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6)▪P2

  ..續本文上一頁差別的見解。【才作佛見,便被佛障。】是不是啊?爲什麼?佛是平等、絕對空,哪裏有什麼佛不佛的?【作衆生見,被衆生障。作凡、作聖,作淨、作穢等見,盡成其障。】都會變成一種障礙。【障汝心故,】會障礙我們的心,【總成輪轉。】就變成一個輪回。【猶如猕猴,放一捉一,】放一個、捉一個……就是挖一個洞、一個陷阱,執著就是一個陷阱,我們現在是,放這個不要執著,可是你執著另外一個,你還是一個陷阱,縱然你學得,一個很了不起的聖者,如果自已認爲很偉大,卻不能包容其他的看法不同的,乃至于不能寬恕那些無知、幼稚的衆生,你一樣是捉一放一、放一捉一,你一樣是執著。只要內心有一物,認爲自已很有修行,你也是放一捉一,這個陷阱跳到那個陷阱而己,跳來跳去的,你要一切盡舍,就沒有陷阱害你了,害不到我們的。所以落入這個見,落入佛見、法見,有見、無見,這只有落入見,那他就是捉一個、放一個,放一個又捉一個,放下一個,又另外執著一個,捉一個就是執著一個。就象彌猴一樣,放這一枝樹枝,捉另外一個樹枝……衆生也是這樣,跳出一個陷阱,又怎麼樣?爬出一個陷阱,又跳進、掉進另外一個陷阱,爬起來,又掉進另一個陷阱,只要你見不斷,統統是陷阱,到哪裏,統統是挖坑道自己在跳,衆生就是自己挖陷阱自己跳,自己爬起來,又另外跳入一個陷阱,而且跳得很高興、跳得很高興,是不是?所以有人就這樣:結婚結得不好,我嫁這個老公,真是很糟糕啊!是不是啊?每天打罵。離婚以後,聽到佛法了,她也不修行,我再嫁一個試試看,試試看,也許會好一點。以前就只有打一個嘴巴,現在兩個眼睛都腫起來,爲什麼?嫁一個就再揍一次、嫁一個再揍一次,男人有時候都很粗魯的,是不是?不順從他就打了,是不是啊?一樣啦!所以說我們學佛以後,不要再落入陷阱了,感情這種東西啊,感情擺兩邊,佛法擺中間,結不結婚,這個暫時放下啦,由你的因緣去作決定,學佛最重要!所以這個【無有歇期。】如果你放一捉一,那麼你沒有辦法停止的,無有歇,就是沒有辦法休息、停止的。【一等是學,直須無學。】【一等】就是最上。什麼是最上乘之學呢?【直須】就是當下,你當下無學,就是一等之學,說:一等的學府。如何是最上乘,一等之學呢?就是直須當下無學,當下無學就怎麼樣?底下就很棒了:【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無漏、無爲。】你想想看!統統是圓滿大覺性展露。【“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這個是菩薩戒裏面講的,《璎珞經》菩薩戒裏面。【聽汝學得叁乘十二分教,】【聽】就是就算你,就算你聽經聞法,學得叁乘十二分教,拼命的建立種種的知見,總須舍卻,你還是要放下的,學佛到最後的終極,就是放下,就是放下。哎呀:師父啊!你能不能用一句比較直截了當的語氣,直截了當的語言告訴我們,什麼是修行?可以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訓練這一顆心,令它絕對的放下,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必須訓練這一顆心,讓它絕對的放下,你就是真正的在修行,爲什麼?【一切見解,】都不能著,【總須舍卻。】法是要活用的,不是要叫你執著的,就象金錢一樣,金錢要我們活用的,不是要執著的。底下說:所以除去所有,所以除去一切所有,這個維摩诘,這個文殊師利菩薩問疾品第五,是不是?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這個在《維摩诘經》裏面就這麼說了,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除去所有、所有,以及怎麼樣?這些侍者,統統不要,只有一個床鋪,以疾而臥,示現生病。【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臥。”】這個是《維摩诘經》裏面節錄出來的,那麼就是示現生病,臥在那個地方,怎麼樣?【只是不起諸見。】不起一切的見,這個【見】就包括了執著跟分別。【無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脫叁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爲出世佛。】這麼樣子就是出世的佛了!不要說出世佛啦,你學得【放下】兩個字,學得下一點功夫,那自在多了,快樂得不得了,生病也不會煩惱,生病就吃藥啦,病苦的話,不會一天到晚找師父加持,爲什麼?哎呀!我都在生病了,你不生病?是不是?說:師父啊!我生病,麻煩你幫助我加持一下。哎呀!我說:如果這樣生病,生滅法色身,加持有效的話,我就不會一天到晚吃中藥、打針了,生滅法啦,是不是?我本身就在生病了,不是在告訴你這個無常嗎?對不對?你爲什麼要讓我加持呢?說要讓師父加持,消消業障,這個可以,譬如說我們念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這個可以滅五逆十惡罪,用心的念,這樣到是可以,無形的業障,彼此之間,互相勉勵倒可以,說要念一念沒有病苦啊,也許剛好有奇迹啦,要不然這個很難啦,對不對?所以我們要用智慧修行,生老病死、無常,是世間的常態啊,世間的常態嘛!【所以雲:稽首如空無所依,出過外道。】【稽首】就是頂禮、頂禮。如空無所依,我們這個頂禮,就象一個空性一樣的,沒有所謂的對立的能依跟所依,無所依,所依是對能依講的,那就超過一切外道了,外道心外求法嘛,都不能如實空見、空性去體悟。【心既不異,法亦不異。】因爲萬法唯心嘛,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如果心是無爲的,不生不滅,【心既無爲,】當然一切法就安入寂靜了。【法亦無爲。】我的心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說這個天地萬物這些怎麼能夠障礙我們呢?再大的境界,我們也不起心、不動念,你相這些東西怎麼會障礙我們?是不是?所以說,女人有秘密,女人兩個自己講,兩個人在講悄悄話的時候,看到有人靠近來的時候,那個人就……她們兩個的秘密,她不給人家知道的。然後有人走過來就不講了。男人他才不會這麼無聊啦,對不對?男人看到你們兩個在竊竊私語,他連走過去他都不要,你神經病!誰要聽你們的秘密啊,我不聽,那就不叫做秘密了,你有病啊!對不對?所以說,有的人看師父走過去的時候,不講了,我說:你們盡管談,你就講什麼,都跟我沒有什麼關系,嘴巴講爛了,我也不會去執著這個東西,要給我聽也好,不給我聽有什麼關系?世間有什麼秘密的?世間嘛!都是無常嘛,一個破爛的身體嘛,就象阿姜查講的,我覺得他講得很有意思:何者是人?人就是一塊會腐爛的肉。講得很有藝術嘛,這個阿姜查!人的定義是什麼?他竟然把人的定義,是定義作:會腐爛的一塊肉。人是一塊會腐爛的肉,確實如此,你想想看,我們哪一塊肉不會腐爛?每一塊肉都會腐爛!沒有什麼秘密的啦!對不對?有什麼秘密呢?所以我覺得這個世間啊,秘密是自己無知創造出來的,無知叫做秘密啦,有什麼秘密呢?有的女人,人家在講話,她很喜歡在旁邊,有意無意的走來走去,其實不是,她的耳朵拼命在聽,是不是啊?就這樣子。所以說,把講話當作一種興趣的人,是沒有辦法修行的,很難修行,將講話當作一種興趣,這沒有辦法修行的,不講會很難過啊,是不是啊?他這只嘴巴停不起來,停不起來,就表示心沒有辦法定,停兩句就:你怎麼樣怎麼樣……再停一下:你怎麼樣怎麼樣……那你這個心就沒辦法停了,停不下來,不須要一直講話啦!有的人他就這樣講,好了!他整天不講話了。一張臉臭得好象人家欠他幾百萬,也不講話了,那也不好,我們不要這樣子,這個都是極端。所以一切法都來自于心,心無爲,就沒有什麼,人家要給我們知道的事情,自然就會講給我們聽,人家不願意讓我們知道的事情,我們聽也沒有什麼意思啊,對不對?人家說:師父!這個秘密我不要講給你聽。我說:我根本就不想聽,你自己留著讓它爛!這樣子叫做解脫、叫做自在嘛,哪有什麼,世間有什麼秘密可言?沒有的、沒有的,不須要談,談也沒有什麼意思。

  【萬法盡由心變,】我的心灑脫自在,這個生滅的世間,你怎麼可以障礙得我?【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我的心放得下,那一切法當然就是沒有什麼來去、生滅的啦!是不是?【千品萬類悉皆同。】爲什麼?這些都是平等。【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心本不異,法亦不異。只爲汝見解不同,】看法不同,【所以差別。】所以有所差別。【譬如諸天,同寶器食,】這個天人,拿的這個寶器都是相同,但是因爲業力、福報不一樣,所以說,【隨其福德,飯色有異。】意思是說,諸天,雖然生天,但是因爲福報不同,雖然拿著同樣的碗缽,但是吃的飯,菜色都不一樣、都不一樣。我們人就比較沒有這麼樣子了,人的話,是看心情的,人看心情的,是不是啊?同樣的飯、同樣的菜,心情好的,就吃得比較下飯,心情不好的,就比較吃不下。在天界更可怕了,天界,他的飯菜都是一樣的,可是一看,這個人是清淨光明相,有的諸天福報沒有,一看,黑黑的黑暗相,不過他們再怎麼樣爛,也比人間好啦,是不是啊?他們再怎麼差,福報也比人間的福報大,這佛經講的。【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爲阿耨菩提。只是一心,實無異相,】就是一心,當下純一大覺性,實在是沒有什麼差別之相。【亦無光彩,】就是光明色彩、色相,【亦無勝負。】也沒有所謂的高下。【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衆生相。”】這個【勝】,是對底下那個【負】講的,負是對勝講的,所以這個要稍微看清楚一點。無勝這個【勝】字,稍微特別注意,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衆生相,因爲我們都是把佛當作是殊勝的相嘛,是不是?我們都是把低劣,【負】就是低下,粗劣的相,叫做衆生嘛!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勝,就是也沒有所謂殊勝之相,當然就沒有佛之相,執著佛的相。我們要是無負,就是不要太自卑啦,也就沒有所謂衆生相可得,只要你契入空性,一切都是平等,就象百川納歸大海,一切都是平等,因緣生、因緣滅,對不對?所以衆生來談一切事,我們修行人清清楚楚就好,了解,方便處理事情,但是不是叫我們來執著這個事情的,我們…

《傳心法要講記(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7)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