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6)

  好!翻开105页,【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当下这一颗清净心就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这个【无】字,用一个顿点比较好,这个【无】字因为要贯串底下所有的字句,语意更清楚。但无生心、动念,你只要不起心动念。底下:无【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这个【无】字要用三次才对,那么他用一次,就是省略。但无,只要你不要怎么样?去起心动念,也不要分这个长短、有无,你也不要有能所对立的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那么这个【虚空】在《华严经》里面,常常用这个虚空来比喻我们的法身,讲得特别多,清净法身如虚空,《华严》用虚空来比喻,特别的多,【不用别求,有求皆苦。】你不用这个心求来求去的,你有求,这个都是很痛苦的,【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就算你经过恒河沙劫六度万行,得个佛菩提,那也不是究竟,为什么?底下就讲:【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就是指,注意!这个就是生灭。意思就是,你那个执着跟分别,你不放下,你就永远落入因缘果报的生灭世间相,就没有办法化作出世的力量,如果你在因放下,出世的力量就出来,缘放下,这个出世的力量就跑出来。所以为属因缘造作,因为你放不下那一份的执着、着相的心,那么因缘造作,都一直存在着生灭。【因缘若尽,还归无常。】落入世间生灭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佛有三身,那么报身、化身,这不是真佛,真佛是无相的。也不是真正的说法者,真正说法者是法身。【但识自心,】如果我们能够体会我们的自性清净心,里面根本没有这一些分别相,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人相,【无我无人,】我们【本来是佛。”】

  【问:“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圣人没有心,那就是佛,凡夫的无心,不要沉空滞寂吗?意思就是不要落入这空寂法,【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沉寂。】也无所谓的这个沉寂。【法本不有,】那么有就是虚妄的喽!但是呢,虽然法本来是不有,但是【莫作无见。】也不可以当作跑出来一个无,因为一个无的话,也是有,你又落入一个【无】字。所以说:【法本不无,莫作有见。】如果法本不有,就莫作无见,为什么?【有之与无,尽是情见。】尽是情见。【犹如幻翳。】就是幻化出来,【翳】就是眼睛有毛病,遮住了眼睛的视线,眼睛有毛病,自己产生了好象虚空当中有花。所以这一句话说:法本不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意思是说,法本来不可以说是有,因为一切法毕竟空寂,所以也不可以作无见。法本来也不无,因为妙用现前嘛,怎么说是无呢?但是也不可以作有见,不无就是有啦,是不是?那么这两句最直截了当讲就是:法本来就是无,但是莫作无见,法本来就是有,但是也不可以作有见,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有之与无,尽是情见,这个都是分别心的产物、影像的产物,不是不生不灭的本体。犹如幻翳,幻化出来的。【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那么我们这个见闻,见闻,就是我们的六根,见闻觉知嘛,见闻觉知,如同幻翳,,就象是幻化出来的,不实在的,所以遮住了我们清净心,那么觉知、知觉,就是我们这个六根的作用,那么就是众生,不明了这个息念。【祖师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机】就是机巧,就是世俗机巧之智,就是世智,这是聪明。忘【见】就是佛见跟法见,有见、无见。众生不是着有见,就是着无见嘛,那么修行人不是着佛见,就是着法见,这是大根器的人。没有修行的人、凡夫、二乘人,不是着有、就是着无,大菩萨,不是着佛见,就是着法见,因为文殊师利菩萨起二见,起佛见,起法见,就被贬到铁围山去。祖师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息】就是停止那一些你自己觉得聪明的,【机】就是机巧。那一些分别心的产物、小聪明,在生死都用不上的,【机】就是机巧,就是世俗之智,乃至二乘人之智。【所以:忘机】忘掉这一些机巧的分别心。【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炽】就是炽盛。如果我们忘掉这一个分别的机巧之智,我们就是成佛、就是证悟,那么一子出家,就是九族生天,那么这个是指证悟的圣者,要不然现在出家人那么多,怎么没有看到九族生天呢?是不是?一子出家,现个僧相,就九族生天,那还得了!我常常跟他们开玩笑说:如果一子出家,剃度就是九族生天,那很简单嘛,我先剃个头,九族生天,剃度以后,九族马上生天了,然后呢,后天马上又还俗了,糟糕了!那生天去的时候,啊!你儿子还俗了,你再下来、你再下来,不能生天!没有这个道理的。这是指【一子出家】是成道,要成道,要真正的证悟,那么就九族生天,要有修行的意思啦、要有修行的意思,不是剃个头、现个相,这个就是九族生天了,那大家都有办法了,是不是?那精神病患的来剃度出家,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啊?那精神分裂的来剃个头,现一个出家相,他九族也生天了,那你开玩笑了,这个要知道什么是方便。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哎呀!师父!我这一句看不懂啊,这放下屠刀,就可以马上成佛?我说:这个是方便说,意思就是说,你放下这些恶的,一心学佛道,向善的,总有一天你会成佛道,不是放下屠刀,你马上可以成佛的,没有这么便宜的!就是总有一天啦,是不是啊?因为你已经放下恶的,向这个善的嘛!

  【问:“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心既然是佛,还修什么六度万行吗?【师云:“悟在于心,】悟在心,就是放下是那一颗心,修六度万行是外在的啦,【非关六度万行。】是不是啊?【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这个都是方便度化众生,引导众生之事。【设使菩提、真如、实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只要是落入次第,都不是佛的心,就这么简单!不落入阶位,意思就是,你这个知见错误,你拼死命的修行,你只要落入阶位,你统统不是佛的心。佛的心就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法无来去,法无生灭,对不对?法无增减,一切法不可得,【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从佛至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从佛到祖师,并不必去论断其他的事情,只有论断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那么十方谛求,就是我们用心的去求,也没有其他的乘啊,没有什么小乘,没有什么中乘,也没有什么大乘的,没有的,言下统统是佛乘,最上乘的!【“此众无枝叶,】这里没有多余的枝枝叶叶的,一切都是根本法,根本法就是真实法、真实法。【唯有诸真实。”所以此意难信。】心法实在不容易了解,为什么?因为捉不到,看不到,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不晓得怎么办!【达摩来此土,至梁魏二国,】这个【魏】就是北魏。那么达摩来到这个地方,是不是啊?到梁、魏这两个国,只有可大师,就是慧可,这是指二祖,可大师,这个【可】字,不是可以的可,这是指人的名字。【只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言下便体会这个心就是佛。身心俱无,【身心俱无,是名大道。】言下便会即心是佛,绝对的心,它就是佛,没有来去、生灭这个东西,当下这颗心,就是本体的佛,你只要这样顿悟,就显现出来。身心俱无,是名大道,身是缘起的嘛,心是刹那生灭,统统放下!清净、自在、解脱,一时顿现,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含生】就是一切众生,【同一真性。】大道,它本来就是平等的,所以深信一切众生,都是同一个本性,因为心跟性没有什么差别,【心性不异,即性即心。】我们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本心,佛性就是佛的心,即性就是佛,即心也是佛。所以【心不异性,名之为祖。】这个就是祖师大德,如果心开悟了,见到本性,心就是性,所以叫做:明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明心。【所以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如果一个人,认识了我们的心性,那么这个人,已经入于不可思议的境界了。

  【问:“佛度众生否。”师云:“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实在是没有所谓众生,如来可以度,何以故?一切众生相不可得,为什么?【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非我】就是除了我以外的相,也是一样不可得,【我】,从这个基础的标准点建立的,这个世间的我都不可得了,那么外在的,除了我以外的其他的相,非我何可得,是不是啊?非我,那也是不可得了,非我当然就是指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当然是统统不可得了!所以【佛与众生,皆不可得。”】是不是?所以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相尚不可得,那么非我相哪里可得?是不是?佛与众生当然都不可得嘛,所以佛不度众生。

  【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佛现三十二相在度众生,你为什么说没有呢?【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见到了一切诸相的真实相是非相,非相就是空相,空性的相。如果你见到一切生生灭灭,当体就是空性,怎么样?就见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如来】就是每一个人的本性,你不能解释说:就看到了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修行人,了解凡所有相,统统是虚妄,如果这个人,【见】就是悟到。如果这个人悟到一切相,当下就是绝对的本体空性,那么就见到了每一个人的清净法身,就是如来,每一个人的本性的佛。【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都是你产生出来的虚妄之见,说有佛、有众生,这是妄见。【只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这个【谩】就是任意的、散漫的,作这个种种的…

《传心法要讲记(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7)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