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譬如說師父在說法,如果我悟到了本體,我的說法沒有煩惱,沒有執著,也沒有我在供養的心,統統沒有!一心爲衆生,一心爲佛教,這樣子的施展就是妙用。緣息即寂,那麼緣散掉了,就空寂了。一個是講用,一個是講體,體不離用,上面的【即施】,就是妙用,這個【寂】就是本體,妙用不離開本體,本體可以展示妙用,妙用就是無相,無相能夠産生妙用。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爲著相。】
如果我們不決定信這個是佛,著相修行,修給人家看的,這些都是妄想。這很多啦!譬如說打個餓七,饑餓的餓,然後坐著,整天不吃啊、不睡覺啊,搞這個很奇怪的作法。月溪法師在開示裏面,就批判、批評這些人,也是好意啦!他都罵,這個有根據的,不是我講的,月溪法師他已經死了,人家不會找他麻煩的,這個人是相當有正見的人。他說:時下有一些無聊的出家人,自己打餓七啊,然後自己搞一些神通啊,乃至長坐不臥啊,乃至不吃不睡啊,然後就以爲這個叫做修行,他說:這個就是著相修行,希望人家贊歎,以求功用。這個都是妄想的。還有啊,月溪法師非常反對剌血寫經,他是非常反對的!他說: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最後入不思議法界品裏面說:析骨爲筆,以血爲水,剝皮爲紙……那是表法的啦,有的人真的要把骨頭拆下來當作筆,有的人要把血用一根管抽出來,然後冷凍起來,我們要寫經典的時候,拿一點出來,弄一弄,趕快抄《華嚴經》,有的用血寫成《華嚴經》,或怎麼樣。這個在月溪法師,他是非常反對的!還有的人把一本經,一個字拜一拜……他說:這個不是修行啊,修行是觀照、斷煩惱,徹底的放下貪嗔癡,這個叫做修行。我們煩惱不斷,頭嗑破了,我們也不曉得在拜什麼東西啊!當然月溪法師講的當然有他的看法,我的看法,只有你能夠善用心,就是一字一拜沒有關系,但是你要懂得心法,如果我們不懂得心法,所有的東西都不叫做修行。如果我們懂得心法,他吃飯也是修行啊,不著相就是修行嘛,對不對?睡覺也是修行,上廁所大便也是修行,爲什麼?一切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萬法唯心所造,覺性不變。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圓覺經》裏面講的:何以故?一切覺故。到哪裏統統是覺悟:到哪裏統統是絕對的本體。所以道在屎尿中;道在運水搬柴中;道在行住坐臥中,爲什麼?不著相嘛!那就OK了!
【無始以來,無著相佛。】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著相的佛,著相怎麼能夠成佛呢?
【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
這個很重要!你一定要把筆拿起來,有九個字,如果你弄得很清楚了,你就不落入這個地方。哪九個字?“生滅因果法,落入階位”,這個統統是次第,“生滅因果,落入階位”,八個字也可以。譬如你行善因,這個也是六道輪回;你今天布施一千億,也是六道輪回;今天我把所有的財産,統統登記師父的名字,你煩惱不斷,你還是六道輪回,你把所有的財産統統給我,沒有功德的,那個叫做福德,不能成佛的、不能了生死的,頂多你來世日子好過一點,我把你這個錢再布施出去啊,你種福田啊,那是福啊,那不是了生死,跟了生死是兩碼事情的,爲什麼?因爲你落入善因嘛,你要得善果嘛。我們本性是怎麼樣?本性是非因非果,因的當下,就是空性的絕對本體,沒有什麼好爭論的,你所謂的因是假設,因爲人類的生命有限,你不曉得從哪裏開始,隨便撷取一點,統統是因,隨便撷取一點,統統是緣,隨便撷取一點,統統是果,因的當下就是緣、就是果,爲什麼?因爲沒有辦法找出最初的跟最後的,也沒有辦法找出中間嘛,所以我們只有方便講,這個叫做生滅因果。
譬如我們說七點半是因,九點半是果,那麼我問你,七點半以前是什麼?那我現在是什麼?是還在講經嗎?是不是?那現在是緣嗎?現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因啊,現在也是緣啊,現在也是果啊,但是我們要成佛,不可以這樣講的,這是站在無常的生滅角度裏面講的,沒有超越了,這就落入次第了。生就是無生,爲什麼?當體即空,你講生是妄想,如果你執著一個無生,也是妄想,爲什麼?法爾如是,本來如此,不生不滅的清淨本體,赤裸裸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默契而已。默契,就是我們暗地裏的相應,叫做默契,所以修六度萬行,欲求佛道,就是次第,落入次第,就落入階位。
【無始已來,無次第佛。】
從無始劫以來,沒有一個是次第佛的,次第佛就是慢慢斷……我斷一點迷惑,慢慢斷,沒有的!那絕對的本體,你永遠斷不到。那是無始無明,一時同時放下,萬緣放下,本體自現。就象我們把眼鏡,我們要看虛空,我們如果要看虛空的時候,當我們跑到講堂外面,一看虛空的時候,虛空才不會說:今天給你看這一點點,明天給你看一點點,後天給你看一點點。
有次第就是可以象切蛋糕一樣切開來嘛,虛空不能切的,爲什麼?我們等一下出去看虛空的時候,一打開,同時頓現,虛空沒有次第,沒有來去相,沒有生滅相,沒有增減相,成佛頓悟也是這樣子的,不能有次第,雖然在因果法裏面,不離開這個因果,可是你的時節因緣到了,在因,你悟到非因,你就是成佛;在緣,你悟到非緣,你就成佛;你到果,悟到非果,你就成佛。非因、非緣、非果,不是沒有因、沒有緣、沒有果,而是因果清清楚楚,但是是超越因果,因果就是六根所建立的事相,對不對?超越因果就是,不要在六根見聞覺知建立的思想裏面分別、執著。你一樣過著思想的日子,所以思想跟超越,並沒有違背,思想跟覺性也是不二,你可以擁有你的思想,但是你很超越這思想,就象佛陀一樣,所以講思想是方便說,所以釋迦牟尼佛應該講智慧,擁有智慧的思想,超越的思想,絕對的思想,雖然用思想,可是大不相同,因爲觀念跟超越,是不二的東西。所以無始以來,沒有次第佛。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絕對的本體,沒有什麼可得,一點點都沒有。這個就是真佛。
【佛與衆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
用這個虛空來比喻,因爲比較接近嘛!衆生跟佛,同樣一個心,沒有兩樣的心,就象虛空,沒有雜、沒有壞。
【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
太陽一出來的時候,光明照遍天下。虛空跟明是兩碼事情。意思就是,清淨的本性,不受外在的相影響,不生不滅的本體,當下就是,但是不受到相影響;它不離相,可是不受到相的影響。虛空就象真如的本體,不曾明,就是不受到這個相的影響。
【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
因爲虛空跟暗是兩碼事,它是不生不滅的,永遠存在那個地方的,而只是太陽自明自暗。
【明暗之境,自相陵奪;】
【淩奪】就是交錯、更替。一下明、一下暗……
師父已經告訴過你了,你的情緒一下好、一下不好,一下對師父有信心、一下沒有信心,一下這個是、一下那個非,我告訴你,這不叫做修行,這個叫做永遠六道輪回,永遠!是非不斷,你不要想修行。所以我常常跟你們講:師父的是非好壞,跟你們有什麼關系?沒有!放下!你們的生死,跟我有什麼關系?沒有!放下!我放下啦,對不對?你很愛你先生,跟我有什麼關系?師父!我要去自殺!你不要死在我這裏就好了,對不對?你請便啊!你有勇氣,跳啊,你請便啊!但是不要真的跳啦,開開玩笑可以啦,那你跳,你自己負責,是不是?
所以我們內心裏面,要保持一個很超越的心,但不是自私哦,他有苦難,我們要救他,他痛苦,我們安慰他;但是心不在這個是非、明暗、長短對立裏面。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說:用情緒修行,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爲他看不清楚真理是什麼東西,他著相嘛,他就有情緒的高潮、低潮;今天心情很好、明天心情又不好,永恒的真理,哪裏是用那個來感受的?用那個根本接觸不到真理的,你的觸角永遠沒有辦法伸展到無量無邊的這個智慧的、不生不滅的涅槃的空性思想裏面,你的觸角永遠達不到。
爲什麼?底下看:【虛空之性,廓然不變。】
就象虛空一樣,廣大的樣子,它永遠不變。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我們這個色身裏面,哪個是永遠不變的?就是我們這一顆佛性,佛性是什麼?不離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它不是緣起法,它不離緣起法,何以故?它不生不滅。
我們用釋迦牟尼佛的修行辦法:如如不動,不取于相,,下手處,譬如說我們用眼根,從今天起、從現在起,我們眼睛見一切相,一切色法、一切色,有形有相的,這些他看得到的,統統保持一顆平常心、放下的心,一切色法無礙。所以在這個《楞嚴經》裏面講:性色真空,真空性色,釋迦牟尼佛!什麼叫做性色真空?所有的色法,統統是我們如來藏心,就是我們清淨心影現出來的,色法就化作自在的佛性,色法阻礙不了你,阻礙不了我們,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色身的色法,外面的形形色色的,我們一看到它就是如如不動,它就是永遠保持一樣子的那種解脫、自在。
【佛及衆生,心亦如此。】
佛與衆生都是如此的,只是因爲我們沒有佛的智慧,打不破色受想行識所構成的虛妄的這個世間,又拼命的造業,拼命的在對立的世間思想輪回,我們變成很痛苦、很束縛。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在這個祖師的這個經典裏面,都有這樣講:如果把佛法,當作世間的學問來研究,那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爲在文字裏面遊戲,他沒辦法停止痛苦的,要停止痛苦,是真槍實彈的,是真材實料的,是真實的心境,是下真實的功夫放下的人,這是真正的。
我們爲什麼要學佛?我們要離苦得樂,我們要停止痛苦。我們如何能夠停止痛苦?我們就要真正的下功夫去放下,很簡單的啦!
回去試試看,放不下,就拿一個木板敲自己:“…
《傳心法要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