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2)▪P4

  ..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改天来:“师父!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就是训练不够。好!那我们每一分、每一秒,要做什么事情?记住!交代一个任务,这就是修行,我们要自己训练,我们每一分、每一秒,要训练我们的念头,训练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放下,要训练,否则那绝对的本体,你感受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一种证悟的东西。

  所以有的人问:请问师父!你用几句话,最简单的,告诉我什么叫做修行?我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训练放下,这个叫做修行。诸位!你觉得这句话对吧!好好的体悟体悟。

  时间到了,你看,所以说,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已经忘记了。那么明天再来,这个禅它是很重要的,你要念佛,没有这个啊,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有的人劝我们:你念佛,不要去听经闻法。我说你一定死的,死路一条。这个是无上的心法,诸位!请大家告诉大家,不要缺席,明天继续上课。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

  这个【垢】就是尘垢,【浊】就是污浊。【暗】就是没有光明,【昧】就是昏迷。就是说,把佛观想得很清净、光明、解脱,把众生观想得垢浊、暗昧、生死。有这么很强烈的,光明跟黑暗的对立的人,恒劫不能成就菩提。为什么?因为著相。也就是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也不可以以光明相表如来;也不可以以黑暗表众生。何以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同一个本体。因此我们很清楚的,凡是落入对立的,再连续的执着,这个统统是业相,业障之相。

  我们常常讲说:这个人业障现前。什么叫做业障现前?内在的那种执着,而且连续的执着放不下就是业障现前。我们人就是,我们很清楚现在在着相,可是没有能力赶快放下,就在讲话的那个时刻,就在思维的那个时刻,不管你在任何的时间、空间的交合点,就赶快观照这个空性的思想,让一切相赶快放下。我们常常用一句台湾话说:这个人的业在鼓动了!为什么?放不下连续的执着,叫做业障现前。

  我们如果很清楚的了解:这个执着是很不值得的,就是现在很强烈的着相,当下放下就没事了。所以说你什么时候悟到,那什么时候就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任何的一定,因为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相,一切都是在等待时节因缘,看你什么时候能够契入毕竟的、空寂的、绝对的这个境界,你什么时候就是出世法,有的是一念之间,有的是一刹那之间,有的一天、有的三天、有的一个月、有的好几年,但看你肯跟不肯,法哪有什么困难?就是有没有志气,他说不着相、放下、就是放下,然后彻底的去观照缘起无自性,本来就是无一法可得,然后很强烈的要求自己,这样叫做超越、放下!

  

底下说:【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

  一心就是无心,不起心、不动念的当下,灵觉之清净之心,没有一点法可得,有一点法可得,就是着相,那就是落入有法可得。所以这个一心就是佛心。因此我们内心里面,常常要告诉自己:即心即佛,我们现在这一颗心,也可以作佛,为什么?只要我们不着相、无所求、无所住,我们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我们平等,我们安住在无所住,我们这一颗心,现在就是佛。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

  学道的人,没有悟到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的本体,就会用我们的清净心,强迫自己去生心,就是动念,想要再找另外一个心,想要去追求,又化作无明了。他不晓得,好端端的放在那个地方,但莫取相,但息虑,莫求胜解,现在当下就是。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为什么叫着相修行呢?我今天念佛念多一点,哇!好象很值得骄傲,逢人就说,然后就夸赞自己:我是怎么样大神通,我是如何的修行。尤其是密宗的,密宗是最容易感应,很容易蛊惑人家;密宗在显教的这个基础上,如果打得不稳的话,也最容易走错路。其实密宗本身并不是不好,密宗修行到最后,它还是无相。因为密宗是以六大,作为修行的根本基础,但是因为密宗三密相应,在事相上有特殊的感应力,众生很喜欢学这个东西,因为那是超越我们一般人的,这些所以一般人,他喜欢学这个东西,能够表现自己的,跟人家不一样的,种种的手印啦、加持啦、感应啦,所以我们一碰到密宗的,他都很喜欢讲这种东西。感应不代表成道,神通抵不过因果,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所以着相修行,都是恶法,我们念佛念到有感应,心里知道就好,默契就好,也不要说,也不必一直拼命的,宣扬自己有多了不得,这样又是落入对立,这不是菩提道。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什么叫做无心道人呢?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讲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者。就是供养了千亿的三世诸佛,这是指事相上的,不如一念回光返照,自己的清净心显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供养了外在的这些千百亿的佛,这是福,不如你回光返照,你自己内心里面,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与绝对的觉性相应。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就是指自己的不生不灭的心性,所以一个是站在事相上修行,百千成万劫都不能成道,因为事相是落入因果、生灭次第法嘛,对不对?那一念回光返照,清净的本体,在理上一下功夫,那就显现出来了。简单说,拿金钱、外在的,拼命的布施,不如一个懂得回光返照的人,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

  如如不动的本体,叫做如如之体,我们内心,非常有理性、非常有智慧,能够保持怎么样?就象木石的不动不摇,简单讲,就是不受影响。

  【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面对一切缘起,心无所障碍,所以业障永远不会现前,就是肉体的种种生老病死,他也能够放得下。内空、外空,哪里都是空,任你缘起,都知道这个是生灭,肉体一定有生老病死的,把这个当做是很平常的来接纳。有的人一旦病苦,已经够烦恼的,还说:我做了这么多善事,我怎么病得这么厉害呢?有的人一病苦以后,他不能有勇气接受起来,就哭,有女孩子就这样子,哭、拼命的哭,哭什么东西呢?病苦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嘛,我看很多女人都是这样子,一讲起病苦,就开始哭了,我很不喜欢接触这个(女人),就是因为这样。你哭什么呢?病苦本来就是人的常态,哪一个不生病的?你问问你的左邻右舍,哪一个不生病的?

  平常就要在健康里面下功夫嘛,用智慧调身嘛,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我为什么要讲用智慧调身?我现在要讲这个营养、营养品,姜淑惠主张那个,那当然有它的价值意义,可是不一定能够适应每一个人,有的人的体质虚弱,已经命如悬丝了,都快没有了,然后用那个生菜,那个冷的,一吃的时候,赤白带一大堆,然后打针、吃药,又都不会好,弄得心脏都快停止了!任何东西,都是要有智慧作前导,她那一套不是说适应每一个人啦,对不对?我们不是说她的好跟不好,任何调身都是要用智慧的,象我们有的比丘,也很坚持这个持午(当然我们赞叹他持戒的精神),弄得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我就好意的说:“你斟酌情形嘛!”“我宁愿饿死,我也不吃!”我说:“这个就是我八年前讲过的话,我以前就是这样讲过的。”后来看看不行了,道业重要、众生重要啊,是不是啊?你真的行,还是真的不行,要看个人。

  所以说:圣人的标准,就是一切法不一定。这句话很有艺术的哦!你说:师父、师父!释迦牟尼佛的标准是什么?我说:释迦牟尼佛的标准,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标准,法无定法嘛,哪有一定的东西呢。所以什么叫做圣人的标准?圣人的标准就是什么都不标准,这个最标准了,他不能有标准的东西。相它是无常的东西,它会变的啦!所以从前都被电影骗得很凄惨,电影里面,秦汉、秦祥林演电影,然后女孩子她就说:我永远爱着你!那小孩子没有学佛嘛,都有落入这个永恒的观念,那现在学佛了,知道在欺骗我们:我永远的爱你。那怎么可能,会变的东西嘛!可是我们这一颗内如木石,不动不摇的清净心,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没有能攀缘的心,没有所攀缘的境界,这个纯一觉性,没有方位、处所,没有相貌、得失。何以故?一切都是无常,毕竟空寂,当体就是毕竟空。

  

【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

  这个【栖】,就是鸟类休息的地方,这个【泊】就是船舶靠岸。一个是指鸟栖息的地方,一个是指船停止之处,这两个是形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都是说没有依靠。

  趋佛道的人,不敢学这个法,学什么法?学上面所讲的: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不敢入此法,为什么不敢入此法呢?恐怕落空,没有依靠的地方:哎呀!没有能所、没有方所、没有相貌、没有得失,那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人生活在【有】的世间里面太长了,无量劫来,都是生活在这个执着的世间里面,一下子落入这个绝对存在的空性,无所依靠,他怕了,他不晓得哪个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

  高峻的山边叫【崖】。【例】就是多半。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喜欢听经闻法,这个很好,可是都是落入广求知见。也就是说,把佛法当做学问来研究,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如果把佛法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只能增加你的见闻,它没有办法停止这个痛苦的,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要离苦得乐,我们的内在里面,这个烦恼没办法处理,我们就跟道愈来愈远………

  同学们!随时随地考试自己,说:我现在有没有修行?很简单!问你现在有没有落入是非、恩怨、对立,有没有?自已回光返照,如果你真的把是非恩怨,全世界别人的事情,都…

《传心法要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3)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