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

   思维五取蕴苦

  依《瑜伽师地论》所说思维分五:一、是生苦器故 二、是依生苦器故 三、是苦苦器故 四、是坏苦器故 五、是行苦性故

  “故”是指理由。你说五取蕴是苦,要拿出真实的理由来。也就是你要按照缘起的规律,去认识它的真相。真正能按这五相审细地思维,确实会对“五取蕴是苦的自性”引发殊胜的定解。

  一、是生苦器故

  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

  就是受了这个五取蕴之后,依靠它起烦恼造业,能引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

  这个五取蕴是果,由以往的惑业而受这么一个报,所以说“受”。受了这个五取蕴,它就有色、受、想、行、识种种内容,就从这个色、受、想、行、识的组合体上发起种种烦恼和业的造作,所以说“依”。意思是说,这个身心上有种种了别,种种苦、乐、舍的领受,取种种相而分别,起贪、嗔等种种烦恼心所,驱使着心发起种种身、口、意的造作,像这样起惑造业,在八识田中熏入苦种子,就引出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因为能引出未来三界六道的种种苦苦、坏苦、行苦,所以说“能引众苦”。

  我们把受取的这个五取蕴想成是一个造苦的机器。这个机器不断地起惑、造业,就是造出一个个苦的种子。比如遇到可意境就生贪,遇到不可意境就生嗔,遇到中庸境就生痴,再由贪嗔痴驱使,发出身口意种种造作,这些业种子种在八识田里,就会引出来世六道里的地狱寒热苦、饿鬼饥渴苦、旁生役使苦、人道生、老、病、死等苦、阿修罗斗争苦、诸天堕落苦等等。

  总之,要认识眼下的五取蕴是烦恼和业的造作者,依靠它不断地造下烦恼和业,就能引出未来的众苦,所以这个五取蕴是生苦的机器。从“五取蕴是生苦器”这一点,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二、是依生苦器故

  谓依已成之蕴,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已成之蕴”就是已经作成了的五取蕴体。比如陶师用泥、水、火等作成一个陶器,这个作成的陶器就成为水、饭等物质的依处,同样,前世中阴身投胎时,业力驱使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中,成为名色,这就是最初作成了今生一世的五取蕴,从此这一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苦,就依着这个已成的蕴体而渐次生起。

  中国的圣人老子有一句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假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上面这一苦相的反面表达。他说,我之所以有大的苦患,只因为我有了这个五取蕴身,假使我没有这个身,我有什么忧患?所以一经形成了五取蕴,人人就只有无奈地受生、老、病、死等无量苦的缠缚。

  大家想想,要不投胎作成这个人的五取蕴,我会受这个身上的老、病、死苦以及种种饥渴、冷热、疲劳等苦吗?会有为谋生而日夜劳作辛苦吗?会有做人时种种攀比、竞争、嫉妒、傲慢等苦吗?会有种种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苦吗?所以,依着这个已成的五取蕴,从生到死之间的一切苦就一个个地发起。所以,这个五取蕴是发起今生一切苦的所依,称为“依生苦器”。因为它是依生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三、是苦苦器故

  谓苦苦粗重随逐,能生苦苦。

  苦苦是指凡夫五取蕴上出现的一切有漏苦。“粗重”是种子的意思。“随逐”拆开来,“随”是跟随,“逐”是追着你来,甩都甩不开。所以,随逐就是紧随不舍。这个五取蕴实际有无数的苦苦种子紧随不舍,所以它在遇缘时就生起种种苦苦。这样就看出五取蕴是能生种种苦苦的苦器。

  有人说:怎么知道这个五取蕴有苦苦的种子随逐呢?想一想,一生几十年有没有造过恶业,身体作杀、盗、淫,口里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内心起贪、嗔、邪见,造下一种,就是种下一个苦苦的种子,有些是地狱苦的种子,有些是饿鬼苦的种子,有些是旁生苦的种子,有些是人、天、阿修罗苦的种子。总之,种下了无数六道苦的种子。再说无量劫以来造下的恶业,还没有感果的部分,也全是苦苦的种子。这些种子没有修对治法破除,就刹那刹那地跟着五取蕴,一旦遇缘成熟,会发起一个又一个苦苦。

  所以,这个有苦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五取蕴,就是能遇缘发起一个个苦苦的器具。以它是苦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四、是坏苦器故

  谓坏苦粗重随逐,能生坏苦。

  坏苦是指凡夫蕴上所出现的一切有漏乐。为什么把乐受叫做苦?因为有漏乐是变坏的体性,而且它和忧苦相连,所以叫坏苦。一般容易把坏苦解释成乐受坏灭时的忧苦,这样就和苦苦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坏苦实际是指有漏的乐,坏苦种子就是能发起有漏乐的种子。

  关键要看到“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遇缘会发起坏苦”,从这一点会认识五取蕴是出生坏苦的苦器。那么,怎么知道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呢?比如我们今生作布施、持戒等的善业,作这些时,心里是求世间的名誉、财富、受用等等,念念是执著“我”和“我所”,这些善业不是为出离生死而作,又没有安住在无我中,那造的就是有漏善业。这些有漏善业就都是坏苦的种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造下的有漏善业不会虚弃,在它成熟时,就发起世间五欲等的乐受,这些乐受不能常存,它是一定会变坏的,也就是它只是由有漏善业作成的法,有漏善业的势力一尽,就归于坏灭。坏灭时,贪著的心得不到了,就不胜忧苦。总之,造下一个个有漏善业,就是种下一个个坏苦的种子,将来就收获一个个坏苦。

  我们看到八识田里有今生造下的种种有漏善业,有无量劫来造下的还没有感果的有漏善业,这么多的坏苦种子跟随着五取蕴,一定会在遇缘时发起种种坏苦,从这一点就认识五取蕴是能生坏苦的器具。以它是坏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五、是行苦性故

  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

  “一切行”的“行”是有为法的意思。“一切行”就是一切有为法,配在五取蕴上说,是指五取蕴上一切由惑业因缘作成的法。由于它是惑业作成的,所以毫无自主,唯一是随以往造下的惑业的势力而转,这叫做“为宿惑业他自在转”。宿是往日或过去的意思。“他自在转”的“他”是指以往的惑业。“他”和“自”是一对,说“他自在转”,就是毫无自在地随他而转。这是说,当下的五取蕴没有任何自主性,唯一是受以往的惑业支配而运转。就像油灯的灯光并不是自主地运转,而是随灯油和灯芯的因缘力运转。

  这里讲到,五取蕴从最初造成时起,就成了行苦的自性。为什么?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出现的所有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法,都是毫无自在地随以往的惑业而转,所以都是行苦的自性。以“五取蕴每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都是行苦性”作为理由,就能认定五取蕴是苦的自性。

  3、行苦

  【行苦者,一经成为有漏五取蕴之后,无论暂时是苦、是乐、是舍,这期间的一切刹那都成为后蕴的近取因,以此成为未来诸苦之源,因此这如同含毒之食、痈将会成熟以及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这一段要把握三点: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二、认识行苦的体相;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

  答案是:自从最初形成了五取蕴,直到它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行苦的体性,无论暂时是苦受、乐受还是舍受。

  二、认识行苦的体相

  问:为什么说五取蕴从形成到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苦?

  理由:乃至五取蕴存在之间,每一个刹那都结生后蕴,而且所生起的是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蕴,由此成为未来诸苦的根源。因为是未来诸苦之源的缘故,每一刹那都是苦。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体性的蕴?

  答:乃至内心还没有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蕴当下的体性并不是烦恼和有漏业的对治,反而成为发起种种烦恼和有漏业的主因。所以,五取蕴相续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在随我执而转,由此起惑造业所引生的蕴,就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

  以这个原因,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个刹那,都是迎来未来诸苦的因。未来从地狱乃至无色界的种种苦,都是从有漏蕴的相续中出现的,因此说它是未来诸苦之源。换句话说,只要结蕴相续还没有停止,后面就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苦、坏苦、行苦,或者说生出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无数的六道诸苦。所以,行苦是以苦因为体相,从“有漏蕴每一刹那是苦因”这一点,就叫做行苦。

  总之,要从“五取蕴每一个刹那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这一点,来认定它是苦性。而且从这一点就能预断,五取蕴未来必定随种种因缘,生起苦苦和坏苦。逆境现前,嗔等种子现行,生苦受,长嗔心;顺境现前,又触动贪种子等,生乐受,长贪心,而且还导致后面得不到时,又陷入苦苦中,引生嗔心。这样始终都在无自主地随着烦恼和业的力量运转,不得解脱。

  问: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答:直到解脱烦恼和业的系缚时,才能从苦的轮转中超出。也就是在证悟无我、断除我执之后,从此不论遇到什么境缘,都不起烦恼;而不起烦恼,就不再造作感召生死的业;这样消尽了往世积业之后,就彻底超出生死苦海。而不能断我执,就只有相续不断地以我执起惑造业,随惑业感召诸苦。

  一个凡夫,相续中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管目前处在什么高高低低的状况,往后都只有一再陷入苦中。尽管眼前出现了辉煌的事业、显赫的名声、幸福的家庭、健壮的体魄,都只是暂时一刻的假相,都只是在走向苦的途中,并不是真实的安乐。

  苦受就不用说它,被人们看好的乐受或舍受也只是苦而已。乐受是坏苦,虽然在因缘的势力能维持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些享受,但因缘毕竟是有为法,终归灭尽,在乐受破灭而得不到时,内心就会无自主地陷入忧苦中。舍受也不能永保无虞,虽然没有遇到境缘时,是处在不苦不乐的状态中。但终有一时,烦恼种子和业种子遇缘…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