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5)▪P6

  ..续本文上一页,想相为尘,纳想为垢嘛!所以我们念念不着一切相,不要去执着,莫认就是千万不要去执着前后三际,不要怀念过去,不要憧憬着未来,不要忘记了现在放下。所以说【莫认前后三际。】不要执着过去,不要执着现在,不要执着未来。【前际无去,】前际也没有所谓的过去,因为空没有所谓来去。【今际无住,】现在也是无所执着,【后际无来。】将来的时间还没到。【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我们安然端坐,就是任运不拘,【方名解脱。】我们的心,【安然】就是心无所事事,心无所挂碍,就坐在那个地方,好端端的就坐着,任运不拘,方名解脱,这样叫做解脱。我们动不动就说:我们要持戒,我们要修定,我们要修慧。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不晓得我们本性具足,一念无心,本性具足,所以如果没有这样,就不名解脱了。【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因为太难了!所以这个要大彻大悟,其实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将】就是当。如果不把明心见性当作一回事,那么你对明心见性要当作一回事,不当作一回事,那你就生灭六道轮回了。如果你不把明心见性当作是大事的话,你受灾祸,【有日在】就是指日可待。你受这个灾祸,就指日可待了,因为因果逃不掉的。所以说,如果你不把明心见性,当作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注意它,那么你受灾祸,那么就指日可待了。意思就是,不相信,你等着瞧!

  【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却】就是除去。【谁能累劫受余殃。”】我们无论如何要尽力,我们要着力,就是要下一番的苦功,今生须了却,谁能够忍受这个累劫,去遭受这个余殃,因为因果丝毫不爽嘛,那么我们证悟到本体,就是非因非果,那么就可以超越了,就是再大的果报、逆境,我们也是自在无碍,谁去悟到,在因地上悟到,因就是非因,就是空性。谁在缘起法里面悟到,缘起就是非缘、就是空性。谁在果报上悟到,谁就是非果、就是空性。空性绝大,大觉性时时都在等着我们,你只要契入,你就是自在的人、就是解脱的人,不分时间、不分空间,因性,因性本空,缘性,缘性本空,果性,果性本空,因缘果报连锁的生灭法,在哪一个刹那之间契入,你就是佛,见自性的佛。所以释迦牟尼佛,这很有意思的,经典这样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看到这个东方,是不是?一个星星一闪烁,哦!他马上证悟了,这个就是在一刹那就契入绝对。所以这个要用跳的,你用渐次第的,你用渐次第的来,你没办法见本性的,没办法的,因为本性是无为法,不能用切割的方式,今天见一点、明天见一点,这不是在切蛋糕的,没有办法的。所以想要悟入本性,但观时节因缘,就是在等待因缘而已,多听经、多闻法、多观照,哪一天: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有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他修了老半天,修了很久很久,结果后来大彻悟了,大彻悟的时候就鼓掌、鼓掌,然后讲了一句话:原来我妈妈是女人!彻悟的人,看起来就象疯子一样,哦!原来我妈妈是女人!谁不晓得妈妈是女的,大家都知道妈妈是女生啊,是不是?开悟的时候,竟然讲这样的话,是不是?很奇怪的:哦!原来我妈妈是女人。慢慢去参,你也不要神经病,自已在那边装作彻悟:哦!原来我爸爸是男人!那个不是你的境界,是不是?所以我们今生今世须了却,要彻底的,要不然谁能够忍受累劫的余殃呢?

  再来,《宛陵录》,宛陵,宛陵在今天的安徽省的宣城县,【宣】就是我们法宣的宣,【城】就是一个土,再一个成功的成。今安徽的宣城县,就是宛陵,这是一个地名、地名,这个裴休为和尚节录的。问这个希运禅师,就是断际禅师的这些语录。

  【裴相公问师曰:】裴休就问这个希运:山中四、五百人,以前都是大丛林,你不守规矩,就把你赶出去了,现在不行了,现在有时候一个道场,才两、三个人,你再赶他出去就没人了,自己也没什么德行剃度徒弟,又没有人,连一个晚上叩钟、打鼓,都没有人。就象我们以前在这个雷音寺,我在雷音寺,那个老和尚在的时候,广化老和尚在的时候,那很多人,四、五十个,那老和尚因为身体不好,到台中去看病,结果那些比丘跑的跑、死的死,逃的逃,统统没有人、统统没有人了,剩下我跟体智师,剩下两个了,那糟糕了!没人了、没人了,大家都跑光了,因为那个山上据说,据说啦,地理不适合男众住,真的很奇怪,那个男众都住不下来,不晓得是迷信还是真信,这个地理啊,真是不可思议,就是待不住,这个男的就是没有办法,你怎么样子给他好的条件,怎么样住都住不下来,修行没有到一个功夫,我想这个地理还是存在的,很奇怪的!好了!没人了,没人的时候,那个钟跟鼓距离很远,因为大殿很长嘛、大殿很长嘛,然后太高了、太高了,太高,就要爬楼梯嘛,爬楼梯嘛,楼梯上去的时候,要打、要打,没有人啊,剩下一个人啊,如果他有事情他就忙,我就要打鼓了,咚……到最后他要接,暮鼓晨钟嘛,晚上是先打鼓,后叩钟嘛,对不对?早上是先打钟再打鼓啊,到最后他要接嘛,咚……他要接钟啊,没办法了,咚……没人接钟,就放着,把这个鼓槌放着,然后跑过去另一边,敲一声:锵!然后放着,又跑回来这边,咚……又跑过去敲一声:锵!再跑回来这边,总共要跑六趟,要跑六趟,跑过去,跑过来……哦!那很累的!后来啊,所以懒人自有办法,我就这样讲,咚……就不要打钟了,咚……也不要打,过去那边的时候,跟佛祖讲:这三声是补之前的。锵、锵、锵!就不用跑来跑去了,没办法啊!只剩自己,只有一个人,你没有办法,这三声补前面不够的,不要跑来跑去的,是不是?所以这个人少啊,师父要赶徒弟,可能就要考虑考虑了。那以前的丛林人多啊,四、五百个人,开除十个、二十个,那这没关系的,还有好几百个嘛,是不是?现在不行了,所以现在的人素质也差,师父对徒弟也很客气,很客气,因为没有人嘛,那么这样就雕塑不出一个高僧出来,师父不严,严师出高徒嘛,是不是?那你不严的话,他没有办法嘛,所以现在变成要出高徒很困难,为什么?师父对他很客气啊,是不是?他有时候,徒弟比师父更凶,真的啊!师父念他两句,他就说:我师父真是罗嗦!不知道为什么愈老愈糊涂!还说师父老糊涂,真是糟糕!你念他几句,他就说师父老糊涂,没有办法,很难教化的。【“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就是几个人得到和尚的心法呢?【师云:“得者莫测其数。】得道的人,你没有办法测量这个数目多少。【何故?】为什么?【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这个道是真正的心悟,悟到平等法、空性,放下,真的无所住,哪里是用语言、嘴巴讲的,对不对?你讲得好,不如放下。所以有人说:师父!你讲那么多经典,我都没听完,很简单!今天放下,今天三藏十二部经典都看完了;明天放下,明天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看完了,你今天放不下,你就是十年你也放不下,你经典还没有看完,你听了经典听了十年,你放不下,你一样,大藏经没有看完,你什么都没有看完啦!所以说,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童蒙】就是未受启发教育的无知孩童,没有受到启发教育的无知的孩童,童蒙就是无知的孩童,整个童心被蒙蔽起来,是不是啊?所以说:未受启发教育的无知孩童,叫做童蒙,懵懵懂懂的,是不是?

  

  

《传心法要讲记(5)》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6)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