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续二)

  问答篇

   【请问堪布】在我的工作环境中有些同事非常热衷名利,他们为达目的逢迎巴结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同僚。使同事间相处非常地不愉快,请问我们对于这种人要如何修安忍呢?是不是要远离他?我们要如何看待这样的人呢?

   【答】我们在「安忍品」讲过,假如这种伤害是针对你而来的。那么我们要知道「众生本来就具备嗔恨和嫉妒的劣根性」,我们虽然没有伤害他,但由于我们本身做得比他好,促使他的嫉妒心和嗔恨心让他的心理很不舒服,所以他才会来伤害我们,这是难免的。

   就好像「火」本来就是烫的一样,众生本来就有这样的心态和行为,把它当成「当然会发生的事情」。对他修安忍就不会伤害到你,只是他一个人在那边游戏而已,能这样子想他就无法伤害到你!

   但是,如果他日复一日一直不断地想要伤害你,你已经无法对他忍耐的话,当然,我们要远离他!如果你有办法用善巧的方式调伏他,当然我们要想办法去改变他,所谓「善巧」是什么呢?就是心里并不是真正地嗔恨他,但在形象上显示可怕、忿怒的现象来阻止他继续为恶,如果你有能力这样子做的话,可以这样子做。

   但,你如果没有调伏他的能力,最好还是远离这个人,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如果他是对别人伤害的话,我们要尽量用和合的方法去调解。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善巧的调解他们的话,那就顺其自然,很多事情是我们没办法解决的!为什么呢?

   因为果已经成熟了,当果报成熟的时候谁都阻挡不了!我们佛教团体大部份都是好人,可是有一些人也难免带有众生不好的习气,所以遇到有这样不好心态的人也是可能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如何利用耐怨害忍、谛察法忍、安受苦忍来修安忍。

   我们讲到第七品「精进」,上堂课我们说过精进的障碍有三种:

   1. 「同恶懒惰」

   2. 「劣事懒惰」

   3. 「轻凌懒惰」

   我们也讲过对治这三种懒惰的方法。但,我们虽然清楚了精进的障碍也知道它的对治方法,可是我们还是提不起精进的信心,怎么办呢?没关系!

   这里有四种帮助精进的助缘:

   1「希求力」--> 我们为了断除精进的违缘而希求,这就是「希求力」。换句话说:为了希求而修行善法,修行以后自然会趋入正法而尽一切力量去圆满正法。

   2「坚毅力」--> 遇到困难不退转的勇气。维持坚毅力要修习三种自信心。

   a. 业慢

   b. 能力慢

   c. 断烦恼慢

   3 欢喜力

   4 放舍力

   上堂课我们已经解说过了业慢(修行自信)和能力慢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讲解「应除我慢」:

   (b3)应除我慢心

   56.屈就我慢者 非具自信心 勇者不屈挠 慢者制于慢

   57.因慢生傲者 将赴恶趣道 人间欢宴失 为仆食人残

   58.蠢丑体虚弱 轻蔑处处逢 傲慢自负者 岂入自信数 堪怜宁过此

   【讲解】「我慢」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升起自大的心态,又称为「傲慢」。

   而「自信」并没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这是我慢与自信的差别。我们说过「嗔恨」和「贪欲」就如强盗一样很容易发现,而「傲慢」和「嫉妒」类似小偷一般很难被察觉。

   在台湾,我们很少听到「我不会」这样的话,我们或许会听到「我还没有学」或「我不熟悉」诸如此类的话。但,不会有人跟你说「我不会」,我要来台湾之前,印度的喇嘛告诉我说:「你到台湾以后,千万不要说”我不知道”这些词,即使你不知道也要说些有的没有的,不要说我不知道」。

   有智慧的人知道、不知道本来就很清楚,你说话说得语焉不详。这就表示你不知道,有一次 达赖喇嘛演讲时,有人问:「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达赖喇嘛回答说:「我不知道!」

   我想换成别的法师的话,他们大概不会这样回答,他们可能会提出很多讲法或解释,说不定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讲得囗沫横飞头头是道,其实也不过是他们主观的看法罢了。这些伪装「自己知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傲慢心!这些人以为说「我不知道」,自己的地位就会往下掉,所以才会在不知不觉中伪装自己的「知道」。

   因此我们要知道「傲慢心」是很难发现的。嫉妒心也是一样!不需要别人做坏事来伤害你。你自己心里就会很不舒服,例如:你去读书的时候,别人的功课比你好的话,你心里就不舒服,这就是「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缺点!」

   以前我在佛学院念书的时候,有些喇嘛老是精神不好,吃不好、睡不着,医生也看不出什么毛病,这就是内心有嫉妒心啦!所以他被烦恼控制了。

   那些被我慢暗中控制的凡夫,只是被烦恼控制的众生而已,并不具足真正的自信,真有自信心的勇士,不会向烦恼敌屈服,而傲慢者却摆脱不了我慢烦恼的控制。

   「傲慢心」有什么罪过呢?

   * 有傲慢心的人完全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或功德。

   * 也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

   * 从一个团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领导者劳心劳力的付出。

   * 但,通常很少人会感激他们或随喜他们的功德。

   * 我们反而会抓他们的毛病,杂言碎语意见丛生。

   * 这就是完全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及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时,我们怎么改正自己的过失呢?

   * 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缺点啊!

   * 我们不改正自己的过失,我们怎么会进步?

   * 即使我们来生再世为人,因为贪、嗔、痴的缺点都没有改过,我们如何满足呢?

   * 不满足的人怎么获得快乐?我们为什么一直忙碌不休?

   *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的车子一直川流不息?为什么大街上总是熙来攘往呢?

   * 因为不满意目前的状况,可是经过这样努力的结果能否圆满自己的欲求呢?

   * 不知道!因此我常常说:「要知足!」

   * 这里所说的「知足」是指往外的欲求而不是指往内的修行,大家不要搞混了!

   * 对外在的世间法要知足,心灵才有满足的时候,不然你很难获得快乐,有些人说:「不满足的企业家是饿鬼道的众生」。

   * 为什么有些人成为别人的仆役呢?这是傲慢心的等流果。

   「梭达吉堪布」到新加坡参观一个培练外佣的公司,看到他们一个囗令一个动作的训练,学员都服服贴贴的。他马上感叹到「傲慢心的等流果」,愚笨、丑陋、身体虚弱、受人轻视..等的业缘也都由于傲慢心而来。

   要知道,如果你前世没有傲慢心的话,人家想虐待你也无从虐待起啊!有些人学习佛法略有成就而产生傲慢心,将「去恶」和「造恶」两种业缘混在一起。这是很糟糕的事,所以不要认为自己贯通经、律、论三藏就觉得了不起。在藏传佛教中有辩经的制度。

   但辩经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败对方、给对方难堪,它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在彼此的刺激之下,增长佛法的智慧。有些人因此了悟了空性而成为真正的修行者,他们知道「外在万法都没有一个独立实存的个体!」

   * 符合这个逻辑和道理时「任何说法都可以成立」

   * 「有」「没有」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换位存在。

   * 万法都是因缘聚合而成、都是缘起法、都是相互依存的。

   * 没有一个独立实存的法,因而建立空性智慧的信心。

   *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负面的作用。

   * 有些精通三藏的学者,无法调伏内心的傲慢。他们将佛法往外扩散。而不是向内修持,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辩经」这个制度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作用。以前,善星比丘通达三藏,但,他由于傲慢心的原故而转生饿鬼道,我们应以此为戒。时时观察自己有没有傲慢心!

   巴祝仁波切是普贤上师言教的作者,当他遇到好心的嘉荣喇嘛时,他也虚心地接受嘉荣喇嘛为他讲授普贤上师言教。并尊称嘉荣喇嘛为「教他普贤上师言教的老师」,一点傲慢心都没有!

   可是,现在社会上比较有身份、地位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总是放不下身段虚心学习,他们害怕成为人家的学生或信徒。当他们想要学习时,一定要找老一点的法师或名声比较响亮的人,这就是傲慢心作祟!一个大寺院的住持也有些他不会的地方!如果他不会的东西正好有一个小喇嘛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假如这个大住持认为向小喇嘛学习是很没面子的事,而舍近求远到远处学法的话,那他真的很可怜!

   自己认为「自己在修行佛法」,其实他修的是世间法啦!

   我们常常会问:「他可不可以传这个法?」佛法没有任何的限制,问题是他会不会传?他会不会讲解?为什么在新加坡有智慧的上师和无知的上师很难分辨?

   法,每个法师都可以传,新加坡是个自由国度,只要你不犯法,你可以用任何方式谋生。同样地,佛法是开放的,只要你会讲佛法的话,大家都可以传法,所以就良莠不齐。在西藏你持有佛法,那么你可以到大佛学院、到僧众很多的大寺庙传法,大家都会崇拜你。但,如果你只是半瓶水响叮当的话,人家听来听去都还是那几句话在兜圈子,大家自然就会离开你,无聊嘛!

   我个人对佛法不是很深入地了解。但,对佛法的概念是很清楚的,所以我常常说:「我没有办法让你们成为智者,但我有办法使你们成为修行者!」

   《普贤上师言教》《入菩萨行》都是很好的修行方式,可是要成为智者的话,很不容易!五大部论都要精通,这并不是我们两个礼拜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就好像你们读书一样,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所...每天要不间断地用功学习,即使这样努力也不一定会成为智者。这还要有前世的因缘,要有特别的逻辑和智慧的人,才能成为了不起的上师。但,我们学习入菩萨行可以成为稳固的修行者,对佛法有很正确的概念。

   从「我慢」烦恼引生出骄傲心态的人,将会因为傲慢而趋向恶趣,即使重生为人。…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续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