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说我们修行证果尤其是大乘佛法。开始的时候,就要证到法界身,法界身也就是法身,法身广大无边,没有变。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我们本来的生命是无量无边的,我们现在不知道,没有证道,当证道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切唯心造,这宇宙和法界其实也是我们心造出来的,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什么都是心里边的。有了这个基础,那么在增上修学,最终就能够成佛。
下面一句“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心有无量无边的德能,因为第八识里边含藏无量无边的功德,不论我们轮回还是我们修学佛法去解脱、修行证果,所有的这些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里,只有第八识有含藏种子的功能,前七识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第八识不生不灭,你含到前七识里,前七识它自己灭了,种子上哪去?第八识没关系,它永远存在,所以只有它能够含藏种子。这种本具的功能,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因为我们有我见,有我执,才变得不清净。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清净的,平常我们听说的是自性清净性,这是本具的,不需要修证,你证不证,修不修它都是清净的,而且是圆满的,包括我们成佛的种子也圆满具足,因此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任何一位众生,哪怕是万恶不赦的众生,今后也有一天会成佛,因为什么?因为他有成佛的种子,任何众生都本具真如佛性。佛在菩提树下大悟成佛以后,开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远离妄想执著,无师智,自然智就会现前。”释迦牟尼佛降生于这个世界,第一句话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在网上有个网名,叫如来藏,后面写了这么几个字,然后有人说:法师您好狂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说:网友啊,这是佛说的话,这不是我说的话,他不吭声了。那个“我”说的是生命的本来,或者本来的生命,不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这个我。如果我们能够悟得了这个生命的本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修行,那么“染患斯寂”也就是所有的烦恼,生死都会停止,进入寂灭。其实就是回归寂灭的意思,就是我们刚开始说的,一滴水永生跳入大海,表面上自己好像死了,实际上获得了永生。佛法修学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都不怕死,怕死也没有用,必死无疑,所以干脆就不怕算了。学了佛以后,知道自己根本就死不了,就不会再怕了,这是学习佛法获得一个根本的利益。不怕死的这个人,死都不怕了,别的还怕什么?不怕。不怕,不是大家尽管做坏事,不怕了以后,大家就开始修行了。“荡荡涅槃城”,涅槃是什么意思,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涅槃的境界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那么这个境界到底是什么境界呢?就有两种,一种是本具的涅槃,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本具的。一切众生本具涅槃,不管你修不修,都涅槃,因为你的生命是永恒的,没有人能消灭。第二种是佛的涅槃,在《心经》里边叫究竟涅槃,在《大涅槃经》里边叫大涅槃,还有其他的叫法,好比说,无住住涅槃等等,这是佛在果位的涅槃。为什么叫荡荡?因为广大无限,包含一切。佛的果证有两种,就消灭烦恼、断绝生死来说,叫涅槃果。就佛有大慈悲、大智慧、大雄力来说,就叫菩提果。有两种果位,菩提果和涅槃果,只有这两种,总的来说,没有第三种。为什么叫“涅槃城”?涅槃怎么叫城?这是因为有的经典说,佛引导自己的弟子去到宝国寻宝,走到路上就又累又渴,需要休息一下,佛就变化成一座城池,这些弟子很高兴,到了城里边,有吃的,有喝的,可以坐,可以躺,休息休息。可是有的人说,哎呀,这就到地方啦。佛说,大家吃好了,也喝好了,就继续走。有的人就不想走,不想走不行,这是佛变化出来的,佛只是让你休息一下,佛就把这座城给变没了。大伙就继续走。佛说前面有更好的城,这样引导二乘的修行人回小向大,最终的都要成佛,而不是仅仅证得了一个小的涅槃就算了。涅槃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小乘的涅槃,一种是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就是佛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有两种,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像舍利弗在佛涅槃之前提前涅槃,实现的是小乘的涅槃,毁尸灭绝,自己的身体没有了,也不能轮回了,从此以后永灭无余。但是在涅槃当中有一个涅槃的本身它不会没有,如果没有,就成断灭了,但是有,所以不叫断灭,跟外道的断灭就区分开了,那就是第八识独存,所以涅槃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解释:第八识独存,叫涅槃。下面一句“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达摩就是法,怎么样来度众生呢?要用佛法来度众生,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人我,法我,这里说“众缘性空唯识现”,说的就是人我和法我,一切法,包括我们人自己,包括这个讲堂,包括这个麦克风,这本书都叫法,都是众缘和合所成,这个讲堂要有水泥、砖瓦、柱石、木料……等等,加上人工然后设计构建起来。众缘和合,众缘所成,但是因缘所成法,有生就有灭这个道理大家其实完全可以了解,因为这个讲堂不可能永存,也许用上几十年,也许用上几百年,反正最后肯定没了。我们人也是一样,我们人更可怜,大概不会超过一百年,超过一百年的就叫人瑞,就了不得了,虽然是颤巍巍的,但是他没死吧,大家都很恭敬他,那你要现在出来一个200岁的老人的话,那就是奥巴马也来访问。因为稀奇嘛,少嘛。但是现在人寿平均也就是70岁,这还不包括战争爆发,战争爆发,这个寿命就锐减。众缘和合的事物都不坚实,都是有生有灭的,但是其性本空,其性本空的意思,就是它没有自己的本质。这本书是暂时给它的一个名字,它只有这个名字,没有实质。它不就是几张纸,俩钉子钉一块,然后这是有色的,没色的,还有黑的字体,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什么书就行了。我们人出生以后,也起个名字,叫什么什么,然后一死,没了,上哪找去呢,人们还要找,找来找去,找来找去,我告诉你,别找了,因为活着的时候都无我,死了以后还找,找来不把你吓坏了,你不怕吗?人们有时候很可笑的,我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一位老太太93岁了,他孙女从外地回来,都死了三天了,他们在那哭啊哭啊,他奶奶一动,活了,把她吓得一屁股就坐那不动了。所以别招呼死人,招来也没用,招来,他是活过来反倒把你吓死了。由于万法是众缘和合产生的,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依靠众缘才能现前,所以它没有自己的本质,其性本空,性就是本质,它没有。既然这样的话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这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大了,因为可以度一切苦厄。佛度众生,菩萨度众生,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如果这个道理明白,苦很快就可以减轻,继续修下去,苦就可以停止,如果不能停止,要佛法干什么呢?摆得好看吗?大伙凑一块,开个法会热闹,不是,确实有这样的功能,不修不知道,修了以后一定有体验。所以大家接触佛法以后,慢慢地要想办法走实修实证的道路。继续深入学习,知道所有的这些不过是唯识所现。就是自己“心生所以种种法生,心灭所以种种法灭”,如果我们没有心、我们没有识,我们不知道,外边这些事物跟你有什么关系?晚上睡觉,你睡下之后就没再醒来,这个世界好和不好,请问和你有什么关系?醒来以后一看这些东西,哎呀!没死,活过来了,好像跟自己有关系,如此而已。
仔细想,仔细去思维,到底什么是人?到底什么是我?人在哪里?我在哪里?这是佛法的根本问题。一切唯心,只有心,没有别的。那心是什么呢?如果再没有其他的只有一个心,心也只有一个名而已。《金刚经》就专门讲这个道理,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密”,金刚不可坏,它什么东西都没有,你怎么去破坏它呢?但是在没有的过程当中,什么都有!什么都可以建立,虽然是假的,但是!可以有这个假有,如果贯通以后,这个有就叫“妙有”,所以佛法是圆融派的,你从哪个方面也打不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还有一句:“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在理性上、道理上、真理上没有不彰显的,彰显一切,建立一切。所以佛说:“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间法也是佛法,但是不能滥用这个词。有人说,你看我赚钱,赚钱就是佛法。错!吃饭,我吃饭就是佛法。错!但是,赚钱吃饭的确是佛法,你弄明白那就是佛法,你弄不明白那就不是佛法!看你明白不明白,在那胡说八道怎么能叫佛法?蔽无不解,就是你有任何的疑问、任何的疑惑都可以给你排难解惑。焕乎其大明,大明就是大智慧,由于有智慧的光明可以照耀一切,所以一切都能够通达万有。这是第二段。
第三段,“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什么叫“律仪”?律是纪律,仪是威仪,加起来不就是威仪。“净律仪”就是清净的纪律和威仪,当然这是指佛法的纪律和威仪,不是外道的。因为外道的纪律和律仪是有过错的,有过失的,佛法没有,因为佛是一切智者,当然不会有问题。另外,这些戒律都是清净的,按照这个清净的戒律去修持,就能够转变自己,使自己也变得清净。所以修行要按照佛制定的清净戒律和威仪来修行,有人说这到底是什么,本人有一个解释很好,就是清净的生活方式,就是佛告诉我们如何生活,所以“身、口、意”三个方面都给你说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之具体,你想装糊涂也装不了,他告诉你如何张口,如何吃饭,如何穿衣都说得非常具体。具体极了,你要想知道,那就学习戒律和威仪。戒律和威仪在佛教里面是一大块内容,所以经律论三藏其中有一藏就是律藏,就讲这些事情。现在大家除了比丘、比丘尼的戒律不能看,菩萨戒可以看。好比说:八关斋戒、三皈五戒、十善,菩萨戒的这些内容,在家、出家的都可…
《《三宝歌》的意义--在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