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修行次第
(澈仁东珠)
各位居士:阿弥陀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闻思「菩提心的修行次第」,首先,在讲解菩提心的修法之前,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佛教:
佛法发源于印度,它有三大法脉,第一个是南传佛教,佛陀当时住世时,因为当时很多众生是属于小乘根器的,所以比较兴盛的是小乘佛教,而最先传播出去的佛法也是小乘佛教,例如在缅甸、泰国一带...等等。第二个传播出去的是汉传佛教,如中国、日本、韩国等等这一带的佛教。第三是藏传佛教,例如合马拉意一带的佛教,藏传佛教包含金刚乘,这是唯一不共教法。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是属于大乘佛教系统。
那么如何分辨某人是否是大乘修行者呢?大乘佛教的重点是菩提心!所以它不是经由某人所修的法而定的,而是看某人是否发菩提心而定;现在,我们认为念诵金刚经、心经..这些大乘经典的人,是大乘修行者,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判别的,如果某人内心生起无伪的菩提心,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他就是大乘修行者了!佛法要内心去探讨,所以才会被称为『心法』。
学习大乘法门,首先要了解,得到暇满人身是很困难的,不了解暇满人身难得就不会珍惜它,因此我们必需了解它的可贵!这样比喻好了,在人世间,珠宝、黄金、钻石是非常昂贵、值钱的,如果我们想拥有这些东西,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对这些珠宝的价值很了解,所以大家都会小心翼翼的保护它、放在保险柜里面,如果哪天不小心将这些珠宝弄丢了,我们就会非常难过与伤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知道,它是珍贵的!同样的,我们暇满的人身不是无因生的,它是很珍贵、难得的!
我们佛教徒承认『ㄧ切法皆因缘和合』,我们相信缘起观,知道暇满人身并不是突然得到的,而是我们过去世肯定累积了很大的福德资粮,所以才会出生现在的人身,所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不容易,在现世生活上可以体会与感受得到的:光是说人类就有很多,譬如我们去逛街,就可以看到到处都是人,但,地球上的人类也不过是60多亿而已,我们认为『人』很多,那是我们没有想到海洋、深山丛林、地底下..那里有多少生物的原故,「人类」跟牠们的数量比起来,简直少之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了解-得到一个「暇满的人身」是多么不容易啊!学习佛法就是要全面性地去思惟。
「大圆满前行」的修法有外加行和内加行;外加行的作用就是要让我们内心能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修行「出离心」的方法,就是思惟生为一个暇满的人身是不容易的,进而体会到生命无常!如果我们不思惟人身难得、生命无常这些道理,只是每天很认真地供佛、做法会、诵经...,做这些动作虽然很好,但自己本身的内心是否有提升呢?相信我们自己很清楚!自己在佛法上有没有进步,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我们要经常返观内心,观察自我的出离心、慈悲心、虔诚心是否有提升?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反省,而只注重供佛、做法会..这些仪式的话,这虽然会累积些许福德,但,大家要知道-自我心灵的提升更重要!
皈依
※ 皈依的意义
皈依,就像大地一般,有地才可种庄稼,万物都要依靠大地才能生存,同样的,虔诚心是所有诸佛菩萨的功德基础!虔诚心就是一切道的开启,虔诚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金刚乘更是重要,没有虔诚心就像一颗烧焦的种子,是无法发芽生长的!
有些人与生俱来对「佛」就有虔诚心,但,也有些人不是这样的,他只是糊里胡涂的,人家做他就跟着做而已,很多类型,如我们皈依三宝,必须要了解三宝的功德,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虔诚心,譬如,一般人讲到皈依「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佛像,皈依「法」就想到佛经,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众,这样是可以的,但这不是最好的,更重要的,讲到「皈依佛」时,我们要想到佛内心的大慈大悲,这样才能对佛的虔诚心坚固、不退转,如果皈依佛时,只是想到佛像而不去思惟祂的功德,那么我们的虔诚心就不会坚固,我们可能就会看到黄金打造的佛像就比较虔诚,看到陈旧破烂的泥塑佛像,就比较不会珍惜,金佛,我们可能每天都去擦拭祂,但,泥塑的佛像,可能就摆在佛堂的角落里,讲到皈依佛就只想到佛像,如此而已,无法再提升自己心灵的层次!
「皈依佛」,更重要的我们要想到佛的大慈悲跟大智慧!这是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佛陀的身口意是清净的,这个清净的因,是因为祂内心伟大的慈悲与智慧,这就是「佛」的法门,大家要知道!!
要我们了解佛的智慧、了解祂的内心、了解般若波罗密多,了解一切万物都是佛的清净坛城..,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但,就慈悲的观点来讲,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佛陀的伟大,佛陀讲的慈悲是什么呢?祂跟外道所讲的慈悲是不一样的,佛陀内心具备的慈悲是平等的、不偏颇的、没有高低的,所以祂讲的法是大慈大悲的法门,不管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没有种性分别,甚至超越人类,普被六道众生!佛并不排斥行世间道之慈善事业,而且认为这是须要去做的!只是一般世间善人对动物就无法像对人一般看待了;有次,我的堪布朋友拿了圣经里的一句话给我看,里面讲到「上帝创造这些动物是给人吃的。」而「佛陀」所讲的慈悲是「对一切有情众生都平等慈悲」,这种思想是非常伟大的,值得我们多多学习,慢慢思惟,这样对佛菩萨的虔诚心就会更坚固。
皈依法,通常一般人会想到佛说的大藏经,但「法」的真正内涵是智慧与慈悲!而大藏经是属于法,是让我们内心证悟的方法。例如: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见需要依靠佛经才能生起;所以我们皈依法,不能只想到佛经,更需要想到佛法的核心,也就是「出离心」与「菩提心」!
大家要多多思惟「菩提心」,才能了解它伟大的精神,才会对他深信不疑,这是证悟空性菩萨们所证悟的道,思惟是培养虔诚心一种很好的方法。
「实修」很重要!就好像我们了解感冒药对感冒很有效,但如果根本不去吃的话,就没用!我们了解佛菩萨的功德之后,就要慢慢去思惟、去观修,这样才会进步。
身为佛教徒当然必须皈依三宝,但,我感觉-现在比较重视形式,比如说:皈依,就是到某某上师前面剪个头发,做个皈依的仪式,给个法名,就认为我皈依了,这当然也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我们要了解:「皈依」就是「发誓」!我们必须要了解三宝的功德之后,才会发誓-从今日始我只依靠、依赖三宝,不会再依靠其它的神了,有这样的决心和誓愿,这就是皈依;就像我们生病时,我们要依靠某位医生,依靠这位医生之前我们会多方打听,然后才会相信他,我们了解-帮我们看病的这位医生很厉害,对他有信心,才会依靠他,当我们依赖这位医生的时候,这就是皈依这位医生了,所以皈依有请求保护的意思,而「我要依靠您」,这就是发誓了!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实修的部份,有时候我讲的话不会合乎你原来的认知,和你本来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子,大家要了解事实,我们人类啊,就是喜欢好听的、合乎自己本来看法的话,不喜欢实话,但,各位如果决定要学习佛法解脱痛苦的话,那么对于人的惯性就要稍加改变,否则,如果一直依靠这个惯性的话,是学习佛法的障碍喔!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因为我们的人生有缺憾!不然我们怎会莫名其妙地就办皈依呢?我们知道自己生病了,所以才会去看医生,同理,我们了解自己有五毒烦恼的疾病,所以才皈依三宝,这个认知很重要!如果我们有很重的烦恼,自己却没发现,而只是喜欢供养佛菩萨,别人做供养,那我也跟着做,虽然这样也很好,但意义上就不是那么大了,所以要了解自己有贪、瞋、痴、慢、疑五毒的病,这很重要!
为什么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毛病要用毒来形容它呢?现实上,如果我们喝毒药,我们可能就会死,同样的,我们用毒来形容这五个习气,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太重了,它使我们一直沉溺在轮回之中,因此,佛菩萨们慈悲地想让我们清醒,对事实的真相看清楚一点,所以用「毒」来形容我们这些劣根性!
我们了解世间毒物的严重性,如果我们知道-这茶里有毒的话,我们就肯定不会喝,因为知道喝了可能会死掉,同样的,如果我们知道五毒的严重性,我们就不会患有五毒的毛病!因为我们不了解五毒的严重性,不知道它会让我们堕入地狱,或者,我们习气太重了,即使五毒现起也不会发觉,或者,信心不足,对佛陀讲的话半信半疑,所以才不会立誓依靠三宝,所以皈依要了解轮回的过患…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