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3)

  

好!我們繼續接下去:【學道人莫疑四大爲身,四大無我,我亦無主,故知此身無我亦無主。五陰爲心,五陰無我亦無主,故知此心無我亦無主;】

  就是不必懷疑,四大這個色身,是一定無常的。學道的人,你一定要肯定的去認識它,這個四大的色身,本來就是無常的,隨著妄想生生滅滅,牽引進入六道輪回,不能主宰的,這個色身如果要死了,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是生生滅滅的東西,要生病,我們也一點辦法都沒有,不得不生病啊!

  【六根六塵六識和合生滅亦複如是。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蕩然清淨。】

  十八界就是六根、六法、六識。十八界即空,一切皆空。【蕩然】,意思就是一幹二淨啦,形容這個洗滌得一幹二淨。蕩然清淨。

  【有識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饑瘡爲患;】

  【識】一看就知道,用分別心在吃,【智】,就是用無心、清淨心在吃。我們這個色身,是臭穢不堪的,又是百病叢生,那生病呢?【饑】就是饑餓,我們不吃就會生病,沒有體力嘛!【瘡】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腫瘤那一類的,不是饑餓就是生病。

  【隨順給養,不生貪著,謂之智食;】

  飲食隨緣,也不生這個貪著之心,心沒有貪,好吃,也吃,心不貪著。不好吃,我們也不會生氣,也沒有關系,所以內心裏面用智慧去吃,什麼都解脫,吃到硬的,笑一笑,吃到鹹的,笑一笑。他說:師父!會不會太鹹?會啊!以後煮淡一點就好了,不要生氣哦!太軟了,沒有關系,以後用稍微硬一點的,太硬了,用軟一點的,沒關系,心都是無所執著,也不要給衆生難堪,不好的,人家是很誠意的嘛!

  所以這個飲食隨緣,就是智慧的食。但是如果象世間人,可不是一樣了,世間人恣情取味,放縱這個情欲,貪取這個美味,一定要怎麼樣煮,大陸有一種很可怕的,他把那個貓,活活的抓起來,然後放進那個滾燙的水,那個貓在滾燙的水中,它就拼命地跑,可是沒地方跑啊,他把蓋子壓起來,你就看那裏面一直在掙紮、一直在掙紮,跑到最後,哦!它那個貓的毛自動就脫落,然後他說這個味鮮,那這個不得了了!這個造業,你要殺掉它來吃的話,這個手段還比較沒那麼殘忍,所以用這種方式來吃的話,那手段是很殘忍的。還有吃那個什麼猴子的腦髓的,把它個骨胳挖一個洞,活生生的吃它那個腦髓,我想到這個都吐了,早餐、晚餐都吃不下去了,可他們就這樣吃,無所不吃。還有吃那個沒有開眼的小老鼠,就是剛剛生出來的小老鼠,活生生的,從那個尾巴抓起來,然後沾那個什麼醬,什麼豆瓣醬,還是沾什麼醬,然後就把嘴巴開開來,放進去的時候,那個老鼠還在抖動,嚇死人了!他們說很好吃的,咬下去的時候,只聽到叫了一聲,吱一聲!然後就沒動靜了、沒聲音了,就是這樣子,這個世界無所不吃。還有吃那個螞蟻的,大陸有吃那個螞蟻的,還吃那個蠍,蛇蠍那種蠍,尾巴有毒剌的那個蠍,都有。中國人吃盡海陸空,沒有一個可以躲過的,連老虎最凶的,我們也吃。

  

【恣情取味,妄生分別,】不管因果啦,【惟求適口,】滿足自己的口味就好了。【不生厭離,謂之識食。】不知道厭離。所以我們吃得好、吃得壞,叁餐只要能夠飽,我們都可以過日子啦,修行人,他就是有這個好處,不會很執著這些飲食上的。

  

【聲聞者,因聲得悟,故謂之聲聞。但不了自心,】因爲不了解我們這一顆本心,所以因此【于聲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言語運動,聞有菩提涅槃,叁僧祈劫修成佛道,皆屬聲聞道,】借佛的音聲、聞佛的音聲,修四谛法而證果的,【謂之聲聞佛。唯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無一法可得,無一行可修,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學道人只怕一念有,】把筆拿起來,這個【有】的旁邊寫兩個字:就是【著相】,執著的意思。你如果不能透視這個相,那你不能修行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實在的東西,所以學道人只怕一念著相,就怕你執著。底下就是【即與道隔矣。】所以禅宗說: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什麼叫著相?放不下、放不下啦!我就要執著。那就沒辦法了!所以有的人,有一個人來問師父:師父!我放不下怎麼辦?我是很灑脫的告訴他:留著痛苦啊!那我再繼續放不下呢?繼續痛苦啊!說:我有一天放得下呢?那就解脫啊!那麼簡單嗎?不簡單哦、不簡單!要讓他不痛苦是很困難的,要你不執著,沒有那麼簡單的!對不對?一執著、一著相,就與道相隔,所以說,師父常常一直講說:我們都是生活在【有】的世間,什麼是真如的世界、無相的世界,都沒有體會過,什麼是不生不滅的境界,從來沒有體會過,當然是與道相隔了。【念念無相,念念無爲,即是佛。】記住哦!念念,起念沒有關系,可是你要每一個念頭都要放下,因爲是無相嘛!念念無相,就是你起心動念沒有關系,但是你要起的是無相的念,沒有分別、執著的念,是不是?念念無相。念念無爲,念念無爲,即是佛,這就是佛了。【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底下要劃線,【唯學無求、無著。】這要劃雙線,爲什麼要劃雙線呢?怎麼樣?我們開車的時候,劃雙黃線就是不可以越線,你求佛道,不可以離開這四個字的,唯求、唯學什麼?無求:無所求,無著:不要著相、不執著,你就學這個。【無求,即心不生;】我們無所求,心、妄想就不會出來,你無所求,你妄想怎麼會跑出來?【無著,】你不執著,心也不必去滅它,【即心不滅。】因爲你不執著,本來就沒有了,那你滅什麼呢?心也不會滅啊,你不執著,那本來就沒有的東西啊,你也不必去滅它,心就不滅。這個心【不生不滅,即是佛。八萬四千法門,對八萬四千煩惱。只是教化接引門。】加兩個字:只是【方便】教化,然後加兩字:【隨緣】接引之門,只是方便教化隨緣接引之門,這叫:教化接引門。八萬四千法門,對八萬四千煩惱,只是怎麼樣?這個都是方便教化,隨緣接引之門而已。本無一切法,【本無一切法,離即是法,】只要你離相,你就是法,你就是懂得法。所以我們一個學佛的人,不懂得離相,堪稱佛弟子嗎?所以有一個人來拜訪師父,他說:師父!我有一天要來親近你。我說:你親近我做什麼呢?他說:你是善知識喽!哦!我說:外在的善知識,不如你一念內心回光返照,離相,你的心離相,你的心就是最大的善知識。哦!他好象當下有所頓悟,瞪大兩顆眼睛:哦!我趕快端一杯茶給他喝一喝,好象得到很大的法喜了。我說:與其你親近外面的善知識,不如內心一念回光返照,一切法離相,即相離相,你的心就是你最大的善知識。一切法,來求法的人,我都給他回歸到他的心中,心中的法就是真實的法,所以離即是法。底下這個字:【知離者是佛。】你看!知道離相的人就是佛,我們就是離不開這個相,離不開這個相,對不對?象有一出戲,叫做《望海的母親》,她的兒子去捕魚,去捕魚以後,對不對?就不回來了,一去就沒有回頭,然後她每天在岸邊就這樣呼喚、呼喚:阿吉啊!回來啊!阿吉啊!她去那邊海邊,去了十幾年,她的兒子都沒有回來,將近二十年,她從黑發叫到白發。這個電影我看了:唉!這個衆生是沒辦法。如果我的兒子出海,假設沒有回來,那我就會向大海說:阿吉啊!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爸爸無能爲力,你好自爲之,死也是你的命,活也是你的命,我只能在家裏拜佛,求佛祖保佑你了!就是這樣了,我就不會每天苦等了,又不是傻瓜,天天等在海邊,時間一到,能回來的話,你自己就會回來了,沒回來就是死了,這是一定的,沒辦法啦,這個無能爲力的,你只能祈禱啦!出海捕魚,沒辦法啦!是不是啊?所以她每天希望她兒子回來,她心裏一直堅信,她兒子沒有死,可是二十年了,十七、八年到二十年,都沒有回來。所以我們要離相,碰到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學佛,他有一個好處,碰到了感情上的糾紛,比較,比較容易放得下,比較啦,不是就放得下哦,沒辦法的,比較、可以、稍微,有的人碰到,還是死得很慘啦,沒辦法,他怎麼樣都放不下的,我是說比較、可能、稍微放得下,不是一定他就可以放得下,沒有那麼簡單的,沒有那麼簡單的!離即是法,知離者是佛,知道離相就是佛,【但離一切煩惱,是無法可得。】是無法可得。【學道人若欲得知要訣,】我們黃檗斷際禅師告訴我們:學道有什麼秘訣呢?【但莫于心上著一物。】只要不在心上,執著任何一件東西,你想想看,這一句話就是一針見血了!我們常常講:請師父開示!哎呀!這個祖師大德早就寫得很清楚了,只是你聽一聽,你只喜歡聽,可是不喜歡去做啊,對不對?你不喜歡去應用啊,沒有辦法的!但莫于心上著一物,只要你心中,不要去執著任何的東西,這就是佛法了!

  

【言:佛真法身猶若虛空。】說佛這個真正的法身,就象虛空一樣,【此是喻: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虛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虛空,虛空不是法身;】如果一定說有虛空,那麼虛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虛空。】變成有二了。諸位!在底下再加兩個字,但莫作虛空解的上面,這個【但】字上面加兩字,加:虛空,虛空【但莫作虛空解,虛空即法身;】這個虛空,你不要認爲是無形無相,它就是一個空空洞洞的虛空,不要這樣子,因爲法身跟虛空是不二的。底下再加兩個字,莫作法身解,這個【莫】字上面加:【法身】莫作法身解,這個法身,你也不要解釋成單一個法身,因爲法身跟虛空也是不二。虛空但莫作虛空解,因爲虛空就是法身,它不二嘛,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虛空。】它也是不二。【虛空與法身無異相,】這沒有兩個相的。

  …

《傳心法要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