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皈依三宝是幸福之源▪P2

  ..续本文上一页讲如意宝的六种功德:1、如意宝很稀有、很罕见;2、如意宝上面没有任何垢染,非常清净;3、如意宝具有势力,能够满足所欲,赐予财富;4、如意宝是世间的庄严,任何环境当中如果有如意宝,都会显得非常庄严;5、如意宝很殊胜,普通物品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叫殊胜;6、如意宝具有不变的功德相,无论火烧还是土埋,质地都不会改变,这就是六种功德相。与比喻对应,佛法僧具有相似的六种相。《宝性论》中说:“少出现故无垢故,具势力故世严故,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

  第一是“罕见”,与如意宝在世间很难获得相似,三宝也是极为罕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没有善根的众生,在百千万劫当中也难以值遇三宝,所以是罕见。三宝的功德广大如海、力用无边,能赐予一切利乐,能从一切衰败中救度,是这样无以伦比的殊胜对境,所以无善根者很难值遇。在我们生活当中,要遇到一个非常有学问、有修养、有财富、愿意帮助自己的贵人,或者遇到一件殊胜的事,譬如彩票中头奖等,或者学习一种殊胜的技艺,如打造钻石,都要有很大的福报因缘,而且越是殊胜的,越难碰到。就像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想找一个自己欣赏中意的对象难之又难,那首先就要培植自己的福报,努力提高自己素养,否则再怎么求也很难具足因缘,自己内因不足嘛。

  而在一切显现的差别法中,佛陀、圣法、僧伽,是最殊胜的导师、法道和助伴,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再找到比三宝更殊胜的法。在世间,要找到一个好老师已经很难,在世间某个领域当中,要跟随大师级的人物更难,而要得到他的传授就更是难上加难;遇到一个共同行善法的团体,也是非常困难。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切法都需要有因缘,没有因缘不可能凭空出现,现在是比这些殊胜无量倍的三宝,当然更是需要具足无量的善根因缘才可能遇到,所以三宝极难值遇。我们经常听人说“念佛一句,罪灭恒沙。”,即使是仅仅见一下佛的相、佛经的名字、僧人的幢相,也需要福德成熟才会在你的根识面前显现,所以是极难。难就难在因缘不好集聚,所以是罕见稀有。

  第二是“无垢”,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无垢是说明三宝清净的相。与如意宝没有丝毫瑕垢相似,三宝也非常清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法僧都是远离一切有漏法的体性,没有杂染的缘故。而我们的世界叫做杂染世间,为什么叫杂染世间呢,因为它是由烦恼、业和生老病死这些杂染的法所组成的。唯一三宝才是清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三宝远离一切过患和衰损。一般讲,佛具有二种清净,不但具有自性清净,而且具有远离一切客尘的离垢清净,这就是佛宝的无垢。所谓佛的法——圣法也是极为清净的,因为它不同于世间文化,不同于外道的法,为什么呢?因为佛如实照见一切所知法的相,所以佛说的法完全契合实相,以现量、比量、教量做观察,没有一点染污,没有一点欺诳,这就是法宝的无垢。【金刚经】中说:佛是如语者、真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没有任何欺诳的地方,这是无垢的含义。相比来讲,外道的典籍或者世间的法,都是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被邪见所染污,他们所说的不契合真理,充满了欺诳、无知,充满了迷惑,唯一是让众生陷入迷乱。

  第三是“具势力”,就是具有遣除衰败、赐予圆满的势力。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它的功能,比如衣服可以保暖,食物可以养身,房屋可以遮风挡雨,但是所有这些用过以后就自然作废了,根本不具有其他作用。与此相反,佛法僧三宝的威德极大,它具有遣除衰败、赐予圆满的势力,它能遣除一切轮回恶趣的衰败,赐予善趣和出世间解脱的圆满。这种势力不是世间的政治家、科学家、医生、教师、学者所能具有的,也不是一切世间药物、世间衣食、世间声色所能具有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信心不够,没有真正诚信三宝具有殊胜的势力,所以往往还是外求,认为是不是哪个教终极销售学的“老师”,还是某一个气功师给我发发功,我就能发财或者无病健康,我们说这都是一种学术迷信和信仰迷信,可能那些“老师”销售的终极就是创造了卖给你一个人三百万一堂课的“奇迹”。以为一种外在的事物或者以某个凡夫,或者以一种世间思想,能够真正让我们远离灾难、赐予幸福圆满,这是完全颠倒的。

  第四是“庄严”,如何才能成就世间庄严呢?答案是:只有三宝住世才能成就世间庄严,因为三宝是一切善心福德的因。有了佛成为众生的导师,有了法作为众生的道路,有了僧成为众生的伴侣,这样依仗佛法僧的助缘力,众生的心才能趋入到福善的正轨当中,才能产生善心福德。如果三宝住持在世间,人们也依止正法来止恶行善,世间就会现前无量的善相吉祥,所以三宝是庄严,是最殊胜的庄严。这个世间,即使有再丰裕的物质、再好看的服饰、再多的饮食、再多的歌舞,也都不是庄严,因为人心远离三宝,恒时处在贪嗔痴的状态当中,毫无庄严可言,这样就可以了知三宝才是世间真正的庄严。

  第五是“殊胜”,殊胜就是比其他法更超胜的意思。假如把其他的法和三宝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三宝是最殊胜的,以三宝的功德能映蔽一切法,就象太阳大放光明,一切星光都被映蔽一样。三宝是无比殊胜的法,而我们世间一切法的总和都无法与它相比。懂得这一条,我们就要主动地以三宝为所缘境而精勤修持。比如对佛陀修习承事供养,对于法修习相应的瑜伽,或者是对于僧修习共受财法,以对境殊胜的缘故,所得的功德,也会远远超过不以三宝为所依的一切世间善法。

  第六是“不变”,佛法僧三宝是恒常不变的法,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无论在何种因缘当中,我们永世都可以对她做皈依,她也会永远平等地救度我们。而世间法就不是这样,它要观待条件,比如你赞叹他,他会对你高兴,你呵斥他,他就会不高兴,你以很多钱来供养他,他会帮你做事情,如果钱少一些,他就会置之不理。或者随着时间因缘的变化,无论是财富、地位、感情、人情,还是沧海桑田、天际星空,它会变坏,它会穷尽,不可依靠,不可信任。而三宝可以做为我们永世可信的皈依处,永远可以依托,永远不会变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已经现前常恒的法身,他所宣说的法是无畏常恒之道,随法所行的僧也是行持法的圣者,所以永远可以皈依,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更有保障的皈依处了。

  分别来讲,佛是遍一切处的大无为法,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祈祷佛,也都可以得到佛的加被,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兴盛还是衰败,无论是有何种困难,你都可以祈祷佛,佛不会有任何偏袒,不会有任何不关照。从法上来讲,哪怕自己的色身变坏,即使其他一切法都将舍离自己,但只要心中有正法,正法是永远不会舍离你的。而且以十方圣僧为伴侣,圣僧也永远不会舍离你,这样我们就可以了知三宝是永恒不变、真实、无上的如意宝。所以用“宝”来形容。

  首先我们看佛宝,为什么我们把佛称为圣宝呢?

  一般而言,我们提到的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是我们的本师,也就是我们的根本导师。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印度出生了一位王子,他叫悉达多,后来他出家修行,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彻悟了我们整个世界的真理之后,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和觉悟,我们称为佛陀释迦牟尼。这个佛是梵语“布达”的意思,“布达”的本意指的是莲花盛开的意思,我们佛法当中经常会用莲花比喻圆满的智慧觉性。这个花已经完全打开了,没有一点点蒙蔽,引申为已经获得了圆满的智慧,没有一丝无明存在。这个就是我们佛法当中为什么会提到是心是佛,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佛是已经到达果地了,他已经圆满地让自己的凡夫心完全转化为圆满觉悟的清净光明智慧了。我们现在的肉团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现在经常画心会这样子画,这个样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不是像一个莲花苞一样的,没有打开,蒙蔽着,而且还是颠倒的封闭的样子。那我们修行通过禅修也好、诵经也好、观空也好,修行修到明心见性的话,它就会翻上来,也就是我们的心莲会打开。我们经常说要打开我们的心,实际上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就是让它打开。所以,我们说,一般来讲我们对于佛的概念就是界定为,智慧已经获得了完全的圆满,也叫断证圆满。也就是所有烦恼障、所知障,包括微细的无明习气,已经完全断除了。正因为完全断除了,所以他的智慧能够完全开放,也就是说他相应要证得的功德已经完全获证了,所以把佛陀叫做断证圆满。我们现在是一分没有断,一分没有证,如果有修行的话,也有可能慢慢地会断一些吧。

  所以我们一般人概念当中的佛陀,如果从两千五百年以前,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来讲,我们叫作化身佛。佛具有三身五智,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化身,这个化身佛是显现在我们人类众生面前的佛陀。当时佛陀教化的地域能见到佛陀的形象的人,都会是这一种形象,我们看到佛殿中的佛像,是不是身上穿的是法衣,手上托着钵盂?是一种比丘的形像。佛陀在世时,平常也会出去会托钵、乞食,平常在眷属面前显现的是一个三界中最尊贵的导师的形象,经常会随机教化,四十九年说法不断,对有些外道也用大神通调伏。但是,跟我们普通人显现上一样的,他也要吃饭,也要住,也要休息,也会显现欢悦和悲伤,也有生病和老死,这个我们把他叫做化身佛。有的人会问,前边不是说佛陀已经断证圆满,现前了不生不灭的大无为境界,佛陀应该安住在清净极乐的世界中呀,为什么还同我们一样有无常死亡呢?我们要知道,这正是佛陀的大智慧和大慈悲所在,佛陀深知我们娑婆众生的根基,所以以这种外在与我们相似的形式来接引我们六道当中的众生,特别是我们现在的这些众生的。我们说,佛陀的法身无处不在,报身也在无数清净的世界存在,但我们愚迷呀,我…

《皈依三宝是幸福之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