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禅法 第一章 永嘉禅概述▪P3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把外界的尘停下来,让六根与外界的六尘脱离,禅修就要在这里找感觉。

   平常我们的心都是和尘在一起,没有把尘放下来的习惯,把外界的东西看得很宝贵。其实心的痛苦都是外界的干扰造成的,比如痛苦的时候,一定是有件事让你痛苦,什么事也没有,你却说自己很痛苦,那一定是笑话。所以我们的心总是与外界的尘紧密相连的,不能寂寂,难得清净下来,照顾一下内心的状态,自然就很昏乱,完全没有定力可言,所以才需要通过坐禅把外界这个尘缘放下来。

   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无记就是发愣,什么都不知道,不想好也不想坏,不知善也不知恶,糊里糊涂地,但也没有睡着。我以前上课就经常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听课很认真,却连老师在讲些什么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无记;睡着了没有做梦叫作昏昧。我们打坐时如果落入了无记和昏昧,虽然能坐很长时间,但是善根不会增长,功德丛林更不会增长,就像不毛之地不会生长丛林一样。无记和昏昧只能得无记的等流之果,也就是将来感得一个糊里糊涂的业报身,所以不是好境界。昭昭就是昭然若揭,明明白白的意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不要处于无记、昏昧的状态,要一直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清清楚楚。契是契入,的的是准确、毫无偏差的意思,要非常准确、正确地契入真实本空的真心。

   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这四句用禅修时的四个状态,进一步解释了上面两句的意思,要我们在念头生灭的过程中善于分辨,不要出现偏差。惺惺就是明明白白,寂寂就是非常安静、宁静。是是肯定,非是否定。也就是心里明明白白又非常宁静的状态就对了,而好坏不知、善恶不分时,心里虽然也很安静,但因为不明白事理就错了;心里很宁静,对事物也了如指掌,这也是对的,如果妄想纷飞,虽然对所有的妄想颠倒都很清楚,但这个清楚是不对的。

   寂寂惺惺,既是正确的调节身心的态度,也是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修心方法。比如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烦恼了吧”,有没有用呢?没有用,因为凡夫的心是很不容易听话的,所以佛称我们都是“刚强众生”,心乱无主。没有主又能听谁的话呢?坐禅实际上就是情绪管理,先要让心宁静下来,寂寂下来,找到“念头”,心就变得很软柔很听话了,一切也都清清楚楚(惺惺)的,我们就能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管理自己的情绪了。

  三、对治法

   寂寂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惺惺谓不生昏住无记等相。这个“住”是指停在那里不动,停在那里不动的不一定是入定。有些人一入座,五个小时一眨眼过去,高兴得要命,其实那个并不好。当然这样也算是一种定,但不是好定,因为在定中你对自己丝毫没有把握,只是寂寂而没有惺惺。佛法的禅定,是对生命有很好的把握能力、管理能力的,并不是让我们变得非常糊涂,所以我们要很清楚“惺惺”和“寂寂”的差别,并用以对治禅定诸病。

   以寂寂治缘虑,缘是攀缘,虑是考虑。缘虑是初修者正常的心态,这时就要用让寂寂来对治,以宁静安详的状态去对治向外攀缘、企求的心念,让自己陀螺般旋转的心停下来。以惺惺治昏住,以明明白白的状态来治理昏沉愚昧、无记、发愣的情况。

   寂寂久生昏住,初坐禅时,大家把妄想停下来,坐着不动,看住自己的心,估计十分钟就会睡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是动态的,一旦停下来就会打瞌睡,所以静久了会产生昏沉。

   惺惺久生缘虑,如果心中明明白白,很清醒,一直保持这个状态,过不了几分钟,很多念头就会冒出来,我们肯定就会去想别的东西。这些都是禅修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却是初修时必然要出现的,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感到奇怪和沮丧,但要掌握对治的方法。

   寂寂破乱想,把心静下来,乱七八糟的想法才可以破除;惺惺治无记,惺惺可以让自己不落入无记。寂寂和惺惺就是止和观、定和慧,两者要互相等持,就象热药和凉药一样,热症要吃凉药,寒症要吃热药,要对症灵活地应用,才能把病治好。

   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寂寂虽能治乱想,而复还生无记。安静的状态虽然能够把妄想治好,但用久了又会开始昏沉;明明白白虽然能对治昏沉,但用过了又会去胡思乱想。所以我们对治的时候要把握好分寸,如果觉得自己头脑不清醒了,就赶紧觉照;要是妄想纷飞的,就要静虑。这些方法都很好理解,但最重要的是在禅修中如何去实践。

   我们现在最大的毛病就是妄想太多,有些人可能一分钟也停不下来,甚至一个念头也停不下来,那就没办法坐禅了。如果我们在不昏迷,没有什么病,生活中也没有遭受严重灾难的摧残和打击时,还是不能把握自心,不能让它安闲一会儿,惺惺寂寂一会儿,那实在是善根浅薄、障碍太多的表现,世俗生活把我们拉的太紧了,根本无法回头。比如有些人一直想好好修行一下,能有些禅定受用,甚至打开智慧,让自己能处在安详自在的生命状态里。这个想法好是好,可就是实践不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事业、家庭,一个个都很重要,放不下,就没办法让心停下来歇息一下。

   其实人生就象小孩子玩过家家,只是一场游戏。可小孩子不懂啊,所以你一家、我一家的,玩得别提多认真了。我家的宴席比你家排场,小孩子就会跟你急,也要弄个更排场的出来,压倒别人才高兴,长大以后回忆起这些也只是付之一笑。

   所以我们真的要好好想想,静虑一下,五欲六尘的世俗生活真的有必要让我那么斤斤计较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准确地把握生命的大方向,让生命拥有一个健康的状态,能够良性循环,力所能及地去做事情。如果没有做事因缘,我们起码也要不受干扰,这是善待生命的基本原则。

   我们现在学习禅法,就是打预防针、做热身运动,把干扰我们的所有东西——想法、知识、学问、工作、家庭全部放下来,就当自己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然后我们还剩什么?只有寂寂惺惺,就是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生命当下的这个状态,然后认真去感觉一下,这个平常心是一直旋转好,还是放一放好?心灵进入了修复的状态,就可以对治破碎而受伤的心!

  四、调适法

   以惺惺为正,以寂寂为助。这是讲寂寂惺惺的关系,惺惺是智慧觉照,寂寂是定力,也就是智慧为正行,定力为助行。让自己的心不要糊涂、清清楚楚,调节得很灵活又非常安定,这样去明明白白地工作、生活,即使再忙也不会动乱,然后你就会感受到:运动是平静的运动,宁静是明白的宁静。

   以此二事,体不相离。寂寂惺惺互相不能脱离,不要停下来就像个呆子,动起来又像个*炮。心动也不是纯粹的动,停也不是纯粹的停,要让自己知道怎么动、动的过程如何不受干扰,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犹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为正,以杖为助。这是个比喻,行比喻惺惺,杖就是寂寂。定力,就像有病的人,要拿着拐杖走路一样,我们现在学习禅定,目的就是要锻炼出一定的禅定能力,有了定力我们就有了拐杖,心定下来后,就像病人有了拐杖一样,修行上路就很快了。但对修行来讲,真正重要的还是智慧。佛法是以开发无漏智慧为根本目的的,而不是单纯的修定力,能坐个八万年不动并不见得就是好事,起心动念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要定慧等持,也就是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又如如不动,才是最好的。

   夫病欲行必先取杖,然后方行,修心之人,亦复如是。在佛法看来凡夫都是病人,病人想走路,但体虚无力走不动怎么办?就先要有个拐杖,靠着拐杖就可以行走了。往哪里走?当然是往出轮回的路上走啦。所以虽然行为正,杖为助,但因为我们的心都乱了、病了,就必须先学习定,修行人有了定力,才可以在平常生活中用智慧去调适身心,走向解脱。

  五、做功夫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是最后一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这么多“恰恰”,就是做工夫时要恰到好处的意思。第一个恰是指自己,第二个恰是指外面,对自己、对别人,用心的时候都恰到好处。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当我们用心的时候,心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心到哪里去了?想东的时候心在东那里,想西的时候心在西那里,不想的时候心在哪里呢?一切妄想杂念没有了,心也没有了。但在没掉之前,你会先对自己说“我要用功了”,妄想停下来,恰到好处用心的时候,这个心就没有了、空了,无心可用。

   无心恰恰用,心空了、没有了的时候,正是最好的用心状态,因为这时心什么都没想,很专注。就是在恰恰无心用的时候,别人讲话,你会每一句都听得清清楚楚,他讲的每一个字、词句的长短、含义如何,你都会很清楚。因为妄想停下时,心会很专注,心专注了,我们才能很好地用起来。妄想多了的心叫散乱心,散乱心是没办法用的,它正忙着想东想西呢,你却让它去想北,那是很难做到的,只能更乱套了。如果心专注下来、空下来再用,就叫无心恰恰用。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去用心,却会用得恰到好处。最后,我们还要保持无心这个状态,就算妄念生起来,妄念也只是我们的妙用,并无一念可得。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叫作常用恰恰无。这个境界可能一下子体会不到,我们在以后的禅修实践中,会一点一点地去印证。

  第四、永嘉禅法的特色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永嘉禅既是祖师禅,又是如来禅;既有教理依据,又有止观实证;既有大佛顶的境界,又有各种根性入门下手的接引处,真是将佛法全部的内容,完美地融汇到了一起,不愧为佛法瑰宝,非常值得后人去研究、修学和依止。尤其针对于我们现在的修行人,永嘉禅非常适合,因为它有五个优点:

   第一、理路清晰。永嘉禅法自成一套缜密的理论构架,并与教理结合,易于我们掌握其内涵,比较容易学修和运用。

   第二、层次分明。永嘉禅法对于禅观的入手与成就,开始怎么去用心,从最近处入手,到最后怎么去成就,成就的状态是什么?都有详细精密的阐述,这样明确地去用功,我们的功夫就可以循序渐进,即使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指导,也不会走入歧途。

   第三、身心轻安,轻松安然。修学佛法绝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忙、更累、更难过,而是要让我们的身心更轻松、更自然、更安详,这是整个佛法的宗旨,永嘉禅也不例外。因为了悟自心以后,从真心里焕发出来的一种气质,会非常安闲、善良、健康、唯美、自在,这完全来自于生命内在的调节,不是靠任何外来的知识和装饰所能达到的。

   第四、注重智慧。和整个佛法一样,永嘉禅法以开发智慧为主。无论是由定发慧,还是直指人心,都是为了开悟自心,明心见性,因此在整个永嘉禅法的修学过程中,都要随时保持明明白白的状态,不能糊里糊涂。

   第五、简单易行。永嘉禅法从看念头入手,简单易行,非常方便在生活中操作,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训练自己的心不打妄想,来增长我们的定力和智慧。佛法是全能的智慧,全能就是以圆满清净的大智慧来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最好、最全面、最完美。所以说佛是全能的,而不是万能的。

   总之,永嘉禅适合各种根基的学人,定力好的可以先从止观入手,有次第的进行和深入,慧力好的则可以在顿悟心性的奥妙后,再去次第证入。如果想学习永嘉禅,一般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先学习天台止观入门与《永嘉禅宗集》;第二步学习《维摩结所说经》和《六祖坛经》,这是从小乘止观进入大乘禅法的一个中间过程;最后学习《永嘉证道歌》和《法华经》,体悟大乘佛法最高深、最圆满的思想境界。这些经典和修学方法,我们都会在永嘉禅系列丛书里依次介绍和讲解,而对于具体的修学方法,我们就按照永嘉大师修学的足迹,先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入手吧。

  

《永嘉禅法 第一章 永嘉禅概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