回幻境、解脱痛苦的教法却反而逃之夭夭,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要谨慎地思惟啊!

   其实,「什么都不做的修行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行者还未清楚地了解究竟的见地前,他必须先专心于见地的修行。当他满、熟、净圆满时,自然就可以任运自在地度众生。

   所谓「满、熟、净」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发愿圆满」「众生自续成熟」「业力清净」三个层面!

   也许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菩萨不是要有度尽天下众生的勇气吗?修空者为什么会没有这样的勇气呢?」不用怀疑!当他们自认能力不足时,就不会躁进!不像我们一些政治人物总是虚张声势却没有把握,很辛苦!假如你们想要快乐地修行就要学习佛法的精华。

   我们所说「什么都不做的修行」,也就是大圆满的修行方式,这个教法目前还没有人教你们怎么做,虽然我曾经学过,但现在也还无法成办。我们还处在学习的阶段,所以我们必须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学习,这样将来才能了解「什么都不做的修行」。

   不然安住在荒野寂静处的高僧们难道不知道外头的花花世界是怎样子的吗?为什么他们不会对它产生欲望呢?为什么他们不会嫉妒亲友们拥有钱财和名利的快乐呢?这是什么原故呢?这里面一定存在着我们所不知的境界!这就是「看破」的结果,我们现在还没有看破,所以什么都想要做。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