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优点成为和他人竞争的工具,修行佛法的结果,反而成为下堕的因,这是很可怜的,所以这些归属于不善的发心,如果以这种利己的欲望而修行佛法、推广佛法,就是「贩卖佛法」,我们应该要戒慎恐惧才是!这种不善的发心,和十不善业里面所讲的「不善」,严重性可是不一样的!
世间八法就是希望得到赞美,不希望被批评,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没名气,不希望别人忽视我们、默默无名,希望得到好处,不希望失去;为了世间八法而修行,不管你修的多有成果,也跟解脱完全无关,大家要理解!
(二)无记的发心
不论是求法、听法或是修行..等等,根本没有目标与想法,这就是无记的发心,就像有些动物会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一般,这样最多也是和佛法结下些许因缘而已,解脱和今世毫无关系。
(三)善的发心
下士道的发心:害怕投生三恶趣、希求人天福报而修行,这样的发心不管是修小乘、大乘、金刚乘,或任何一法,都和解脱无关。如果以这种心态修寂静尊,修成了最多也是得到天人的果报而已,还是在轮回之中,但以这种心态修忿怒尊的话,将来往生就会有堕落恶鬼道,或出生为猛兽的危险!以前,我在佛学院学辩经,听学长说,从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师,精通经、律、论,善于辩经,但他往生之后,却还是经常出现在辩经会上,如果辩经的法会安排在晚上,他就会混杂在辩经大众群中,和人辩经,因为场所昏暗,所以不容易被发觉,遇到竞争比较激烈时,他就会显现出忿怒相,耳朵竖起来,变得长长的,目露凶光,像狐狸或狼要吃人的样子给对手看,把别人吓得半死,辩完经,学生在回宿舍的路上,也经常发生被魔鬼抓走而失踪的事情,所以我们辩经结束后,都要用被衣将整个头包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口里还要不停地念着..迪.迪.迪.迪..(文殊种子咒),奔回宿舍躲起来,怕着魔,虽然精通佛法的知识,但没有对治内心的五毒,执着六道实有而修忿怒尊是很危险的,很容易着魔,大家要小心谨慎!
中士道的发心:了解整个轮回的真相及痛苦,希求自己从轮回中解脱,以这种心态修行佛法,无论是修小乘、大乘,甚至九乘顶门大圆满法,都一样变成小乘法门,因为大乘修行者的特点是具备菩提心,而这种发心修行只是为自己着想,执着自己未来的利益,就不是菩提心,所以他修任何法门都变成小乘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是大乘修行者!」我天天念金刚经、心经..,修一个比一个殊胜的法,如大圆满法、破瓦法..等等很多仪轨,没错,破瓦法是非常殊胜的,依靠虔诚心不修成就的法,祈请诸佛菩萨以及根本上师们的加持,修七天或十四天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但,如果我们心态不对的话,就跟解脱完全无关!心态比所修的法更重要,不管法有多殊胜、甚至至高无上,如果心态不对,也不会是大乘的法门,譬如,我们每天念金刚经、心经,但,单单只为了自己解脱轮回而修,那么,虽然金刚经本身属于大乘经典,对我们来说却成了小乘佛法,『前行备忘录』中提到:「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心态,比所修的法还重要!」以上发心,皆属于谋求私利的心态,所以皆该放弃!
上士道的发心:就是发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圆满佛果的誓愿。不管修持任一法门,不可或缺的就是发菩提心,因为有了菩提心成佛的条件就都俱全了,如果没有菩提心,不管修任何高明的法门,想成佛都是痴心妄想。
总体而言,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如果各位想知道详细一点,可以看『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利益。总归来说,菩提心有两种功德,即摧毁一切罪业烦恼及增长一切善业。
讲到菩提心,一般人都会觉得有点恐惧,认为自己办不到,因为『完全去除自私自利的心态,才算是菩提心的基础!』那是多么困难啊!但,大家要相信:「只要我愿意,我就一定办得到!」要相信 佛陀说的话,祂不会讲我们做不到的事,因为 佛陀以前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是从凡夫地开始学习的,最后才觉悟成佛,我们现在所要走的道路,是 佛陀亲身经历再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一定办得到!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 佛陀放弃了自私自利,完全投入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祂成佛了,而我们凡夫众生呢?凡事都为自己着想!可是所得的结果呢?从无始以至今日,还在无尽的苦海中漂泊!想要的利益不但没有到手,反而深受其害,因此,大家从此刻起,要把「自私自利」当作毒药般地丢弃!
※ 正行.无缘殊胜
「无缘殊胜」就是证悟空性,悟到一切万法的真相。相续中有这样的境界,则我们以往所做的善业就不会消灭,然而,真正的无缘殊胜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可是摧毁善业却很容易,所以我们要避免摧毁善业的违缘。
摧毁善业的四种违缘:(1)没有「为度一切众生而成佛」的回向,这样的善业成熟一次就会耗尽;(2)『入行论』中说:「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生起一念嗔恨心,就可以毁灭过去所做的善业功德,『入行论』又说:「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所有罪过当中,最严重的是生起嗔恨心,所有善业中最困难的就是修持忍辱,因此,了解嗔恨和安忍的罪过与功德之后,我们要努力修持安忍的法门;(3)做了善事之后又后悔,比如布施之后,却觉得当时不该一时冲动而产生吝啬心;(4)炫耀,自己做五加行也好,闻思佛法也罢,用尽各种方式让别人知道。
※ 回向殊胜
回向的意义,就是使我们的善根不但不会耗尽而且愈来愈增长。「为度一切众生而成佛」的回向,这样的善根直到我们成佛之前,不但不会耗尽而且日日增长,犹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干涸之前,这滴水不但不会消灭,而且功德增长宛如大海一般。
回向的分类:
有毒的回向:对三轮(施者、受者和施受之物)有执着的回向,会令你捆绑在轮回中无法解脱。因为执着是轮回的根,就像吃一道有毒的美食,吃的时候很享受,吃完后则毒性发作使你痛苦,所以我们回向时,应尽量避免只为自己或者亲友的长寿、富裕等世俗愿望而作回向。
无毒的回向:对三轮没有执着的回向。清净的三轮体空对我们来说很困难,但我们可以用「相似三轮体空」的方式来回向。就是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功德、诸佛菩萨的一切善根、一切众生的有漏善业,合而为一,为了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中解脱、证得佛果而回向。或是如『普贤行愿品』当中,诸佛菩萨是如何以三轮清净的方式回向,我们也如是回向,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及「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两个偈颂代替真正三轮清净的回向。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学习佛法几个要点以及有关的佛学名词,以便大家都可以如法的听闻,并且获得真正的法益。
学习佛法的四依法:
「华严经」云:我们依四种想法而修:(一)把自己视为生病者;(二)把佛法视为药;(三)把善知识视为医生;(四)把「努力修持」视为治病的过程,最终就可以痊愈(断除烦恼)。
闻法应避免的三种过失:
※ 不专心、散乱、东想西想,虽然身体在这里听法,却听不进一句真正的法,有如倒置的容器,水怎么倒都倒不进去。
※ 只是表面上听法,没有深入理解、记在心中,所以无论听到多少法,也无法调伏自心,犹如有漏的容器,怎么倒水进去也无法留置其中。
※ 为了名利、地位、五毒妄念而听法,则佛法成了非法,就像有毒的容器,怎样清净的水倒入其中也成毒药。
闻法应避免的六种污染:
※ 傲慢:傲慢是学习很大的障碍,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无法学到东西。
※ 不具信心:对佛法和上师不具正信来听,心中一点虔诚心也没有,根本无法入门。
※ 不希求正法:希求正法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没有希求就得不到真正的法,也不会有成就!
※ 外散:不专心,六识依外境六尘引生三毒,成为轮回痛苦的根源。〈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 太紧:修行时太紧张、太专注,这样容易产生昏沈,要不松不紧才恰当。
※…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