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6)

  好!翻開105頁,【問:“如何是佛?”師雲:“即心是佛,】當下這一顆清淨心就是佛。【無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這個【無】字,用一個頓點比較好,這個【無】字因爲要貫串底下所有的字句,語意更清楚。但無生心、動念,你只要不起心動念。底下:無【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這個【無】字要用叁次才對,那麼他用一次,就是省略。但無,只要你不要怎麼樣?去起心動念,也不要分這個長短、有無,你也不要有能所對立的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虛空,所以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那麼這個【虛空】在《華嚴經》裏面,常常用這個虛空來比喻我們的法身,講得特別多,清淨法身如虛空,《華嚴》用虛空來比喻,特別的多,【不用別求,有求皆苦。】你不用這個心求來求去的,你有求,這個都是很痛苦的,【設使恒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就算你經過恒河沙劫六度萬行,得個佛菩提,那也不是究竟,爲什麼?底下就講:【何以故?爲屬因緣造作故。】就是指,注意!這個就是生滅。意思就是,你那個執著跟分別,你不放下,你就永遠落入因緣果報的生滅世間相,就沒有辦法化作出世的力量,如果你在因放下,出世的力量就出來,緣放下,這個出世的力量就跑出來。所以爲屬因緣造作,因爲你放不下那一份的執著、著相的心,那麼因緣造作,都一直存在著生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落入世間生滅相。【所以雲:“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佛有叁身,那麼報身、化身,這不是真佛,真佛是無相的。也不是真正的說法者,真正說法者是法身。【但識自心,】如果我們能夠體會我們的自性清淨心,裏面根本沒有這一些分別相,也沒有我相、也沒有人相,【無我無人,】我們【本來是佛。”】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聖人沒有心,那就是佛,凡夫的無心,不要沈空滯寂嗎?意思就是不要落入這空寂法,【師雲:“法無凡聖,亦無沈寂。】也無所謂的這個沈寂。【法本不有,】那麼有就是虛妄的喽!但是呢,雖然法本來是不有,但是【莫作無見。】也不可以當作跑出來一個無,因爲一個無的話,也是有,你又落入一個【無】字。所以說:【法本不無,莫作有見。】如果法本不有,就莫作無見,爲什麼?【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盡是情見。【猶如幻翳。】就是幻化出來,【翳】就是眼睛有毛病,遮住了眼睛的視線,眼睛有毛病,自己産生了好象虛空當中有花。所以這一句話說:法本不有,莫作無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意思是說,法本來不可以說是有,因爲一切法畢竟空寂,所以也不可以作無見。法本來也不無,因爲妙用現前嘛,怎麼說是無呢?但是也不可以作有見,不無就是有啦,是不是?那麼這兩句最直截了當講就是:法本來就是無,但是莫作無見,法本來就是有,但是也不可以作有見,就是這個意思。那麼有之與無,盡是情見,這個都是分別心的産物、影像的産物,不是不生不滅的本體。猶如幻翳,幻化出來的。【所以雲:“見聞如幻翳,知覺乃衆生。”】那麼我們這個見聞,見聞,就是我們的六根,見聞覺知嘛,見聞覺知,如同幻翳,,就象是幻化出來的,不實在的,所以遮住了我們清淨心,那麼覺知、知覺,就是我們這個六根的作用,那麼就是衆生,不明了這個息念。【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機】就是機巧,就是世俗機巧之智,就是世智,這是聰明。忘【見】就是佛見跟法見,有見、無見。衆生不是著有見,就是著無見嘛,那麼修行人不是著佛見,就是著法見,這是大根器的人。沒有修行的人、凡夫、二乘人,不是著有、就是著無,大菩薩,不是著佛見,就是著法見,因爲文殊師利菩薩起二見,起佛見,起法見,就被貶到鐵圍山去。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息】就是停止那一些你自己覺得聰明的,【機】就是機巧。那一些分別心的産物、小聰明,在生死都用不上的,【機】就是機巧,就是世俗之智,乃至二乘人之智。【所以:忘機】忘掉這一些機巧的分別心。【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熾】就是熾盛。如果我們忘掉這一個分別的機巧之智,我們就是成佛、就是證悟,那麼一子出家,就是九族生天,那麼這個是指證悟的聖者,要不然現在出家人那麼多,怎麼沒有看到九族生天呢?是不是?一子出家,現個僧相,就九族生天,那還得了!我常常跟他們開玩笑說:如果一子出家,剃度就是九族生天,那很簡單嘛,我先剃個頭,九族生天,剃度以後,九族馬上生天了,然後呢,後天馬上又還俗了,糟糕了!那生天去的時候,啊!你兒子還俗了,你再下來、你再下來,不能生天!沒有這個道理的。這是指【一子出家】是成道,要成道,要真正的證悟,那麼就九族生天,要有修行的意思啦、要有修行的意思,不是剃個頭、現個相,這個就是九族生天了,那大家都有辦法了,是不是?那精神病患的來剃度出家,那怎麼辦呢?是不是啊?那精神分裂的來剃個頭,現一個出家相,他九族也生天了,那你開玩笑了,這個要知道什麼是方便。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哎呀!師父!我這一句看不懂啊,這放下屠刀,就可以馬上成佛?我說:這個是方便說,意思就是說,你放下這些惡的,一心學佛道,向善的,總有一天你會成佛道,不是放下屠刀,你馬上可以成佛的,沒有這麼便宜的!就是總有一天啦,是不是啊?因爲你已經放下惡的,向這個善的嘛!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心既然是佛,還修什麼六度萬行嗎?【師雲:“悟在于心,】悟在心,就是放下是那一顆心,修六度萬行是外在的啦,【非關六度萬行。】是不是啊?【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這個都是方便度化衆生,引導衆生之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直至十地、四果聖位,盡是度門,非關佛心。】只要是落入次第,都不是佛的心,就這麼簡單!不落入階位,意思就是,你這個知見錯誤,你拼死命的修行,你只要落入階位,你統統不是佛的心。佛的心就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法無來去,法無生滅,對不對?法無增減,一切法不可得,【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從佛至祖,並不論別事,唯論一心。】從佛到祖師,並不必去論斷其他的事情,只有論斷一心。【亦雲一乘。所以十方谛求,更無余乘。】那麼十方谛求,就是我們用心的去求,也沒有其他的乘啊,沒有什麼小乘,沒有什麼中乘,也沒有什麼大乘的,沒有的,言下統統是佛乘,最上乘的!【“此衆無枝葉,】這裏沒有多余的枝枝葉葉的,一切都是根本法,根本法就是真實法、真實法。【唯有諸真實。”所以此意難信。】心法實在不容易了解,爲什麼?因爲捉不到,看不到,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是,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不曉得怎麼辦!【達摩來此土,至梁魏二國,】這個【魏】就是北魏。那麼達摩來到這個地方,是不是啊?到梁、魏這兩個國,只有可大師,就是慧可,這是指二祖,可大師,這個【可】字,不是可以的可,這是指人的名字。【只有可大師一人,密信自心,】密信自心,【言下便會“即心是佛”】言下便體會這個心就是佛。身心俱無,【身心俱無,是名大道。】言下便會即心是佛,絕對的心,它就是佛,沒有來去、生滅這個東西,當下這顆心,就是本體的佛,你只要這樣頓悟,就顯現出來。身心俱無,是名大道,身是緣起的嘛,心是刹那生滅,統統放下!清淨、自在、解脫,一時頓現,是名大道。【大道本來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含生】就是一切衆生,【同一真性。】大道,它本來就是平等的,所以深信一切衆生,都是同一個本性,因爲心跟性沒有什麼差別,【心性不異,即性即心。】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心,佛性就是佛的心,即性就是佛,即心也是佛。所以【心不異性,名之爲祖。】這個就是祖師大德,如果心開悟了,見到本性,心就是性,所以叫做:明心就是見性,見性就是明心。【所以雲: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如果一個人,認識了我們的心性,那麼這個人,已經入于不可思議的境界了。

  【問:“佛度衆生否。”師雲:“實無衆生,如來度者。】實在是沒有所謂衆生,如來可以度,何以故?一切衆生相不可得,爲什麼?【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非我】就是除了我以外的相,也是一樣不可得,【我】,從這個基礎的標准點建立的,這個世間的我都不可得了,那麼外在的,除了我以外的其他的相,非我何可得,是不是啊?非我,那也是不可得了,非我當然就是指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那當然是統統不可得了!所以【佛與衆生,皆不可得。”】是不是?所以實無衆生,如來度者,我相尚不可得,那麼非我相哪裏可得?是不是?佛與衆生當然都不可得嘛,所以佛不度衆生。

  【雲:“現有叁十二相及度衆生,何得言無?”】佛現叁十二相在度衆生,你爲什麼說沒有呢?【師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你見到了一切諸相的真實相是非相,非相就是空相,空性的相。如果你見到一切生生滅滅,當體就是空性,怎麼樣?就見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如來】就是每一個人的本性,你不能解釋說:就看到了釋迦牟尼佛,不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個修行人,了解凡所有相,統統是虛妄,如果這個人,【見】就是悟到。如果這個人悟到一切相,當下就是絕對的本體空性,那麼就見到了每一個人的清淨法身,就是如來,每一個人的本性的佛。【佛與衆生,盡是汝作妄見。】都是你産生出來的虛妄之見,說有佛、有衆生,這是妄見。【只爲不識本心,謾作見解。】這個【謾】就是任意的、散漫的,作這個種種的…

《傳心法要講記(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7)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