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P2

  ..续本文上一页现行,就又落在苦苦和坏苦中。

  以这个原因,凡夫只要不通达空性,就始终走在不断感受苦的轮回路上。论中讲的三个比喻就是表达这样的苦相。

  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第一个比喻:含毒素的食物。

  这是说,在最初吃毒食时,没有现起任何苦受,但毒食中含有大量的毒素。由于毒素已经进入体内,所以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

  “众多毒素”,比喻五取蕴中携带的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毒素进入体内”,比喻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种在了自己八识田中(“八识田”指的是五取蕴识蕴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毒素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比喻五取蕴或早或迟一定会在遇到境缘时,现起苦苦和坏苦。

  有人问:认识行苦,会像了知苦苦一样,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吗?

  我们借世间的例子来认识。不管是谁,只要意识到自己吞服了剧毒,都会非常惊恐畏惧。虽然这时并没有出现任何中毒反应,比如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心脏停跳等等,但他心里很清楚,剧毒已经进入自己体内,时辰一到,就会发生非常痛苦的中毒反应,所以就吓得惊恐不安。同样,凡夫的心也是严重中毒,中了各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毒。也就是有无数个如毒素般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入了八识田,只要因缘会遇,就会一个个地成熟,爆发出一个个难忍的苦,这就像是发起一阵阵中毒之苦一样。这里,“中毒”的状况是比喻五取蕴粗重随逐的状况。

  真正认识了这一点,就会对自己大患在身的状况心怀恐惧,就会迫切地寻求拔除苦因,寻求从苦中解脱的途径。

  第二个比喻:痈将会成熟。

  这个比喻要注意看到:在痈的表皮内充满了毒素。这些毒素随着因缘,使得痈逐渐增大、肿胀、溃烂。就像这样,凡夫的五取蕴并不是像外表看上去那样清净、安乐、平安,它的内部满含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痈的内部满含微小的毒素一样。这些种子终究要在遇缘成熟时现起苦来。比如说,一个人堕入地狱时的景象,就是五取蕴这个毒痈成熟时严重溃烂流脓的表现。在苦种子成熟的那一刻,遍布的刀山、火海以及种种焚烧、砍截之苦,一刹那间就全都爆发出来了。

  痈最初出现时只是一小点,没有任何溃烂、疼痛的表现,但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了解它迟早会变大、溃烂,生出很大的苦来,所以会立即去找医生治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五取蕴是一个满含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大毒痈,会辗转不断地成熟感苦,也会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一心寻求寂灭五取蕴的途径。

  第三个比喻: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在死刑犯走向刑场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在趋向钢刀断头的大苦,迎来头颅滚地的结局,所以每一步都是苦因。尽管到达断头台之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没有感受过任何断头的剧苦,甚至能坐在舒适的车座上享受美味,观赏窗外的风光,但只要他意识到自己正被疾速地拉往刑场砍头,就会吓得魂飞魄散,再好的美味也无法下咽,再美的风景也无心观赏。

  问:他当前没有苦受,为什么还这样恐惧不安?

  他不是恐惧当前的感受,而是恐惧即将到来的断头之苦。(他是意识到自己马上要被砍头,而害怕得全身发抖。)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现状是在刹那不停地奔向无量苦患,对这一点真正信解了,就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安住。这时看到自己原本是一个被烦恼和业的绳索紧紧捆住的死囚,自己的人生原本是刹那刹那地奔向无量苦患,这时心里就会恐惧不安。

  对于行苦要作远距离的观察,才能见到它的苦相。下面分三段把时间逐渐拉长来看清它的苦相:

  一、假定死囚从监狱中提出,只经过一小时就到达刑场,他会极度恐惧,他知道一小时很快过去,明晃晃的钢刀马上就劈在自己的脖子上,所以这一路的行进都是极苦的。

  二、如果死囚从监狱中提出,要走一个月才到达刑场,他内心的恐惧感会降低。但想到也只有三十天苟延残喘,三十天后就要掉脑袋时,也还是浑身颤抖。不但他自己,连路上的人见他五花大绑押在囚车上,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也都会觉得他很可怜。

  细细想一想这个比喻,就会懂得行苦。这个死囚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他这一步步就是往苦里走,就是行苦。(比如,命令你做一件艰苦的工作,一路上班途中的行走都是苦的。但人的见识短浅,不能统贯在整个有漏蕴的相续上认识这一点,所以看不到有漏蕴的念念迁流都是同样的行苦。)

  三、像无色界天人从它升天的第一刻出发,要经过八万劫才走到刑场,因为受刑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导致一般人看不到这也一样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刑场,期间每个刹那的迁流都是行苦性。其实,不管是走一千步到达刑场,还是走一万步到达刑场,或者走一亿步到达刑场,“一步步地往苦里走”却是完全一样的。

  八万劫住在天界,也是一念一念地在走向苦。等到八万劫一晃而过,定的势力丧尽时,识田中沉睡的烦恼种子、业种子就一下子现行,又把人推入苦中。实际上,无色界天人凭着定力长久地保持舍受,只是暂时伏住了烦恼种子,就像八万劫中压住了一颗颗炸弹,不让它引爆,但并没有摧坏它一样。

  这样看来,三界是同一苦味。轮回之旅,无非是迈向一个又一个的苦。凡夫生存的本质,就是每个刹那都走在受刑的途中,只不过走到刑场的步数有多有少而已。这样就观察到一切有漏法的共相——每个刹那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从地狱到天界,一切六道有情,无不具有五取蕴这个极大隐患、极大苦源。这样认识了五取蕴的苦性,反过来就知道安乐是什么。安乐并不等于乐受,而是寂灭五取蕴苦,以“寂灭为乐”。

  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寂灭之乐。暂时是寻求寂灭五取蕴的无漏乐;究竟是寻求寂灭五蕴的成佛乐。这是所有学佛人的目标。佛道的重点是在出世间道上,不是以得人天快乐为究竟。虽然对于智慧还没有成熟的人,也暂时说人天受用是安乐,但在认识了苦乐真相之后,心里会明白:只有“寂灭为乐”。

  一般人没有观察到五取蕴内在的造苦机制,没有看清它是苦因的体性。正因为对此没有断定的认识,甚至是一无所知,才发不起誓求出离五取蕴这个万苦之源的心。虽然口头上说求解脱,心里并不明了要从哪里解脱。连系缚是什么体性都不知道,怎么会发心寻求从这样的系缚中解脱呢?所以,要经过观察三苦,生起见苦的智慧,才认识系缚是什么,以及发起寻求从这种系缚中解脱的心(只知道苦苦是系缚,只发起解脱苦苦的心,并不是真正的求解脱心)。

  只有认识到五取蕴的结蕴相续是系缚,或者说,只有认识到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每个刹那都成为引生后面无量诸苦的因,才会发猛利心寻求从苦性的五取蕴中出离,这才触及到了求解脱的内涵。以这个原因,宗大师说:只要还没有对生死取蕴的自性发起真实厌离,真实的求解脱心就没有发生之处。所以,只认识粗分的苦苦,并不能形成贯穿有漏蕴每个刹那的苦的认识,因此就引生不了从三界轮回中出离的真实愿心。

  【如是,佛住于苦因的意趣后说:“行苦者,生、住、灭时苦相不明显,然成诸苦之因。”正如此语,于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以此无不周遍。因此,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有漏所作法”,就是由烦恼作成的法,属于有为法的一部分,也叫有漏有为法。“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就是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

  这里首先要认识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行苦在生、住、灭时的苦相不明显?

  苦苦在最初生起时,就有逼恼自心的明显感受,相状非常明显。坏苦也很明显,在现前可意境(就是现前适合自己心意的境界)时,内心出现乐受,但这样的乐受是变坏的体性,后面会变成苦,这也有外在的表现。行苦没有这样显著的外在显相,它是以“结生后蕴,因此成为苦因”作为苦相,所以在它出生、安住和息灭时,苦相很不明显。

  具体地说,行苦是在有漏蕴的一个刹那上安立的,有漏蕴这个刹那生起,就是这个刹那的行苦生起;有漏蕴刹那刹那地相续,就是行苦在安住;有漏蕴一刹那灭了,就是这刹那的行苦灭了。这样的苦相很细,一般人认识不到,所以说“不明显”。

  第二、为什么经论中以舍受表示行苦?

  答:这样表示是为了引导众生认识行苦,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舍受上观察,就能看到行苦的相状。所谓舍受,就是没有苦也没有乐的平庸状态。如果往舍受的后面一直往下看,会发现在一段看似平静的阶段过后,忽然又遇缘生起了苦苦和坏苦。以这一点为线索,往蕴的深层去观察,就会意识到,在此之前处在不苦不乐的舍受时,就已经潜藏了苦因,潜藏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然绝不可能在后面发起烦恼和苦。这样就能认定前面的这一段是苦因、是行苦性。

  舍受这一段上见到行苦之后,再往苦受和乐受的刹那上观察,也一样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体性,由此就知道行苦周遍在苦、乐、舍三种受中。

  总之,在领受苦和乐这两种受时的刹那,虽然同样是行苦性,但因为有苦受和乐受现起,它的相会把深层的“苦因”这一体性遮住,所以就选择舍受来观察行苦。好比一个毒疮,在冷和热都没有触到时,没有苦受和乐受,这时注意力没有被苦、乐两种相牵移走,就容易直下看到毒疮里面满含毒素的真相。而这个“内含毒素”正是毒疮遇热就生苦、遇冷就生乐的根本因(也就是说,后面发生的遇热疼痛、遇冷舒服,都是从它“内含毒素”来的,因为正常的皮肤并不会发生这些反应)。这就知道在没有遇到冷热、正平静时的内在的毒素,正是后面生起苦苦和坏苦的根本因,从这一点上安立它是苦性。

  总之,不但舍受是行苦性,有漏的苦、乐、舍一切受,都会取后有的蕴,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比如,生起逼恼心的苦受时,一方面是苦苦性,另一方面也是取后蕴的因,是不断展开未来苦的前因,所以也是行苦性。生乐受时,从“乐是变坏性”这一点,是坏苦性,从“当下的刹那是取后蕴的因”这一点,也是后有众苦的因,因此也是行苦性。

  像这样,佛是以“有漏蕴每个刹那是苦因”作为密意,而说它是行苦性。这个“是苦因”的体相,确实遍行在有漏所作法相续中的每一分上(也就是在五取蕴的相续中,每一个刹那都是苦因),因此叫做“遍行苦”,就是遍行在五取蕴每个刹那上的苦。

  再讲一下“苦因”的涵义,就是:在五取蕴未来不断相续的过程中,无量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始终不断地跟随它往下走,就像黄河奔流时,浑浊的泥沙跟着河水往下流一样。正因为五取蕴一直带着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抛不开它,才有后面一遇缘就发起种种烦恼和苦恼。

  所以,暂时看似平静的有漏蕴,其实就是酣睡中随时会发作的“毒蛇”。一旦遇到缘,触动了种子,就立即恼乱起来。遇到不合心意的境界,马上就起嗔恚,出现苦受,这时内心非常不自在,处在苦苦的逼恼中。反过来,遇到符合心意的境界,贪种子、乐种子又立即现行,出现贪欲、出现乐受。实际上,这些内在的种子才是发起苦的主因,境只是助缘。只要还存在这个五取蕴,就是苦因具备,它一遇到境缘,就立即现起坏苦和苦苦,陷人于恼乱中。

  总之,这样的五取蕴不是安乐的自性,反而是大苦因,所有的苦苦和坏苦都是依着它生起的,除它之外,再观察不到别的依处或生源。

  解释:“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思维透了遍行苦,认识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苦因,才知道轮回中连针尖小的安乐都不存在。每个刹那,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紧随不舍,注定要在遇缘时引出苦来。引出苦受,固然是苦;引出乐受,也在变坏时让人忧苦不堪;即使没引出任何苦受、乐受,也只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必将现行的苦恼,就像冬眠中沉睡不动的毒蛇、存放着无数核弹头的武器库、暂时平静无事的毒疮一样。

  能这样思维认定它的体性,就再不会怀疑轮回是苦的自性,再不会幻想在轮回中能得到一丁点的安乐。这时再看整个轮回,就像一个大火坑,或者一座罗刹洲。

  大火坑和罗刹洲比喻什么?“大火坑”,是讲它内在上下等的一切点上,纯是热恼、无有清凉。这是比喻贯穿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都是苦恼不安的相。“罗刹洲”,是讲只要还呆在它里面,无论暂时生活得快乐或不快乐,最终都只有被罗刹女吞吃。轮回就是这样恐怖的罗刹洲。这不是说,轮回中周遍是刀山、火海,而是说,只要还落在轮转的模式中没有超出,一步步地走下去,就只有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苦,最终都落在刀山、火海中。

  总之,只要还没有寂灭内在的苦因——五取蕴,还没有现前真正的乐因,就始终是苦因的体性,就始终有大患在身。只有从自心中生起通达空性的智慧,才会出现安乐之因,才会出现安乐的曙光,才会迎来真正的安乐。在没有出现智慧光明的所有时间里,凡夫的内心始终处在我执黑暗中,不管他受用苦、乐、舍哪种受,都只会在未来引生苦恼。

  所以,所谓的轮回,就是随着惑业的力量,不断地取有漏蕴的轮转状况,而在这轮转的一切时处,是得不到任何安乐的。像这样见到真相之后,就会厌舍轮回中的一切。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