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行是否得道的标准。那个标准完全是自己设立起来的。这些标准是你现在想像的,我们会想像一个开悟的人可能会是什么样,可能会是什么样。但所有的可能都不能代表开悟的人的样子。如果都能代表了,那你就是开悟的人。
所以我们认识不到了断生死的境界,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认识到生死的境界;我们认识不到无相,你起码可以认识到这个相的生灭、现相、无常。不管你见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有受皆苦,有相皆妄。所有的感受,落在六根上的,全部都是苦的根源。一切苦,都是从受而生;不受,即无苦可得。所以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受舍弃掉,一切痛苦即不复存在。五蕴都舍弃,佛经讲,皆空;也讲不生不灭;也讲无眼、耳、鼻、舌、身、意。不,无,空,这同样都在解释了生死的境况。
所以了生死,从第一步了解生死到第二步了断生死,这有一个方向性的改变。了解生死,我们是以世间法作为观察的对像;了断生死,却把方向指到了三界之外。
了断生死在理上,也是要我们自己去了的,就用我们自己的妄想,第六意识思维,我们一点点地舍弃,舍弃到最后,连自己这个感觉有我也给他舍弃掉。就是在理上一点一点地自己去了断。你在理上能够明白,三界之中无一法可求,求来的都是苦的;明白到无一法可求,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求的一切三界之苦,就被你了断了。功夫进展快一点,在事相上也表现出跟理上一样,也是以无所求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诸位用功千万不要想坐在那里修行以后,我的脸色会改变,就会好看起来;耳朵会伸长,像双耳垂肩一样;脑袋又长一个肉包出来,像个肉髻……妄想颠倒啊。甚至有些人还想坐在那里会放光,晚上最好不要带手电筒……你这些妄想全是错的;但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有。你想要的全部是三界内有相的,你怎么可能了生死呢?因为你想要的那个就是生死的东西呀,就是有相的东西呀,有所得的必有所失呀。所以当你在事相上也一无所求了,于是在你的心中呈现出来三界之中,无有一法是你所求;也无有一法能干扰得了你。你就于三界生死来去自在,没有障碍。就是永嘉大师说的: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你看我们生死悠悠没有停过,没有定下来过,没有停止过。你如果能够顿悟,理事两样全部舍弃,道理上你知道三界以内是生死法,不需要,在事相上你也确定,你当下就可以确定,有胆量我们现在就不要这个世界。敢不敢?怕死了吧?不怕死?不怕死你就不怕生,你就会生得比谁都好;怕死的人是活不好的,活在担惊受怕当中。遇到魔境啦,遇到种种情景啦,生怕这个老蛇会把我咬掉,生怕那个魔鬼会把我捆去……怕死的人,是活不成的,是活不好的。只有看到三界一切无论生死什么法,我从此再也没有兴趣。因为知道这一切相背后全是无生。
所以“自从顿悟了无生”,了了生死你就见到了无生,非常清楚。平常我们的生活习惯,如果一个小偷看到你手上拿着钱,哪怕抢你一块钱,你肯定是不愿意,你会骂他这个人太缺德,居然抢我的钱。让你给他,可能你给十块钱也没关系。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其实是生活在很不讲道理的思想观念当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标准、绳索把自己捆起来。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有个人问,你会做什么?他说我什么都会,但就两样不会。你猜哪两样?他说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这两样不会。是不是啊?你真能够把三界生死一切法看到,这你也不会,那你也不会,那你就不会轮回了,也不会随着它生死了。
所以禅宗祖师才有那么大的气魄,在悬崖顶上能够把自己抓住的这根救命稻草也舍弃掉。悬崖撒手,粉身碎骨。我们大家问问自己,你心中最重视的是什么?你最看好的、最舍不得放下的是什么?情感,是大部分人不愿意舍弃的;钱财,名利,地位,享受,身体,思想,甚至自己的信仰,都不愿意舍弃,哪一样都要抓得牢牢的,越多越好,越多越好。结果,你抓得自己遍体鳞伤,抓得自己有气无力,抓得自己死去活来,苦恼不堪。如果真有这种胆量,你在内心中悄悄安装进去一个软件,就是让自己三界之内一切法从此再也不要。你看看,只要启动了这个软件,你马上就会发现了,三界以内确实无有一法可以障碍你。任何一种表现----只要有所表现,就是生灭法;我们这颗心啊,就在无明的这个当下。你如果能够站在无明的状况,站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这个当下,你就能看到一切生死现象;不贪着生死法,你就能看到涅槃的景象。就在一念之差,有一个了了分明的我停在这里,如果我要怎么展现,就是生灭的现象;当一念都没有,连我也没有,这就是涅槃的景象。
无住大涅槃
涅槃分有住涅槃、无住涅槃。无住涅槃是大涅槃。有住涅槃,包括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有住涅槃是了生死以后无相的空,所以离相而无相,是离一切相,是诸法空相,以无所得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因为一切所得都会有所失;有得有失就会有恐怖,有恐怖就会有颠倒,有颠倒就会有梦想。所以无所得故,才能够无有恐怖,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才能见到无相的涅槃。把眼光、注意力全部放在无相的涅槃中,这叫有住的涅槃。你停留在那里了,也叫共般若,也叫真心,也叫真如,都是不动的,空的,无所得的,本来清净的,没有污染的,否定现实生灭的一切现象。
所以小乘生死不是涅槃,涅槃不是生死;生死中没有涅槃,涅槃中也没有生死;生死看不见涅槃,涅槃也看不见生死。但我们自我的执着,那个根源,就是这个分界的地方。意根我执,是生死与涅槃的接触点。
见到了涅槃,回来继续在生活当中,以涅槃的心态,以无所求的智慧,再来成就一切世间万事万物,这叫六根门头可以放大光明,在一切相上,因为相即是无生;在一切作用上,作用即是无作;一切行为处,而没有自我,没有执着加在里面。这就是证体以后能生起妙用;而这个妙用,只有大乘佛法讲的,不住涅槃,不住在任何一个境。不但不住在生死,也不住在涅槃,所以叫无住。诸佛菩萨有大智慧,才能不住生死;有大慈悲,又能不住涅槃。
所以佛是悲智双运,福慧圆满。我们大家发了大菩提心,愿意成就、救度一切众生,在一切相上能以无住的心,生诸妙用。菩萨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可灭度。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就是即相而离相的佛性。小乘人不见佛性。
所以我们讲真如、真心,跟佛性是不一不异。说它是一个,因为真如只是从体上说,从不动、不生灭来说;佛性必须从相上、用上才能显现出来佛性的妙用。如果没有妙用,不能称为佛性。所以我们讲话、咳嗽、打坐,这一切举止,佛性才常坦坦表露在我们的整个身心、言语、举止当中,只在他不住生死,更不住涅槃。
我们凡夫住在生死当中,以那颗烦恼妄想的分别心,想去猜测佛菩萨无住的境界,这是缘木求鱼,隔岸观火,看热闹,却自身一点感受都没有。想要努力,就是要着着实实地发大菩提心,勇于承担自己在这一生,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需要有任何依赖。真正发起大丈夫的勇猛气势,可以自己拍着胸膛告诉自己,这个生灭世界当中的一切,确确实实从内心当中再也一无所求,一无所住。真能如此,要确定自己确实一法都不想要。包括你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想到的这一切。然后就以无尽的大悲,平平淡淡、扎扎实实地在这里生活。既一无所求,又一无所舍,这就契入了佛性的妙用,连佛性这个名词也可有可无。“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恁么得”。
修行中的丈夫气魄
在场大部分都是女众,女众的心态、心量很难放大。人家都称大男子、小女人。但是在心性面前,绝然毫无差错,丝毫差别都没有,只是习惯有所差别。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被自己的习惯所束缚,就像裹小脚的女人,迈不开大步往前走。习惯,告诉自己我不行,我不能成为菩萨,我是一个凡夫,我还有所求,我还有欲望……我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所以你就注定只是一个小女人。你要告诉自己就是大丈夫,生死跟前没有一事可以难得了我,因为我本来就没有求。看看自己的心中,世间万法,不管是生、老、病、死,还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舍不掉,全部都没有关系;任何一事,任何一物,任何一尘,再也跟我无关。在心性的层面,你提高到这个程度,智慧就像大鹏金翅鸟俯视广阔无边的大海,随时能够把海里的龙抓出来。看到不管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种的灾难和困难,思想早已超脱了现实的这一生。生命不再是这个世界可以标志的身份、职务和地位。这种大丈夫气势,有时候需要培养,发菩提心,一点一点地扩大;有时候一念回光,当下即是。你不要一想到这样就很得意,觉得自己又是世间最了不起的人了。那你就错了!舍弃一切,世间本无一法可得,你才了然于胸。
所以打七,或者修苦行,不苦就不算苦行,打七坐在那里,什么都给你准备得停停当当的,那个效力很差。要打得你坐在那里坐立不安,痛苦不堪,左右为难,上下不是,内外皆苦,你才发自内心地知道啊,轮回太苦了!愿意舍弃!只要风吹一点点,赶紧把棉被包一包,连手印也散掉了;稍微热一点,被子又拿下来了……舒服吧,贪着在这里继续坐,你就再坐一万年,估计还在这里继续坐,连受苦都白受了,不得力。用功不得力,到处会挑剔;用功能得力,随缘无顾忌。你功夫是在自己的点点滴滴当中体现出来的,不是你跑到佛座上面,坐在那里,然后才显得你有多高大,多伟大。世俗上的人都讲,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暗里受罪。你连这一点罪都受不了,不要说人前显贵,就在这个暗地里,你都贵不了。在那里打呼噜,在那里可以东动一下、西动一下,别人看看都觉得你打坐也不用功打。
所以我们真用功,一定要在心念上,时时照顾到自己没有念头的样子。因为站在这个地方,你才有能力看清楚生死是什么东西;站在这里,才最有机会看到涅槃就是没有生灭。你如果不站在这里,你自己都被五欲的洪流卷到苦海当中,不知道沉没在海底多少万年了,什么时候出来,谁都不知道。头出头没,千生万死。这一生遇到了佛法,我们又知道回归心灵之路;此生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所以了生死这三个字,既要了解生死一切相,又要了断生死一切苦恼。
《禅心密印 第十一章 明理断习出苦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