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P3

  ..续本文上一页冤家也好,他们跟佛跟诸位菩萨都是完全等同的。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他们不懂得生命的这种绝对自由和幸福,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无论如何得想办法去帮助他。

  那么在帮助他的时候,也要同等地看到诸法缘起。怨恨我的人或者我的冤家,我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你要是对他特别好,也许他还怀疑你心怀叵测,心怀不轨。所以,你得想办法,想能够让他接受的办法去做,让他接受了之后,再慢慢地启发他,这样心里平等,无有高下。那么亲人呢,自己所爱的人,也要用适当的方法去做。在这个上面,只有方法平等,只有内心的发心平等,并不是说要一概而论,在具体事相上我们也一定要同样地等待,不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下面是“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个是针对凡夫众生说的,凡夫众生受用现前了,有一定受用了之后,对过去的冤家,对过去的恶、恶业、恶事、恶缘耿耿于怀。那么“不念旧恶”,就是不计较不挂念过去曾经有的恶缘,这是从时间上变恶念为善缘。

  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别人恶的事情,别人打我了,骂我了,你不要把这个打、骂的这些事情记在心里,这些都是影响我们生命的负面因素。你负面的因素要是记多了,那我们的生命也就慢慢地沉醉、堕落了。所以,对于这些恶法,不能多记,不要去记,不要去追忆、怀念。

  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恶的事情,自己已经做错了的事情,过去干的坏事,也不要念着不忘。

  现在有一种新的教育方法,说一般的情况下教育小孩子,我们要给他更多的是正面的词汇。比如说,他要是做得不好,你告诉他这件事情做得不好,你不要说这件事情做得坏,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你说不好,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把我的好否定掉了,要是说坏,坏的这个概念就会进入他的内心。所以,对小孩的幼儿教育,在语法上,词汇上的这个用法是有些讲究的。可能这个事情美国好多年前就开始研究了。

  对于这个问题,佛陀在世的时候,其实已经提示过我们,就是我们内心对于一些负面因素的东西,不能多提,不能多念。别人对我不好的事情不能念,那么自己不好的事情,也不能念。所以“不念旧恶”包括自己。

  那菩萨他自己已经解脱了,而且正在为众生而付出,他怎么会有恶?他现在是没有造恶,那是他过去,无量劫以前,或者说在学佛之前,在懂得修行之前,曾经干了不少坏事。

  那么,当你度众生的时候,当你修习布施,修行六度万行的时候,你不能老想着自己过去所做的坏事。诸位,千万要记住这一点。要是你过去做了坏事,你忏悔,忏悔完了就不要再留在心里,不要怀念自己旧的恶事。

  经典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悔箭入心”,后悔就像一支箭一样,插在自己心中,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我曾经就听一位道友说过,说他过去在生活当中干了好多坏事,杀过好多生,那么现在学佛之后,经常会想起来,感到很痛苦。

  其实,《八大人觉经》里面就已经告诉我们了,“不念旧恶”,过去一切譬如昨日死,现在一切譬如今日生。现在学佛之后,那是重新做人,获得了新生,不应该再怀念了。“不念旧恶”,实际上就是怕我们这个恶的信息,不停地在我们生命当中流转,污染我们的身心状态,所以不许我们再去念这个旧恶。

  “不憎恶人”呢,就是不要憎恨为非作歹的恶人,这个从空间上打破了嗔恨,而修习大慈悲心。为什么不要憎恨恶人?诸位,这个概念也很重要,我们有时候往往以为自己是一个修行人,是一个修行善法的人,所以对那些捣乱分子,对那些恶毒的歹徒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不算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不会去憎恨恶人,而是想办法改变恶人,让他成为善人。

  如果你憎恨的话,那么憎恨的本身就是一种烦恼,就是一种痛苦。也就是说,你憎恨他,说明你受了这个环境,受了他人的牵制和影响,你的生命并没有得到自由,也没有从中感到幸福。

  所以菩萨修行,我们修行佛法的人,内心的慈悲,并不一定要表现出来。“不憎恶人”就是我们的内心不去憎恨、讨厌,不去生起种种负面的情绪,不要用这些情绪去针对恶人。

  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对恶人还要很高兴呢?也不是。而是具有一种悲心,悲天悯人。

  “不憎恨恶人”,并不是不去管他,不去理他,还是要理他,还是要想办法帮助他。怎么个帮助法?诸位,不憎恨恶人,并不是不能去打骂,不能去教训,这点要知道。

  当你看到一个恶人,你没有别的办法来教育他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打他或者骂他来解决他的问题。虽然,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面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但是有些人,往往需要你去扇他两耳光,他才会改变,才会改过自新。

  这种情况,表面上看,好像你嗔恨心起来了,打人还打得挺重的,其实在内心当中,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自己是真的憎恨他呢,还是为了他好。如果你是修菩萨行的人,你一定是为了他好,而不是憎恨他,就像父母亲打自己的孩子一样,打在孩子的身上,疼在自己的心里。这样子是菩萨心,而不是憎恨心。

  那么,在修习大慈悲心,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时候,有一个前后的次序。

  菩萨修习布施要为众生着想,那么首先为谁着想呢?诸位,这里要记得,特别是在家的居士,你首先要为自己最亲爱的,最敬重的父母师长着想

  第一重是父母师长,你要为父母师长修布施,修持戒,不憎恨自己的父母师长,为父母师长而发起同体大慈悲心,这是第一重。

  第二重,是为自己的兄弟、亲人,包括自己的爱人,要为他们去修慈悲心,这是第二重。

  第三重,是为自己的朋友、熟人,因为朋友和熟人我们经常会牵挂的,熟人我们也要为他去做一些事情。那么这样子,我们的慈悲心就逐渐逐渐地扩大了。

  第四重,是为中间人,中间人是什么概念呢?中间人就是跟我没有亲也没有仇,不是亲人也不是冤家,这种人是最多了,就是跟我们没关系的人。

  第五重,是为害我的朋友、熟人的这些人。

  第六重,是为伤害我们兄弟、夫妻的这些人。

  第七重,是为伤害我父母师长的这些人。

  刚才讲到的父母师长是上亲,最上等的亲人;兄弟夫妻这是中亲,中等的亲人;朋友熟人是下等的亲人;第四种是中间人;第五种是下冤,下等的冤就是害我们朋友和熟人的人;第六种是中冤,中冤就是害我们中亲的,也就是伤害我们兄弟、夫妻的这样的人;第七种是上冤,是最大的冤家,叫做杀父之仇,是害我父母师长的,这样的是上冤。

  那么这样的七种情况,都要平等对待,平等生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才是真正做到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当然了,我们凡夫众生的心量非常狭隘,所以一开始要从上亲父母开始修,孝顺心开始修,然后慢慢地范围就扩大了。一直扩大到杀害我们父母的人,我也要为他去修,也希望他能够得到幸福,得到解脱,得到究竟的成佛的快乐。

  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具备无量的精神食粮,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能够剥削我们的精神享受了。因为杀害我们父母的冤家,我们都希望他好,那么我们的精神就非常的饱满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努力地为一切人去做,人缘人际关系会改善得非常好,这样,我们的物质享受同时也会跟上来。

  所以前面讲的“贫苦多怨”,我们要如何改变自己的贫苦状况,这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要修习布施,为众生付出;另一方面,要调整我们的环境,扩大我们的心量,把我们的心量逐渐逐渐扩大,一直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到这个程度上,我们才能够真正解决嗔恨的这个问题。同时看到了众生的嗔恨,我们也为他们去解决这个嗔恨。这样子,我们的生命的幸福就有可能会逐渐地获得了。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