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二)▪P2

  ..续本文上一页言「巴啦巴啦巴啦」就真的是他们的护身符了。

   * 我们为什么认为「Om Mani Padme Hum」对我们有加持力呢?因为我们认为「那是观世音菩萨和历代无数高僧加持的咒语!」所以对我们有加持力,而事实的确也是如此!

   * 观世音菩萨和高僧们为一切痛苦的众生而加持咒语,他们加持这句咒语时,并不知道未来谁会用它,他也没有特地要给谁用的意思,时间过去了,现在观世音菩萨和高僧们已经不在世了。可是他们加持过的咒语依然有效,这表示什么呢?

   * 表示「没有自证分」也一样可以有加持作用!

   (b)无自证分也能觉知

   25.见闻与觉知 于此不遮除 此处所遮者 苦因执谛实

   26.幻境非心外 亦非全无异 若实怎非异 非异则非实

   【唯识宗】若无「自证分」则无「忆念」,亦无「领受」及「见闻」等。

   「唯识」认为如果自己「在想什么都不清楚」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任何的感受或忆念。

   * 就如:我为什么知道「我现在正在讲授入行论」呢?

   * 因为我有自证分的原故。

   * 如果没有自证分的话,大家就都和木头一样,你们也不会知道「喔!我现在正在听受入行论」。

   【中观宗】在这里,我们虽然否认自证分,但是并不破除世俗中「见闻觉知」等作用,因为「见闻」不会引生「痛苦」,这里所要破除的是:痛苦的根本原因--> 执着诸法实有。

   世俗中的见闻觉知等等作用是不需要破除的,也无法破除!

   * 破除也没有用!

   * 就好像:你现在看到我在这里讲课,你不能说「我现在没有看到你!」或者你明明脑袋里正在想着某件事,却说「我现在没有在想什么!」...有没有怎样自己很清楚,破除这些觉知作用没有意义!

   * 为什么呢?因为见闻觉知的作用不会带给我们痛苦,我们听到吵杂的声音、看到肮脏的环境、讨厌的蟑螂...这些都不会带给我们痛苦、也不会伤害我们。

   * 其实,带给我们伤害的是「对事物的执着!」

   如果我们对事物不执着的话,我们就不会受到它的影响。

   帝洛巴尊者说:并不是现象束缚了你,束缚你的是对现象的执着!

   * 的确是这样!我们从小就过着团体生活,自己没有独立的空间。所以现在不管旁边是否有人在聊天或看电视...一样可以安然入睡。

   * 同样的环境,我看到有些在优渥环境下长大的人,在多人共同闭关时,有人打鼾或者聊天...就会使他失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 不是「谁听到了」「谁没听到」的问题。

   * 而是「在乎」「不在乎」「执着」「不执着」的关系。

   * 「执着」「不执着」让我们产生「痛苦」与「不痛苦「截然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需要破除的不是「现象」,而是「对现象的执着」。

   有些人认为「某位高僧没有一心不动!」他们的意思是怎样呢?他们认为「看到美女,要视若无睹才是一心不动!」真是误解!

   「一心不动」是表示「对事物不执着」!不论我们看到悦意境或不悦意境,都心不执着。

   【唯识宗】幻境并不是心外另一相异的事物,但也不能被看成与心完全相同。

   为什么「唯识」认为「幻境非心外,亦非全无异」呢?

   * 因为「唯识」认为「外境是非”实有的东西”,外境的成立是”心的投射”。」

   * 既然如此,那么「外境」和「心」一样吗?也不是!

   * 因为「唯识」所认同的「心」是「一个」「无方分的」「独立的」「实有的」。

   * 如果心境一如的话,那么上面关于「心」的理论都会破掉。

   * 为什么会破掉呢?因为外境是千变万化的!

   * 如果「心」与「境」完全相同的话,那么「心」也要有各种形状、颜色...罗?所以就「唯识」而言「心和外境也不能完全相同」。

   这个说法很像有些政治人物的说词,笼笼统统地、好像要怎样拐弯都可以似地,很模糊喔!那么心与境到底是不是相同?

   【中观宗】假如「境」与「心」相同的话,那么「色」等外在现象都会成为实有。这样心、境同为实有,岂非已经违反你自己设立「境空」的观点呢?要符合你心境一如的观念,那么心也会成虚假的,因为外境是虚幻不实的。

   27.幻境非实有 能见心亦然 轮回依实法 否则如虚空

   28.无实若依实 云何有作用 汝心无助缘 应成独一体

   29.若心离所取 众皆成如来 施设唯识义 究竟有何德

   【唯识宗】如果没有一个实有的心存在,那么你用什么看外境呢?

   【中观宗】就像所见的色等幻境不是实有,但是可以看,同样,能见的六识心也不是实有,但一样能看。

   【唯识宗】「轮回假立法」必须依靠「实有的心法」而存在,否则就像虚空一样空洞,毫无作用。

   「唯识」主张:外在万法都是虚假的,它必须依靠一个实有的东西才可以成立,如果失去这个依靠的话,那么外在万法都无意义。

   【中观宗】「无实法」依赖「实法」怎会有作用呢?就好像:兔角依靠人手也不能用来挖土一样,所以无实法无依实法。如果说,「无实法」必须依「实法」才能作用,而「实有自性的心法」又与「轮回假法」无关,那么「轮回假法」怎会有业果的作用呢?

   再者,你所主张的心识没有外境作认识的助缘,所以应该成为自己认识自己的独立体(自证分)。若心离所取境而独存,必定不受客尘所染污,那么一切有情众生岂不都成了正觉如来?因此,你所施设「万法唯识」的宗义,究竟有什么意义和益处呢?

   中观的质疑是:

   * 你所认为轮回的现象如果是实有的话,那么心、境是一体还是二体呢?

   * 假如是一体的话,那么要如何才能脱离轮回呢?

   * 如果你认为二体的话,那不是又破了你自己「万法唯识」的立论吗?

   * 如果「心」独立于外境而实存的话,那么「心与色」等无关,「心」不会受外在色、声、香、味、触的染污。如果这样的话,所有众生不是早就成佛了吗?怎么还会轮回受报呢?因为「心」独立存在与轮回现象无关!

   今天晚上讲到这里,唯识宗的逻辑是比较细的。但概括的说,

   * 「唯识宗」的观念

   -->「心是独立实存的,而外在万物都是内心习气的投射」。

   --> 唯识学者认为「如果心不存在的话,谁去缘虚幻的境呢?

   --> 即使是做梦也是需要心来造作!」

   * 「中观」学者则认为

   --> 就如:你认为外在万法都是虚幻的。

   --> 同样地,我认为「能缘幻境」的心也是虚幻的!

   --> 一个「虚幻的心」也可以看「一切虚有的外在」。

   --> 如果你认为心是实有的话,那么你所缘的外境也应该是实有存在才对!根本没有一个实有的心存在,那么你如何努力去描述它都如兔角般的虚幻,毫无意义!

   这是本讲的重点。在金刚乘中关于「识」的观点就比较合乎逻辑「外在现象都是内心业力不净而显现!」

   业力清净时,所有万物都是净观。但和这里所说的「识」还是有差别,这里的「识」是实有存在。而金刚乘中的「识」是体性空、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你们是否感觉这堂课有点困难?为什么会觉得这部份困难呢?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一些表面的事物了,所以对于深奥的佛法就感觉困难,为什么修行的「法」要「密」呢?因为讲了大家也听不懂!有些人会抱怨「上师您怎么都不要传些较殊胜的法?」上师并不是吝啬而不传,武侠小说中「上师会有一些秘不传弟子,因为怕弟子有一天会欺师灭祖」。

   大家都以这个观念看佛法中的密法,如果真有一位上师如大家观念中的做法的话,那么这位上师一点慈悲都没有,充满世间法!他学到的佛法一点都没有用得上!

   你们要清楚,真正慈悲的上师完全不会自私,如果他将大圆满法传授给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因此比他还要厉害的话,他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烦恼呢?为什么不传「密法」呢?因为传了人家也听不懂!所以这部份的佛法才会变成「密法」。

   时代改变了,因为社会上对密法强大的希求力,所以一些出家众就不视众生的根器而传起密法来了,尤其是我们华人的好奇心特别强盛,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得到密法的机会就比较多。其实,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一样具备佛法的精华,无论是净土宗还是禅宗都具备成佛的法门。

   大圆满法并不相异于禅宗,差别只是名词不同而已!大圆满法或大手印的修行者必须具备下列二种条件之一

   1具足经论的上根器者 2具足非常单纯而坚固的虔诚心。

   没有具备这二者之一的条件者,不可与之言!

   汉传禅宗为什么到后来突出的修行者会很少呢?因为以上两个条件不具足的关系!理论性的道理不能充分了解,修禅就很难有所成就!你们不要以为可以当众演说就是懂得佛法!

   其实这是很表面的,要像寂天菩萨这样能讲解教法上面的理论,才能算是殊胜的大师,所以汉传禅宗不能发扬光大是有原因的-容器不足啦!我们现正努力地逐步建立修法的容器,不然我们永远得不到佛法的精华。

   你们不要主观地认为「密宗是最殊胜的!」所以大家都跑到密宗这边来,其实,每个宗派都具备成佛的法门!我个人从来都不认为净土宗和禅宗有殊胜与不殊胜的差别,只认为不同的根器适合不同的教法,净土宗的理论一样可以用来解释禅宗的教法,禅宗的理论一样可以用来解释净土宗的教法,没有分别和障碍。

   就好像我上次为你们讲过「阿弥陀佛」的意义一样,它的含义和智慧品没有差别,「阿弥陀佛」的光明比较生活化,「智慧品」讲的是直接对治内心中的无明,方法有别、内容一样。

   问答篇

   【请问堪布】「心」是虚…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