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不是指超载轮回的清净位,趋入圣者不可思议境界时,圣者入定时就不能安立为有。所以我们知道,虚妄分别何时有呢,在不清净位的时候呢决定是有的。
②何法有呢?唯一就是虚妄分别心有。
③何故安立他有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必须承许在不清净位,迷乱心识前的轮回显现是无欺存在的;第二、必须承许显现的根源就是虚妄分别心,离开虚妄分别心没有一法单独成立,这是从正面来讲的。否则,如果否认不清净位的轮回显现,那就会堕入毁谤三世、六道、业果的断见之中;如果否认轮回的根源是虚妄分别心,那就会堕入上帝造物,或大自在天造物,或者无因无缘产生法等外道边见之中。所以说,由于轮回显现无欺存在,和显现唯一是以自心造作,就知道轮回的体性必须是以虚妄分别心安立为有,所以弥勒菩萨颂词当中说到:虚妄分别有。
那么这个内容,我们通过梦喻来做抉择。也就是说比如自己做梦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的法,但是呢进一步做详细观察,实际真实本性当中也就是在胜义当中,没有一种实有法的存在,但是在迷乱识面前显现的或者包括迷乱心识,它肯定是无欺存在的一种法,所以我们通过梦的比喻做抉择的话呢比较容易理解,让人容易了达真实的含义,很多大经大论当中也是通过梦等等的比喻做了详细的描述。
那么我们这里呢以梦的比喻来讲。比如,做梦有几千匹骏马在大草原上面奔驰,那么我们抉择这个梦的体性,就知道:在非觉醒位的梦位,无法否认这种梦的显现;而且显现也是唯识,除了虚妄的梦心之外,根本没有一种心外的骏马和草原存在,不然的话呢,在一张小小的床上怎么可能容纳几千匹骏马和辽阔的草原呢?所以我们需要了知,做梦的过程中有虚妄梦心的存在,而且,梦心作为作者,他的相续当中存在种种的习气,习气功能一旦成熟的话,在这个虚妄梦心面前显现很多,但是需要了知,除了虚妄梦心之外根本没有一种心外的单独法,不然的话,确确实实上面讲的比喻可以了知,在一个小的房子,在一个小的床上面,怎么可能容纳几千匹骏马和辽阔的草原,所以说对于梦的分析,首先要安立“虚妄分别有”。
这样我们就知道颂词当中说“虚妄分别有”,何时有的?何法有?何故安立他为有的?这个明白了以后呢,就知道,就像弥勒菩萨所说的那样,在不清净位当中不得不承认虚妄分别有,完全以肯定的方式就可以说虚妄分别的是有的。
于此二都无。
意义:在这样的虚妄分别心上面,无论是能取还是所取二者都没有别别自性的本体。对于“无”,我们也从何时无、何法无、何故无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何时没有呢?就是似现轮回的不清净位的时候就是没有,不仅仅是清净位,包括在不清净位的时候本来就没有。
②何法没有呢?就是二取法没有,没有像显现那样别别独立的能取和所取,没有按显现那样的别别独立的能取和所,没有。或者说没有别别分离的心和境。
所以,对这些前前的颂词讲的纲要,或者说要义没有了知的话,后面一步一步做详细抉择,一步一步按修行道来修持的,那么对这些,肯定就是从很深的,很肯定的方面没有办法产生真实的定解,所以这些需要详细地辨别,上面我们讲第一点的时候说“何时没有”。那么这个时候讲第二点“何法没有,就是二取没有。那么说“没有”怎么理解呢?“没有”就像按显现那样的,别别独立的能取与所取是没有的,或者说没有别别分离的能境的心和所境的法。
这不是要达到圣者位或者到佛位,才没有二取。就是抉择的时候,在凡夫、在名言、在世俗谛、在不清净位,在这个时候,能取和所取没有别别他体的存在。所以,没有的法,就是二取法。
那么我们就知道,不但是圣者入定,或者说佛地,真正按基的本性,或者说轮回的实相体性,本来就是没有轮回的法当中存在一个能取的法,存在一个单独的所取法或者说存在一种所知法,又存在一种另外他体的能知法,能取所取,能知所知等等一切一切二取戏论,本来在轮回实相本性上来讲,是根本没有的,这样我们才知道“何法没有”的含义。
不是讲圣者入定或者是佛位没有,这个是讲基的本性,又讲杂染的体相,又讲不清净位的真实体相,那么轮回真实的体相,确实没有能取所取别别的两种法。所以我们就明白,不清净位正在显现虚妄分别心的同时,也不可能找到二取的别别存在的自性,所以二取就是本来没有,就像石女儿一样。
③何故没有呢?答:在一个心识上面哪里有别别的能取和所取存在呢?我们打个比方来讲。比如,我的手取茶杯,因为手和茶杯是别别分离的,所以才能以手取茶杯。但是我的手能不能取自己呢?这是绝对不成立。那么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心识上也无法成立能取和所取的别别法,那么这个呢我们通过梦的比喻来做抉择。
梦喻:比如,梦中显现好像是以眼识在取心外的草原和骏马,但是实际上如显现那样的别别二取法除了是以当时的梦心假立之外,根本没有一种自体的成立,那么没有心外的所取草原和骏马,也没有境外的能取眼识。详详细细观察就明白,正在做梦当中,无论是山河大地,或者自己的眼识、耳识等等,这些二取的法没有观察好像确实有能取和所取存在,或者说,有眼识,有眼识所见的法,一个是所取,一个是能取,或者说一个是能知,一个是所知的法,那么以智慧详细观察的时候明白,不但不存在心外的所取草原和骏马等,包括在梦境当中也没有能取的眼识和耳识等的存在,所以,需要安立“于此二都无”。
这样抉择这个轮回,就要知道,这个轮回是以虚妄分别心有的,他也叫做不清净的依他起识;同时,二取是本来没有的,所谓的二取只是以我们的错乱心遍计假立的,所以叫做“遍计所执”。所以在这个颂词当中讲“有”的,在名言当中说不清净的依他起识,或者虚妄分别心是有的;说“二都无”呢,就是偏计的法没有,二取就是本来没有。
所以说我们需要了知无论是色、耳、香、味等的法,或者是眼识、耳识等都是观待假立的,实际上,在名言究竟的自性,或者轮回实相的真实体性上面,确实没有别别二取的存在,二取别别法根本没有的。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抉择:
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在此虚妄分别心当中唯有二取空的空性,也就是在有法虚妄分别心当中唯一有法性二取空,也就是圆成实。
在彼二取空的空性当中也有此虚妄分别,也就是在法性二取空当中也有此有法虚妄分别心,也就是依他起识。
这样,我们就明白圆成实和依他起识的关系,是一种自性和具自性者的关系。所谓圆成实——二取空的空性,就是虚妄分别心的自性,而虚妄分别心就是本来具足二取空的具自性者,两者就像热和火的关系一样。所以,圆成实并不是没有证悟的凡夫位没有,到证悟时才产生,否则圆成实就成了前面没有、后面新生的有为法,根本不是本来圆满成就的真实法性。所以说,二取空的法性,在没有证悟时没有减少一分,在证悟时候也没有增加一分,所以叫做圆成实。圆满成就真实的本性,如如不变的,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如是,证悟是这样,没有证悟也是这样,所以叫本来圆成真实性。这叫做轮涅一味的大平等性。
即然轮涅是平等,那么为什么又说两者有种种的差呢?我们就回答,虽然圆成实性是平等的,但是呢,在能境上还有差别,还有什么差别呢?还有迷乱和证悟的差别,在迷乱的时候,不见无二取的法性圆成实,反而见遍计的二取,这就是虚妄分别;在证悟的时候呢,不见二取的法,唯一见无二取的法性自性,这就是无分别智。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从能境上来讲,确确实实轮回、涅槃方面有差别,因为一个是迷乱的自现,一个是证悟的自现,这是从能境上讲的。但是呢,从圆成实本性或说轮涅一味的大平等法性的角度来讲,根本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即使在迷乱的时候,分别心也不离开无二取的法性,在证悟的时候,无分别智慧也不离无二取的法性,所以说从圆成实胜义的自性来讲是大平等的,不论是轮回还是涅槃,或者说是虚妄分别念,还是无分别智,都是不离开圆成实自性,但是从能境角度来讲,毕竟有迷悟的差别,所以说,迷乱的时候,不见法性圆成实的面目,反而见了虚假的二取法。在证悟的时候,不见虚妄的二取,唯一见到了无二取的法性真实自性。
弥勒菩萨的颂词当中说“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因为这里是在抉择杂染的真实相,所以就说“此中唯有空”。“此中”,为什么说“此”呢?就是因为这里在抉择杂染的真实相,所以说“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所以对圆成实,或者对法性用“彼”字。然后讲轮回的虚妄分别念的时候,就用了这个“此”。为什么这样分别“彼”和“此”的差别呢?因为这里就是真实在抉择杂染的真实相,所以说“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这样…
《辨中边论颂讲记(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