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P2

  ..续本文上一页,才会从内心中生起对三宝无伪的信心。

  

皈依之后,「佛陀」是我们的根本导师!「佛法」是我们依行唯一的道!「僧侣」是我们解脱道上的伴侣!我们要了解轮回的过患!了解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学佛,学佛的目的就是要离开痛苦。

  

人生是离不开痛苦的,譬如,生、老、病、死、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不欲临苦、求不得苦,以及根本的三种苦苦、坏苦、行苦等等,我们必需了解「整个轮回环境是恶劣的,应该寻求出离才是!」譬如,现在很多地区发生战争、饥荒、地震,或者,极冷、极热等等,我们不会想待在那种地方,一定会想办法离开,找一个比较安适的地方,这就是出离心。

  

出离心,我们要「出离」什么呢?出离痛苦!因为现在我们不了解轮回的本质,我们误认它是快乐的,所以才会对世间法不断地追求,「大圆满前行」外加行的作用,就是让我们认识-这整个轮回的环境是恶劣的,并不适合我们继续待下去,它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提醒我们,让我们清醒,让我们生起出离心,「出离心」就是根本不想待下去的意思,佛法,就是出离轮回环境到安全地方的道路!

  

我们这个阶段非常适合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我们能够每天抽一点时间如实地去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并且「出离心」和「菩提心」确实从内心生起的话,那就绝对能够到达解脱的彼岸,现在我们念诵金刚经、心经..等等大乘经典,是很难抓到它的重点的,也因为找不到重点所以很难修持,我们学习佛法要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逐层慢慢往上爬,实修是一步一脚印的,没有一蹴可及的法,如果我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很难开展我们的智慧!

  

「大圆满前行」有外加行、内加行两部份,外加行就是修持出离心的方法,认识生命无常、因果不虚...等等,而内加行的部份就是修持菩提心!我们依靠这个法是非常殊胜的,因为它是有次第和方法的,所以比较不会手忙脚乱,不然的话,要在深广的法海中找到诀窍是很难的,这个法门是从释迦牟尼佛及成就者们一代一代没有间断地传下来的,所以依靠它实修,我们就很容易了解。

  

※ 皈依的戒律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宝之后必须遵守皈依戒,我们皈依佛之后,即使看到残缺的佛像也要如见真佛般地尊敬;皈依法之后,即使只是经文中残篇断句,也要如同见到法宝般地尊重;皈依僧之后,就连破损的僧服也要如同僧宝般尊重;同时,皈依佛之后,我们就不该再皈依世间的神祇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无力脱离六道苦海,更何况要救我们解脱呢?皈依法之后,不可以再伤害任何有情众生;皈依僧之后,不可以跟外道与邪见者亲密交往,因为这会影响我们的知见,以上是皈依三宝的基本戒律。

  

然后,再加上阿底峡尊者所开示的五个要点:(一)不可以为了保命而放弃三宝;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要放弃皈依三宝,不然我要杀你!」这时纵然会因此而失去生命,也不可以抛弃三宝!以前,在区有些人会逼迫高僧放弃三宝,不然就要杀他,但,他们连嘴巴都不愿讲出放弃三宝这样的语句,如如不为所动的,我们要这样子去行持。当然,更不可以为了升官、发财..等等世间的好处而放弃三宝,我们的信念必须坚定!(二)不论遇到再怎么倒霉或者再怎么痛苦的事,也要对三宝的信心坚固不移,不要认为三宝救不了我们的痛苦,而去寻找世间的其它方法,譬如:我们遭遇到意外,或者挫折,我们所想到的就是皈依(依靠)三宝,请求三宝保护,而不去寻求世间的神明,这样才是一个真正虔诚的佛弟子;其实,当我们遇到不顺时,谁都会想要尽快脱离这个不幸,这个时候信心是比较脆弱的,即使我们西藏是全民佛教徒,但,也会有些人遇到意外或者不顺时,就会赶快求神明的情形,其实真正的佛教徒是不可以这样子的,佛陀并不会怪你去拜其它的神明,而是祂们没有能力,求也没有用,所以这些动作是多余的。(三)时时刻刻都必须忆念三宝的功德,不可以间断供养三宝!真正的佛弟子每天都供佛,不会忘记供佛的,供佛并不一定要有实际的物质,有能力的话,每天供一朵花或者几杯水,没能力的话,观想供养也很有功德,但要如理如法比较好,如果今天想到牛排非常好吃,因此观想供养佛菩萨,这样不好,最好不要有伤害众生的物质比较好,我们供养并不是因为佛菩萨需要这些供养,「供养」是让我们累积功德的方法,大家要理解!供养成为我们的习惯时,当我们吃饭、看到美好的风景..,自然而然就会念供养文,随时随地都在供养佛菩萨累积功德。(四)自己要先清楚地了解三宝的功德,然后再引导别人皈依三宝。(五)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都必须顶礼三宝。能够这样做的话,我们对三宝的虔诚心就会坚固。

  

以上是共同的皈依戒。如果我们每天皈依、供养佛菩萨,我们的虔诚心就会越来越坚固;虔诚心非常重要,有了虔诚心,才能建立出离心和菩提心。

  

皈依三宝并不一定要守五戒;我刚来台湾的时候,听到有些人说皈依之后就要守五戒,其实,佛经里面皈依戒跟居士戒是有些许差别的,五戒是看自己的能力而可选择的,这里特别再讲一下。

  

皈依三宝之后,了解三宝的功德并且深信不疑,这种「只依止三宝保护的决心」,的在家居士称为「皈依居士」,皈依居士再加上我发誓从今天开始不杀生就是「一戒居士」;再加上不偷盗就是「二戒居士」;再加上不打妄语就是「多戒居士」;在这三戒上加上不邪淫与不喝酒就是「圆戒居士」;若再加上禁淫,像我们出家众不结婚,就是「梵行居士」。

  

现在有人说:「皈依就必须受五戒!」这肯定是方便法,沙婆宗(有部)与经部宗在这方面就有不同的主张,佛法讲究的就是「利益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形式上是可以改的。

  

修行,就是要常常反省自己,如果能够了解我们的缺点在哪里,就表示我们已经有进步了,佛经上说:「了解自己的缺点就是看到净土!」因为了解自己的缺点才有机会改,如果完全不了解自己的缺点,就完全没有修正的机会,这点很重要!

  

三殊胜

  

佛法的核心是空性和慈悲,所以我们修行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空性和慈悲,所以,离开空性和慈悲的修行,就不是修行佛法,离开空性和慈悲的教导就不是佛教,那么,要如何让每一个修法都具有空性和慈悲的涵意呢?必需具备三种殊胜!也就是: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这三个殊胜缺一不可,如果漏掉哪一个的话,那么不管我们付出多少的努力或代价,我们的功德就会变得很有限,如果能具足这三种殊胜而修行,那么仅管你只是念一句六字真言,它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因为佛法是心法,不是在形象上的,大家要了解。

  

※ 前行.发心殊胜

  

发心的分类:不善的、无记的、善的

  

(一)不善的发心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不善的发心,为了害怕生病、恶鬼、被别人伤害、或为了世间八法而修行任何一个法门(如闭关、持咒等等),如果修行的结果实现了原来的想望,那么顶多也只能得到短暂世俗的欲乐而已,和解脱生死毫无关系;为什么这些发心被认为是不善的呢?因为它的结果是有危险的!我们同样做一件事功德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台风来了,为了害怕家里受到损失而去修法,和为众生祈求避免受到台风的伤害而修法,这两种发心是不一样的,所以其结果也不一样!因自己恐惧而发心修法是不善的发心!再从我们这个小小佛堂的供水来看,若发心是为了做给居士们看,想让别人来认同你,那么这个坛城不论摆设得如何地庄严,这个供养还是不善的发心;又如闭关,在西藏有些闭关是非常严格的,一个房间连厕所都在里面,把门都封住,看不到天空,只有一个洞口可以拿食物给你,专门有护关的人护持,经过九年的苦修,但,如果你的发心是世间八法,希望出关后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拥有很多弟子,和一般凡夫的思想一样,这是很严重的,在人的观念里-他还不如一些打猎的,在地,猎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大家都看不起他,虽然经过九年严格的闭关,想法却在世间八法里打转,这连猎人都不如,是不用怀疑的!就算你闭关修的是大圆满法门,也和解脱完全没有关系,糟踏施主们和护关者的虔诚心,这是非常严重的罪业,因为你是事先就计划好的!

  

为什么它的结果是危险的呢?因为不善的发心,在修法成就自己的想望之后,就会引生更多不善的行为,例如,有人为了得到钱财而修财神法,因此得到很多钱财,但,他或者他的眷属却利用这些钱财来吃喝玩乐、欺压善良,或者,为了谋求更多钱财,而把那些钱拿来做为卖酒、卖肉..的本钱,或者,有人因为怕死而修长寿法,可是他却用自己的平安长寿,来造恶业伤害众生,或者,闻思佛法使自己变得有学问,甚至辩才无碍,可是却使这个…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