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和地狱?」宝誌公说:「可以的!不过你要准备、准备;要准备好,一会儿我就带你去。」过了一会,宝誌公就问他:「你准备好了没有呀?」他说:「我准备好了!」此话刚说完,宝誌公就开始骂他;骂他什么哪?「你这个狗皇帝,昏庸无能……!」还骂了很多难听的话,把他气得暴跳如雷,拿起宝剑就要杀死这个宝誌公;宝誌公连忙躲在柱子后面说:「这个就是地狱啊!」梁武帝猛然醒觉,感到很不好意思、很惭愧;赶快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宝誌公接着说:「这一念心就是天堂啊!」所以说,一切都是唯心造!所以,天堂和地狱在那里啊?就在我们心中;都是从我们心想中生;地狱、三涂、饿鬼道,都是从我们心想中生。
既然天堂和地狱只是一念之间,那么世间上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是永恒不变的呢?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呢?经上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试看近年世界各地的天灾人祸,如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四川的泥山流灾害、日本东北地区百年罕见的海啸与地震,还有各地的水灾、火灾、风灾、旱灾,都是一次比一次剧烈,一年比一年严重。还记得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当时震度大概是五点三级或以上;那个时候,我还是住在朝阳,还没有南下到香港;虽然我们距离震区相当远,但是仍能感受到地震的摇晃、感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胁、感到生死可能只是一线之间;如果身在灾区,那种恐惧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恐惧其实与地狱是很相似的,我们对地狱的感受或恐惧的形成,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心想中所生的,所以佛教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心外,其实什么都没有──因此佛教讲内求;佛教要我们反求诸己、返观内照;唯有内求,我们才能生起真正的智慧;外面的一切现象,都不过是假相、假像,只会令我们增加烦恼与执着。
可是我们一般人就是习惯于以假为有、以幻为真,自己欺骗自己;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时常都被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欺骗,因而引起无尽的烦恼;我们「眼观妙色」,眼睛喜欢看好看的东西;「鼻嗅好香」,鼻子喜欢嗅上好的香味;而耳朵怎么样啊?「耳慕好音」,耳朵爱听美妙好听的声音;人家赞叹我们,我们就很高兴,但如果人家批评我们,我们就会发怒并且起瞋恨心,以致火烧功德林,不能做到忍辱波罗蜜,我们没有办法做得到。还有我们的身体,「身贪细滑」,喜欢温柔细滑的感觉;天气冷一点不可以,热一点也不行;在炎夏的时候,都喜欢到有空气调节的地方。反正一点点不舒适、不顺意都受不了。所以说,这个身体为我们带来无穷的烦恼。
刚才讲座准备在隔壁舉行,因为没有音响,我说如果没有音响的话,我就竭力地大声讲,不过,还是有麥克風较为方便,所以臨時遷到臥佛殿來,大家来到这里,觉得这里是不是很舒服啊?如果没有麥克風,坐在后面的同学就听不清楚,可能就会起烦恼;我们众生都是如此,你如此,我也如此。(未完待续)
注释
注:
五种眼:即:(一)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三)慧眼,为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亦即能轻易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四)法眼,即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五)佛眼,即具足前述之四种眼作用之佛眼,此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天台宗说因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四者,果位有佛眼。
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三)
──朝阳佑顺寺第二届(2011)佛教青年夏令营
宽运法师佛学讲座
因此,我们都不得「自在」;要知道,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获得「解脱」、要获得「自在」,但如何才能做到呢?所以,我们就要效法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之所以被称为「观自在菩萨」,是因为他能「内观观自在,外观观世音」;我们既不懂得内观,也不知道外观,如何能得自在呢?所以都不自在,你们自在吗?不自在。我自在吗?也不自在。而且人间世界上有太多的危难、多太的不安,实在令我们难以自在,正如佛陀在《妙法蓮华经.譬喻品》中告诉我们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我们生活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中,就好像身处在起火的房屋一样,若不赶紧逃出去,就会有生命的危险;如果我们懂得危险、知道害怕,就会设法远离火宅,逃生都安全的地方。所以,佛陀说法的目的,就是救度我们众生出离,并接引我们到安全的处所。
我们都知道,在佛教里面,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人,将来就可保住人身再次投生为人。而修十善(五戒的前三戒,再加上不妄言、不绮语、不两口、不恶舌、不贪、不瞋、不痴)将来就可以生天;相反地,如果不修十善而修十恶(十善的相反),将来就会堕落三涂,也就是地狱、饿鬼、畜生。
前面已说到,地狱的众生,是非常的痛苦的。昨天亦跟大家讲到「目连救母」的故事:佛在世时,有一弟子名目犍连,非常精进用功,勇猛办道;出家一个月后便证得果位,得六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目犍连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于是以天眼察看已过世的母亲究竟身在何处,一看之下,竟然看见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终年不闻浆水之名,而咽喉很小好像细小的针,即使遇有食物亦无法进食,所以日夜受着饥饿的煎熬,以致皮骨相连,惨不忍睹;目犍连心里非常的难过,于是取了一钵饭前往供养母亲,由于以往悭贪恶业受报的缘故,饭未入口已化成火炭。目犍连知道自力不能救拔母亲,悲痛万分,唯有求助于佛陀;佛陀教他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供养十方僧众,仗众僧禅定之力,就能救拔他母亲。目犍连依教奉行,他的母亲得脱饿鬼之苦,并生天得胜妙乐。这就是佛教「盂兰节」的起源。
为了救度饿鬼道的众生,佛教还有「甘露法门」,如放蒙山也好,放焰口也好,都是「施食法」,都是利用佛教的经咒,帮助饿鬼的咽喉打开,让他们得以吃饱,这实在是非常慈悲的法门。我们人间也是如此,所谓「民以食为天」,食物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命,所以「食」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食物或缺乏食物,好像现时一些非常落后、贫穷的国家,人民欠缺粮食,经年抵受饥饿之苦。这个也是业报。
其次是畜生道的众生,牠们的生活就只有「欲」和「吃」,其它就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最执着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其余的事情,牠们一概不知,也没有想过要去了解,所以畜生道非常的愚痴,我们称他为三年级的小学生。而我们人呢?只是比畜生好一点点,是四年级;我们有很多无明烦恼与习气,我们的起心动念离不开贪、瞋、痴;由无明而造业,因业力而受报,于是在六道之中不断轮回,所谓「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果有点善根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依着佛法的指示去修行,将来还有可能转生到人道,继续学佛修行,不然的话,茫无方向,随业流转,就不知会堕落到那里去。
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有幸得闻佛法,就應該要有难遭难遇想,而更为难得的因缘是,我们能在朝阳的佑顺寺相聚,一起来交流、来讨论佛法,这都是大家的福德因缘。可是世间上,还不知有多少人,他们无法认识生命的真相,往往以假为真、以幻为有,每一天忙忙碌碌,形形役役,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不用说前生,就说今世,只是糊里胡涂来,糊里胡涂的去,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生死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呢?
说到生死的问题,我想起在《佛说婆罗门避死经》里头有一个这样的公案:
当时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对弟子们说,从前有四个婆罗门仙人,精进修行善法,获得了五种神通;前面提到目犍连是得到六种神通,其实佛教不提倡神通,只相信漏尽通。这四个仙人就是没有漏尽通。其实这种种的神通,我们本来就具有,这是我们的性德,可是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神通呢?你没有,我也没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被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种种的烦恼遮盖着,所以我们的「真如妙觉」无法显现;「真如」也就是涅槃境界,我们现在被无明障蔽了,所以看不见、证不得。
由于他们没有漏尽通,所以他们都很害怕死亡,都想不死。其实所有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这四个仙人在得到神通之后,心想:我们要往那里去才能常久、永远地活下去呢?所以,第一个仙人因为有神足通,可以飞天,于是便飞到了天上去,可以飞到天上不久便过身了。我们都知道,天人天福享尽之时有五衰现象,最终亦是难逃一死。
而另外一个去到那里啊?就是进入大海里,想在大海中藏起来,可是他进入大海之后,时限已到,又死在海里。而第三个仙人,因为怕死,于是去到山腰里,想藏在山里,结果还是一样,刚到山里去,没有藏身就已经过世了。第四个仙人想,他们三个都不行,我就到地底下去吧。可是刚钻到地下,命也是没有了。当时佛陀以清净无瑕的天眼,见看到这个情况,就说了一首偈:「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就是说,三界之中,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不死的。(未完待续)
认识自己.认识佛教(四)
──朝阳佑顺寺第二届(2011)佛教青年夏令营
宽运法师佛学讲座
我们香港的同学,大家有没有去过跑马地的坟场?坟场门前有幅对联写道:「吾躯今日归故土,他朝君体亦相同。」我们每一个人最后都会离开这个尘世,即使你再舍不得,你的色身也要常埋地下,化作一坯黄土,没有任何人能例外。宇宙有成、住、坏、空,人就免不了有生、老、病、死;而且人生里面还有无量诸苦,这些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
《认识自己 认识佛教──朝阳佑顺寺第二届(2011)佛教文化夏令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