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2)▪P3

  ..续本文上一页。譬如说师父在说法,如果我悟到了本体,我的说法没有烦恼,没有执着,也没有我在供养的心,统统没有!一心为众生,一心为佛教,这样子的施展就是妙用。缘息即寂,那么缘散掉了,就空寂了。一个是讲用,一个是讲体,体不离用,上面的【即施】,就是妙用,这个【寂】就是本体,妙用不离开本体,本体可以展示妙用,妙用就是无相,无相能够产生妙用。

  【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

  如果我们不决定信这个是佛,著相修行,修给人家看的,这些都是妄想。这很多啦!譬如说打个饿七,饥饿的饿,然后坐着,整天不吃啊、不睡觉啊,搞这个很奇怪的作法。月溪法师在开示里面,就批判、批评这些人,也是好意啦!他都骂,这个有根据的,不是我讲的,月溪法师他已经死了,人家不会找他麻烦的,这个人是相当有正见的人。他说:时下有一些无聊的出家人,自己打饿七啊,然后自己搞一些神通啊,乃至长坐不卧啊,乃至不吃不睡啊,然后就以为这个叫做修行,他说:这个就是着相修行,希望人家赞叹,以求功用。这个都是妄想的。还有啊,月溪法师非常反对剌血写经,他是非常反对的!他说: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最后入不思议法界品里面说:析骨为笔,以血为水,剥皮为纸……那是表法的啦,有的人真的要把骨头拆下来当作笔,有的人要把血用一根管抽出来,然后冷冻起来,我们要写经典的时候,拿一点出来,弄一弄,赶快抄《华严经》,有的用血写成《华严经》,或怎么样。这个在月溪法师,他是非常反对的!还有的人把一本经,一个字拜一拜……他说:这个不是修行啊,修行是观照、断烦恼,彻底的放下贪嗔痴,这个叫做修行。我们烦恼不断,头嗑破了,我们也不晓得在拜什么东西啊!当然月溪法师讲的当然有他的看法,我的看法,只有你能够善用心,就是一字一拜没有关系,但是你要懂得心法,如果我们不懂得心法,所有的东西都不叫做修行。如果我们懂得心法,他吃饭也是修行啊,不着相就是修行嘛,对不对?睡觉也是修行,上厕所大便也是修行,为什么?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万法唯心所造,觉性不变。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圆觉经》里面讲的:何以故?一切觉故。到哪里统统是觉悟:到哪里统统是绝对的本体。所以道在屎尿中;道在运水搬柴中;道在行住坐卧中,为什么?不着相嘛!那就OK了!

  

【无始以来,无著相佛。】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着相的佛,着相怎么能够成佛呢?

  【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

  这个很重要!你一定要把笔拿起来,有九个字,如果你弄得很清楚了,你就不落入这个地方。哪九个字?“生灭因果法,落入阶位”,这个统统是次第,“生灭因果,落入阶位”,八个字也可以。譬如你行善因,这个也是六道轮回;你今天布施一千亿,也是六道轮回;今天我把所有的财产,统统登记师父的名字,你烦恼不断,你还是六道轮回,你把所有的财产统统给我,没有功德的,那个叫做福德,不能成佛的、不能了生死的,顶多你来世日子好过一点,我把你这个钱再布施出去啊,你种福田啊,那是福啊,那不是了生死,跟了生死是两码事情的,为什么?因为你落入善因嘛,你要得善果嘛。我们本性是怎么样?本性是非因非果,因的当下,就是空性的绝对本体,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你所谓的因是假设,因为人类的生命有限,你不晓得从哪里开始,随便撷取一点,统统是因,随便撷取一点,统统是缘,随便撷取一点,统统是果,因的当下就是缘、就是果,为什么?因为没有办法找出最初的跟最后的,也没有办法找出中间嘛,所以我们只有方便讲,这个叫做生灭因果。

  譬如我们说七点半是因,九点半是果,那么我问你,七点半以前是什么?那我现在是什么?是还在讲经吗?是不是?那现在是缘吗?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因啊,现在也是缘啊,现在也是果啊,但是我们要成佛,不可以这样讲的,这是站在无常的生灭角度里面讲的,没有超越了,这就落入次第了。生就是无生,为什么?当体即空,你讲生是妄想,如果你执着一个无生,也是妄想,为什么?法尔如是,本来如此,不生不灭的清净本体,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默契而已。默契,就是我们暗地里的相应,叫做默契,所以修六度万行,欲求佛道,就是次第,落入次第,就落入阶位。

  【无始已来,无次第佛。】

  从无始劫以来,没有一个是次第佛的,次第佛就是慢慢断……我断一点迷惑,慢慢断,没有的!那绝对的本体,你永远断不到。那是无始无明,一时同时放下,万缘放下,本体自现。就象我们把眼镜,我们要看虚空,我们如果要看虚空的时候,当我们跑到讲堂外面,一看虚空的时候,虚空才不会说:今天给你看这一点点,明天给你看一点点,后天给你看一点点。

  有次第就是可以象切蛋糕一样切开来嘛,虚空不能切的,为什么?我们等一下出去看虚空的时候,一打开,同时顿现,虚空没有次第,没有来去相,没有生灭相,没有增减相,成佛顿悟也是这样子的,不能有次第,虽然在因果法里面,不离开这个因果,可是你的时节因缘到了,在因,你悟到非因,你就是成佛;在缘,你悟到非缘,你就成佛;你到果,悟到非果,你就成佛。非因、非缘、非果,不是没有因、没有缘、没有果,而是因果清清楚楚,但是是超越因果,因果就是六根所建立的事相,对不对?超越因果就是,不要在六根见闻觉知建立的思想里面分别、执着。你一样过着思想的日子,所以思想跟超越,并没有违背,思想跟觉性也是不二,你可以拥有你的思想,但是你很超越这思想,就象佛陀一样,所以讲思想是方便说,所以释迦牟尼佛应该讲智慧,拥有智慧的思想,超越的思想,绝对的思想,虽然用思想,可是大不相同,因为观念跟超越,是不二的东西。所以无始以来,没有次第佛。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绝对的本体,没有什么可得,一点点都没有。这个就是真佛。

  【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用这个虚空来比喻,因为比较接近嘛!众生跟佛,同样一个心,没有两样的心,就象虚空,没有杂、没有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

  太阳一出来的时候,光明照遍天下。虚空跟明是两码事情。意思就是,清净的本性,不受外在的相影响,不生不灭的本体,当下就是,但是不受到相影响;它不离相,可是不受到相的影响。虚空就象真如的本体,不曾明,就是不受到这个相的影响。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

  因为虚空跟暗是两码事,它是不生不灭的,永远存在那个地方的,而只是太阳自明自暗。

  【明暗之境,自相陵夺;】

  【凌夺】就是交错、更替。一下明、一下暗……

  师父已经告诉过你了,你的情绪一下好、一下不好,一下对师父有信心、一下没有信心,一下这个是、一下那个非,我告诉你,这不叫做修行,这个叫做永远六道轮回,永远!是非不断,你不要想修行。所以我常常跟你们讲:师父的是非好坏,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没有!放下!你们的生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没有!放下!我放下啦,对不对?你很爱你先生,跟我有什么关系?师父!我要去自杀!你不要死在我这里就好了,对不对?你请便啊!你有勇气,跳啊,你请便啊!但是不要真的跳啦,开开玩笑可以啦,那你跳,你自己负责,是不是?

  所以我们内心里面,要保持一个很超越的心,但不是自私哦,他有苦难,我们要救他,他痛苦,我们安慰他;但是心不在这个是非、明暗、长短对立里面。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用情绪修行,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他看不清楚真理是什么东西,他着相嘛,他就有情绪的高潮、低潮;今天心情很好、明天心情又不好,永恒的真理,哪里是用那个来感受的?用那个根本接触不到真理的,你的触角永远没有办法伸展到无量无边的这个智慧的、不生不灭的涅槃的空性思想里面,你的触角永远达不到。

  为什么?底下看:【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就象虚空一样,广大的样子,它永远不变。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我们这个色身里面,哪个是永远不变的?就是我们这一颗佛性,佛性是什么?不离见闻觉知,不是见闻觉知,它不是缘起法,它不离缘起法,何以故?它不生不灭。

  我们用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办法: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下手处,譬如说我们用眼根,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我们眼睛见一切相,一切色法、一切色,有形有相的,这些他看得到的,统统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下的心,一切色法无碍。所以在这个《楞严经》里面讲:性色真空,真空性色,释迦牟尼佛!什么叫做性色真空?所有的色法,统统是我们如来藏心,就是我们清净心影现出来的,色法就化作自在的佛性,色法阻碍不了你,阻碍不了我们,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色身的色法,外面的形形色色的,我们一看到它就是如如不动,它就是永远保持一样子的那种解脱、自在。

  【佛及众生,心亦如此。】

  佛与众生都是如此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佛的智慧,打不破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虚妄的这个世间,又拼命的造业,拼命的在对立的世间思想轮回,我们变成很痛苦、很束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在这个祖师的这个经典里面,都有这样讲:如果把佛法,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那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在文字里面游戏,他没办法停止痛苦的,要停止痛苦,是真枪实弹的,是真材实料的,是真实的心境,是下真实的功夫放下的人,这是真正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要离苦得乐,我们要停止痛苦。我们如何能够停止痛苦?我们就要真正的下功夫去放下,很简单的啦!

  回去试试看,放不下,就拿一个木板敲自己:“…

《传心法要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3)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