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珍惜宝贵的生命
我们大家都很有福报,能够健康在人世上,遇到佛法。人生确实是无常的。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去世,有很多的生命是自己无法把握的。生命,我们也没有办法把握。只有你真正地打开本来,功夫到家,才能来去自在、洒脱自如。否则,我们一口气不来,便告来生。前路茫茫,不知何往。生死轮回之间,独死独生,独来独往。生死苦痛,何人能代?就象流浪在外的孤儿,身心没有解脱,随处都是无家可归。所以我们要真心地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要思生死苦,生命无常,紧迫之心要油然而生。两岁就去世了,那我们大家活六十岁的人,就可以活三十辈子了。但是我们这几十年的人生到底所做何为?你的每天所做、所想、所思,是否真正能对生命有帮助?还是不停地在增加生命的负担,增加生命的累赘和烦恼?不能看破,不能舍弃,总是被根尘纠结在一起,心结打不开,斤斤计较,处处障碍。所以当我们回观自心,人生几十年,一年几百天,一天几十个小时,一小时几十分钟,我们每一分钟几乎都是浪费掉了。尽管打坐一坐四个小时,但是你们看看,在四个小时当中,又有多少时间是安住于正念,安住于如法地用功?
在凡夫地真正如法地用功,第一步就是要把六尘和六根先脱开。如果这一步做不到,我们一直是在创造轮回生死的业。不管你想得有多美,做得有多好看,完全都在造生死业。当然,如果你不能做到根尘脱开,起码也要去恶从善,与人为善,多替别人考虑。这样我们这一期的生命就会得到延续,就会健康长寿。
在我们遇到正法,正想修行的时候,万一你的命就临终了,这又有多么的可惜。所以我们认识到生命是无常的,死亡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不管哪个人都不敢确定说,我到哪一天才会死。也可能就一个刹那,也可能晚上睡着了,明天就起不来。这都是有可能,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尚有一息活在世间,就应该想到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事情,最值得改善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世界的,是什么事情。要有所选择,有所对待,不能笼统、颟顸、稀里糊涂。可为可不为的事情,尽量不做;必须做的,我们一定要做。比如说你要把六尘舍弃,要把我执打破,这件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你这一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现在放不下世俗的五欲六尘,你就会一直痛苦下去。所以将来想成道你也必须要放下。与其将来要放,还不如现在赶紧,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自己还能把握的情况下,赶紧就放下。
放下以后,我们的真心就会呈现出来。祖师大德说,“只这心心心是佛,妙用纵横可怜生”。我们这颗真心本来是佛,原本是清净的,不需要修改,不需要调整,它自己就是没有生命,并不是把这个烦恼的我经过改造修行,痛苦打磨以后,然后变成一个没有生死的我。并非如此。而是通过这种努力,我们会细细地观察,轮回当中到底有多少艰难困苦的事情,培养我们能承受生死幻觉的梦幻泡影;不会感到生死是一场梦而失落,而难过,反而更轻松地看到了,原来生命也就是这么一场梦,认识到了我们的一切执著和妄想只是一场梦而已。
通过艰难的打坐,认真的修学,会把我们种种的偏激、种种的烦恼从根里面给它去除掉。所以要证悟我们的真心本体。证悟本体是始终贯穿佛法的一个重要核心所在。因为前面我们讲了很多的用功打坐的修行方法,和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状,大家通过两个七,十一天的时间,还差三天,这十一天来,应该在功夫上大有长进。打坐之余,如果还在那里聊天,开小差,打妄想,找事,那么你的用功就停滞,甚至退步。所以我们要全神贯注,于未打七之前这种精神,有过之而无不及,要倍加精进珍惜。然后全神贯注看到自己原本无生的本来面目。
心如宝月映琉璃
所以只这个心就是佛。这个心它是玲珑剔透,无有一法可执著,却万法都影现在其中。达摩祖师说,心心心,不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宽大的时候,它是普遍在整个法界当中。因为十方法界所有一切万法,你细细观察,只要有相、有形、有生灭的事物,它的本质都是无我的。因为有相的事物都是无常,一切无常的背后决定是不能作主,没有主宰,不能作主;没有主宰的事物,就是无我。
所以观万法之始,就是观诸行无常;观万法之终,它的终结,最终的定论,就是诸法无我,没有自我。认识到无我的,那就是我们的涅槃寂静。所以涅槃它没有占地方,但是它是一切法界的本来面目。只有契入涅槃,把生灭的一切现象,特别是我执的根源连根拔起,广阔无边,冲破我们的时空观念。所以它是遍满整个法界。要把我们时空的观念冲破。
感恩心与虚空粉碎
所以用功心情专注,会感觉身体空掉,心也空掉。抓住这个空继续用功,会把注意力注意在空上面。而当你把注意力注意在空上面继续用功的时候,这个虚空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就象气球越打越饱,打到最后,这个虚空就粉碎掉了,就象气球一样,会被爆炸。一旦打坐身心空掉,说明你已经开始与法界爆炸的那天相应了,总有一天会跟它相应。
特别是大家在专注打坐,身心感觉空掉的时候,你旁边的人打一声喷嚏,或者有人挨香板,一板下去,“啪”一声,你会觉得整个身心被震动,震动一下其实是很舒服的。有些人会觉得害怕,有些人会觉得太吵,打扰我这种空。实际上你如果担心把你这个空打掉,说明你已经对这个空产生了强烈的执着;对这个空产生了执着,你就不可能打破本来。所以在空这里身心空掉,一切妄想没有,你在这里用功,只是专注而不执着。如果你想停留在这个空中,想保护它,你永远只是见到或者感受到空而已,那个解脱的无我,你是看不到的;虚空粉碎,你也粉碎不掉。
大家可能都有这个经验,当你心静下来,很专注,有一点点声音都感觉跟你是连在一起的。只要那里吵一点点,有些会感觉象惊吓一下。实际上那个惊吓的感觉是很舒服的。只因为我们平常自我保护的意识太强了,所以觉得别人在吵,是把“我”吓住了。你如果自我保护的意识给它舍弃掉,别人正吵的时候,正是你我执被粉碎的时候,你感恩都来不及。因为你想执著的东西被破碎了,这个虚空就会粉碎一下。然后你要重新再来,再从这个肉身上的执着、思想上的执着给它停歇下来,静下来。所以有些人在打七,克期取证,专修,定到一定的时候,对上师三宝有信心,一板子拍下去,他虚空被粉碎的感觉就非常明显。如果你对这个人没有信心,一板子打下来,你就会嗔恨生起来,怪他把我的定境打没了。
这实际上都是我们丑人自作怪——心里不美的人,看到别人多看他两眼,他都觉得别人在猜疑他,别人在说他;背后赞叹他,他看见了,他觉得别人在说他坏话,就是丑人自作怪,心里有毛病的人,看到什么都不会顺眼。心里如果是清净的,遇到任何的境界,都自然会舍弃。所以大乘菩萨观一切众生犹如父母,观一切众生犹如善知识,观一切众生犹如佛菩萨。当你知道我们的一切众生,我们身边所护持我们,所帮助我们,乃至我们同修共学,都是诸佛菩萨的护持,这样一来,风吹草动都会促成我们禅定的觉受。
感恩心与智慧
所以做功夫第一个阶段是需要从嘈杂的闹市当中抽出身来,在寂静的山林,没有人影响的地方,先学会打坐,静心;一旦你有静心的功夫,应该到嘈杂的地方去。因为静中静是第一步功夫,动中静是第二步功夫。静中静有受用,随时能融入虚空,但动中静就随时把你这个虚空给你粉碎掉,你的心智就自然会在虚空爆炸的同时开发出来。比如大家坐在那里身心很空,很空灵,你会守住这个空,感觉很舒服,因为手脚都不知道了——本来手脚痛得很难煎熬,腿要搬来搬去,手要动来动去,一会又怕冷,一会又怕自己西洋参还没吃下去,一会又觉得什么东西没放下……就对这个身体牢牢地执著,照顾不放。所以一旦有一点点相应,身体就空掉了。身体空掉了,整个思想、整个身心,整个禅堂都会融入在虚空当中,身心只感觉一片空寂。就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执著这个空寂,很可能就落入了空定。落入空定虽然是定,但不能解脱。那这个时候只有用动的声音来干扰你----一开始听到声音,我们不习惯,觉得自己修禅定被干扰了。其实再干扰几次,只要你的心是感恩的心,没有嗔恨的;如果你生起嗔恨心,这个定境会没有掉。比如说你今天早上你刚刚空下去,别人一吵你就生气,这一生气以后你这一天可能都再也入不了这个定,甚至多少年都再也入不了。但如果你心怀感恩的心,知道他是三宝的加持,是佛菩萨的示现,是我们自己善根、福德、因缘的展现,你怀着感恩的心,那么这个虚空一粉碎以后,你的智慧就在粉碎当中得到升华。因为你执在空中,只会入定而没有智慧;当别人有声音响起来的时候,你听到了声音;你在动中还能够不动,这就是定已经开出智慧来了。
所以往往我们智慧在无形当中增长起来,自己不知道,反而会责怪别人,或者贪著禅定。贪著、执著自己的禅定境界,就象一个有钱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地位身份都很重要,钱财都很多,你让他坐在这里坐禅,他可能觉得有失自己的面子和身份,所以他始终不想坐下来;你要让他身心感觉空掉,他觉得我感觉我自己很有钱、很有地位,感觉很舒服很满足,我为什么要去感觉空呢?他就很难从对世俗的五欲执著当中跳出来。当你跳出来以后你又发现,哎呀,这个空才真舒服。因为空的感觉就是没有谁可以干扰的感觉。当别人没…
《禅心密印 第十二章 清净平等如琉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