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珍惜寶貴的生命
我們大家都很有福報,能夠健康在人世上,遇到佛法。人生確實是無常的。我們身邊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去世,有很多的生命是自己無法把握的。生命,我們也沒有辦法把握。只有你真正地打開本來,功夫到家,才能來去自在、灑脫自如。否則,我們一口氣不來,便告來生。前路茫茫,不知何往。生死輪回之間,獨死獨生,獨來獨往。生死苦痛,何人能代?就象流浪在外的孤兒,身心沒有解脫,隨處都是無家可歸。所以我們要真心地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要思生死苦,生命無常,緊迫之心要油然而生。兩歲就去世了,那我們大家活六十歲的人,就可以活叁十輩子了。但是我們這幾十年的人生到底所做何爲?你的每天所做、所想、所思,是否真正能對生命有幫助?還是不停地在增加生命的負擔,增加生命的累贅和煩惱?不能看破,不能舍棄,總是被根塵糾結在一起,心結打不開,斤斤計較,處處障礙。所以當我們回觀自心,人生幾十年,一年幾百天,一天幾十個小時,一小時幾十分鍾,我們每一分鍾幾乎都是浪費掉了。盡管打坐一坐四個小時,但是你們看看,在四個小時當中,又有多少時間是安住于正念,安住于如法地用功?
在凡夫地真正如法地用功,第一步就是要把六塵和六根先脫開。如果這一步做不到,我們一直是在創造輪回生死的業。不管你想得有多美,做得有多好看,完全都在造生死業。當然,如果你不能做到根塵脫開,起碼也要去惡從善,與人爲善,多替別人考慮。這樣我們這一期的生命就會得到延續,就會健康長壽。
在我們遇到正法,正想修行的時候,萬一你的命就臨終了,這又有多麼的可惜。所以我們認識到生命是無常的,死亡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不管哪個人都不敢確定說,我到哪一天才會死。也可能就一個刹那,也可能晚上睡著了,明天就起不來。這都是有可能,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尚有一息活在世間,就應該想到最應該做的是什麼事情,最值得改善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世界的,是什麼事情。要有所選擇,有所對待,不能籠統、颟顸、稀裏糊塗。可爲可不爲的事情,盡量不做;必須做的,我們一定要做。比如說你要把六塵舍棄,要把我執打破,這件事情,是我們必須做的,你這一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你現在放不下世俗的五欲六塵,你就會一直痛苦下去。所以將來想成道你也必須要放下。與其將來要放,還不如現在趕緊,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自己還能把握的情況下,趕緊就放下。
放下以後,我們的真心就會呈現出來。祖師大德說,“只這心心心是佛,妙用縱橫可憐生”。我們這顆真心本來是佛,原本是清淨的,不需要修改,不需要調整,它自己就是沒有生命,並不是把這個煩惱的我經過改造修行,痛苦打磨以後,然後變成一個沒有生死的我。並非如此。而是通過這種努力,我們會細細地觀察,輪回當中到底有多少艱難困苦的事情,培養我們能承受生死幻覺的夢幻泡影;不會感到生死是一場夢而失落,而難過,反而更輕松地看到了,原來生命也就是這麼一場夢,認識到了我們的一切執著和妄想只是一場夢而已。
通過艱難的打坐,認真的修學,會把我們種種的偏激、種種的煩惱從根裏面給它去除掉。所以要證悟我們的真心本體。證悟本體是始終貫穿佛法的一個重要核心所在。因爲前面我們講了很多的用功打坐的修行方法,和修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狀,大家通過兩個七,十一天的時間,還差叁天,這十一天來,應該在功夫上大有長進。打坐之余,如果還在那裏聊天,開小差,打妄想,找事,那麼你的用功就停滯,甚至退步。所以我們要全神貫注,于未打七之前這種精神,有過之而無不及,要倍加精進珍惜。然後全神貫注看到自己原本無生的本來面目。
心如寶月映琉璃
所以只這個心就是佛。這個心它是玲珑剔透,無有一法可執著,卻萬法都影現在其中。達摩祖師說,心心心,不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寬大的時候,它是普遍在整個法界當中。因爲十方法界所有一切萬法,你細細觀察,只要有相、有形、有生滅的事物,它的本質都是無我的。因爲有相的事物都是無常,一切無常的背後決定是不能作主,沒有主宰,不能作主;沒有主宰的事物,就是無我。
所以觀萬法之始,就是觀諸行無常;觀萬法之終,它的終結,最終的定論,就是諸法無我,沒有自我。認識到無我的,那就是我們的涅槃寂靜。所以涅槃它沒有占地方,但是它是一切法界的本來面目。只有契入涅槃,把生滅的一切現象,特別是我執的根源連根拔起,廣闊無邊,沖破我們的時空觀念。所以它是遍滿整個法界。要把我們時空的觀念沖破。
感恩心與虛空粉碎
所以用功心情專注,會感覺身體空掉,心也空掉。抓住這個空繼續用功,會把注意力注意在空上面。而當你把注意力注意在空上面繼續用功的時候,這個虛空的感受越來越強烈,就象氣球越打越飽,打到最後,這個虛空就粉碎掉了,就象氣球一樣,會被爆炸。一旦打坐身心空掉,說明你已經開始與法界爆炸的那天相應了,總有一天會跟它相應。
特別是大家在專注打坐,身心感覺空掉的時候,你旁邊的人打一聲噴嚏,或者有人挨香板,一板下去,“啪”一聲,你會覺得整個身心被震動,震動一下其實是很舒服的。有些人會覺得害怕,有些人會覺得太吵,打擾我這種空。實際上你如果擔心把你這個空打掉,說明你已經對這個空産生了強烈的執著;對這個空産生了執著,你就不可能打破本來。所以在空這裏身心空掉,一切妄想沒有,你在這裏用功,只是專注而不執著。如果你想停留在這個空中,想保護它,你永遠只是見到或者感受到空而已,那個解脫的無我,你是看不到的;虛空粉碎,你也粉碎不掉。
大家可能都有這個經驗,當你心靜下來,很專注,有一點點聲音都感覺跟你是連在一起的。只要那裏吵一點點,有些會感覺象驚嚇一下。實際上那個驚嚇的感覺是很舒服的。只因爲我們平常自我保護的意識太強了,所以覺得別人在吵,是把“我”嚇住了。你如果自我保護的意識給它舍棄掉,別人正吵的時候,正是你我執被粉碎的時候,你感恩都來不及。因爲你想執著的東西被破碎了,這個虛空就會粉碎一下。然後你要重新再來,再從這個肉身上的執著、思想上的執著給它停歇下來,靜下來。所以有些人在打七,克期取證,專修,定到一定的時候,對上師叁寶有信心,一板子拍下去,他虛空被粉碎的感覺就非常明顯。如果你對這個人沒有信心,一板子打下來,你就會嗔恨生起來,怪他把我的定境打沒了。
這實際上都是我們醜人自作怪——心裏不美的人,看到別人多看他兩眼,他都覺得別人在猜疑他,別人在說他;背後贊歎他,他看見了,他覺得別人在說他壞話,就是醜人自作怪,心裏有毛病的人,看到什麼都不會順眼。心裏如果是清淨的,遇到任何的境界,都自然會舍棄。所以大乘菩薩觀一切衆生猶如父母,觀一切衆生猶如善知識,觀一切衆生猶如佛菩薩。當你知道我們的一切衆生,我們身邊所護持我們,所幫助我們,乃至我們同修共學,都是諸佛菩薩的護持,這樣一來,風吹草動都會促成我們禅定的覺受。
感恩心與智慧
所以做功夫第一個階段是需要從嘈雜的鬧市當中抽出身來,在寂靜的山林,沒有人影響的地方,先學會打坐,靜心;一旦你有靜心的功夫,應該到嘈雜的地方去。因爲靜中靜是第一步功夫,動中靜是第二步功夫。靜中靜有受用,隨時能融入虛空,但動中靜就隨時把你這個虛空給你粉碎掉,你的心智就自然會在虛空爆炸的同時開發出來。比如大家坐在那裏身心很空,很空靈,你會守住這個空,感覺很舒服,因爲手腳都不知道了——本來手腳痛得很難煎熬,腿要搬來搬去,手要動來動去,一會又怕冷,一會又怕自己西洋參還沒吃下去,一會又覺得什麼東西沒放下……就對這個身體牢牢地執著,照顧不放。所以一旦有一點點相應,身體就空掉了。身體空掉了,整個思想、整個身心,整個禅堂都會融入在虛空當中,身心只感覺一片空寂。就在這個時候,如果你執著這個空寂,很可能就落入了空定。落入空定雖然是定,但不能解脫。那這個時候只有用動的聲音來幹擾你----一開始聽到聲音,我們不習慣,覺得自己修禅定被幹擾了。其實再幹擾幾次,只要你的心是感恩的心,沒有嗔恨的;如果你生起嗔恨心,這個定境會沒有掉。比如說你今天早上你剛剛空下去,別人一吵你就生氣,這一生氣以後你這一天可能都再也入不了這個定,甚至多少年都再也入不了。但如果你心懷感恩的心,知道他是叁寶的加持,是佛菩薩的示現,是我們自己善根、福德、因緣的展現,你懷著感恩的心,那麼這個虛空一粉碎以後,你的智慧就在粉碎當中得到升華。因爲你執在空中,只會入定而沒有智慧;當別人有聲音響起來的時候,你聽到了聲音;你在動中還能夠不動,這就是定已經開出智慧來了。
所以往往我們智慧在無形當中增長起來,自己不知道,反而會責怪別人,或者貪著禅定。貪著、執著自己的禅定境界,就象一個有錢的人,他覺得自己的地位身份都很重要,錢財都很多,你讓他坐在這裏坐禅,他可能覺得有失自己的面子和身份,所以他始終不想坐下來;你要讓他身心感覺空掉,他覺得我感覺我自己很有錢、很有地位,感覺很舒服很滿足,我爲什麼要去感覺空呢?他就很難從對世俗的五欲執著當中跳出來。當你跳出來以後你又發現,哎呀,這個空才真舒服。因爲空的感覺就是沒有誰可以幹擾的感覺。當別人沒…
《禅心密印 第十二章 清淨平等如琉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