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鹿母经(白话文参考)▪P3

  ..续本文上一页,悲伤哭啼着,相继寻找至此。此鹿必定不是凡庸之类,我观看世间的士大夫(有文化的人、官吏者),都未能与其相比。虽然说是畜兽身,但内心如同神灵。而我却长久以来,残暴不仁。鹿兽持守道义,说话守信,真可说是光明的典范,让人叩头受教啊!有谁还敢生起侵犯、伤害之心呢?这时猎人对母鹿更加肃穆、恭谦,推脱不接受母鹿对自己放回之事的答谢,便以偈文说道:

  

神鹿信誓若天发誓言志愿大

   今我恐惧动心  岂敢违逆加害

   宁愿自杀鄙身  妻儿寸断分离

   何忍心向天种  加害神灵之想

  《偈文意思》

  神鹿的信守誓言,若比上天。口说誓言,发大志愿。今日我又恐惧又动心,岂还敢违逆天理,加害神鹿呢?我宁愿自杀这个卑鄙之躯,与妻子儿女寸断分离,也不忍心伸手对上天之种,有加害神灵的念头。

  

  猎人说完偈言后,即怀着慈悲心放走了母鹿,并再三推脱母鹿的答谢。猎人转而心生懊悔、自责。母鹿见猎人放走了自己,就去往孩子们处。鹿子们望见母亲得以生还,鼓劲奔驰、快步疾走、欢跳蹦跃,并发出感人的鸣声。母子三者再次相聚,欢喜雀跃。一低头、一仰头,唱声呦呦。母鹿深感自己能够活命,都是蒙受猎人的大恩。即仰起头,再次以偈言答谢猎人道:

  

贱畜生于世间中本应充当厨房宰

   即时被分块烹饪  借辞二子得宽赦

   上天有怜爱之心  必同蒙赦放归回

   福德获佑积无量  并非口所能陈述

  《偈文意思》

  低贱的畜类生于世间中,本应充当厨房的宰杀之物,即时被分块、烹饪享用。却不想借辞眷顾二子,得以宽赦。上天有怜爱之心,您也必然会同样被蒙恩赦放,归回原本属于的去处。您获得的福德,转生成护佑无量,并非是口所能陈述的。

  

  鹿母说完答谢偈颂后,便带领着两个孩子,归还了深林。从此,鹿群鸣声悠悠,彼此间吹啸相唤,结伴云游四方,或安身于草泽之处,或宁静于群山峻岭间。此后猎人,深深地以肺腑之言说道:“鹿只是畜生而已,但却由于守信用、讲仁义,因而保佑了自身。在舍弃生命的当下,就救济了自己。凡是目睹这场面的,无不加以称赞。而我却为何心中充满了残暴?

  猎人当下就醒悟了,回心转意归向了仁慈。猎人放下了弓弩,毁坏了圈套,不再怀有杀心。他走到寺庙,请求面禀出家人。他对着出家人跪下叩头,额面着地,自己作了皈依,又陈述了自己的过去所为。猎人接受了慈悲的开示,顺从奉行,一心立志追求真实的佛法。猎人前往国王处,详细叙说了母鹿所说过的话。国王听了猎人的话后,心中欢喜惊叹:“鹿兽讲仁义,而我却一再贪图、凶残。再有,此鹿智慧深广,言教达意,知道敬重佛、法、僧三尊。而我国民众却昏暗无知,听信那些妖言之辞,作出了伤害之事。现在只有真心地将它舍弃,才能永久得以保全。我要普告国民,让他们无不听闻知道:畜兽也行仁义之事。现在已经获得了可信的证实。大道的教化,真是无处不彰显啊!”

  于是国王,当即邀请群臣前来集会,宣告国民:“我从前头脑昏暗,不能辨别真伪。受邪师的诱导,敬畏虚假的神。邪妖的祭祀,残暴众生,毫无道义。还不如鹿畜,明识佛、法、僧三尊。从今以后,我要率领普国人民,废弃那妖邪之辞,全部归向正确的真道之中。到佛寺去,请求贤圣僧众们,接受其教化。希望在将来之世,可长久地获得福报。”

  从此,不论是群臣、官员、还是国民,不分大小都信仰佛、法、僧三尊,奉行五戒、十善。三年中,国家丰饶,太平无事。民众仰仗神鹿的开示,改行正确真道,因而获得保佑,都长寿欢乐。

  《注释》

  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十善: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两舌搬弄是非、离恶毒语言、离花言巧语、离贪欲、离嗔恨恚怒、离邪见。

  

  

  佛对贤者阿难说:“我只是在累劫中,以善巧方便接受的方式,行恩惠之事,去救济众生。这些众生,便可获得这般信心。那时的母鹿,就是我的前世之身;那时的两个鹿仔,就是罗睺罗和朱离母「贝可」(古字已无法查证)的前世之身;那时的国王,就是舍利弗的前世之身;那时的猎人,就是阿难的前世之身。那个对国王蛊惑妖言之辞,令民众远离通往上界之路的,就是调达的前世之身。”

  佛当时说完话后,于鹿腨肠处(三十二相之一,小腿肚处)放出大光明,遍照东西南北,四方边际,十方各千佛土。其光明所照之处,各化现出“导狮子座及宝莲花”。在其座上,或现身为法师比丘;或现身为帝王;或现身为长者子;或现身为卑贱的凡夫俗子;或现身为畜兽,处在人群中。他们各以光明,引导、调御、说法,那时都在说教母鹿信守誓言的功德,作为法训。法音入心,没有不相信接受的,听者都归于无上真道。

  佛即时以相等光量回照,其光遍照阎浮提世界,悉令彻耀。蒙受其光照者,心中生起安隐之想。这时,大众中有八百位比丘,志向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成道之路。他们听说母鹿于畜生身中,发起大愿心,以诚信得成正道。由此受感悟,转而变化,即时自我反悔。他们到佛面前,说道:“愿意立信誓,成菩萨道。但愿佛哀悯有加,帮助我们得着利益。我们必将以实际行动,背负、救济一切众生,至死不离弃真道。他们于当下,便得着大弘誓庄严铠甲(原文,僧那僧涅弘誓之铠)。”

  《注释》

  比丘:受持具足戒的出家人。

  僧那僧涅:即指菩萨修行时,发心的四弘誓。不同经本,对此有不同解释。

  一:对未救度者,令其得救度;对未解脱者,令其解脱;对未安隐者,令其安隐;对未成就涅槃者,令其涅槃。

  二:发誓救度一切众生;发誓断除一切烦恼;发誓休学一切法门;发誓证得一切佛果。

  

  也有解释说,僧那僧涅应为摩诃僧那僧涅陀。摩诃意思是大,僧那为铠,僧涅是庄严,所以就是披着大铠甲的意思。

  

  以上种种解释,即是指菩萨修行佛法时,发下了弘大誓愿。愿心是诸多菩萨修行的根基和目的,是让菩萨时时不忘自己修行的目的,并不只是为自己,也是菩萨通往更高境界的根基。

  

  

  当时,阿难整理衣服,长跪着对世尊说道:“这些比丘,对大乘佛法心感困惑,不能接受正谛。如今得着佛法见证,心得开悟,远离深渊,越过陷坑,是何其快啊?这实在不是小乘道法之人,所能相信明白的。在会大众对此有疑问,唯愿世尊叙说其中缘由,以为将来大众心得开解。”

  佛言:“善哉,阿难。你能问得这么快,是因为前世的识想在起功效,并非今日所为。这些比丘,乃是昔日中母鹿游走之国的民众。他们受国王的命令,相信、奉行、顺从三宝,再加上被母鹿所感化,所以都愿意接受无上真道。但对于其中道理,昏沉不懂,所以便不再修习了。今日虽然再次遇到我,得作出家人,但忽然放弃了原本的心愿,所以迷途于大乘法中。现在又听我说了前世的本末,打开了他们心中的结扣,便得着无想安隐。这都是前世中的识想在起功效啊!”

  佛正在说教之时,八百位比丘,都得着不退转。前来听法的力士(护法神)中有八千人,听闻这见证后,心得开解,除去了放逸的行为,都发心追求无上真道。在得以听闻令人升起信心的声声教化后,随即获得安隐、无想的定中。共有七亿二千位天龙和世人,都发心追求无上真道。

  佛对阿难说:“我前世为畜生身时,不忘菩萨广大的救济之心,引导、利益众生。直到今日,也独为了众生,而勤苦无极限。纵使还剩一人,因灭失本性,沉没于世间水流中,未能得着救拔,我也终不会放弃舍离。一切要想求得安隐,获得功德,疾速成佛者,都应当完全发自内心,真心诚意地信奉,将自己皈依于佛、法、僧三尊,世世中不可废忘。我今日这般示现般涅槃,都是诚信所致啊!

  阿难,你当接受奉持此经,并广为宣说,不要令其灭绝了。” 阿难,即便向前叩头作礼,受持背诵。

  《注释》

  般涅槃:指烦恼熄灭,到达觉悟境界。佛教以此为最终完美境界。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鹿母经(白话文参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