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P2

  ..续本文上一页报,菩提心才会产生。

  累积福报的方式有八种:1.供养 2.顶礼 3.皈依 4.忏悔 5.随喜赞叹 6.请转*轮 7.请佛住世 8.回向

  「供养」上次已经讲过了,我们有食物的时候可以供养,没有物资时也可以用「心」供养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佛菩萨不会说:「这些东西不是你的,你不可以供养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到所有珍贵、美丽而庄严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用「心」

  供养佛菩萨来累积福报。即使是这个地球上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幻观的方式供养,我们可以幻想最豪华、最贵重、最美丽、最庄严的东西来供养一样可以,接下来今晚要讲解「无上供养」。

  (3)供想像物 (注:用观想供养)

  (3.2)无上供养

  22.犹如妙吉祥 昔日供诸佛 吾亦如是供 如来诸佛子

  【讲解】就像从前的文殊、普贤等大菩萨以神通变化供养诸佛。

  譬如:地藏王菩萨做供养时,

  * 他在「心」中化现各种不同的「光」;

  * 在每一「光」中都有地藏王菩萨的「化身」,

  * 而每一化身的「地藏王菩萨心中」又化现不同的「光」。

  * 在每一「光」中有无数的供养品,供养十方的佛菩萨。

  --> 这是菩萨们幻化显现神通的供养。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那个能力,但是我们有「这个供养的心」就可以了。做回向也是一样,我们还不会回向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等菩萨的方式做回向。因此同样,我也要随顺如此作观想,学地藏王菩藏等方式,供养诸如来怙主和佛子圣众。

  这种以神通所做的供养比我们上堂课讲的供养想像物及无主物的供养更高一层。

  二、礼赞三宝

  「礼赞三宝」也是一种供养,供养不局限于实物。

  (一)囗赞三宝

  23.我以海潮音 赞佛功德海 愿妙赞歌云 飘临彼等前

  【讲解】三宝的功德就好像大海一样。

  我们以前在西藏的时候看不到海,所以很喜欢海,看到佛经里经常比喻大海。《入行论》也是从印度过来的,也常常提到海,我们西藏人对大海一点也不了解。现在来到台湾可以常常看到海了,真的,感觉很舒服。你看,所有高山里面的河川都要汇流入大海,我们嘉荣是很多山很多江的。那些江里面的水最后都流到大海里去了,它是所有水的总集。

  天空、大草原、大海、高山...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东西,以前不明白那些外国人为什么会喜欢大草原。我们一直住在那里我们不太喜欢草原,总以为住在大都市才舒服,离开西藏以后才感觉到「原来大自然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现在,住在都市里反而很快就腻了,人造的嘛!都是一些假的东西,自然的东西让人感觉比较舒服!你看大海的波澜没有人为操纵,它自自然然就有那么大的能力,天空也是一样,这表示什么呢?它表示我们「心的本质是非常自然、没有造作的」。

  * 现在我们还没认识到「心的本质」时,我们的心被「贪嗔痴」给蒙蔽了、给操纵了。

  * 被「贪嗔痴」操纵以后,我们的心产生了「无明」「我执」,我要

  这个、我憎恨那个...等等。

  * 然后我们就开始有「烦恼」「担忧」等等现象出现。

  * 我们因此产生「痛苦」,我们清净自然的心都被遮盖住了。

  密宗里面说:「这是很严重的」。密宗在讲解「法性中阴」时会提到死亡过程最细的部份:

  * 它可以回归到我们出生的原点,也就是我们的「生母」。

  * 一般人都认为我们是从母亲那边出生的,但是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从父母那边我们得到的只是肉体,由「白菩提」和「红菩提」会合之后成为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肉体只是一个物体而已。

  * 让我们聪明和灵活的是我们的心。

  * 那么我们的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 如何形成的呢?

  仔细想一想!

  * 是从「空性」而来!从「法界」而来!

  * 什么是「空性」?什么是「法界」?

  * 我们要慢慢了解它,原来没有一个东西「从那边来」或「从那边去」啦!

  「来的地方」和「来的东西」两个是一体的,因此,我们本来就是「无来无去」,一个最自然的东西。

  我们常用「海」来比喻数量很多的意思,佛菩萨有如海那么多的功德吗?有啦!

  * 就「身」的方面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 就语言的方面说,佛有六十种妙音。

  * 意呢?佛是一切知,「一切知」就是无所不知的意思。

  他们身、囗、意的功德就如大海一样的难以数计,佛法和僧众也是一样,功德无边。

  我以如海潮音(海浪波涛的声音)一般雄浑的赞歌,赞美功德广大似海的三宝,愿这如云涌一般悠美的赞歌,不断地飘临他们面前来供养他们。累积福报的方式中的「供养」讲到这边结束,接下来开始讲解「顶礼」

  (二)身礼三宝

  24.化身微尘数 匍伏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 正法最胜僧

  25.礼敬佛灵塔 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 方丈阿舍黎

  【讲解】我们佛教徒除了顶礼三宝之外,不像其他的宗教也顶礼鬼、神,或者牛、蛇等等动物之类。

  「顶礼三宝」就是皈依三宝的意思。

  * 皈依的本质是空性。

  * 皈依的目的是想要避免恐惧、痛苦而来依赖三宝。

  * 接受三宝的保护,没有其他的意思。

  皈依必须具备虔诚心,如果没虔诚心,我们怎么可能皈依呢?没有虔诚心我们怎会去依赖它呢?就好像我们知道某一个人有能力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投靠他嘛!如果不清楚他有没有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我们怎可能去依靠他呢?我们要依赖他人帮忙时当然要具备虔诚心。

  我们密宗的皈依对象是三宝佛、法、僧及上师。我们不需要一再重复皈依,但要接受居士戒、别解脱戒、菩萨戒..等等戒律之前一定要皈依,否则我们就没办法得到戒体。就好像我们盖房子一定要先打好地基一样,没有地基的房子是非常不可靠的。但一再重复地皈依是没有必要的,大部份人接受不同的上师时,都要皈依称赞。

  我们在接受菩萨戒灌顶的时候就已经皈依过了,佛经上说:如果没有皈依佛教就完全得不到金刚乘的戒律,也就是菩萨戒。但是不需要遇到不同的上师就皈依一次。

  而是遇到不同的上师...就去学习他的「智慧」和「慈悲」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皈依是要皈依三宝。

  顿巴拉美桑杰 仁波切:「佛」是一切知,佛陀是我们无上的导师。

  就巴拉美旦秋 仁波切:无上保护是「法宝」,皈依是想要避免痛苦。而直接保护我们的是「法」。

  昨天有一位居士问我:「佛是不是保护我们的?」

  如果没有佛就没有法,佛陀教导我们,所以佛是间接保护我们的。佛陀自己曾经说过:「解脱的道路我指引给你,”解不解脱”要看你们自己。」

  又说自己像个医生一样。

  * 他会治疗众生的病苦。但是药必须要你们自己吃下去。

  * 如果不吃药的话,即使大医王也没办法帮助我们。

  * 所以我们如果不愿意好好学习佛法的话,佛是没办法保护我们的。

  有些人说:「希望我往生的时候,佛陀会来接引我」,把所有的责任都丢给佛陀,全部依赖佛陀。

  要知道如果我们没有按照佛陀教导的方式好好的吃药,佛陀想要接也接不到我们啊!所以直接保护我们的是「法」,「法」是什么呢?

  法有很多种,法分为「经教」和「证教」。「经教」是经、律、论三藏。「证教」是戒、定、慧三学。

  * 「经」所讲的是禅定的部份。

  * 「律」所说是关于持戒的方面。

  * 「论」则是探讨修慧的学问。

  更细的方面讲,「证教」分为「道谛」和「灭谛」,「道谛」是直接对治烦恼的。就像暗室里的灯光是直接消除黑暗的,「灭谛」则是黑暗消除以后维持那个光明。

  又好像:小偷侵入。

  * 我们要「赶走小偷」及「赶走小偷之后」把门关起来。

  * 赶走小偷的动作是「道谛」。

  * 将门关起来锁好「不让小偷再侵入」的行为是「灭谛」。

  * 这是「法」的部份。

  任巴拉美给敦 仁波切:无上指引是「僧宝」,因为我们迷失在六道轮回中已经很久了,所以需要指路的向导。「僧众」就是我们行向解脱道路的向导。我们要皈依到什么时候呢?要一直皈依到成佛解脱为止,成佛之后就找不到痛苦,所以就不需要再皈依了。

  昨天有个居士问:「法是不是究竟的皈依?还是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法」它只是让我们成佛的工具而已,我们成佛之后已没有恐惧,所以成佛之后也不需要皈依法及僧众了。

  光是了解三宝是不够的,还是要用仪轨来接受皈依。

  * 皈依之后,要谨守皈依的戒律。皈依「佛」后我们就不皈依礼拜一般世间神祗,因为他们没办法让我们究竟解脱。

  * 皈依法,任何身、囗、意都不可以伤害众生,因为「法」是保护众生的。

  * 皈依僧,我们就不要和外道一同修行。

  * 皈依佛之后,所有佛像都要把它当作是无上智慧的佛陀;不要分别佛像材质的好坏,如果有分别心就是错误的,黄金打造和铜雕、铁铸、石凿、泥塑、木刻、布缝、纸绘、壁画...的佛像都是平等的。象征着上至高的牟尼佛以及所有的佛。

  * 皈依法以后,对所有表达佛法的文字都要非常的尊敬。

  * 皈依僧以后,看到代表僧众的所有颜色都要心存恭敬。

  * 普贤上师言教提到:「皈依法以后,即使是对藏文一个基本的字母都要生起恭敬心。」这是因为以前文字在西藏都没有用在生活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和佛法有关,而且法本也很少的原故,不像现在印刷业这么发达,不要说一般的文字,佛经的印刷发放都已经泛滥成灾。

  如果当时的西藏也像我们现在一样,衣服、裤子、鞋子...那里都有文字、都有标签,那么都要礼敬的话,我们就不要生活了。这是因为当时环境的原故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只需要对表达佛法的字句礼敬即可。

  普贤上师言教提到:「即使是看到红、黄色一小片布料也要生起僧宝之想,恭敬供养」。这是因为当时西藏一般人都是穿皮制衣、帽、鞋、靴,而红、黄色的布料只有出家众才穿,我们对各式出家众的衣服都要尊敬,不只你们要如此,我们自己也同样的尊敬它。

  当我们穿上这身出家众的衣服时,我们的行为自然会检点收敛,不敢有污染僧众的举动。这是外相,究竟上来说是没有差别的。但我们都是凡夫没办法看到究竟,大部份都看外在的形象。所以我们依环境来做,以一个智者来说是没有差别的。

  * 我们密宗做大礼拜时要观想自己化成无数个身体一起做顶礼。

  * 我们观想越多所做的功德就越大。

  * 所以我观想自己化为多如世界微尘数的身体,一一匍伏顶礼三世一切诸佛、正法和最殊胜的僧众。

  * 我敬礼舍利宝塔、大乘三藏及善知识..

  * 这一切是引发菩提心的根本助缘。

  * 我们也礼敬戒行第一的修士、传授戒律的方丈和大堪布及教导我们的

  阿舍黎。

  「佛像」代表佛的「身」。

  「佛经」代表佛的「语」。

  「舍利塔」是代表佛陀的「意」;为什么舍利塔是代表佛陀的意呢?

  * 「意」是看不到的,你们认为舍利子是从那里来的?它是从骨髓来的,因为我们的「明点」跟我们的「心」最接近。

  * 我们的「意」就是我们的「心」,「心」的境界是「一切知」。

  * 当「心」影响到我们的「明点」时,我们的「明点」就变成「舍利子」。

  * 所以「舍利子」是代表「佛的意」。

  * 这里为什么要特别说明大乘三藏呢?因为小乘也有「经」「律」「论」三藏;能够帮助我们内心产生菩提心的是佛塔、佛像、大乘「经」「律」「论」三藏以及善知识,

    * 所以我们要向他们顶礼;戒行第一的修士是指苦修者。接下来讲

  「皈依」。

  三、归依三宝

  26.乃至菩提藏 归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 菩萨诸圣众

  【讲解】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以前,我生生世世都要归依一切智的诸佛,也要归依无漏的涅槃正法,和大慈大悲的菩萨圣众。

  「菩提」是梵语,罪障清净、智慧圆满的意思。什么是无漏的正法?

  1. 让我们在轮回之中得到快乐的法是「有漏的法」

  2. 让我们离开轮回得到证悟的法门是「无漏的法」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