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2)▪P4

  ..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放不下?爲什麼放不下?”改天來:“師父!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就是訓練不夠。好!那我們每一分、每一秒,要做什麼事情?記住!交代一個任務,這就是修行,我們要自己訓練,我們每一分、每一秒,要訓練我們的念頭,訓練看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放下,要訓練,否則那絕對的本體,你感受不出來的,因爲那是一種證悟的東西。

  所以有的人問:請問師父!你用幾句話,最簡單的,告訴我什麼叫做修行?我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訓練放下,這個叫做修行。諸位!你覺得這句話對吧!好好的體悟體悟。

  時間到了,你看,所以說,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已經忘記了。那麼明天再來,這個禅它是很重要的,你要念佛,沒有這個啊,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有的人勸我們:你念佛,不要去聽經聞法。我說你一定死的,死路一條。這個是無上的心法,諸位!請大家告訴大家,不要缺席,明天繼續上課。

  【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衆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曆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爲著相故。】

  這個【垢】就是塵垢,【濁】就是汙濁。【暗】就是沒有光明,【昧】就是昏迷。就是說,把佛觀想得很清淨、光明、解脫,把衆生觀想得垢濁、暗昧、生死。有這麼很強烈的,光明跟黑暗的對立的人,恒劫不能成就菩提。爲什麼?因爲著相。也就是說,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也不可以以光明相表如來;也不可以以黑暗表衆生。何以故?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同一個本體。因此我們很清楚的,凡是落入對立的,再連續的執著,這個統統是業相,業障之相。

  我們常常講說:這個人業障現前。什麼叫做業障現前?內在的那種執著,而且連續的執著放不下就是業障現前。我們人就是,我們很清楚現在在著相,可是沒有能力趕快放下,就在講話的那個時刻,就在思維的那個時刻,不管你在任何的時間、空間的交合點,就趕快觀照這個空性的思想,讓一切相趕快放下。我們常常用一句臺灣話說:這個人的業在鼓動了!爲什麼?放不下連續的執著,叫做業障現前。

  我們如果很清楚的了解:這個執著是很不值得的,就是現在很強烈的著相,當下放下就沒事了。所以說你什麼時候悟到,那什麼時候就進入絕對的真空狀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也沒有任何的一定,因爲佛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之相,一切都是在等待時節因緣,看你什麼時候能夠契入畢竟的、空寂的、絕對的這個境界,你什麼時候就是出世法,有的是一念之間,有的是一刹那之間,有的一天、有的叁天、有的一個月、有的好幾年,但看你肯跟不肯,法哪有什麼困難?就是有沒有志氣,他說不著相、放下、就是放下,然後徹底的去觀照緣起無自性,本來就是無一法可得,然後很強烈的要求自己,這樣叫做超越、放下!

  

底下說:【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

  一心就是無心,不起心、不動念的當下,靈覺之清淨之心,沒有一點法可得,有一點法可得,就是著相,那就是落入有法可得。所以這個一心就是佛心。因此我們內心裏面,常常要告訴自己:即心即佛,我們現在這一顆心,也可以作佛,爲什麼?只要我們不著相、無所求、無所住,我們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我們平等,我們安住在無所住,我們這一顆心,現在就是佛。

  【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

  學道的人,沒有悟到這個不生不滅的清淨的本體,就會用我們的清淨心,強迫自己去生心,就是動念,想要再找另外一個心,想要去追求,又化作無明了。他不曉得,好端端的放在那個地方,但莫取相,但息慮,莫求勝解,現在當下就是。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爲什麼叫著相修行呢?我今天念佛念多一點,哇!好象很值得驕傲,逢人就說,然後就誇贊自己:我是怎麼樣大神通,我是如何的修行。尤其是密宗的,密宗是最容易感應,很容易蠱惑人家;密宗在顯教的這個基礎上,如果打得不穩的話,也最容易走錯路。其實密宗本身並不是不好,密宗修行到最後,它還是無相。因爲密宗是以六大,作爲修行的根本基礎,但是因爲密宗叁密相應,在事相上有特殊的感應力,衆生很喜歡學這個東西,因爲那是超越我們一般人的,這些所以一般人,他喜歡學這個東西,能夠表現自己的,跟人家不一樣的,種種的手印啦、加持啦、感應啦,所以我們一碰到密宗的,他都很喜歡講這種東西。感應不代表成道,神通抵不過因果,我們一定要很清楚的。所以著相修行,都是惡法,我們念佛念到有感應,心裏知道就好,默契就好,也不要說,也不必一直拼命的,宣揚自己有多了不得,這樣又是落入對立,這不是菩提道。

  

【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什麼叫做無心道人呢?在《四十二章經》裏面講說:飯千億叁世諸佛,不如飯一個無念無住無修無證者。就是供養了千億的叁世諸佛,這是指事相上的,不如一念回光返照,自己的清淨心顯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供養了外在的這些千百億的佛,這是福,不如你回光返照,你自己內心裏面,無念、無住、無修、無證,與絕對的覺性相應。供養一個無心道人,就是指自己的不生不滅的心性,所以一個是站在事相上修行,百千成萬劫都不能成道,因爲事相是落入因果、生滅次第法嘛,對不對?那一念回光返照,清淨的本體,在理上一下功夫,那就顯現出來了。簡單說,拿金錢、外在的,拼命的布施,不如一個懂得回光返照的人,簡單講就是這樣子。

  【何故?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

  如如不動的本體,叫做如如之體,我們內心,非常有理性、非常有智慧,能夠保持怎麼樣?就象木石的不動不搖,簡單講,就是不受影響。

  【外如虛空不塞不礙,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面對一切緣起,心無所障礙,所以業障永遠不會現前,就是肉體的種種生老病死,他也能夠放得下。內空、外空,哪裏都是空,任你緣起,都知道這個是生滅,肉體一定有生老病死的,把這個當做是很平常的來接納。有的人一旦病苦,已經夠煩惱的,還說:我做了這麼多善事,我怎麼病得這麼厲害呢?有的人一病苦以後,他不能有勇氣接受起來,就哭,有女孩子就這樣子,哭、拼命的哭,哭什麼東西呢?病苦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嘛,我看很多女人都是這樣子,一講起病苦,就開始哭了,我很不喜歡接觸這個(女人),就是因爲這樣。你哭什麼呢?病苦本來就是人的常態,哪一個不生病的?你問問你的左鄰右舍,哪一個不生病的?

  平常就要在健康裏面下功夫嘛,用智慧調身嘛,是不是?我們一定要弄清楚,我爲什麼要講用智慧調身?我現在要講這個營養、營養品,姜淑惠主張那個,那當然有它的價值意義,可是不一定能夠適應每一個人,有的人的體質虛弱,已經命如懸絲了,都快沒有了,然後用那個生菜,那個冷的,一吃的時候,赤白帶一大堆,然後打針、吃藥,又都不會好,弄得心髒都快停止了!任何東西,都是要有智慧作前導,她那一套不是說適應每一個人啦,對不對?我們不是說她的好跟不好,任何調身都是要用智慧的,象我們有的比丘,也很堅持這個持午(當然我們贊歎他持戒的精神),弄得胃潰瘍、胃下垂、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我就好意的說:“你斟酌情形嘛!”“我甯願餓死,我也不吃!”我說:“這個就是我八年前講過的話,我以前就是這樣講過的。”後來看看不行了,道業重要、衆生重要啊,是不是啊?你真的行,還是真的不行,要看個人。

  所以說:聖人的標准,就是一切法不一定。這句話很有藝術的哦!你說:師父、師父!釋迦牟尼佛的標准是什麼?我說:釋迦牟尼佛的標准,就是什麼東西都沒有標准,法無定法嘛,哪有一定的東西呢。所以什麼叫做聖人的標准?聖人的標准就是什麼都不標准,這個最標准了,他不能有標准的東西。相它是無常的東西,它會變的啦!所以從前都被電影騙得很淒慘,電影裏面,秦漢、秦祥林演電影,然後女孩子她就說:我永遠愛著你!那小孩子沒有學佛嘛,都有落入這個永恒的觀念,那現在學佛了,知道在欺騙我們:我永遠的愛你。那怎麼可能,會變的東西嘛!可是我們這一顆內如木石,不動不搖的清淨心,外如虛空,不塞、不礙,沒有能攀緣的心,沒有所攀緣的境界,這個純一覺性,沒有方位、處所,沒有相貌、得失。何以故?一切都是無常,畢竟空寂,當體就是畢竟空。

  

【趨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無棲泊處,】

  這個【棲】,就是鳥類休息的地方,這個【泊】就是船舶靠岸。一個是指鳥棲息的地方,一個是指船停止之處,這兩個是形容不一樣的東西,但是都是說沒有依靠。

  趨佛道的人,不敢學這個法,學什麼法?學上面所講的: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不敢入此法,爲什麼不敢入此法呢?恐怕落空,沒有依靠的地方:哎呀!沒有能所、沒有方所、沒有相貌、沒有得失,那是什麼東西呢?我們人生活在【有】的世間裏面太長了,無量劫來,都是生活在這個執著的世間裏面,一下子落入這個絕對存在的空性,無所依靠,他怕了,他不曉得哪個才是究竟的皈依處。

  【故望崖而退,例皆廣求知見。】

  高峻的山邊叫【崖】。【例】就是多半。大多數的衆生,都是喜歡聽經聞法,這個很好,可是都是落入廣求知見。也就是說,把佛法當做學問來研究,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如果把佛法當作世間的學問來研究,只能增加你的見聞,它沒有辦法停止這個痛苦的,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要離苦得樂,我們的內在裏面,這個煩惱沒辦法處理,我們就跟道愈來愈遠………

  同學們!隨時隨地考試自己,說:我現在有沒有修行?很簡單!問你現在有沒有落入是非、恩怨、對立,有沒有?自已回光返照,如果你真的把是非恩怨,全世界別人的事情,都…

《傳心法要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