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致命的误会,总以为,我放下了这个财色名食睡,我就得不到了,得不到那我不就比别人少了。
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特别是在家居士,如果在家居士,你不贪吃不贪睡不贪穿,那么在什么都不贪的这种思想之下,你就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可以穿,什么都可以睡,什么都可以用。而且你每件事情,比如吃,你会吃得津津有味。你不贪,你就不会受这个食品所左右,你会更客观地去享受你在家生活的这一切。
其实这里所讲的“梵行高远”,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修习禅定,禅定就是四禅八定。
四禅是高禅定,因为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他可以通过自己的第六意识来激活自己全身的细胞,使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处于非常欢喜的禅悦当中。比起我们欲界的凡夫,那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了,所以这是高,真实是高。
因为凡夫众生的这个欲,特别是淫欲,那是很低劣的,低劣到什么程度呢?低劣到连自己都无法把握,低劣到自己生命中的短短的一刹那,或者几分钟。
如果是一个追求欲望的人,那么他的这一生当中,他的快乐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整个生命除了欲望之外,他就得不到快乐了。
那么,当你把一切欲望都消除完了之后,你不但从在家的欲望中得到快乐,而且没有欲望的时候,你也会去感受山河大地,感受美妙的风景,感受世间的沧桑,这一切都成为我们的妙用。所以,有了禅定,你的快乐就比世间的欲望更加高,享受也更加精细。
比如上一次我说的,欲界的六欲天的欲望非常的短暂,那么色界的第一层天,初禅,初禅的快乐就可以无限制的,因为他不需要有对象,他凭着自己内心的把握,想到快乐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会快乐起来,就会法喜充满。
这种快乐,是自己可以去控制的,自己想长就长,想短就短,想身体的某个部分快乐,那个部分就会快乐,想全身都快乐起来。全身也都会快乐起来,这是初禅就能够达到的,所以他实在是高。
那么我们欲界的凡夫呢,他一定要有一个对象配合,才能感到一点快乐,而且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像修行禅定功夫的人,他的快乐就非常的圆超,在世间人看来,那真的是远远的,非常的遥不可及。这叫“梵行高远”。相对我们凡夫来说真的是很远,比起三恶道的众生来说那更是远得不得了了。
那么所做的这一切是了为什么呢?最后一句话说“慈悲一切”。慈悲一切要“与乐、拔苦”无有穷尽。与乐就是给予众生快乐,拔苦就是拔除众生的痛苦。
众生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快乐,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快乐,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得到永恒的究竟的快乐。
如果是在家居士,你首先要想到,让自己比别人快乐,然后,让别人也更快乐,如果他们的这种快乐是有限制的,有局限的,你想办法让他们把这种快乐的时间延长。比如说,他很贪财,他有财他就快乐了,那么没有财的时候他就不快乐。那么这里面你就要想办法,让他从这个短暂的快乐当中超脱出来,告诉他还有更长的快乐。
当然了,这首先是要你自己有本事,能感受到禅定或者佛法的快乐,感受到生活其他部分快乐的时候,你才能够引着他,他才会感受得到。
这是菩萨所修行的,从凡夫菩萨,乃至解脱之后的菩萨,一直到成佛,都要努力去做的,为了慈悲一切众生。
这个“慈悲一切”,包括有情、无情。对有情,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像昨天我们说修慈悲的那七种人。
对无情,我们也要给他快乐。这个花今天快要死了,我们浇水让它快乐;这个石头摆在路中间,让人踢,让别人不舒服,我们把他摆好;房间里面没有打扫好,乱七八糟的,我们把他摆得整齐,对它赋予慈悲心,对于一切万法都生起大慈悲心。
所以,《大智度论》里面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大宝积经》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慈悲喜舍,若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四无量波罗蜜者,当知是则为菩萨藏法门之器,又是诸佛正法之器。”诸位看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是菩萨修行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对待生活,对待环境的一个要点。
诸位,这里面有两个词语,需要大家注意,就是觉悟和觉知。八觉当中,第一、第五、第七是觉悟;二、三、四、六、八都是觉知。
第一连同前面的四觉都是解脱道,所以第一个是觉悟,让我们生死凡夫要觉醒。觉悟了,我们就知道世间是怎么回事,该怎么用功修行了,所以,第二、三、四就是觉知。
那么第五、六、七、八呢?“第五觉悟”的那个悟是又悟到大乘佛法了,所以五、六、七、八是菩萨道。
那么第七觉悟是怎么来的?第七觉悟是总结,总结菩萨道的修行经验、生活态度。
我们看,五、六、七这三觉的第一句话加起来就包含了现实众生的贪嗔痴这三毒,那么现实众生有了贪嗔痴,我们在家的,出家的菩萨,在家人应该如何做,出家人应该如何做,在第七觉悟里都有说明。所以,实际上第七觉悟已经把菩萨的修行,从凡夫一直到成佛的修行,概括性的又给我们讲了一遍。
这里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痛苦能够使使我们觉醒,快乐容易使我们迷失。
许多修行者都是因为生活遇到痛苦了,他才开始觉醒的,所以诸位,在痛苦的时候,我们容易觉悟。
那么五欲呢?他是一种快乐的欲望,一种生活的事实,不容易使我们觉醒。
所以,第七觉悟里特别强调,在快乐当中容易迷失的我们要赶紧地觉悟。
古人说,八风吹不动。这八风当中,四个是顺风,四个是逆风。逆风就是痛苦的,让我们感到痛苦的,这是逆风,顺风是让我们感到得意的。比如说你得到利益了,得到名誉了,我们得到称赞了,得到快乐了。这四种,我们在这些快乐当中,容易迷失。
所以特别要指出来,在家和出家的菩萨,对于五欲,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我们赶紧要觉醒,不要再因五欲六尘而身陷痛苦之中了。
诸位,我们自己是想去当菩萨,看到众生的烦恼痛苦然后想去慈悲地度他的人呢,还是自己是沉溺在五欲当中,需要菩萨来度的人呢?这个选择就在我们自己了。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讲 正宗分——出家梵行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